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卢仝茶园在什么地方(卢仝烹茶的地方)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3 04:40   点击:23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卢仝茶园在什么地方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树根,经初步判断是茶树类植物,中国最早种茶的历史可能被改写;茶字的读音源于巴南人,巴渝是茶文化发祥地.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珍品。[5]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四千七百“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2. 卢仝烹茶的地方

1、钱选(1239—1299),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

作品:《花鸟图》、《牡丹图》、《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 、《浮玉山居图》卷等。

2、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作品:《玄真观图》、《三教图》、《轩辕问道图》、《松石老子图》、《溪山仙馆图》等。

3、赵雍,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子。父赵孟頫为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道升,赠魏国夫人。

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配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燕;一女淑瑞,适钱塘崔复。

作品:《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4、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作品:《墨竹坡石》、《方棹吟秋》等。

5、盛懋(生卒年未详),字子昭。父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批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

作品:《秋林高士图》、《秋江待渡图》、《沧江横笛图》、《溪山清夏图》和《松石图》等。

3. 卢仝简介七碗茶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茶歌内容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4. 济源卢仝茶园都有什么茶

龟铭,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

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唐代诗人卢仝的代表作之一。

5. 济源卢仝茶园一日游

卢仝没有写过《长相思》。

卢仝(tóng)(公元约795-公元835)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出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人。早年隐少室山茶仙泉,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韩孟诗派重要人物。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6. 济源卢仝茶园简介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出自《喜逢郑三游山》。作者卢仝,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7. 济源卢仝茶园联系电话

河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绝对非新乡莫属,我是土生土长的新乡人。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煤城鹤壁、古都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是河南第三大城市,豫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 新乡位置非常重要 中国的第五十四集团军总部在新乡 北是太行山,南是黄河 ,从北往南的火车一般的都要过新乡到郑州。

新乡人文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历史遗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新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是平原省省会所在地。古老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依稀可辩;周武王率八百诸侯会同盟的牧野大战,古迹依存;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都源于这方热土;孔子讲学“杏坛”犹在,李白放歌于忠臣之前;张苍逞思于《九章算术》,陈玉成天国殉难;明神宗胞弟潞简王陵墓,十二丞相青史可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给新乡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曾经驻扎新乡,军队据点在辉县,而冯玉祥本人办公的地方则在新乡(今新乡市老公园南门)建国后改为图书馆。据说门前曾经有两门古炮,如今已经丢失。而新乡的飞机场本是冯玉祥将军为烈士置办的陵园,败退后被日本人建成飞机场。此外还有日本人曾经建立了发电厂(今新乡市儿童公园附近)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但是如今这段历史已经鲜为人知了。   1949年8月至1952年4月,设立平原省,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1952年平原省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新乡市归河南省直辖。同时新乡专署迁驻新乡市,所辖除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外,其它各县均归属新乡专区。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垣改属新乡专区。1955年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1958年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全境属之。1960年撤销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并入新乡市。1961年10月,恢复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同时新、安两专分治。新乡市和获嘉、辉县、新乡、汲县、原阳、延津、封丘归新乡专区。长垣县归安阳专区。1967年新乡专区改名新乡地区。1974年新乡市改为省地双重领导,1978年1月,又改归新乡地区领导。1983年9月,新乡县和汲县划归新乡市领导。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仍隶属新乡地区。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1986年2月撤销新乡地区,新乡市辖新乡县、汲县、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长垣8县,至此,形成了新乡完整的市带县体制。1988年11月汲县改为卫辉市,辉县改为辉县市,隶属关系未变。至1999年底,新乡市下辖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城区设有卫滨、红旗、牧野区、凤泉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工区。

新乡市同时拥有很多旅游胜地,其中八里沟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方水世界 太行山水魂”,景区内四季水流不断,三溪九湾,飞瀑鸣涧,瀑潭连天,水质甘洌,水色清澈。辉县八里沟独具“奇、险、秀、幽”之特点,是景区内剑锋千仞,清泉潺流,林木葱茏,猕猴嬉戏,群鹿呦呦,是南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八里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名胜众多的河南省境内的新乡市辉县上八里镇,太行山南麓,河南、山西两省交界之处,距离郑州仅120公里、距洛阳仅160公里、距开封仅130公里、距少林寺仅140公里。八里沟山势独特,三级绝壁逐层下降,重恋叠嶂连绵,嶙峋怪石相望,既有泰山之雄浑,黄山之秀丽,又有嵩山之挺拔,华山之险峻,巍峨壮观,傲然屹立。

