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傣族有什么茶叶(佤族产什么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6 00:56   点击:19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佤族产什么茶

倘若说什么能代表勐库,那必定是茶,那什么能代表勐库茶,只有那数百年来与茶一直守候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种茶民族,一提四大名普,四个民族与茶的故事

2. 佤族的苦茶

1、饮食

佤族人将稻米、玉米、红米、豆类作为主食,肉类主要有牛肉、鸡肉、猪肉以及打猎获取的野鸡、鸟类等,佤族吃饭时会用手取食,并配上红米酒,日常休息时佤族人也会饮苦茶、嚼槟榔。

2、服饰

佤族中男女服饰有所不同。佤族男子身着无领短上衣,搭配短而肥大的裤子,并使用红色或黑色布缠头,而佤族女子身穿无领黑短上衣,搭配直筒折裙,头戴银箍,颈部佩戴有银项圈。

3、节日

佤族的主要节日有新火节、新米节、播种节等,其中新火节是佤族的年节,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到次年一月,新米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份,也就是谷物成熟的时期,播种节在农历的三月十五。

3. 佤族的茶俗

1.社会性

饮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饮茶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层次和角落。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富贵之家过的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贫苦之户过的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都离不开茶。“人生在世,一日三餐茶饭”是不可省的,即使是祭天、祀地、拜祖宗,也得奉上“三茶六酒”。

人有阶级与等级差别,但无论是王公显贵、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对茶的需求是一致的。

2.广泛性

茶文化雅俗共享,各得其所。从宗教寺院的茶禅到宫廷显贵的茶宴,从文化

雅士的品茗到人民大众的饮茶,出现了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饮茶活动。

以茶为药物,以茶为聘礼,以茶会友,以茶修性,茶与人的一生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茶在人们生活、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介入和作用是其广泛性的表现。茶还与文学艺术等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3.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

蒙古族的咸奶茶、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盐茶,主要是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

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和苗族等民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重在饮茶情趣。

尽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凡有客人进门,不管是否要喝茶,主人敬茶是少不了的,不敬茶往往认为是不礼貌的。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茶艺、茶道、茶礼、茶俗,在饮茶的统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现出其民族性的区别。

4.区域性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以至地理气候、物质资源、经济及生活水平等影响,中国茶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特点。

如对茶叶的需求,在一定区域内是相对一致的,南方人喜欢绿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广东、台湾人欣赏乌龙茶等。这些都是茶文化区域性的表现。

5.传承性

茶文化本身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民族性、区域性决定了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形成、延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4. 佤山普洱茶叶特点

1.滇红茶:临沧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2.蔗糖:临沧是云南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

3.冰岛茶:最贵重的云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4.佤族鸡肉烂饭:佤语叫“馍尼亚布绕”,是佤族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

5.沧源牛干巴:沧源牛干巴选用佤山半野生状态下放养的黄牛精肉,经当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营养价值高,色香味独特,香酥可口。

6.澳洲坚果: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70%左右,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9%,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用于加工高级糖果、巧克力、食用油、化妆品的名贵配料,是目前世界坚果类中价值最高的品种,被誉为“坚果之王”。

7、云县白花木瓜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的特产。

5. 佤族喝什么茶

海丰擂茶盛行于广东海丰地区,其实与神州大地的许多地方相仿,凡有客人光临,都要备茶待客。

只是此地的擂茶既有别于客家的饭茶、白族的三味茶、哈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又与广东潮汕、福建漳州的功夫茶有异,更不要说与内地的一般茶有很大不同了。海丰擂茶始于何时虽然似乎并无“正史”记载,但它代代相传,显然已经不知延续了多少年。如今,它不仅兴盛在广东汕尾地区,而且随着当地居民的迁徙,还日益向广东、福建等其他沿海地区,乃至海外蔓延。

据说,海丰籍的音乐巨匠马思聪,在病危临逝,对身边亲人喟然长叹的乃是:“可惜我再也不能回到海丰食擂茶了……”

