1. 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
如果茶叶没有发霉变质的话,那你可以拿去重新炒下,但是过了下火后,可能味道就不一样的,味道没有之前的香,比较醇一点
2. 茶叶烘干的目的
1、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但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二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2、利用罐内空气稀薄及密封后罐内茶叶与外界隔绝原理,将茶叶烘干到含水量在2%左右趁热立即装入罐内,然后再密封,在常温下也可贮藏一二年。
3. 茶叶为什么要经过烘干处理
不要以为进行了初烘的茶叶就可以用了哦,其实还需要把初烘过的茶叶摊到软匾处,大家这个时候会发现茶叶又再变软了,这是就是因为让水份重新回来茶叶内部。
复烘。通过摊凉再次有了水份的茶叶要进行第二次的烘干,要采用微型的烘干机或者是名茶烘焙机进行烘干,如此名扬江南的安吉白茶就制作成功了。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轻采轻放,以免茶中变碎。
4. 茶叶的烘焙是什么意思
抽湿单丛茶与有烘焙过的单丛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有碳火的火香味,后者虽然没有了碳火味,但是多了茶叶的青味,类似新工艺制作的清香型铁观音,有着自然清新的青草味道。
抽湿是一种新工艺,抽湿茶”的做法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把最后一道工序烘焙改为用机器抽湿,继而用冰箱低温保存茶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茶叶的色泽较为翠绿,从外观上明显区别于传统工艺的单丛茶,感觉抽湿茶香气比较高扬,入口清爽,味道也比较香,清香烘焙香气更浓郁一些。
烘焙通过焙茶机、电焙笼等设备烘焙出的茶,虽然在效率上有所提高,并降低了制茶所需的时间以及人力。
5. 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意思
九窨茉莉的意思是:对茉莉花茶经过了九次的窨制、加工。
茉莉花茶的窨制,实际上是对绿茶的一种再加工。茶叶经过再加工热处理,既保留了绿茶的营养成分,又增添了鲜花般浓郁的香感。窨制后降低了绿茶特有的青涩成分,改善了茶汤的风味,进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类。
窨制的次数越多,茉莉花的等级越高,茶叶的花香越鲜艳,滋味更加醇厚鲜爽。窨制的次数过多也不适合,要适度。首先,茶叶的吸香能力有限,到一定程度后会反向吐香。其次,是损耗的问题。每窨一次茶,茶叶就要被折腾一次。所以窨制工艺,一定会导致干茶受损。茉莉花茶并不是窨得次数越多就越好。绿茶7、8窨为佳,此时茶叶吸香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6. 茶叶为何要反复烘焙
用铁锅炒制绿茶的程序:
1、洗锅,生火烧热锅;由于茶叶需要烘焙,量也较大,所以最好选用柴火灶。把锅洗净,生火并将锅烧热。倒入采摘回来的茶叶,用竹筷反复翻动,直到将茶叶炒软,此时需大火。
3、装入簸箕;将炒软的茶叶盛出,装入簸箕。盛出茶叶后,将锅洗净。
4、揉搓(搓茶);擦茶需趁热,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将手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就不怕烫啦。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啦。
5、重炒并重复揉搓;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筷子来回翻动至,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6、烘焙制干;经过五遍反复炒、搓过程后,将最后一遍搓过的茶,放入热锅内,来回翻动五——十分钟,接近干燥时需停止翻动,避免碎。最后熄灭明火,用灶内余烬烘干即可。
7. 烘焙茶叶如何把握时间
温度以不超过110度为宜,时间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温度高低
温度高低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当温度升高时,茶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而后香气伴随着水分蒸发出来,大部分香气成分中的芳香精油,类沸点均在150度以上,因此烘焙的温度应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过110度为宜。
通常较粗老的茶叶需较高的烘焙温度以藉焦糖产物掩盖粗老茶叶的粗菁 味;细嫩茶叶则温度不可太高,而延长时间以使茶汤滋味转甘醇而香味又能适当发扬为原则。
二、烘焙时间长短
同样温度下较嫩的茶叶耐火力较弱,烘焙时间宜缩短,反之较粗老的茶叶耐火力较强,烘焙时间需较长;粗制茶发酵程度较充足者,耐火力较弱,时间要缩短,反之要延长;外形紧结的茶叶耐火程度高,需较长的再烘焙时间,反之则缩短时间。
8. 有经验的茶农会给茶叶进行二次烘焙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流程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流程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流程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流程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
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9. 茶叶再次烘焙
将初烘叶进行第二次复焙,火温掌握在100℃左右,摊放厚度不能高于6厘米,烘至八成干则可起焙摊凉。
10. 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呢
(1)初焙。此时茶坯含水量高,温度可相对较高,目的在于快速杀死残酶,蒸发水分。焙笼和焙橱温度为120-130:,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40-150丈。摊叶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中间翻拌2次。至茶坯五至六成干即可起焙,焙时约10分钟。
(2)摊凉。起焙茶坯即刻进行摊凉散热,让坯体内水分重新平衡。摊凉厚度为5-6厘米,时间为1-2小时。此时茶述不黏手,稍有硬触感,要及时把尚未完全解块的小团块解散。
(3)复焙。温度为80-90丈,茶胚摊放厚度为4-5厘米,焙30分钟左右,中间进行两三次翻拌,至茶胚达到八成干左右时起焙摊凉,摊凉时间可延至6小时以上。此时茶胚用手触摸有硬扎感,枝茎折之即断,叶片捏之即碎,带有片状,干嗅清香,含水量在7%-8%之间。经过复焙的茶胚,外形、内质已基本固定,r遇茶季高峰,焙炉腾挪不开,可先把茶叶装起,事后再I进行足火。
(4)足火。采取“文火薄焙”,温度要低,焙时要长,温度为60-801,焙时要2-6小时,中间翻拌\ 2或3次。相关研究表明,茶叶的蜜糖香常常产生于低温长烘过程,此外,烘焙中多酚类与氨基酸、可溶性糖问相互间的热化学反应产物,也会增进茶汤色度。经过足火的茶叶,含水量为3%-5%,叶片捏之成粉,干嗅香气清高,至此完成单丛茶的初制,成为“毛茶”。毛茶达到足够干后,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平温过程,俗称“炖火”或“回火”,通常是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