新乡八里沟总面积40平方公里,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旅游接待、种养殖于一体,是一处保留完整的以原始自然风光为风景名胜区。辉县八里沟景区处处充满着神秘,步移景异,各有所奇,160多处景点以水为线串成秀美的精品画廊,景区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山泉甘甜,环境清幽。新乡八里沟景区主要包括桃花湾、山神庙、羊州地、红石河和一线天五大游览之地,称为八里沟五品:一品红艳欲滴桃花湾,二品古意昂然山神庙,三品清泉潺流羊州地,四品飘渺仙境红石河,五品人神洗练一线天,大小景点共150多处。八里沟景区有北方十分罕见的瀑布群。仅渠瀑、帘瀑、沟瀑等大小瀑布就100多处,是华北地区绝无仅有的瀑布群体,其中八里沟大瀑布落差200米,四季流水,气势恢弘,被誉为“太行天瀑”。有山体观音、马武神像、钟山九佛、石人迎客、老子布道等山体景观;有先人洞、龙凤洞、八宝洞等洞体景观;更有一线雄关、五彩泉等人间奇观。

八里沟主要景区红石河碧水横溢,红绿相映,色彩斑斓,明丽如画,因海拔1100米被誉为“太行天河”;太行主峰玉皇峰,东观日出,西望云海,南眺黄河九曲,北览千峰竞秀。新乡八里沟山清水秀、风光古朴、原始天然。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植物种类1700种,年平均气温14度,气候宜人。景区大气负离子含量达5000个/立方厘米,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辉县八里沟景区山体呈三级绝壁,剑峰千仞,沟壑奇幽,飞瀑鸣涧,潭瀑相连,林木葱茏,花草馥郁,猕猴嬉戏,群鹿呦呦,水瀑之声不绝于耳。新乡八里沟的山,八里沟的水,甚至八里沟的每一块石头都引起世界的好奇。如今,八里沟景区已经成为国内旅游度假的前卫,也已成为游客向往的一个世外桃源、人间天堂。八里沟景区发祥于太行山南麓、山西河南交界的河南辉县市,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沐浴,但隐居深山数万年不为世界所知晓。今天,它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展现在众人面前。除了八里沟我们新乡还有天界山景区位于辉县市上八里西北部的太行山深处,是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太行猕猴保护区、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包括红色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上百处。回龙大峡谷形若巨盆,貌比苍龙,一落千丈的红岩绝壁,绵延无际可谓鬼斧神工。

新乡太行九莲山景区,国家4A级景区,以峰奇岭峻、碧潭幽深为特色,是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南太行上的明珠,也是省内最受韩国游客喜爱的景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精神家园。

五龙山响水河水上乐园位于河南新乡辉县常村镇,是五龙山“响水河”综合景区的夏季水上主题游乐园,五龙山“响水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不老泉”,因水质甘甜清冽,四季无冰,常年叮咚,被人们称作“响水河”。

比干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北3.5公里处,据新乡市20公里。比干庙内花木扶疏,苍柏遮顶,环境幽深,是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寻根圣地。鳞次栉比,各具特色,为我国庙墓合一的经典古建筑群。冰,常年叮咚,被人们称作“响水河”。

万仙山景区关山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3A级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麓,辉县市上八里镇境内,是一座以石柱林、红石峡、一线天为代表,山崩地裂、飞瀑流泉、清溪幽潭、云海飞渡为特色的地质地貌型国家地质公园秀峰突兀,石径崎岖,红、白龙溶洞深邃,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原始荒古,真实自然,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集雄壮奇幽俊为一体。

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薄壁境内,是国家森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8%,平均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18℃,是理想的休闲、度假、戏水和避暑胜地。宝泉美在天然,挺在峻险,新在别致,贵在原始,为旅游胜地。