6. 佤族的烤茶简介

永俄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是一个边境佤族村寨。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佤族文化,是西盟佤族自治县重点打造的美丽村寨旅游点。村寨依山而建,有独具特色的石头房建筑、有独特乐器佤族独弦琴、佤族传统手工服饰、原生态民族歌舞,更有热爱生活的佤族群众。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在村民家体验佤族独弦琴、喝烤茶、烤乳猪,品尝佤族稀饭、佤族水酒,真正融入到佤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体验一把佤族独有的火塘文化。每年佤族木鼓节期间,永俄寨都要举办原生态野果野菜节,在这里不仅能吃到原生态的野果、野菜、佤族自烤酒、小吃,还可以上山亲手采摘野果野菜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7. 佤族产什么茶叶最多

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从地理坐标看,双江地跨东经99°35′—100°09′,北纬23°11′—23°48′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中部,因澜沧江纵流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两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地理位置正处在澜沧江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是最适宜茶科植物生长的地区,双江境内既有野生茶林,也有人工种植茶园。经2002年国家级专家组考察鉴定,"当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密、抗逆性最强、分布面积最大、超过万亩的野生古树茶群落"就坐落在县境东部的马鞍山与西部的邦马山脉原始森林里,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野生大茶树就生长在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和公弄村委会辖区的大雪山上。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双江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部帚型地带的扩展部位,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凹,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69米,全县地形呈深切中山河谷、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三种地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287.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无霜期为352天。

  双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宜茶科植物生长。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勐库大叶种茶以内含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茶","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是制作红茶、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最佳品种。中国茶科所著名茶学专家虞富莲教授认为:勐库大叶茶树势遒劲、芽叶肥壮,从芽叶生化成分来分析,勐库大叶种茶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茶,橙芽满披香高味浓;制成的红碎茶,颗粒匀润、金芽尖细、汤色红艳、味浓爽口;制成的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制成的蒸酶茶、烘青茶是绿茶的上品。几十年来,云南送出去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的茶品中都能寻到勐库大叶茶的身影。

双江之水流了千亘万古,而双江作为县名其实只有80多年的历史,是个汉化名。在此之前,双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勐勐。1904年以前的傣族土司曾经统辖过双江(勐勐),双江的历史与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进入双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说双江的茶叶,勐勐傣族土司政权是个必须要说的话题。

  罕廷发是双江大茶业的首位规划者、奠基人。罕廷发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在扁岛(冰岛)栽种。从勐库现存的古茶园来看,应该说从罕廷发开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一直在鼓励、领导、推动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

  如果说1904年以前对双江(勐勐)茶业最有贡献的推动者、倡导者、领导者是罕廷发,那么1904年至1950年双江茶业最大的推动者倡导者,最有贡献的人应该是彭锟。彭锟摄政双江二十年后,双江就成为云南声名很高的产茶大县。勐库茶至少在1925年左右已开始在云南引领潮头,强势亮相。1930年前后勐库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价,这其中彭锟有很大贡献。有史料可查,彭锟执掌双江时,从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顺宁(凤庆)、缅宁(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腾冲的官方和绅民到勐库引过茶种。勐库在民国初期成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种地,勐库茶在民国初年享誉省内外,彭锟功不可没。

  双江1936年产茶已超过1万担。

8. 彝族什么茶

答:1、乾红

2、一杯香

3、张一元

4、川红

5、徽汇

6、雀顶

7、天下泽雨

8、陈一凡

9、福茗源

10、贡苑

曼松茶主要在西双版纳的象明彝族乡这个地方,是山区的一部分。

曼松古树:古树目前数量48棵左右。曼松古树年产量(头春茶):每户春茶6公斤左右,寨子20多户人家。曼松古树茶茶叶特征:春芽细嫩饱满如雀舌,叶片稍小,实非大叶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