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茶叶农药超标(茶叶农药超标检测卡)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30 08:37   点击:2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农药超标检测卡

  茶叶中有大量农药残留有点夸张了。从之前的数据来看,可能会有些残留,但谈不上大量,也谈不上超标。

  茶叶中的农残有明确的限量,按道理只要有正规厂家来生产的茶叶,质量都是有保证的。

  再者,我们现在也有“洗茶”的习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安心喝茶,平时也可以关系当地食药部门对市场抽检结果的公告。

  对茉莉花茶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的占4 2 9%。我国产茶区域辽阔,品种繁多,多数茶园地处高山,水土纯净,污染小。但处于丘 陵地区的茶园,夏秋茶季病虫害多,茶农忽视农药正确使用,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

  鉴别茶有感官和理化鉴定两个方法。感官鉴定,也叫审评,第一形状,属外观鉴定。感官鉴定又可分为四项:一是条索,条的种类不同,条索的要求与呈现各异,如松紧、曲直、粗细、扁圆、整碎、轻重等。要与该品种正常情况相符。二是色泽,是枯燥还是光润,还应与该品种要求相符,如红茶是红褐色,绿茶是崭新绿色,花茶为褐绿色。三是净度,应洁净无梗,块、片、末不超过限度,不能含有非茶类夹杂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种茶叶以芽尖白毫多者 为佳,条索虽稍粗壮,但嫩润半透明。

  鉴别茶的内质,可分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是香气,鼻嗅新鲜,浓厚纯正为好,淡薄 不纯为次,闷焦粗涩者更次,有异味者为劣。各种花茶均应有自己独特的正常香气,如茉莉花茶应具茉莉香气,玉兰、珠兰花茶应具玉兰、珠兰香气。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觉,甘 醇浓郁,鲜嫩纯正为优,涩、苦、粗、酵、淡为次,霉、辣、生草味为劣。三是汤色,在茶汤热时,观察明暗深浅。一般明浅为佳,暗深者次,但红茶汤色比绿茶深,紧压茶汤色要暗 。四是叶底,品尝沏过的湿茶叶,用手按,柔软有弹性属于细嫩,板硬无弹性为粗老。上述鉴别方法主要是区分优、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伪劣茶叶也就往往是在这种 感官鉴别中发现。

2. 怎样识别普洱茶农药超标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会放的时间长而减少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和茶水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很多农药都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叶的组织上,不易迁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农药,多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的农药进入茶汤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那么,按一天13克这个世界上平均最高的茶叶消费量来算,即使这些茶叶有一点农残超标,真正随茶汤喝下肚子的也微乎其微。所以,只喝茶水,不嚼茶叶,就进一步大大降低了茶叶农药残留的风险性。

3. 新鲜茶叶和加工茶叶上的农药残留都能使用速测卡检测吗

农药可检测,大体分两种: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其实就是日常说的农残快检。旨在快速的测出,蔬菜中是否含有某中的农药。目前主要测量有机磷类的剧毒农药。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农残超标,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有快速农残测定仪,快速农残测试卡等可以使用。如果你留心过的话,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农场等地,都会有这类设备部署。

优点:费用低(10-20元一个样品)、时间短(10-30分钟),人员要求低、能有效避免农残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缺点:检测的目标农药的种类有限,检测精确度不高,时常有假阳性的情况出现。

定量检测:是指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蔬菜样品,通过预处理,经检测试剂与仪器分析,能够准确知道,具体农药的含量,如有机磷、氧化乐果有多少含量ppm(百万分之几),通常实验室检测蔬菜中的农药含量。

优点:检测的农药的种类多,检测含量精确。

缺点:检测网点少(仅规模实验室能够承接),时间长(通常在10个工作日),检测费用高(几千,上万的一个样品)

4. 茶叶农药超标去什么部门检测

龙井茶叶上面肯定有农药残留的。

为了除去害虫、除草等目的,茶农肯定要喷洒农药,如莠去津、吡虫啉、哒螨灵、腐霉利、乐果、菊酯类、咪鲜胺等。我们实验室就有检测茶叶中农药的项目。但是如众位所知,“有农药残留”和“残留量超标”的性质完全不同。农田里使用的农药都会经过毒理学试验、风险评估等方法,对各种农药规定一个足够安全的限量标准。农药量在限量标准之内的,理论上来讲都是足够安全的。另外,为了打压中国茶叶出口,国外尤其是欧盟把茶叶的残留限量规定得没有道理的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茶叶的安全性。当然,监管出现问题,农药残留超标的不合格茶叶流入市场,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 岩茶农药超标

大公司生产的茶叶农药残留最低,农药残留不等于对人有害。

举例来说,对于狗有害的巧克力,对于猫有害的盐(食用量相对人而言),对于虫子,尤其是特定农作物的特定害虫,「剧毒」的概念都是不同的。

其次,这类问题是符合「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个「歪理」的。茶叶不是每日必需,而且不用直接进到嘴里咀嚼或吞下,故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影响,要小于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不知题主是在哪里看到普遍有残留的消息,过去一段时间内多次出现所谓「在茶叶中检出农药」的新闻,可能是某些媒体和组织的哗众取宠行为。

检出不代表过量,甚至不代表其有主动添加行为。

我认为通过符合规范的途径生产的茶叶是没问题的。但也不得不说,中国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不是因为没有规则,而是不遵守规则,对于后者,我们谁都无法作出保证。

不过你所说的茶叶农残要靠数据说话,但是小农户或者小公司不愿意承担高昂的检测费,希望通过茶园管理达到心目中的有机或者低农标准。大公司相应来说为了保证品牌,会对茶叶农残和茶叶品质这一块投入更多,相应来说会比较安全。

扩展资料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资料来源:

6. 中国茶农药超标

为了除去害虫、除草等目的,茶农肯定要喷洒农药,如莠去津、吡虫啉、哒螨灵、腐霉利、乐果、菊酯类、咪鲜胺等。

“有农药残留”和“残留量超标”的性质完全不同。农田里使用的农药都会经过毒理学试验、风险评估等方法,对各种农药规定一个足够安全的限量标准。农药量在限量标准之内的,理论上来讲都是足够安全的。

7. 绿茶农药超标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造成中国茶叶农残超标的,其主要原因是:虽然中国早已禁用“六六六”和“滴滴滴”等农药,但实验发现,因为有大量水稻地在使用,水稻地喷了农药后就吸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中,漂移到茶园中。加上,过去使用的一些持久性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导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了部分残留,因此茶叶中检测出农药残留物。此外,如果想喝到没有农药残留或者超标茶叶的话,建议你可以到待客九品预定茶叶,茶树下放养跑山鸡,虫害较少,严格控制质量。不过待客九品每年的茶产量较少,都是需要提前预定的!

8. 茶叶农药超标处罚

《农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 农药使用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农药使用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农药使用者为个人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二)使用禁用的农药;

(三)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生产或者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四)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

(五)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

有前款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还应当没收禁用的农药。

9. 茶叶农药超标怎样检测

不能用别人的。茶叶质检报告是茶叶质量的“身份证”。如果用别人的,等于名不副实。物、检不符。

茶叶质检报告主要对茶叶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农药超标,茶叶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如果自已的茶叶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而使用别人的茶叶质检报告,违背了茶叶质检的规定。所以茶叶质检报告不能用他人的。

10.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