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的种植规格(茶树种植规格)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5 07:04   点击:22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树种植规格

茶叶栽种株距行距大约是3米×4米。

茶区大都采用单条种植,种植密度行距基本上在150~165cm,丛距25~33cm,每丛定苗2~3株,每亩2500-7000,这种行间宽、株间密的种植方式,使茶树组成了个比较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茶树幼年和壮年的生长,有效地延长稳产高产的年限。

2. 茶树品种园

花茶属于再加工茶,有主要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上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成,根据花的品种,分为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高。

1、茉莉花茶

花茶中当属茉莉花茶香气最为浓郁,香味浓而不冲,香气持久,饮用茉莉花茶可以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缓解肠胃不适。热天喝茶可以解暑解渴,补充水分,还起到提神作用。

2、菊花茶

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一款花草茶,经杀青、晒干制成,花朵个头大,花瓣较宽,冲泡后茶香清新,茶汤微苦回甘,与枸杞一同冲饮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

3、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经过低温干燥后制成,冲泡后的玫瑰花茶,花香四溢,香气扑鼻,入口甘甜醇香,味道纯正,茶中含有丰富的茶青素、原花青素及其多种多样矿物,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改善皮肤

3. 茶树种植规格表

在移栽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先要挖好栽植沟,在内部放入一些基肥,要把肥料和土壤搅拌均匀。之后上面覆盖上一层土就可以移栽茶苗。

移植沟的深度要保证在33厘米左右,品质一定要保证好,这样才能够保证移栽的成活率。一定要符合规格才可以。茶苗的大小来决定种植的密度。如果是中叶的茶苗,从要种植2~3株,大叶的种苗种植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单株来种,也可以三株种植在一起。

把2株或者3株的茶苗放在一起,规格一定要保证一致,不能够大小不一,如果是不符合规格的茶苗,可以提前价值,然后再做培育处理,等到第2年再移植。在移栽的时候要注意,

如果是茶苗的主根太长,一定要把超过长度的部分剪掉,只要超过33厘米就需要剪掉。但是侧根比较多的地方一定要保留。移栽苗的时候要注意,移栽和起苗要同时进行,而且要带一些土,不要损伤到根部,这样成活率才能够更高。

如果是用营养钵栽培的,茶苗在移栽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钵体没有损坏腐烂的,一定要把底部和外壁打开。这样更新就能够和外界的土更好的接触,不会因为隔绝土壤而影响到生长。把茶苗放到移植沟的时候,要把根系原来的状态保持住,这样根系能够更加舒展。放入的时候要一边踩踏一边覆盖土壤,这样根部和土壤就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一定不可以上紧下松。

上层覆盖的土壤到达2/3或者是3/4的时候就需要浇水。在浇水的时候,要保证土壤能够处在完全湿润的状态之下。这样栽培和浇水同时进行,等到水渗到下边的时候再重新覆盖土壤。并且要把土壤踩进填满才可以。

最好能够高出茶苗之前埋入土中的痕迹。超过7厘米就可以。而且在覆盖的时候要注意形成一个小沟状态,这样下次浇水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还能够接受更多的雨水。

总结:在移栽茶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照合理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茶苗成功率。移栽要注意密度控制好,安排合理,才能够保证茶叶的产量更高。所以行距和从距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在移栽的时候一带土。

这样根部就能够得到保护,再放入土中的时候,要保持更新的原本状态,才能够让根系更好的发展。在移栽的时候浇水工作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移栽之后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

4. 茶树种植标准

我老家农村有半亩左右的茶园,小的时候父母就种植茶叶自己翻炒烘制,然后存起来慢慢喝。到了今天手工炒制茶叶的很少了,现代化的机器取代了人工,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还是喜欢小时候家里手工烘制的茶叶。每年的3到4月份我们老家开始采摘茶叶,清晨很早马路上就出现了吆喝声叫卖新鲜的活茶叶。茶叶算得上一种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想要种植好茶叶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茶叶如何种植,就我老家种植茶叶的经验来看,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保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选好品种

