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岩知己大红袍
一、琴
古时文化修养以琴为首,而伏羲五弦琴为一众名琴之首,琴有五弦后发展到七弦,最多有七十二弦箜篌;由于琴身多有竹制成,“丝竹管弦之乐”由此而来。著名典故“高山流水”讲述的就是子期病故而伯牙绝琴。
二、棋
博弈既是技艺比拼,也是搏击出彩之意,棋风观人是从对弈者落子风格窥探品行,后期发展为智慧脑力的较量。楚河汉界的搏杀术在方寸棋盘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书
广义上泛指书籍书刊,即装订成册的书本。而古时书是专指《尚书》,后来也用指书稿、书信、书画、书文等,当然更多是指书法,尤其以王羲之为“书圣”,“墨池”和《兰亭序》都广为人知。
四、画
主要指绘画,古时绘画主要是山水画,也有人物记事、宴席写真,北宋的《千里江山图》采用特殊颜料使画作历经近千年而不变色,是古代彩绘的最高艺术。而《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都是传世珍品。宋微宗是最善画的皇帝。
五、诗
最初指《诗经》,后来诗、词合并,但律诗和绝句依然是评诗标准。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见古代文人对于诗文评比排名还是十分看重的,至少还没有第一的诗文,都是我某某类诗词第一。
诗人何其多,首推唐朝,那个民风开放的年代产生一大批优秀卓绝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都是代表。诗人的意境不仅在于畅叙心怀,也会用诗文表达意愿力求匡扶天下,而诗的格局,就是诗人的人生格局。
六、酒
古往今来,文人爱酒,君王好酒,侠客沽酒,市井醉酒,酒不分地域和等级人人可取。早前民间用果实或谷物酿酒,杜康最具盛名。关于酒也是古人文献中的常客,地方风土杂记、城市标签、名诗佳画都是酒的缩影,诗词代表有《将进酒》《短歌行》,绘画代表有《贵妃醉酒》《韩熙载夜宴图》。
七、花
山川之草木,天气之生灵,这是花的形象。花作为生命和美丽的象征,在诗词中也出现多次,并且在不同场景把古人一腔情感心事展露无遗。而梅花、兰花、菊花、荷花、海棠、梨花、桃花、杜鹃都是诗中常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等,都是佳句。
八、茶
茶是古典文化雅致的升级,古代很早就有采茶、炒茶、煎茶技艺,并根据各个地区所产茶品口味风格划分品类,著名的有铁观音、大红袍、普洱、云雾,整体分红茶和绿茶两大类。
关于茶的形象多与文人雅士相关,茶话人间,古人也留了许多关于茶的描述,“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
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
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
琴,高山流水久不闻。伯牙韵,相知识知音。
棋,身陷局中竟惘迷。惊回首,盘外解危机。
书,闭户挑灯证书橱。韦编断,勤学作大儒。
画,锦绣河山藏笔下。墨彩间,风情传万家。
诗,写尽愁多小卷湿。无相寄,心寸两能知。
酒,巨饮千杯诗百首。论英雄,煮酒说曹刘。
茶,晓汲清昏到日斜。千愁遣,岂必醉流霞。
花,斑斓五色人采尽。却难知,月下香有心。
2. 大红袍 正岩
大红袍和肉桂属于岩茶的两个不同品种,各具特色,并无谁好喝一说,但两者都具有显著的岩骨花香特色,肉桂茶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而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色泽油润带宝色,其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陈茶则色泽灰褐。
肉桂和大红袍的区别:
1、茶树品种不同
武夷肉桂茶是以肉桂良种茶树鲜叶,用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而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
现如今,大红袍现在已经是商品名,水仙、肉桂等都可以称为大红袍,不同品系拼配而成的大红袍茶叶,带来的口感也会有差异。
2、外形不同
肉桂茶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陈茶则色泽灰褐。
3、香气不同
肉桂茶带有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而大红袍茶叶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4、滋味不同
肉桂茶,茶劲较足,茶汤里带有明显的辛辣感;而大红袍口感相对绵甜,滋味悠长,具体得看拼配后的香调了。
3. 金红袍大红袍
首先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它的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被认为是茶中状元,而金红袍是全发酵的红茶,生长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里。
其次大红袍具有保护牙齿、提神益思、减肥美容的功效,而金红袍属于甘甜类茶叶,品种粗壮肥硕,内含物质丰富。
4. 介绍大红袍
叶: 叶长30—80厘米,个别叶长1米以上,叶宽0.8—2厘米,成株有叶片4—6枚,鞘状叶2枚,近二列;野生种叶色苍绿,叶脉显著,叶缘呈锯齿状,先端渐尖。
春剑叶姿有硬叶、软叶之分。硬叶种叶斜立,雄健挺拔,奇肆刚健;软叶种叶姿环回,轻摇漫舞、风流倜傥。
