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普洱茶茶庄
鸿鑫隆普洱茶非常好喝。鸿鑫隆普洱茶茶叶有淡淡的陈香,对于这款茶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平时喝喝,接着放放也很不错。
茶梗有,部分还比较明显,好在有之前请教过朋友,茶梗也是个宝,虽不喜,却能为茶叶滋味加分,非常实惠的熟茶,等活动我再买点别的尝尝。
2. 普洱四大茶庄
宋聘七子圆茶非常好喝。宋聘号是百年普洱号级茶庄,始创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生产大量优质普洱茶而闻名。宋聘号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的顶级茶,有“茶皇”的美称,是业内公认的古董茶三大号之一(另外两个为“同庆号”及“同兴号”)。文人余秋雨曾把“宋聘”排在所有“号级茶”第一的位置,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3. 云南省普洱市三家村茶庄
生活在普洱茶原产地的少数民族是非常喜欢喝茶的,世世代代依靠着古老的茶山繁衍生息,是他们与南下的汉族一起,通过辛勤的劳作,开辟了一个又一个茶园,让普洱茶绿遍了澜沧江两岸的山岗。在长期的茶山种植开发中,世居在普洱茶产地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普洱茶文化,抒写了中国茶史上温暖的一笔。
一、布朗族—在茶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布朗族主要聚居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商周时期,生活在元江流域和澜沧江思普地区的濮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在思普地区,布朗族山区几乎都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据澜沧县芒景发现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功德碑”记载,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也就是公元695年,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出土的茶山布朗族建寨的奠基碑,清楚地表明布朗族在茶山上建寨的时间是675年,也就是说,在建寨后20年,他们即在景迈茶山上开辟出了大片的茶园。在布朗族的传说中,景迈这里原先并没有茶,是布朗族的祖先哎冷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辟了这片家园。哎冷性情刚强,英勇善战,在族人中具有非常高的威望,不料却遭他人的谋害。哎冷死后,仍然牵挂着他的族人,因此化作神仙降落在山头,并留下遗嘱说:“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从此以后,这里就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茶树。布朗族最早是把茶叶当做佐料和清毒解热的良药使用,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茶叶的广泛用途,于是把它从野生驯化为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山。远在一千多年以前,他们就把野生茶树逐步培植驯化,并实施规模化种植,开辟了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千年万亩古茶山,这不能不说是布朗族对世界茶文化的一大贡献。二、哈尼族:哈尼族是一个与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的民族。西双版纳文献记载和习惯上称哈尼为“爱尼”,根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全国少数民族的名称,统称为哈尼,爱尼只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勐海县的南糯茶山、巴达茶山,勐腊县的易武茶山都有不少的爱尼族村庄。
居住在南糯茶山上的爱尼人(哈尼族支系)喜欢饮用土锅茶,尽管他们不是茶树的最早种植者,但在上千年漫长的时光中,他们逐渐养成了地种到哪儿,就将茶树种到哪儿的习惯。在与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发明了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土锅茶。在哈尼语中,土锅茶被叫做“绘图老泼”,如果你到了哈尼山寨,好客的哈尼人就会用“土锅茶”招待你。主人先将火塘的炭火吹开,用盛满山泉水的土锅架在火上,等山泉水烧开后,抓一把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放入土锅中,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汤色黄绿,清香润喉,回味无穷,是爱伲待客的一种古老习俗。大凡名茶,都与茶树生长的环境、人文景观、神话典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南糯茶山,当地的爱尼人也有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勇敢而憨厚的爱尼小伙子,在深山里猎到一只危害爱尼山寨人畜的凶豹,用大锅煮好后,邀约全寨男女老少去分享,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还跳起舞,“跳啊跳”,跳了一个通宵,跳得口乾舌燥……憨厚的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里的开水,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许多树叶纷纷落到锅里,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非常爽口,从此爱尼人就把这树叶称为“老拔”(汉语即茶叶)开始种植。虽然说这样的传说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南糯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之一却是不争的实事,更重要的是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甚至占了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
