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的饮茶风俗?
印度是世界红茶的主要产地,全球重要的茶叶产销国之一。印度出产的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世界闻名。印度人喜欢喝奶茶,各地风味不太相同。印度的“香料印度茶”独具特色,它是红茶、奶和香料碰撞融合成的味道,红茶煮好,奶中放进一些生姜片、茴香、丁香、肉桂、槟榔和豆蔻等一起煮,之后红茶杯与奶杯来回“拉”动(倒来倒去)使茶与奶充分融合,因此这种茶又叫“拉茶”“飞茶”。
印度奶茶可简可繁,简单的就是奶和茶调饮,加点生姜或豆蔻调味,复杂的调味香料多用几种,因为泡茶的人用的香料品种、分量不同,因此每家的奶茶的滋味都不相同。
二、印度美食文化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异较大,北方烹饪中有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饭、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叶。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时搬上,不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辅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酪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用一种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调制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过一般寻常百姓家用餐没有上述复杂。
印度的饮料多种多样。在南方,人们喜欢喝浓咖啡,因为那儿靠近咖啡产地。在北方,人们喜欢喝茶,因为那里有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气候湿润,所产茶叶量为世界之最。两种饮料总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来,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应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饮料随地方和季节而异,新鲜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欢的。印度的酒类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流行,在许多省,特别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区,旅馆和饭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个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节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游者可在签证时申请一种“全印酒类许可证”,持有这个证件将会准许你在禁酒地区携带和消费酒类。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貌的。在南方,人们用整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中取食,否则,将为同餐人所厌恶。就餐时常用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不能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准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三、笈多帝国的建立对印度的古典文化有什么影响?
公元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一带为中心,又有一个新的帝国出现,这就是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当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割据混乱的局面,使这些地区重归统一的政治统治下。这个王朝曾有过三位才智超群的君主,使印度的古典文化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
笈多王朝的建立者是旃多罗·笈多一世。他于公元319年继承了王位,并开始了他势力扩张的征程,他在位期间,疆域包括比哈尔大部分和孟加拉部分,大致相当于孔雀帝国瓦解后的摩揭陀国领土。这片地区成了笈多帝国的核心区域。旃多罗·笈多自称王中之王。
公元335年,笈多一世指定儿子沙摩多罗·笈多为继承人,而后隐居死去。沙摩多罗·笈多即位后,把对外征服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沙摩多罗·芨多在位期间帝国疆域得到很大扩展。王朝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历史上有“健日王”的美称。
沙摩多罗·笈多的儿子旃多罗·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统治时期,笈多帝国进一步向南扩张。此时的笈多帝国政局稳定,贸易繁荣,文化发展。旃多罗·笈多二世又给自己加了个“超日王”的雅号。
旃多罗·笈多二世去世后,其子鸠摩罗·笈多继位,帝国继续保持和平繁荣局面。到斯坎达·笈多统治时(455~467年),占领了巴克特利亚的白匈奴人从西北部入侵印度河流域。
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达到鼎盛,被誉为古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佛教艺术著称,那时名作迭出,流派纷呈。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艺术的顶峰。
公元5世纪以后,中亚民族匈奴人入侵,笈多王朝的各属国纷纷独立。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四、印度的风俗?
印度有 牛的王国 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 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 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 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 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 身份 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 佛像 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 罪恶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五、印度有什么风俗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有的印度人风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妇女喜欢在前额中间点有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印度男女多有配带各种装饰品的习惯。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