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国的茶文化
中国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2. 中国各地的茶文化
茶:是茶树或茶树新梢芽叶加工品的统称。茶树为山茶科,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的古称其多。如萘、诧、槚、苦萘、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树,有的指不同的成品茶。至唐代开元用间(公元8世纪),始由“萘”字逐渐简化而成“茶”字,统一了茶的名称。
现在世界各国“茶”字的读音大多由“茶”、“槚”、“诧”以及“萘”等的音韵转变而来。 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虽无可稽考,但可说明知茶百用为时甚早。唐代陆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树的形态,而且指出茶产于中国南方。
并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傍时浸俗,盛于周朝。”,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有:“茶也,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也……”。
东汉《桐君录》中:“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在《封氏闻见记》中:“开元太山有僧大兴禅教,人人煮茶驱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风俗。”到了汉代茶已成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是摘鲜叶煮饮,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茶饼。后来唐代又创制了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白茶、乌龙茶等。
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古有“蜀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秦统一中国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我国有17省,900余县产茶。又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先是荷兰、葡萄牙,1638年输入英国。
1664年输入沙俄。17世纪输入美洲,1674年输入纽约。美国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中说:“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唯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始习饮之。”作为茶叶引种传到世界各地,当然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传朝鲜;1618年到俄国;1780到印度;1828年传印尼,1834年斯里兰卡;1914年马来西亚,作为商品传到这些国家当然更早许多。
被封为世界4大饮料的是茶,咖啡,可乐、豆浆。
3. 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茶艺最发达的是中国。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
“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
“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
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晋时期。
4. 西方国家的茶文化
因为出口国外卖的茶叶比在中国卖的贵,所以外国人都喝完
5. 各个国家的茶文化
生命的源泉都离不开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人类从古至今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饮水方式,从调味的苏打水到水果汁咖啡等,虽然它们都是以液体为基础,但口味却完全不同。而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它,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茶、咖啡、可可)无酒精饮料之一。
茶树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神农时代就有人发现了茶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各国产茶区的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以下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诉衷情·闲中一盏建溪茶》宋-张抡
第五名:越南
制作越南荷花绿茶
排在前五位的是越南,茶叶总产量为214,300吨。越南茶文化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越南是个农业国家,毗邻我国广西,在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与我国茶文化解下了不解之缘。越南人把茶视为追求学术活动时应喝的东西。尽管茶叶已成为越南的一部分,但该国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生产自己的茶,当时法国殖民者在河内西北创建了茶园。越南人通常喜欢口味清淡的绿茶,所以该国的绿茶为国民消费,红茶则出口至其他国家,莲花茶也是越南特产,是通过将绿茶茶叶封入莲花中并放置一整夜制作成,从而使叶子散发出花朵的清香
第四名: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第四大茶叶生产国,其茶农所种植的植物达340,230吨,从而成为其标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正统茶出口国之一,并以锡兰茶而闻名,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国过去被殖民者称为锡兰。虽然该国最初种植生产的咖啡要比茶叶多,但在疫病消灭了农作物之后,却改用了茶。现在,茶叶已成为该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外汇来源,茶叶产量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第三名:肯尼亚
肯尼亚采茶女
肯尼亚是排名第三的国家,茶叶总产量为432,400吨。尽管谈到茶叶这个话题时,大多数人不会立即想到肯尼亚,但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该国有超过500,000名茶农种植小规模茶园。它靠近赤道,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阳光,这是种植茶树的最近条件。肯尼亚最早的茶树树种是在1900年初播种的,从那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名:印度
印度以120万吨的茶叶产量名列第二。多年前,英国正式将茶饮料引入后,殖民地印度的茶叶才开始蓬勃发展。该国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印度的茶叶市场巨大,全国各地散布着数以万计的茶园,其中包括大吉岭和阿萨姆邦等热门品种。印度生产的茶中,有一半以上留在该国消费,这使该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十亿饮茶者的国家。
第一名:中国
中国的茶叶产量超过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茶是国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以其茶叶品种繁多而闻名,流行的品种从绿茶到红茶再到乌龙茶数不胜数。在饮茶方面也有一种充满强烈的文化底蕴,融合了茶的味道和饮用环境。茶艺甚至融合了哲学品德观念。
世界茶叶生产国前20名排行,单位/吨
1、中国 200万以上
2、印度 120万
3、肯尼亚 432,400
4、斯里兰卡 340,230
5、越南 214,300
6、土耳其 212,400
7、伊朗 160,000
8、印度尼西亚 148,100
9、阿根廷 105,000
10、日本 84,800
11、泰国 75,000
12、孟加拉国 64,000
13、马拉维 54,000
14、乌干达 53,000
15、布隆迪 41,817
16、坦桑尼亚 33,700
17、缅甸 31,700
18、莫桑比克 23,000
19、卢旺达 22185
20、尼泊尔 20,588
美食不分国界,佳肴始终在路上,口味不同心相同。
6. 世界其他各国的茶文化特色
英国。
英国红茶及其茶文化在世界上是很受推崇的。茶是英国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据信,英国人每天要喝1.65亿杯茶,每年全国消耗掉近20万吨的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为西方各国之冠,堪称“饮茶王国”
7. 欧洲的茶文化
南美洲的茶文化來自欧洲殖民文化
8. 各国茶文化和中国茶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喝茶用的杯子。
罗汉杯:外形形似僧人化斋的饭钵,口向内敛,茶香难散。
罗汉杯:因为罗汉身上背负的文化含义与饮茶所散发出的茶文化高度契合,包括心静,无忧和祥和。
禅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喝茶,让人明心见性,犹如禅修。
9. 各国茶文化基本知识
我国早在唐代就有了茶文化,并流传到欧洲、日本、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随着时代的进步,茶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华茶文化与礼仪的关系
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态文化层次。
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中华茶文化礼仪步骤
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中华茶文化礼仪知识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惕桃二(两人恋爱游玩)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