春剑熟化品叶姿丰腴,四季葱绿,疏密有致,婀娜多姿,在诸多观赏植物中最具线条美,风韵别致,独具一格 。
花 :花茎直立,高20至30厘米,有花2至5朵,有时7朵, 花苞片比子房连梗长;花直径5至6厘米,浅黄绿色,常呈半透明状,有香味。萼片长圆形披针状,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倾,侧萼片左右斜向开展,花瓣较萼片为短,基部有三条紫红色条斑,唇瓣端钝、反卷。春剑叶姿挺拔苍健,秀气非凡,颇具风韵。
5. 福红岩 大红袍
歌乐山位于沙坪坝区,距重庆市中心16公里,交通便利,是重庆红色旅游的必经之地。这里主要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质活跃,上面有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等遗址,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另外这些景点都是免费参观。
歌乐山上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亲近,另外歌乐山上也有很多农家乐,在上面住一晚上,垂钓,划船,吃吃农家菜也是不错选择。
来到歌乐山,一定要尝尝当地特色辣子鸡,这道菜用料特别讲究,主料一定选用家养土仔公鸡现杀现烹,以保持鲜嫩肥美,加上产上等辣椒、大红袍花椒不等,这样烹出的辣子鸡,香气四溢,有诱人食欲,麻辣酥香,入口鲜嫩化渣。
有如果到重庆旅游,下午到可以歌乐山游玩,逛逛红岩遗址,然后去磁器口感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晚上去洪崖洞欣赏重庆夜景。
6. 石红和大红袍
大红袍泥料是属于紫砂泥红泥类的朱泥中的极品,含铁量较高,成品时颜色红的发紫,令人爱不释手,烧制时收缩率约达33%,所以成品率不高。
石红是麻将块或片状的,一般产于嫩泥矿中,产量很少,外壳内核偏于紫红色,单一泥料很难成型,成品率极低。
7. 岩上大红袍怎么样
1、顶级金佛:0.9万一斤,茶香幽奇,滋味甘醇,十分耐泡,相比下面的岩茶,价格上比较亲民。
2、素心兰:1.78万一斤,香水气韵俱足,被茶友形容为“如精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内外兼修,秀外慧中”。按一泡茶5g来算,一斤茶叶可以冲100泡,相当于一泡茶的价格近两百元。
3、九天流香:2.8万一斤,这是一款牛栏坑肉桂,汤色橙黄透亮,花果香明显,口感醇厚,饮后满口生香,相当于一泡茶近三百元。
4、纯种大红袍:3万一斤,市面上的大红袍多为拼配,纯种大红袍很少见,一泡茶的价格要三百元。在三泡之后,纯种大红袍的功底显露无遗,汤水入口极甜,有稠感,香气细腻持久,到了第十泡依旧如此。
5、金油滴:6.88万一斤,对于金油滴的详细资料不多,但茶如其名,其茶汤非常厚顺,且香气幽细,据说是一款陈茶,一泡茶要六百多元。
6、牛首:9.6万一斤,这款茶是孝文家茶的,是牛栏坑肉桂中的上品,汤色橙黄,滋味浓醇,回甘鲜活,香气高锐,穿透力强,一泡茶要九百多元。
7、空谷幽兰:12万一斤,岩上家的,对比“牛首”价格贵上不少,相当于一泡茶的价格要一千两百元。
8、王威王:13.9万一斤,相当于一泡茶的价格要一千四百元,恐怕只有土豪才喝得起。
8. 大红袍岩茶之父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共有12位。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发布文件,公布了第二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共有6位。
武夷岩茶第一批传承人
1、叶启桐
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
2、陈德华
拼配大红袍之父,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
3、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4、刘锋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5、刘国英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6、刘宝顺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7、王顺明
1974年起于茶厂工作,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创办有武夷山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
8、黄圣亮
祖上世代经营岩茶,1982年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爷爷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师”黄瑞喜,父亲黄贤义,叔黄贤庚归纳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类茶艺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辈茶人。黄圣亮是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厂可以看到很多泽道的题字,现家中创办“瑞泉”茶厂,与父兄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
9、吴宗燕