其实茶树有很多品种,比如有的是抗寒品种,有的不抗寒。根据出芽的早晚又可以分为早芽种、中芽种、迟芽种。所以首先要选好品种,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选取合适的品种是保证茶叶存活的前提。比如说所处的地区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比较低就要优先考虑抗寒品种。我们老家属于大别山区温差大气温低一到冬天就是下大雪,所以我们那的茶叶都是耐寒的。选种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该品种的特性,因地制宜的选种。

二、种植区域的选择

茶叶属于灌木或者小乔木,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要选择阳光充足、水分充足的区域,一般都选择在山坡的南边种植,这样阳光充足些。茶树还特别喜欢紫外线,一般高山种出的茶叶口感较好,我老家就是属于大别山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所以种植的茶叶小有名气。海拔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容易发生冻害,最好不要高于1000米。

种植茶叶的土壤一般都是砂壤土,偏酸性,所以不要选择在盐碱地种植,提前检测下土壤是否符合要求,我老家所在的区域就是酸性土壤。

种植区域的温度也很重要,一般分为地温和气温。气温影响地上植株的生长,地温影响茶叶树根系的生长。对于茶叶植株来说,种植区域的平均日气温要在10摄氏度左右最佳,最低不能低于零下10摄氏度,年平均温度在十九到二十六摄氏度左右。

区域降雨量也很关键,虽然茶叶植株喜欢潮湿的环境,但是过于潮湿也影响生长,一般来说年降雨量在1000到1500毫米比较合适。

三、种植技巧

茶叶树苗一般要掌握好种植密度,一般行间距为1.5米到2米之间比较合适。过密会导致之间影响生长,过疏会浪费土地面积,特别是对于租赁的土地。一个种植穴之间间距30到40公分距离比较合适,一个种植穴放2到3株树苗即可。

四、施肥和田间管理

对于茶叶想要保证产量,施肥和田间管理十分的关键。我家之前茶树有几年没管理,地里杂草重生导致出芽较少,远不及旁边邻居家精细化管理的茶叶树。茶叶的施肥要把握好三个阶段,首先是底肥的施加,在种植茶叶植株之前对种植区域施加底肥以达到增加土壤营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保证树苗的生长。底肥主要是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其次是基肥,基肥是指在茶叶树苗生长停止时期所施加的肥料,一般在10月份左右施加,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保证来年茶树的生长所需。最后是追肥,在茶叶树的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此时追加施肥来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

要定期对茶园的杂草清理,这样有利于减小植株之间的营养竞争,保证茶树生长。给茶树浇水灌溉不要产生积水,避免影响根部生长。也可以经常给土壤松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也有利于排水促进根系生长。

五、病虫害管理和修剪

要重视病虫害的管理,特别是多大面积种植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导致产量锐减和茶叶品质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如何有效预防病虫害?一是及时修剪,清理病枯死枝条,及时焚烧处理,控制源头。二是采用生物防治法,可以在茶园的周围种植一定的植被,形成良好的生物群落,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克制来减少虫害的发生。三是采用性引诱剂灭杀害虫。一般尽量不要使用农药灭杀害虫,这样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除非病害比较严重或者面积较大时,使用时要控制好量,过多会有农药残留。

茶叶的种植离不开主动管理,从选苗、选区域、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等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投入,现在讲究精细化管理,只要掌握了以上的注意事项,充分掌握茶叶树苗的特性,就能将茶叶种植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5. 茶树种植规格标准

一、茶园开垦

根据茶园的地形与坡度选择全垦或条垦,条垦应保持水平走向,开垦深度在50cm 以上。在此开垦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的土壤需要破坏障碍层。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采用等高开垦,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坡地,要修筑内倾等高梯地,梯面至少宽1.2 m。