我们新乡市更是被国家评为文明城市,城市环境优美,道路宽敞,不会出现严重堵车的现象,同时新乡人民公园更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无比,里面动物园还有海洋公园是新乡市民最愿意去的地方?到了晚上那里更是热闹无比,吃的,喝的,玩的样样都有,能让你体味我们新乡市民的热情。在新乡市生活恬静无比,舒适人心。这里没有一线城市那种快生活节奏,更没有一线城市那样的高消费水平,一切都是物美价廉,如果你能在新乡市生活一年半载,那么你绝对不想离开。

8. 卢仝喝的什么茶

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9. 济源卢仝茶园地点

卢芳、卢纶、卢植、卢挚、卢仝等。

1、卢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2、卢纶: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遗有《卢纶集》。

3、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4、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

5、卢仝:(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

10. 济源卢仝茶园电话

1、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出自唐·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

2、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出自元·杨维桢《览古四十二首 其一》

3、尹来居口上,山岫获重重。——出自唐·佚名《南汉罗浮古剑篆文》

4、说穷且版筑,尹咄唯烹饪。——出自北宋·王安石《酬王伯虎》

1、寄声贤令尹,何道补黥刖。——出自北宋·黄庭坚《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2、神州丧贤尹,父老泣关中。——出自唐·马戴《哭京兆庞尹》

3、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出自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4、吉凶问詹尹,倚伏信北叟。——出自唐·储光羲《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5、令弟为县尹,高城汾水隅。——出自唐·李颀《送裴腾》

6、鄙夫忝县尹,愧栗难为情。——出自唐·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7、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出自唐·杜甫《送元二适江左》

8、飞凫王令尹,期我向君所。——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9、谁能伴老尹,时复一闲游。——出自唐·白居易《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10、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出自唐·卢照邻《哭金部韦郎中》

11、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出自北宋·黄庭坚《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12、且自师伊尹,毋劳说谢安。——出自元·王冕《山中杂兴 十九》

13、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出自唐·卢照邻《咏史四首》

14、但恨五日尹,阻造三语掾。——出自南宋·陆游《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殽及橄榄并简诸同僚》

15、不期前岁尹,驻节语依依。——出自唐·白居易《路逢青州王大夫赴镇,立马赠别》

16、役思曾冲尹,多言阻国亲。——出自唐·贯休《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

17、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出自唐·杜甫《赠郑十八贲》

18、见说王都尹,山阳辟一贤。——出自唐·皎然《送吉判官还京赴崔尹幕》

19、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出自唐·安锜《题贾岛墓》

20、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出自唐·杜甫《遣兴五首》

21、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出自唐·佚名《京兆府语》

22、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出自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23、晓起呼詹尹,何时脱蒺藜。——出自南宋·文天祥《闻鸡》

24、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出自唐·李端《和张尹忆东篱菊》

25、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出自唐·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

“尹”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1、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出自唐·杜甫《壮游》

2、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出自唐·权德舆《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

3、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出自唐·岑参《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4、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出自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5、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出自唐·郑谷《府中寓止寄赵大谏》

6、道人勤洒扫,令尹每忘归。——出自北宋·黄庭坚《寄题安福李令适轩》

7、杯尝七尹酒,树看十年花。——出自唐·白居易《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因宿内厅…韦尹常侍》

8、带土移嵩术,和泉送尹鱼。——出自唐·李洞《送卢少府之任巩洛》

9、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出自唐·元稹《阳城驿》

10、令尹三年课,斯人万物灵。——出自北宋·黄庭坚《太和奉呈吉老县丞》

11、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出自唐·李白《效古二首》

12、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出自唐·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13、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出自唐·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14、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出自唐·佚名《吏人语》

15、老尹醉醺醺,来随年少群。——出自唐·白居易《与诸公同出城观稼》

16、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出自唐·唐彦谦《宿田家》

17、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出自唐·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18、亚尹同心者,风流贤大夫。——出自唐·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19、庶尹陪三史,诸侯具万方。——出自唐·崔沔《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20、朝选吴公守,时推杜尹贤。——出自唐·权德舆《送杜尹赴东都》

