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门鹤山茶叶
广东的乌龙茶最好 广东是乌龙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最著名的的单株凤凰水仙茶。另外英德的绿茶、红茶,潮州的乌龙茶都是茶中上品,其中的英红九号更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名。乌龙茶有潮州的凤凰单枞、凤凰乌龙、凤凰水仙,还有岭头单枞、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等。红茶有 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绿茶有高鹤的古劳茶、信宜的合箩茶等。广东最为常见、口感适合又好销的是凤凰单枞(乌龙茶)和英德红茶~ 其他名茶主要有: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岭头单丛、凤凰单枞、凤凰水仙、饶平包种、乐昌白毛茶、石古坪乌龙茶、大叶奇兰、仁化银毫、广北银尖、鹤山古劳茶、金毫尖、富丁茶,以及菊花普洱茶、广州茉莉花茶、品常春健体乌龙茶等。
2. 江门鹤山茶山顶
1、上南烧肉产地为雅瑶上南云蓼墟,故又名云蓼烧肉,始制于1965年。以皮脆肉爽、色香味俱全而赢得众多顾客。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烧肉店一开市就被抢购一空,连广州、佛山等地也有不少食客电话订购,更有港澳同胞回乡归程时带回去馈赠亲友。
2、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香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3、鹤山古劳水乡闻名遐迩,最有特色的美食当数水浸鸡。村民在古劳水乡附近陆续办起了多家水浸鸡小餐馆,由于风味独特,食客越来越多。
4、江门五邑及佛山、中山等地的游客,经常慕名到鹤山游玩,在饱览茶山胜境后去品尝水浸鸡,餐馆由初期的几家增加到现在30多家。
5、鹤山市雅瑶镇一家酒店,“五一”假期期间新推出清泉水竹篙粉、三文鱼刺身、招牌炭烧鹅、煎酿自制豆腐、自制腐竹片浸节瓜等菜肴。该店的蔬菜很多都是自种的,绿色环保,口味清甜。
3. 江门鹤山茶叶市场
梅尖茶原本叫‘梅占茶’,不是鹤山本地茶。”上世纪80年代,华侨农场从福建引进了这个品种,本地人把“占”发音成‘尖’,久而久之就成梅尖茶。
梅占茶是安溪六大名茶之一。无性系品种。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
4. 鹤山市江门
1993年11月8日鹤山撤县建市由江门市代管。
1981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高鹤县撤销,仅仅存在了23年,重新恢复了高明县和鹤山县。高明县属于佛山,而鹤山县属于江门。高明和鹤山相继设立县级市,鹤山市是1993年成立,高明市是1994年成立。2002年,高明市撤销,成立高明区,成为了佛山市的市辖区之一。
从合并到分拆到不同市,高明和鹤山的命运变得不同起来,一个是广东经济强市的市辖区,一个是稍显普通的县级市。
5. 鹤山茶叶市场
新会:陈皮和葵扇古井烧鹅
开平:广合腐乳水口白菜陂头桂味荔枝联竹果蔗金鸡番葛龙胜杨桃东山蜂蜜潭碧冬瓜
恩平:濑粉大槐单丛茶
鹤山:鹤山茶叶古劳银针马耳山茶茶山素馨花鹤山红烟上南红烟古蚕老古烟东园香荔
江门很多特产我建议选陈皮广东十大地产中药材之一、“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
陈皮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本人是新会人
6. 江门鹤山红茶
简介:四川了翁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研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四川省名牌产品”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占地百余亩环保型现代化有机茶加工厂一座,二条清洁化名茶连续生产线、一条优质茶连续生产线和一条红茶连续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500吨。公司以“了翁牌”为注册商标的绿茶、花茶两大系列六十余个品种。
法定代表人:邹会明 成立时间:2005-09-02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3100000215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五里牌
7. 江门鹤山茶世界
有, 历史地名。
宅梧镇白水带村委会辖下的一个自然村。
距宅梧镇区10.5千米。
位于彩虹岭西山腰。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廖、陈两姓自惠州迁此植茶,建村聚居,分廖屋和陈屋两村,面积0.6平方千米,是鹤山市地势最高的村庄。
村舍为泥墙瓦房,村民操客家方言。
鹤山建县后,为方便双桥都人来往邑城,缩短行程而“捐金钱,募壮丁,从山径中刬削平坦,就其势之折旋而为路”。
此为彩虹古道。
因村北有一山石似人横卧于地,鹤山首任县令黄大鹏题“横地”二字于石上,村名从之,称横地石。
客家方言“横地”与“黄帝”音近,故雅称黄帝石。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帝石是共产党游击部队的堡垒村。
1959年11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定为革命老区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78年前全村人口70人,以种茶为主,兼牧牛、采药、养蜂、捕猎。
登山进村,爬“彩虹古道”,需2小时。
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部分村民迁往白水带、宅梧镇区定居,尚有4户村民也于1999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全部迁到白水带或镇区定居。
黄帝石青山常绿,溪水长流,层林叠翠、怪石奇布,鸟鸣不息,彩虹常现,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是旅游、狩猎,怀旧和避暑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