二、茶树种植

平地茶园直线种植。坡地茶园采用等高种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前最好开种植沟,沟深、宽各50cm 以上,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和磷肥料为主,深度在30~40cm,并使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再覆上松土。

单行种植规格株距33cm,行距150~180cm,双行种植规格株距33cm,小行距30cm,大行距150cm。每丛种植1~2株。将茶苗放入种植穴后,覆土至根颈部,适当压实,淋足定根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单双行种植规格。立地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生态种植,但考虑后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所以不建议大面积推广。

三、土壤管理

建议采用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地面,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宜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保持或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幼龄或者台刈改造的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适时刈割。也可使用防草地膜。

四、灌溉

根据土壤水分、茶树长势、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需水量和灌溉时间。

五、施肥

(一)施肥原则

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宜施用茶树专用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在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不得使用城市垃圾、卫生垃圾与有害工业废弃物。

(二)施肥数量

1. 基肥

以农家肥或者商用有机肥料为主,当年秋季采摘结束之后施用。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 以上。每亩施麸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kg或农家有机肥l 000~2 000kg 。

2. 追肥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幼龄茶园每亩施5~10kg复合肥。成年茶园每亩施用尿素15~20kg,或茶树专用肥20~30kg。一般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施肥,施肥沟深10cm左右,施肥后及时盖土。撒施会造成养分利用率下降,根系分布表层,易受害,不建议撒施。

3. 叶面肥

茶树出现营养元素缺乏时可以使用叶面肥。采摘10天前停止使用。

注:有机茶园禁止施用化学肥料。

六、茶树修剪

(一)幼龄茶园的修剪

新种植与换种改植茶园的定型修剪,第1次在茶苗移栽后离地15~20cm,用整枝剪剪去主干上部;第2次在定植后第二年离地30~40cm,剪平;第3次在定植后第三年离地40~50cm,用平型修剪机剪平或用平型采茶机以采代剪。

(二)成龄茶园修剪

每次采茶后及时进行一次修剪,剪去采摘面上硬梢、突出枝叶、病虫枝叶,并对病虫枝叶无害化处理。每年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轻修剪,修剪深度为3~5cm。每年采茶结束后进行一次茶园行间和周边的修剪、清理。

(三)树冠更新

茶园5年左右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的深度,以鸡爪枝的深度而定,约为10~15cm。10年左右进行一次重修剪,修剪时间以春茶后进行为好。高度以离地面30~50cm处为宜,依据衰老程度,剪去的范围为树冠的1/3~1/2,剪口应平滑稍斜,剪后冠面呈弧形。30 年左右进行一次台刈改造,高度以离地面5~15cm处刈割掉全部枝条。在进行深、重修剪和台刈作业时,剪口要平整,防止枝干撕裂。

七、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

(二)物理防治

1. 杀虫灯诱杀 

有条件的茶园,每3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灯管下端高于茶树0.2~0.3m;4月份开始挂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雨天不开灯;平均2~3天于早晨关灯后用毛刷清理1次虫袋和灯具,高峰期每天清理1次,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

2. 色板诱控

3~9月,每亩茶园放置15~20片黄板,棋盘式分布,色板下沿与茶叶顶端平齐,黄板诱杀粉虱、蚜虫、叶蝉等害虫。

3. 性信息诱杀

对茶小卷叶蛾、茶毛虫和茶毒蛾为害较重的茶园,可在4~10月大面积连片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三种性诱剂可以共一诱捕器同时放置,每亩放置1个,40~60天更换一次诱芯。

(三)人工防治 对发生较轻、为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

(四)生物防治 首选生物源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及螨类。

(五)化学防治

6. 茶树的栽植

茶树合理密植的程度,应根据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茶树行株距和排列方式,每穴的株数而灵活掌握。

根据GB11767-1989标准建设的茶园可以算。

大行1.9米,小行0.4米,株距0.3米,亩植5500株。

根据地形,合理密植,通风采光!