三、基诺族: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主要聚居在基诺山区四十三个村寨。在历史上,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闻名。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公元1729年,清政府曾在攸乐山茨通寨设置“攸乐同知”一员,统兵五百驻守山寨,征收茶捐及赋税,当时有大批的内地茶商和马帮前来收购茶叶。对于茶叶的种植,基诺族同样有自己的民族传说《女始祖尧白》:“很古很古时候,尧白造天地以后,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基诺族没有参加,尧白先后派汉族、傣族来请,基诺族也没有去,尧白亲自来请,基诺族还是无动于衷,尧白气得拂袖而去,走到一座山上时,想到基诺族现在不来参加分天地,以后生活会有困难,便站在山顶上,抓了一把茶籽撒在龙帕寨的土地上,从那时起,基诺族居住的地方便开始种茶,并成为云南六大茶山之一。”传说归传说,毋须考证,但凉拌茶食用的留传,可以作为基诺山为茶叶原产地的又一证明。
四、傣族:世世代代生息于云南普洱茶区的傣族,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一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茶文化。澜沧县的景迈茶山,方圆十几个村寨的布朗族和傣族世代以种茶为生,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他们开辟出了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古茶园,被国外的学者称为“天然的茶叶博物馆”。
五、拉祜族—作为1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族有着漫长的迁徙史和演变史。有专家考证,拉祜族原本应该是生活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的“古羌人”,而有关他们南迁的秘密,藏在了诸如《新唐书·西南夷列传》、《后汉书·西羌传》以及《普洱府志》等典籍中。经过多年的研究,从那些有关西南民族研究的史籍文献中,同时也从拉祜族遗存下来的少量的口传资料里,研究者们寻找到了这个民族南迁的蛛丝马迹:大体上,他们是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和青海湖一带南下,沿横断山脉经四川西南进入云南的西北地区,之后他们继续南迁,抵达了现在的澜沧江、元江和红河下游的山林地带,甚至迁徙到了越、老、缅、泰等国家。曼迈寨是贺开山上的一个拉祜族聚居村落,曼迈寨位于贺开茶山的腹地,这里有大片的古茶园,因而尽管拉祜族不是这里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但在与茶树千百年的相守中,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的必需品。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而且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所以拉枯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每一天外出劳作之前,或者收工回家之后,拉祜族都将喝茶作为缓解繁重劳作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可一日不进餐,但不能一日不饮茶。“不得茶喝头会疼的”,与茶的朝夕相处,让拉祜族人发明了许多饮茶的方法
4. 云南普洱茶最出名的茶庄
同庆号先祖系湖南省麻阳县青田刘姓,明初随军赴南疆平叛,来到滇南石屏。平叛甫定,军旅首领早报朝廷以滇南地广人稀,请求把驻军改为屯田部队。普洱茶老字号“同庆号”,品牌始创人为刘姓,始于雍正十三年(1736年)的易武茶乡,“同庆”,即普天同庆之意。
易武车顺号兴于1839清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御用贡茶老字号。
清朝道光年间,“茶马古道”的源头易武古镇车氏家族的世祖车顺来创办了“车顺号茶庄”,采摘自家茶山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叶,手工制作女儿茶、人头金瓜茶、纱巾紧拧拳茶、沱茶、七子圆饼茶、竹香紧压茶等系列产品,远销西藏、新疆、港奥台和南洋各地,深受海内外客商的亲睐
福元昌又称元昌号,创于光绪初年间!在倚邦和易武两大茶山设了制茶厂,倚邦和易武曾演绎出了清代普洱茶最为辉煌的篇章。其中“元昌号”设于易武的茶厂名为“福元昌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叶,制造精选茶品,售国内及海外市场。
普洱四大天王之宋聘号
清光绪六年(西元1880年)创号,于滇南名邦石屏开市,驻厂六大茶山重镇易武,专司普洱商贸,省垣之中誉之“茶魁”。
5. 云南老字号茶庄
八一金瓜非常的高档。
八一金瓜是澜沧古茶在2018年推出的高端茶饮品系列,醒茶后茶底无堆味,焦糖香气浓郁,定价为一盒2万元,是高档的档次。
人人都喝得起的好“贡瓜”,既亲民又量足,好喝不贵,云南老字号品牌的经典熟茶,每一口都是品质与实力的体现。
6. 普洱市古道茶庄
黑茶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当时四川与云南主要是将生产晒青茶用于交易,但为了能够一次运送更多的茶叶,于是将晒青毛茶压成茶饼,沱砖等,于是从茶马古道运往西藏等地的茶就成了砖茶、沱茶等黑茶类紧压茶。
7. 云南普洱茶茶庄有哪些
1、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
2、 云南大理下关茶厂
3、 云南思茅龙生集团
4、 云南省茶叶 进出口公司
5、 昆明凤临高香茶叶公司
6、 云南昌泰集团茶叶公司
7、 云南云茶集团
8、 云南瑞贡茶叶公司
9、 昆明南香茶叶公司
10、 昆明倮倮普洱茶有限公司
11、 云南茶马司茶叶公司
12、 云南龙园号茶叶公司
13、 李记谷庄普洱茶公司
14、 昆明鑫海茶行
15、 云南田园普文茶叶有限公司
16、 云南天下茶仓普洱茶公司
17、 云南万润利茶叶公司
18、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19、 云南云县嘉木茶叶有限公司
20、 昆明易武鸿庆茶业有限公司
21、 云南龙润普洱茶公司
22、 云南庆良号茶叶有限公司
23、 昆明天顺祥茶叶公司
24、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郎河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