21、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出自唐·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22、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出自唐·康庭芝《咏月》

23、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出自唐·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

24、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出自唐·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25、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出自唐·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

26、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出自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

27、王尹贳将马,田家卖与池。——出自唐·白居易《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28、葆光既清尚,令尹亦高蹈。——出自宋·苏轼《和寄天选长官 此诗为释道潜作》

29、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出自唐·白居易《何处堪避暑》

30、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出自唐·白居易《遣怀》

31、故今二三公,戮尹思矫揉。——出自北宋·王安石《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32、青羊言尹喜,舍利唤春莺。——出自元·王哲《临江仙 目贻》

33、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出自唐·蒋涣《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

34、更愿少尹贤,置酒意倾写。——出自北宋·黄庭坚《同尧民游灵源庙廖献臣置酒用马陵二字赋诗二》

35、河尹政成期,为汾昔所推。——出自唐·苏颋《饯潞州陆长史再守汾州》

36、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出自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37、道犹寒暑易,迹悟尹夷班。——出自现代·马一浮《山居销夏》

38、当从令尹后,再往步柏林。——出自唐·贾岛《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

39、何处初投刺,当时赴尹京。——出自唐·贾岛《再投李益常侍》

40、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出自唐·白居易《问秋光》

41、三年尹固死,妇言如著龟。——出自元·杨维桢《览古四十二首 其一》

42、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出自唐·白居易《赠友五首》

43、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出自唐·岑参《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44、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出自唐·元稹《和乐天赠樊著作》

45、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出自唐·佚名《王法曹歌》

46、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出自唐·皇甫冉《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47、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出自唐·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48、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出自唐·吴筠《听尹炼师弹琴》

49、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张。——出自唐·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50、正郎曾首拜,亚尹未平除。——出自唐·窦常《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51、观妓将军第,题诗关尹楼。——出自唐·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

52、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出自唐·张说《送乔安邑备》

53、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出自北宋·王安石《扬雄二首》

54、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出自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

55、效浅惭尹禄,恩多负辟书。——出自唐·薛能《和曹侍御除夜有怀》

带“尹”的七言诗句

带“尹”的七言诗句74句,其中“尹”开头的七言诗句2句,“尹”结尾的七言诗句14句,“尹”在中间的七言诗句58句。

“尹”开头的七言诗句

1、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出自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二首》

2、尹君道全骖后尘,先殿后卫森火铃。——出自宋·白玉蟾《南岳九真歌题寿宁冲和阁》

1、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出自唐·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2、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出自唐·白居易《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3、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出自南宋·陆游《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4、凤阁舍人京亚尹,白头俱未著绯衫。——出自唐·白居易《重和元少尹》

5、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为京兆尹。——出自南宋·陆游《赠论命周云秀才》

6、独步何人识袁尹,白杨郊外醉方归。——出自唐·孙元晏《宋·袁粲》

7、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出自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8、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出自唐·韩愈《寄卢仝》

9、爱者谁人唯白尹,奏时何处在嵩阳。——出自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

10、应笑蹉跎白头尹,风尘唯管洛阳城。——出自唐·白居易《送徐州高仆射赴镇》

11、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出自南宋·陆游《读史》

12、三年侥幸忝洛尹,两任优稳为商宾。——出自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13、莫惜骕骦输令尹,汉东宫阙早时归。——出自唐·胡曾《咏史诗·骕骦陂》

14、从我到君十一尹,相看自置府来无。——出自唐·白居易《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

1、怳然亲见古伯阳,袂属关尹肩庚桑。——出自南宋·陆游《读老子》

2、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出自北宋·黄庭坚《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3、令尹登临多暇日,杖生芝菌笔生埃。——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郭明叔登县楼见思长句》

4、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出自宋·苏轼《次韵钱越州》

5、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出自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6、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出自唐·令狐楚《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

7、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出自唐·周昙《春秋战国门·樊姬》

8、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出自北宋·王安石《寄张襄州》

9、诏书定起尹翁涂,珍重身名莫草草。——出自宋·敖陶孙《送别张长官东归》

10、翟公冷落客散去,萧尹谴死人所怜。——出自南宋·陆游《书感》

11、曾陪令尹苍髯古,又见郎君白发新。——出自宋·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

12、笑把铜章尹汉中,隐山斗米显神功。——出自宋·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三代系师讳鲁字公期》

