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制作工具
2000多年以前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
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在秤之前的计量工具(同样适合茶叶):古代计量单位一般都是以粮食的计量单位为最重要,其它重量单位都参照粮食计量单位为准。大都是用斗与升来作工具,如果再多一些就论石(dan),或者直接论块,也就是一布口袋。斗与升的形状基本一样,底是正方形,帮是一样大的矩形,只不过斗是底大口小且口朝上,升是底小口大朝上。那么,斗、升、石、块之间,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是,一石等于10斗,一斗等于10升,一升等于10合,一合等于10勺,一勺等于10撮。
2. 各类茶泡茶的工具
紫砂壶,盖碗,瓷壶这些都是直接投放茶叶注水冲泡的茶具。盖置是放,盖碗的盖子或紫砂壶的盖子。壶承是放置紫砂壶的。干泡台湿炮台是放置泡茶用具的。
公道杯是用来存放泡出的茶水,茶漏是放在公道杯上过滤碎茶渣用的。茶则是用来在茶叶罐里取茶叶的。泡茶的工具还有很多很多。
3. 弄茶叶工具
撬茶工具,通常分为茶刀、茶锥两大类。茶刀通常用竹子、动物骨头、不锈钢和一些特殊金属做成。在解开压制不紧或者用料较为粗老的砖、饼、沱时,用茶刀解茶不但轻松,还能较好的保持叶片的完整,减少碎渣的产生,所以最为合适。茶刀要选择刀身较薄,顶部有尖的那种。太厚的刀身不容易插入茶饼,还要注意太尖或者是有刃口的刀容易伤到自己的手,所以最好不要选择。
解茶注意事项: 1、用力不要过猛,否则有可能因为茶刀滑开而误伤自己。 2、扶着茶饼的左手,要尽量和茶刀插入的角度保持平行或者是小角度,这样可以避免撬茶时用力不当而误伤自己。 3、解茶要一层一层的将茶剥离茶饼,这样可以保持叶片的完整。
1、饼茶:除了压制很紧的茶饼用茶锥外,其它都可以用茶刀解茶。首先用茶刀从茶饼的边缘插入,稍微用力将茶撬松。注意插入的角度要和饼面保持平行,而且要尽量的靠近茶饼的表面,撬松后再拔出茶刀从相邻的地方再次插入茶饼,将茶轻轻的撬起来。解饼之前,可以用手沿茶饼边缘撸一圈,使松散的边缘条索先脱落下来。在茶饼边缘找个合适的缝隙,茶刀从茶饼的边缘插入,稍用力将茶撬松。注意,插入的角度要和饼面尽量保持平行。
2、砖茶:茶砖是最容易撬的紧压茶,方法大致和解茶饼差不多,也是用茶刀从侧面边缘找一个缝隙,将茶刀插入,然后将茶撬起,遇到压制很紧的茶砖,也可以用茶锥从表面慢慢剥离。砖茶的侧面是很容易找到解茶突破口的。对于压制比较紧的茶砖,或者为追求条索的完整,可以用茶锥从表面慢慢剥离。
3、沱茶:沱茶是三种紧压茶当中压制得最紧的,一般也是用料最细的,所以解沱茶比较困难。解沱茶一般采用茶锥比较好,解沱茶个人建议还是从茶沱的外弧面下手,很多人从内凹部分下手,那样容易将茶弄碎。首先用茶锥从外弧面以小角度插入,将茶轻轻撬松后将茶锥拔出,从相反的方向再次插入并将茶撬起,这样就可以较好的保持条索的完整。如果不是特别紧的沱茶,也可以用茶锥从外弧面慢慢剥离。比较紧的砖饼沱茶,如下关沱,还可以隔水适当蒸软,然后用手来慢慢掰开,放入醒茶罐。茶锥是应对沱茶最有效的工具。
4. 制作茶叶的工具
红牛罐子不可以做成熬茶神器。
煮茶需要使用专业、单独的用具,如玻璃壶、铁壶、陶壶等,对于红牛罐子以及类似的仅限于饮用用途的包装,其耐受程度较高,且煮茶效果很差,而专门的煮茶壶,具备相应的标准,且煮茶不会产生坏处,同时还能真实还原茶叶的滋味、香气。
5. 茶叶制作工具图片
是茶荷。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用以观赏干茶外形,通常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
茶荷的使用方法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在用赏茶荷盛放茶叶时,泡茶者的手不能碰到茶荷的缺口部位,意识与茶叶洁净卫生。用手拿赏茶荷时,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茶荷两侧,放在虎口处。另一只手托住茶荷和底部。
扩展资料
其他茶具配套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6. 茶叶制作方法
1/8分步阅读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拇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2/8
2、萎凋
采摘下来之茶青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青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细胞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3/8
3、炒青
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4/8
4、揉捻
将炒青后之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5/8
5、团揉
团揉是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其成为一圆球状,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并不时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团揉过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6/8
