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酿酒提取法
茗酿酒的特点是酒液无色透明,看上去跟一般白酒一样,其实这款酒基本上闻不到传统露酒的那种中药味,闻上去和浓香型白酒的香气非常相似,入口后后味还有淡淡的龙眼香。
其配料表里除了多粮浓香型白酒的那几种粮食外,还有茶浓缩液、枸杞子、龙眼肉等等。
2. 茶叶发酵酿酒
1.
浸提法 水浸提:将茶叶用热水或冷水浸泡,然后过滤,获得浓茶汁,然后再将浓茶汁与固态法酒或食用酒精佐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等调味剂进行调配。不过往往会出现液体不清澈、浑浊...
2.
发酵法 如是水果类打碎直接发酵,如是茶叶之类的,需要混合法发酵,将粮食跟茶叶加酒曲一起...
3.
提取法 利用串蒸法,串蒸是最快的方式,只需要将选购好的茶叶放置在酿酒设备串蒸器上进行串蒸...
4.
浸泡法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了,就像泡药材泡药酒的方式方法一样的,只需要将茶叶跟酒称好...
3. 制备茶叶的乙醇提取物
1.一种茶味香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薄荷油、第一部分无水乙醇、精油乳化剂加入混合均匀;
(2)将第二部分无水乙醇与聚乙烯醇、茶叶提取物3-己烯2-丁酸酯混合,10~15℃下超声分散10~20min;
(3)将步骤(1)与步骤(2)分别产生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再加入蒸馏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茶味香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味香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香水由1~3份薄荷油、0.6~1.2份所述茶叶提取物、2~6份精油乳化剂,0.5~1.5份挥发控制剂,70~90份无水乙醇,5~7份蒸馏水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味香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分子量为8000~15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味香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无水乙醇为65~80份,所述第二部分无水乙醇为5~20份。
4. 茶叶酿酒提取法原理
1、蒸熟的粮食摊凉到三十度左右。
2、活化酒曲:1两酒曲配1斤水25克白砂糖。具体做法是:将糖和酒曲放入容器内倒进30度的温水搅拌均匀后静置20~30分钟,等到液面凸出很多小泡泡时,说明酒曲活化好了。
3、粮食中加水:1斤粮比1.5斤水,粮食是干粮的重量。发酵用水用量=干粮食+水=总重量-熟料重量
4、活化好的酒曲倒进容器内的粮水中,用无干净的棍棒将粮食、酒曲、水搅拌均匀,酒曲不活化直接加进去搅拌也可以发酵的。
5、酒醅搅拌均匀后,在容器口上盖一层布,让酒醅吸足2小时空气中的氧气,然后将布去掉并用塑料薄膜纸盖住容器口后,再用皮筋或绳子将塑料纸轻轻一扎进行半密封发酵。(半密封发酵是指容器内的气体能够排出去,容器外的气体不能进入容器中)
6、发酵前三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搅拌1次
7、最后一次搅拌结束后,中途就不要打开塑料纸观看酒醅了,一直半密封发酵至10~12天时蒸馏。
8、发酵成熟的标志:眼看酒醅上下分层分明,呈黄色透明状为好了,呈乳白色或黄色的浑浊液体为没好。不同粮食发酵完成,颜色也不一样
5. 茶叶酒精萃取
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传统工艺: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燥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
2.用微波辐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剂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时间18秒,液固比(mL/g)1:9,二级提取,此条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为92.7%。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三.现根据参考文献及相关数据,得本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a)提取:将粉碎的10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b)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6. 茶叶酿酒提取法是什么
应该是先有茶,茶是大自然给予的,酒需要人工酿造。
7. 茶叶酒的制作方法
、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来取他人性命,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可以相互之间掺入些对方的酒,以示酒中无毒表示友好,但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酒要满”是指在宴席上,主人为客人斟酒时,倒至满溢,以显示待客的诚挚。很多地方还有头三杯全满全干,不醉不归的习俗。在宴席上,酒一定要倒满,否则主人会被认为待客不周。
二、“茶要浅”是相对于“酒要满”而言的。其实浅与满是相对的,而且这个浅也有一定的分寸,例如在民间有“茶要七分满”或“倒茶只倒七分满,流得三分是人情”的说法,这种“七分满”的浅茶同样是向对方表示尊敬之意,与“酒要满”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古人以为茶斟得太满是对客人的不敬,类同让客人牛饮,有骂人之嫌。
从情理上而言,“茶要浅”的礼仪可能是出于以下两种情况考虑:茶倒得少了,显示不出主人足够的诚意;倒得满了就容易溢出来,客人喝茶不便,主人也尴尬,这是最大的失敬。
8. 茶叶酿酒方法
属于人们品茶,品酒进行休闲娱乐,或者是商务交际的场所。
茶酒,是中国古代用茶酿造出来的一种高度酒,酒与其茶的淡香混合之物。主要原料为茶和粮食和水。而茶酒,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记载,不过那时茶酒仅仅是米酒浸茶,而并非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交融结合。
9. 茶叶酿酒提取法有哪些
茶的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各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得宜,才能制出令人回味无穷高品质的茶叶。目前茶叶的制造已可工业化大量生产,但许多参加比赛得奖的茶叶仍是手工制作,像是一件艺术品。茶叶由茶树上采摘后,经不同的加工过程可制作出各式不同的茶。一般茶叶的制造过程包含了采摘茶菁、日光萎雕、室内静置萎雕、炒菁、揉捻及干燥等步骤。其中,茶菁的品质影响成茶的品质甚钜,而品种、季节与采摘时间则会影响茶菁的品质,一般而论春茶、冬茶品质佳,秋茶次之,夏茶最差。
摘下的茶菁(茶树的嫩叶),需立即进行发酵的步骤,其中「日光萎雕」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并活化茶菁中的酵素开始进行发酵;「室内静置萎雕」则是延续日光萎雕所引起的发酵作用。制茶学所称的「发酵」,与一般食品的发酵(如酿酒、酱油)不同,并没有微生物的作用,而只是茶菁内单纯的酵素作用。发酵完的茶菁接着利用高温破坏茶中酵素的活性,这步骤即称为「炒菁」,目的是固定茶的风味。
为使茶叶易于冲泡,制茶者会把炒菁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利用外力使茶叶卷曲成形、并使茶叶组织细胞遭到破坏,汁液流出附着在茶叶表面上。最后进行「干燥」,利用高温来停止茶菁中所有的生化反应并降低水分,固定茶叶品质,同时也具有改善香气及滋味的效果。
茶叶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不一,有依产地、季节、茶树品种来分类的,也有依外观形状、色泽、香气或制法来区分的。目前较广为接受的方法,是依茶的发酵程度来区分。由上述萎雕(发酵)程度的不同,可把所得成品分为不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及全发酵茶三种。
「不发酵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是绿茶,绿茶在制造过程中并无萎雕及搅拌等过程,茶菁摘采后直接进入炒菁步骤,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例如儿茶素与叶绿素,因此茶汤的色泽较绿。
「部分发酵茶」的制程则是较不发酵茶多了萎凋及搅拌步骤,在这过程中,茶中一部分的化学成分会因酵素作用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出茶汤的色泽与绿茶不同,变成金黄色至琥珀色,代表产品包括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木栅铁观音等。
「全发酵茶」制作过程特殊之处在于其萎雕的程度最高且最完全,因而茶菁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及茶红质等有色物质,故茶汤色泽是深红色,代表产品为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