13、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出自唐·唐彦谦《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

14、老聃关尹亦又死,人实危脆无坚牢。——出自南宋·陆游《神山歌》

15、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出自北宋·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

16、作尹大都如广汉,画眉仍复近长安。——出自北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

17、衰周扰扰空三百,关尹区区出五千。——出自现代·马一浮《禁诗》

18、刘尹故人谙往事,谢郎诸弟得新知。——出自唐·温庭筠《赠袁司录》

19、官桥晴雪晓峨峨,老尹行吟独一过。——出自唐·白居易《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

20、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出自宋·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21、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出自唐·韩愈《寄卢仝》

22、寄语完山尹弥勒,尔来休当妇人描。——出自现代·聂绀弩《拾穗同祖光之二》

23、令尹阅人三仕巳,太山在我一豪芒。——出自南宋·陆游《醉舞》

24、铜街金谷春知否,又有诗人作尹来。——出自唐·白居易《和河南郑尹新岁对雪》

25、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出自唐·白居易《醉吟》

26、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出自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

27、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犹带旧丝纶。——出自唐·薛能《送福建李大夫》

28、郎署转曹虽久次,京河亚尹是优贤。——出自唐·郑谷《驾部郑郎中三十八丈尹贰东周荣加金紫谷以末派…因贺送》

29、江陵少尹好闲官,亲故皆来劝自宽。——出自唐·王建《送从侄拟赴江陵少尹》

30、清时选地任贤明,从此观风辍尹京。——出自唐·李频《宣州献从叔大夫》

31、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出自唐·白居易《晚归府》

32、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出自唐·岑参《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33、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出自唐·白居易《劝我酒》

34、萧尹威名空赫赫,班侯智略本平平。——出自南宋·陆游《舟中晨起》

35、更有是非齐未得,重凭詹尹拂龟占。——出自唐·陆龟蒙《病中秋怀寄袭美》

36、至今民歌尹杀我,州郡择人诚见功。——出自北宋·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

37、上土巴灰除虚除,伊尹东北八九馀。——出自唐·佚名《铜雀台玉板篆》

38、苏州舫故龙头暗,王尹桥倾雁齿斜。——出自唐·白居易《问江南物》

39、山带梁朝陵路断,水连刘尹宅基平。——出自唐·吴融《过丹阳》

40、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出自北宋·黄庭坚《送彭南阳》

41、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出自唐·韩愈《感春五首》

42、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出自唐·白居易《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43、令尹犀舟失去期,怃然凭几占文移。——出自北宋·王安石《东流顿令罢官阻风示文有按风伯奏天阍之语答》

44、北邙原边尹村畔,月苦烟愁夜过半。——出自唐·白居易《哭师皋》

45、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成都。——出自唐·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46、欧尹追还六籍醇,先生诗律擅雄浑。——出自南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

47、还胜御沟寒夜水,狂吟冲尹甚伤情。——出自唐·齐己《叙怀寄高推官》

48、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出自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9、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自唐·张籍《伤歌行》

50、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出自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51、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出自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52、田歌已有丰年意,令尹眉头相豁开。——出自北宋·黄庭坚《行役县西喜雨寄任公渐大夫》

53、不知歌酒腾腾兴,得似河南醉尹无。——出自唐·白居易《早春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苏州刘郎中》

54、令尹鸣驺过石桥,想君寒梦正飘摇。——出自北宋·黄庭坚《晓从任大夫祖行过石桥寄粹甫》

55、従渠一念三千龄,下作人间尹与邢。——出自宋·苏轼《芙蓉城(并叙)》

56、令尹关中仙史会,河阳县里玉人闲。——出自唐·武元衡《酬陆三与邹十八侍御》

57、多情袁尹频移席,有道乔仙独倚阑。——出自唐·牟融《过蠡湖》

58、亚尹故居经几主,只因君住有诗情。——出自唐·雍陶《题友人所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