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粗纤维成分有哪些
可可豆(生豆)含水分5.58%,脂肪50.29%,含氮物质14.19%,可可碱1.55%,其他非氮物质13.91%,淀粉8.77%,粗纤维4.93%,其灰分中含有磷酸40.4%、钾31.28%,氧化镁16.22%。
茶的营养价值主要来自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可供给维生素 b1 及 b2、叶酸、烟碱酸、生物素和肌醇等,绿茶并可以供给维生素c。维生素e及k因不溶于热水,因此喝茶无法摄取维生素e及k。
2. 茶叶中的粗纤维含量
1.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不适合喂肉鸡;
2.虽然茶叶含有微量元素,但远不如添加剂中的合理,也不能满足生长需要;
3.肉鸡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4%否则影响生产性能。
3. 茶叶中的纤维素
茶的成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
据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30种
1、水分: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鲜叶的老嫩、茶树的品种、 季节不同含水量也会不同。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份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
2、蛋白质与氨ji 酸:氨ji 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ji 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ji 酸总量50%以上。氨ji 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3、生物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yao 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4、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tong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tong 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如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影响汤色的红艳度;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bing。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机酸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7、类脂类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8、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tong 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绿茶、干茶色泽和叶底的黄绿色,主要决定于叶绿素的总含量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组成比例。叶绿素a是深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黄或嫩绿色。在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红茶干色呈褐红色或乌黑色,叶底呈红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9、芳香物质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tong 、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绿茶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和吡嗪类的香气成分含量较多,吡嗪类香气成分多在绿茶加工的烘炒过程中形成。红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tong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为主,它们多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氧化而成的。10、维生素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zui 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11、酶类:酶是一种蛋白体,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suan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12、无机化合物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4. 茶叶属于纤维作物吗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按其用途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 广义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经济作物具有地城性强、技术性高、经济价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5. 茶叶纤维质是什么
如果仓储、工艺正常,一般是茶叶梗茎上的纤维物质或自身形成的果胶质。
其中自然的果胶属于多糖类物质,与纤维物质共同存在在植物的根、茎、叶或果实中;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拉丝——比如在制茶工艺或仓储环节存在问题,要么是杂质,要么是霉菌导致的拉丝。
6. 茶叶纤维含量
先说外形:1、秋茶叶片面积相对较小,如果采摘精细,是和春茶差不多的。
2、秋茶的芽头较小并且细,颜色和春茶相比有些偏黄;数量上看,秋茶的芽头稍稍比雨水茶要多一些,它的叶间距也是介于春茶和雨水茶之间,比雨水茶明显的小一些。
3、茶底的纤维含量较高,不似春茶那样柔软有弹性,也不像雨水茶那样弹性、韧性都很差。上手轻揉后,秋茶是不易碎的,韧性较好、弹性稍差,茶梗有些发硬,当然这一点一般不易判别。
4、秋茶很少看到一芽四叶的情况,甚至一芽三叶都不是很多,大部分为一芽二叶,这是因为第三、第四叶基本上都已经黄片化了。
5、它整体的颜色要比雨水茶偏淡一些,通常而言雨水茶的颜色都比较深,有些发黑。
口感上来看:秋茶的香气明显要高出雨水茶不少,比较接近春茶。茶味与春茶相比肯定会稍薄一些,也会带有一点点的水味,但并不算重,与雨水茶相比要好很多。茶汤的浓稠度及滑润度与春茶相比就比较明显的弱一些,但与雨水茶相比又有很明显的优势。茶气同样也是,比雨水茶强不少。
7. 粗茶与嫩茶的成分含量以及功效区别的实验研究
不存在谁好谁坏,只是制作的工艺不同!
我们都知道茶叶的外形都是各种各样,常见的有卷曲形状、长条形、圆形的、扁形的、针形的、雀舌形的,但无论茶叶的形状如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便去判断其品质的好坏,一般从茶叶的条索、老嫩、粗细、轻重、整齐度和干湿度等方便进行。
条索
嫩度
粗细
轻重
条索的松紧:条索纤细,空隙小,体积小,为条紧;反之为条松;
弯直的程度:看茶叶的平伏程度,不翘的为直,反之为弯;
圆扁的程度:长度比宽度大若干倍的条索;横切面近圆形的称为圆,否则为扁;
壮瘦的程度:芽头肥壮、叶肉肥厚的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多,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壮实,比较重。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是外形鉴别的重要因素。嫩度主要看茶叶嫩叶比例与叶质老嫩,有无锋苗和毫毛及条索的光糙度。
芽头通过精制后称为芽尖;锋苗指芽叶紧卷做成条的锐度,茶叶条索紧结,芽头匀整锋利并显露,说明茶叶的嫩度好,制作精细。芽上的绒毛称为毫毛,毫毛多,长而粗较;如果茶芽嫩,因柔软且胶质多,易揉成条,而且条索光滑丰润。
8. 茶叶粗纤维成分有哪些呢
是茶叶上面的一层绒毛,叫白毫。
白毫中的内含物质种类与茶叶中的基本相同,除粗纤维外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多酚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等影响茶汤颜色和滋味的重要物质在茸毛的含量均低于茶叶,但其含量会对茶叶内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茸毛中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有些氨基酸还明显高于茶叶中的含量。
绿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氨基酸含量高,绿茶品质好。
茸毛中的粗纤维含量远远高于茶叶,成茶冲泡后,只有茸毛中的粗纤维可以伴随着脱落的茸毛一起溶于茶汤,被人体利用,从而成为有效成分。
而茶叶中的粗纤维则一直存在于叶底中,不会溶进茶汤,不能被人吸收利用。
故饮用茸毛含量高的绿茶可以更好的为人体补充粗纤维。
茶叶茸毛以芽最密,陕西的仙毫也差不多
9. 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吗
茶叶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和二氧化碳。茶叶是茶树的叶子和芽,主要成分还是纤维素,和树木的成分是一致的。树木简单的说就是木材,和木材燃烧是一样的,C+O2=CO2。茶叶源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饮茶始于中国,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