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传到他祖父一辈,已在天心村好几个山头拥有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宗燕本人承办了天心村村办企业——天心茶厂,1992年他创办了北岩岩茶精制厂,现在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10、游玉琼
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1985年,从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起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总经理。永生茶厂的前身,是集体性质的九曲精制茶厂。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琼父亲游永生,押上全部家产,大胆揽下了这个小厂。为了重开局面,改名永生茶厂。
11、王国兴
武夷山市星村镇星村村人,1996年~2002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82年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1985年,王国兴毕业回乡被分配到崇安县武夷茶叶站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收购天心岩茶村、黄柏、柞洋一片的岩茶、半岩茶毛茶。那个年代,茶叶统购统销,王国兴的工作非常忙碌也非常充实,在工作中,增长了丰富的武夷岩茶的审评知识与审评经验。
12、陈孝文
出生于茶叶世家,是12位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与父陈墩水共同经营“慧苑茶叶科学研究所”。是武夷茶人年轻一代(80后)中极为突出的人物之一。他还是慧苑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接班人。
武夷岩茶第二批传承人
1、刘安兴
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公司的茶叶管理、生产制作及茶叶审评工作。参与武夷山的名枞保护工作,目前内鬼洞品种保护区已经成为武夷山唯一的原生优良茶树品种基因库。在武夷山岩茶厂推广手工融合机器做青工艺,提升武夷岩茶生产效率和品质;对武夷岩茶的审评经验进行归纳,形成一套审评体系,在武夷山茶厂进行推广。参与《武夷岩茶的冲泡和品鉴方法》福建省地方标准起草,承担首届海峡乌龙茶技艺交流大会审评工作。
2、苏德发
从事武夷岩茶制作48年,第二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曾任天心村村委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二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苏德发是首批传承人苏炳溪的儿子,“一门父子两传人”说的正是这两位。
3、周启富
50多岁的周启富在传承人里面年纪并不算大,但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长一些。这和他常年从事户外重体力活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周启富说自己是从茶山管理开始接触武夷岩茶的,“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所里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年份久了,自己就看出了里面的道道,再加上所里的技术人员讲解,也就从根本上明白了管理茶山的道理和方法。”
“茶园管理和茶园生态也应该是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一部分。”关于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要点,周启富的想法有些独到,“这和岩茶的初制和精制一样重要,没有好的茶园就没有好的茶青,做茶就没有好原料,做出的好茶也就差着斤两份量。”
4、占仕权
从事武夷岩茶制作20多年,“我1994年开始跟着宝顺师父(刘宝顺,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做茶,这么多年师父教了我很多,不只是做茶。”虽然现在已经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但讲起自己的师父,占仕权的恭敬和感恩溢于言表。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是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最重要就是要‘做’。怎么做,怎么做好,得我们花时间、花心思去学去琢磨。”关于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占仕权说,“做茶这个手艺处处都是技术。不要说管理茶山、初制、精制这些,就只茶青进桶、搬茶叶,甚至连怎么扫茶青都有技术。”
5、刘德喜
刘德喜做茶的“启蒙者”是第一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宝顺。1993年,在刘宝顺的指导下开始学焙茶。刘德喜说,“刘宝顺焙茶技术很专业,是大家公认的,我就在那几年学焙茶的时间里,得到了正统的学习和锻炼。”