大行距1.5米,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双行单株。

茶树规范栽植,密度适当,面积达标就是标准茶园。

宽窄巷,大行距1.6米,小行距0.4米,这样即合理密植能够获得早产、高产,又利用生产管理和采摘。

茶叶建园标准:每亩种植茶苗3000一3500株。

这个茶树是油茶还是茶叶,茶叶每亩4500一5000株,油茶每100一200株。

茶园标准化是每亩五千株左右。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地形来确定,一般每亩种植100株左右为宜。

7. 茶树种植密度

茶叶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的茶叶质量,以千克/米3为单位。相同情况下,密度的大小可以反映茶叶条索的紧结度和嫩度。按密度大小,依次为:红碎茶367kg/m3,工夫红茶340kg/m3,炒青绿茶266kg/m3,龙井茶253kg/m3,乌龙茶215kg/m3。在茶体含水量相同情况下,茶体沉入水中或下沉速度较快,说明茶体密度较高

8. 中国茶树树种大汇总

四大茶区

 

我国茶区辽阔,

茶区划分采取

3

个级别,

即:

一级茶区,

系全国性划分,

用以宏观指导;

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

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

4

个,即:

 

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

南、

皖北、

苏北、

鲁东南等地,

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

茶区多为黄棕土,

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

部分茶区为棕壤;

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

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

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

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

1000

米的高山,

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

分为黄穰。

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

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

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

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

南则以黄为主。

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

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

部分地区还有乔

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

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

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

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

9. 茶树种植规格有哪些

种植油茶树的坑穴规格为长宽为50公分,深40公分。 温馨提示:挖坑时株行距按2×3米布穴,每穴施足基肥,以垃圾、稻草、芒 箕、农家肥等作基肥,每穴加施石灰0.5斤,复合肥0.5—1斤,磷钾肥0.5斤,然后,回填表土,再将穴填满呈馒头状,待造林使用。

10. 茶叶种植规格

1、对气候的要求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摄氏度;最低不能低于-10摄氏度。水分:雨水充足是必要条件。但是过多也有不利品质的影响。

2、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__6.5为宜。

3、对地形的要求: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2/3

二种茶时间及规格

种植时间在年内十月中下旬或来年开春(三月份),规格:单条播——每亩种植等苗数量在3500~4000株,双条播——每亩种植茶苗数量在7000~8000株,我们推倡推广“早期速成法”是双条播,栽培目的:“一年种,二年采,三年超双百”。

三茶园管理

1、施足底肥,种苗前开好种植沟,亩施有机肥(猪栏或饼肥加尿素)250~300市斤+30市斤,今后每年亩施有机肥300市斤+尿素30市斤。

2、定植修剪: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一般在离地15~20CM处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

3、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了不使茶叶污染,农药残留,我们大力提倡茶园点黑管灯诱杀害虫(蛾),效果很理想,喷施低残留新农药,如天王星、巴丹等,一定要掌握安全浓度。

3/3

茶的种植过程

按照一定的密度(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8000株)、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种植。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第一、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

以“种”防虫。即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发生。如开辟新园时用无病虫的苗木,并用新高脂膜溶液喷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尽量采取丛栽或条栽的方式,避免过度密植,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茶园合理间作,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大发生的机率。

以采(剪)控虫。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剪口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喜湿或喜郁闭条件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对有虫芽叶要重采、强采。夏秋季节要尽量多采摘、少留叶。秋季如害虫多,可延长采摘,适当推迟封园。

以肥抗虫。施用有机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蓟马、叶蝉的生存;磷矿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杀伤红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渍、灌水防旱和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可显著提高抗虫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11. 茶树种植面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树种植国

  中国拥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印度位居第二。

  由于茶园面积增加及科技进步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世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茶叶产量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科技创新成果成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亮点

  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