6、渥堆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也就是将揉捻过的茶青堆积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颇高,堆放后会发热,且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就因为热度与微生物关系,使茶青产生了另一种的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颜色被氧化而变得深红,这就是所谓的「普洱茶」。
7/8
7、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达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进行第二次的干燥。
8/8
8、紧压
紧压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除便于运输、贮藏外,蒸、压、放的过程中也会为茶塑造出另一种老成、粗犷的风味。
注意事项
7. 手工制茶工具
大功率制冰机1台、立式冷柜1台、卧式冷柜1台、不锈钢操作台含净水设备1套、收银系统一套、吧台1个、门口风机2台、大功率电磁炉1个、冰沙机1台、奶盖机1台、封口机1台、果糖机1台、专用保温桶4个、不锈钢拉台1个、制茶辅助用具全套、室内外宣传灯箱、桌椅2套;冰滴咖机1台、贡饼机1台等等。
8. 茶叶制作工具大全
1、茶铲 茶铲用来量茶,装茶入盖碗的东西。
2、茶钳 茶钳烫杯是用来洗杯,送茶汤是用来夹住茶杯,端给客人品茶的用具。
3、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另外也可用作普洱茶或者茶砖用来翘茶取茶的物件。
4、茶罐 专用于储藏茶叶的罐子。
5、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
6、茶壶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
7、茶盘 茶盘是用来放置茶壶、茶杯等等的其他的泡茶所用到的像是一个托盘一样的东西,它可以装着泡茶之后流出来的或者是洗茶杯所需要倒掉的水。茶盘要定时清洗,不然的话污垢等等的累积到一定的时间便是很是很难清洗了。
8、茶荷 是一种置茶的工具,并且还具备着观赏性,主要的用途就是把茶罐中的茶叶转移到茶荷上,不仅是可以当做艺术品使用,而且还是可以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茶荷主要是竹制品制作的。
9、茶匙 茶匙又被称为茶扒,是用来挖取茶叶的工具,泡开的茶叶会紧紧塞住了茶壶,再加上是茶壶的口又是很小的,这时候用手挖茶叶是不方便的,也不干净,这时候可使用茶匙。 来源:-工夫茶具 来源:-茶盘 来源:-茶针
9. 茶叶工具用法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治器: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 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3、候汤: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4、洗茶: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10. 茶叶制作工具有哪些
茶,是制作茶叶的工序之一,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气将茶蒸热,使梗、叶变软,以利压制成形。蒸茶工具有灶、釜、甄、叉。其制作材料分别以土、铁、木、瓦、竹所制成。
唐代茶叶生产从采摘茶叶到制成茶饼共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蒸茶为第二道工序,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将茶蒸热,使梗、叶变软,以利压制成形。宋代贡茶在采摘之后、蒸造之前,还要比唐茶多一道工序:拣茶。
茶,从发现到今日,经历了很多变迁。从最早咀嚼鲜叶到添加调料烹煮为羹,再到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代之后的沏茶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也与茶叶的制作方法有关。
唐宋期间的茶是蒸压制作的紧压茶(龙团凤饼),从明代开始,茶叶加工方式进行了改革,成品茶改制为炒制的条形散茶。这样,饮茶无须烹煮,而是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
沏茶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的清香,更便于对茶的直观欣赏,可以说,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一大创举,也为饮茶不过多地注重形式而较为讲究情趣创造了条件,所以一直为人们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日常饮用的绿茶属非发酵茶,尤其是明前雨前珍品,极为细嫩,沏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造成“闷熟味”;铁观音之类的轻发酵茶和普洱、红茶之类的重发酵茶,也以沸水冲泡为佳,不宜烹煮。
不过我们国家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保留着煮茶的习惯,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地区,饮茶是以砖茶加奶、酥油和其他调料烹煮。
凡是想要选用这蒸茶器的朋友,大多数都是看上了它精致的外在。
的确,透亮透亮的玻璃身子,汤水在里面翻滚,着实是够美观,这泡茶的逼格和氛围一下就高了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