四年后,刘德喜又拜在另一位非遗传承人刘国英的门下,他回过头去学岩茶的初制工艺,这一学又是五六年时间,如此便把岩茶的一整套制作工艺学全了。
走进刘德喜的客厅,第一眼就看到悬挂于对门墙上的“岩骨花香”四个字,那是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在106岁时写下的墨宝,据说也是此次刘德喜获得“张天福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肉桂状元的战利品。
6、张回春
1963年,年仅6岁的张回春随父母迁居祟安县(今武夷山市),双亲在茶场工作,也使得他的童年时光大部分在满是茶香的茶厂里度过,他与武夷岩茶的缘也自此时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氛围愈浓,国营茶厂开始改革,张回春开始系统化学习制茶技艺,正式步入岩茶行业。
“当时,跟着茶厂里的老师父们学习。他们都有几十年的做茶经验,看我愿意学,他们都很愿意教。学了足足有5年,才算是系统地掌握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
跟着茶厂的老师父系统学习的那5年,张回春开启了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大门。这之后,张回春幼时对武夷岩茶的认识和感情更深了,也促使他想要去钻研其中更深邃的规律。
“制作岩茶的学问博大精深,想要做出好茶,非得一心一意深入研究才可能实现。”一直到现在,张回春不仅再没离开过武夷岩茶这个行当,而且把这门手艺做成了家传。
以上就是武夷岩茶十八大传承人的名单了,不过,这18位传承人中,不是所有人都称得上国家级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目前,武夷山只有两位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陈德华与叶启桐,其他人则只是省级、市级、县(市)级的。
9. 红岩知己大红袍400
茶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相关茶赋 《茶赋》 作者:苍山牧云 序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壤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为序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毛峰刚烈,雀舌披银装;龙井清高,泽色逐浅黄。铁观音,素闻名;质如铁,芙蓉沙绿一冠绝。碧螺春,毛全身;铜丝条,一嫩三鲜古难调。汤鲜色浓,以茶洗眼可以明目;味高甘醇。以茶入枕可以安神。得茶疗之效!感香馥蒸腾,与云蒸霞蔚之间,享齿间轮回之韵。得听茶之妙!观紧直冲升,与展叶放香之际,品人生荣辱沉浮。得赏茶之要!此三者,君子玩茶之得也。 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茶有千种,气合万象;汁含百味,寓意沧桑。香茶以待客,色醇而情意重,清烈喻薄厚;浊水而逐人,味淡而友情薄,浓淡比亲疏。汤色艳而味重,细品当为雅客;香气高而祈红,牛饮必是粗人。茶雾禅云,瓷工陶趣。饮茶乎,玩情逸性也。大凡对茶当有招宴功夫,君子如茶常饮入味,可引与知己,倘枯坐无友,独盏把杯如喝闷酒,品而无心,味同嚼蜡有何妙哉?抑或遇神品而不细赏,如逢君子而不结交,得神女而泄欲,亦诚人间恶事。 绿茶炒,红茶蒸;白茶晒,黄茶闷。嫩度定品质,条索观外形。色泽考工艺,整碎参审评。叶本一色,炒烘蒸闷成百味,绿茶之鲜浓,洗尽古今烦恼事。质缘半株,搓揉切捻焙天香,红茶之甘醴,恰如世间明白人。作歌曰:南方佳木,细叶青青;丘岭叠翠,岩壑争新;入店求市,访之有名;逢家大兴,值抵黄金。汤肥色丽,光透红匀。健康玉液,灵魂至饮。 跋 恶语醒耳,人厌听之;苦药利病,舌畏尝之。苦臭晦腥之物,虽牲畜尚不以为食料,况人乎?卉以其艳丽而见爱于人,究其性,本与同科芜草质本无别,然境遇迥异,与之同理也。茶奉盛会,因人成荣;花饰明堂,为香得宠。物以可用之大小,而分高低贵贱;人以利己之缓急,而定远近亲疏。此世俗之定律,未知物之悲耶?人之喜耶? 酒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 书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琴 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 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魏书·崔光列传》 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小雅·常棣》
10. 红岩知己大红袍御上茗价格
大红袍泥料紫砂泥料实际上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简称大红袍。
窑温:约1080度C。
收缩比:约30%。
原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
泥性:低张力,收缩比几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难度: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
大红袍泥料紫砂壶特点: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
冲泡建议: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