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土司普洱茶
很好。
果敢地处缅甸北部高原,与中国云南接壤。果敢原生的茶叶品种,统属南亚热带大叶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龄都在200-500年不等。
按地方史志记载,果敢与同样作为原生地的云南双江勐库属于同一茶源地域。原土司老衙门所在地楂子树等古村落,仍有百年以上的古茶园,茶菁品质上乘,人称“东有大竹箐,西有楂子树”。
果敢古树茶,宛若一位佳人,在水一方。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果敢茶特点:苦涩味低,蜜香,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喉韵绵长。果敢生茶的野性十足,冲泡时会明显感觉到这是一款出自人烟稀少而且有野性的茶。
2014年,茶学专家在考察果敢茶产区时,发现多株野生古茶树,尤其是位于果敢老街东南5公里,海拔为1000米南湖塘区域的一株初步鉴定超过1500年树龄的云南大叶种古树茶;通过生物学分析,由此足以证实:与云南一样,果敢亦属于世界茶源地,曾经的世界茶源地之说,由此被打破,并更新。
全部的古树茶,是果敢茶产区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说果敢只有古树茶而没有台地茶。在果敢老街附近的“南湖塘”有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彰显着果敢茶源地的历史,而树龄200-300年的数量也颇具规模,即使是最“年轻”的树龄亦在100年以上。
果敢与中国云南山水相连,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传承更是同宗同源。而果敢古树茶的茶山在地理位置上与素有“天下茶仓”的云南临沧属于同一山脉,有着相同的地理气候资源,甚至抛开有形的国境线,本就是同境同源的地域资源。除却果敢茶产区的树种和树龄优势资源外,其另一个无法超越的绝对核心优势是其食品安全领域的纯原生态和零农残。由于果敢自治区此前的特殊历史时期原因,茶产业几乎处于80多年的无人照管和培育的野生状态,完全没有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其成为100%的纯天然茶原料产地。
果敢地区的古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数量超过100万棵,年产茶规模将达到5000吨。与国内市场相比,以班章茶为例,班章茶产区的古树普洱茶的年产量仅仅为50吨。可见,就高端古树茶领域来说,果敢茶在规模上有绝对的优势。
2. 大土司是什么茶
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冰岛是近年来知名度猛涨的茶区,100多年前是个傣族寨子,由勐勐土司管辖,罕廷发时期(1485年)引版纳茶种到冰岛,开创了冰岛茶在勐库地区的声誉!
3. 土司普洱砖茶
你若真是400元一块买的就有点贵了!不知道有没有赠给你什么东西,我当时是买了一块土司砖让她赠给我了两个价值180元的古树茶砖,后来我觉得还是可能买贵了,现在只希望他们买的是真品就行了,毕竟这些都是入口的东西.
4. 大土司黑茶
中国地广物博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喝茶风俗,就拿几个地方来说说他们之间有着各自的习惯
首都北京:
老北京人喜爱拿着大磁钢沏上一大杯茶,很多人都知道,老北京人喝茶,其实就像和老北京人聊天闲聊一样,就像老北京两个朋友不一样,聊着天能聊一天一宿一样,大清早沏上一壶茶,能喝一天,老北京人的习惯,早上晨起喝茶一直以来就是老北京人的习惯,老北京人喝茶讲究的是这茶得喝通了,老北京人这一天才舒坦,才舒服。
福建地区:
福建茶文化,“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福建人对于茶有着情到独钟的情情,在福建闽南一带更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而福建闽北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福建很多地方人们都已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饮茶的习惯,对于茶的依赖程度到了用“痴迷”一词来形容。
云南地区:
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饮茶习惯,与普洱茶关系十分亲密,视茶为圣物。由于每个民族习俗的差别性,所以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饮茶方式,如藏族酥油茶、回族盖碗茶、自族的三道茶、布朗族酸茶、布朗族锅帽茶、佤族擂茶、傣族三昧茶、纳西族龙虎斗茶等。
普洱茶与拉祜族风俗
喜爱饮茶的拉祜族在思茅地区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镇沅、西盟、景谷五县,其他五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全区人口1990年为27.3万人,西双版纳州有4.7万人。拉祜族喜饮浓茶,沏茶很认真,先将茶叶放进陶罐在火边烘烤。待茶叶烘黄后再加入开水,其茶味香醇,能提神解渴,但易上茶瘾。拉祜族的婚事,在定了情,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时,要带去一、二斤草烟,两、三斤酒和一包茶叶为礼物,去女方家听候答复,经过一番交谈后,由媒人亲自动手在火塘上煨一壶茶,依次端给姑娘的父母、舅父和叔伯父喝,女方父母如喝了茶,婚事即算确定,如不喝茶即表示拒绝。好客是拉祜族传统道德,客人来了受到尊敬,烤出来的头道茶要主人先喝,第二道茶才能给客人喝,以示无毒,客人可以放心喝茶。
普洱茶与布朗族风俗
思普区的布朗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饮茶习俗普遍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墨江、景谷、思茅、景东等县,1990年人口1.1万人,西双版纳州3.3万人。
布朗族居住的景迈、芒景、芒洪、巴达、西定、布朗山等地,均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布朗族说亲谈婚时,小伙子要带去一盒槟榔到女方家,姑娘要送还一些礼物,其中有:粑粑一个、芭蕉一串、草烟一包、茶叶一包,由姑娘请伙伴送到小伙子家。
昔日澜沧的布朗族在孟连傣族土司统治下,每年要向土司上一次小贡,每三年一次大贡,小贡的数额是:茶叶20斤,由各户分摊,半开银行每户一块,棉花10斤,由各户分摊,由农户轮流送贡品到孟连土司府署(宣抚司署);三年上大贡的品名数额是:茶叶50斤,鼯鼠(俗称“飞乐”)四个,银元半开二十元,供赕佛用的脸谱罩“攀”二个,贡品备办齐后,由布朗族头人“叭”送到孟连土司府署。普洱茶在布朗族的风俗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普洱茶与佤族风俗
思茅地区的佤族主要分布在西盟、澜沧和孟连,其他县市和西双版纳有少量分布,全区1990年有人口13.7万人。
喝浓茶是佤族的一种嗜好,冲茶方式也很特别,要先把茶叶放进小铁锅里炒至焦糊,再放入水煮十多分钟,然后倒在土碗中饮用。初饮者,感到苦涩难咽,过几分钟,一股甜味又回荡口舌。喝一杯浓茶,便可长时期解渴。佤族外出劳动或远行而归,都要煮浓茶喝。在佤族文化的各种歌谣中,常常用拟人和比喻、隐喻手法来抒发人的喜怒衰乐和悲欢离合情杯。其中,茶叶、甘蔗、槟榔、芭蕉、葫芦、田地房屋、山川竹树等都是歌谣比兴的对象,茶叶就是常用的比喻、隐喻物种。
海南地区:
相信大家在海南各地游玩的时候都有一个发现,无论是在大饭店还是小餐馆吃饭,在上菜之前,服务员都会先端上一壶鹧鸪茶用来招待客人;而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海南人在食用香糯可口的粽子时,也会配上鹧鸪茶来解腻。下面就让小谷君来为您揭秘,鹧鸪茶为什么在海南这么受欢迎呢
鹧鸪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只经过了最初的加工,采用一种野生的乔木树叶晾制而成,并没有像其他茶叶一样有杀青等传统工序。因此,鹧鸪茶的茶叶看起来非常大,泡出来的茶水清香中夹着一种植物特有的味道,汤色清亮、口感醇厚、回味甘甜悠长、令人难忘。
另外海南大部分地区人们早上吃早餐时都有一种习惯,无论是吃粉还是吃粥,店家都会备有茶水并且加入白糖,那个口感味道真是喝过就忘不了。
四川地区:
四川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种植、制作、饮用茶叶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四川也是中国产茶大省,茶业与茶文化,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改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四川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 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 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
俗话说,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四川,而成都茶馆素有“茶馆冠天下”之说;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已成为成都一大景观。清末民初时,李劼人先生对成都茶馆的描述是“茶铺……“盖碗杯”分为茶碗、茶盖、茶托3部分。因而也称“三件头”,相传为唐代四川节度使崔宁所发明。
说了这么几个大地方,其实还要说说湖南的,相传湖南有着神农氏哪个大人物了有茶祖之说,不过湖南地区现在是不兴喝早茶的,他们一般晚上九点以后出去喝茶,夜凌晨归家作息。
还有广西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打油茶了,哈哈,其实现代人不管到哪个地区都离不开功夫茶了。还有各地区少数民族都有不一样的茶文化,今天就讲这么多吧。
5. 土司白茶叶
所谓“康区四大土司”是指明正、里塘、巴塘和德格四家土司。有清一代,康巴地区(现四川甘孜州)的大小土司有138名,以此四家势力最大。这众多的土司既为朝廷所授,也就有官阶高下之分,然而各不统属,也不领取朝廷俸禄。土司的职责是各统其部落,战时“听从征调”,平时“附辑结蛮,谨守疆土,防止内乱,保境安民”,并要向朝廷按例朝贡纳赋。朝贡是土司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表示,接受朝贡乃是朝廷权力的象征,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经济利益,而是沟通彼此的联系,强化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土司的贡品大多是土特产品、山珍异物、名贵药材、马牛牲畜之类。朝廷接受土司的贡赋后,也要予以回赐。回赐之物有金银饰品、绸缎布帛、茶叶粮食、生活用品乃至生产工具。从历史的视角看来,早期实施的这种朝贡与回赐,对于促进藏区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