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不同茶区的茶有什么特点
1、临沧茶以勐库大叶种出名其特点是:芽叶比较肥厚、香气很高并且特殊、口感刺激性强。与其他茶区的普洱茶比起来有明显的不同。
2. 普洱茶,不同的茶区各有不同的口感
不同山头的普洱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滋味感受和香气韵味,对此可以用一句话做简单的总结,那就是: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易武柔。
也就是说勐海的茶普遍苦底重,与其他茶区的茶苦底相差甚远,辨别也很清晰。临沧茶的特点是涩感尤其清晰,但其能不能化开,就看茶低品质了。而思茅茶的茶气茶味偏淡,易武茶的汤柔水滑。
那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差异呢?
叶种、树龄、环境、纬度、海拔
一山一味,除了地理位置就是生态环境,还有纬度。纬度,决定降雨量、光照日长等等。
3. 普洱不同茶区的茶有什么特点呢
云南普洱茶的一些分布和特点:景谷: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
4. 普洱茶各地区茶的区别
忙肺普洱茶:忙肺山以栽培型大叶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持久。
临沧大雪山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5. 普洱茶各大茶区特点
云南采茶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加工集中在云南省西南部,约位于北纬21.1度至25.8度,东经97.5度至102.3度之间。北回归线贯穿其中。
产茶地州自南至北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以前的思茅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茶区分布1.西双版纳茶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地,著名的六大茶山都在其境内,版纳地区无论台地茶和大树叶茶原料用于制做晒青茶品质都是各个茶区最优。
2.普洱茶区:是滇绿茶产地,近年来转产普洱茶,产量居各产区之首。
3.临沧茶区:凤庆县和云县等地产优质滇红茶是国际知名的红茶产区,也产滇绿和普洱茶。
4.德宏茶区:出产滇绿,滇红和普洱茶。
5.保山茶区:保山市地处高黎贡山,怒山南段,是滇西南茶区中地域最北,高拔最的地区,出产滇红,滇绿茶。
6.大理茶区:此地云南重要紧压茶加工地,下关茶厂是和勐海茶厂齐名的普洱茶生产厂,以其长期承担边销和沱茶出口而享有盛名!
6. 普洱茶各个茶区特点
1:云南普洱茶区多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区丘陵地带的温凉、湿热地区.,海拔在12(X)一2000米,年平均温度在12℃一23℃之间,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高达2000多毫米。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4个地、州的22个县市),其中普洱茶的重要产地的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气候主要是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17℃一22℃,年降雨量在12(均一1800毫米,西盟的年降雨盆为2812,9毫米。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其定了坚实基础
7. 普洱茶几个地区的特点有
传统上普洱茶并没有十大山头的说法。而六大山头的讲法是古则有之。攸乐、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是著名的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俗称江内古六大茶山,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六大茶山”。这些茶山历史悠久,在清朝初期就名传天下。
所谓的十大山头,无外乎是今年消费者比较熟悉和喜欢,价格比较高的山头而已。其实也并没有谁来定名。所谓区别应该是产地不同而已。那么当然所产出的茶的味道也不一样。
易武茶山: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大都属普洱茶种。易武茶山面积较广,因此又称易武茶区古茶树特点为:茶树分枝密,叶均水平着生;分枝级数较多,最多达四级;叶形多为长椭圆形,叶茎楔形,叶长叶宽脉对;色泽为绿或深绿色。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00―1600米之间,山高雾重,雨量充沛,常年日照充足。
另外土壤的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植被保持完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森林覆盖率高,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
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
悠乐茶山:
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革登茶山:
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革登茶山区域的海拔最高点是山神庙为1950米,最低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最低海拔565米,悬殊的海拔差异,构成了立体型的气候奇观,其气候大致分为三等:一是低海拔温暖型,二是中海拔较温暖型,;三是高海拔偏冷型,古茶区山高谷深,冬季雾多,云雾缭绕,区域内常年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20C。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土、紫色土.土质都呈微酸性反应。土壤pH值4.5-6.5之间,所以以香型特殊而著称。
倚邦茶山:
倚邦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
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牌,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
莽枝茶山:
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与革登茶山相联,相传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所以取名叫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清朝茶山的鼎盛时期,莽枝茶山年产茶叶达万担之多。现在,从茶山上的那块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天的碑石刻文中,还可以隐约感到当年茶山兴旺发达的景象。
蛮砖茶山:
曼砖古茶山,又称蛮砖,现称“曼庄”,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南部,包括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两个村委会辖区。
“曼(蛮)砖”一词,自明末清初以来,几乎凡涉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史籍、散记,都会提到。,曼砖茶山所产之茶品质好,而且是最早形成规模、产量较大的茶山之一,显示了其在六茶山中的重要地位。据记载,古茶园最先为当地土著人“本人”的先民开垦种植。
清朝初午后,大批石屏等外地人进入,与当地少数民族茶农共同种植发展茶叶,清乾隆时期六年已形成较大规模,达到兴盛,茶山的茶园面积达到1万余亩,茶叶年产量最高达200多吨,其茶箐多数运往易武加工成“圆茶”外销。
曼砖位居六大茶山中央,沿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曼砖茶山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565-1540米之间都有分布。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
现今曼砖古茶山仍保存有2930亩古茶园,古茶树大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树品种较杂,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1/4。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
扩展资料
常喝普洱茶的好处
1、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
2、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4、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茵作用,浓茶汁日服10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5、抗衰老。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
6、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使肠胃恢复正常功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问题。
8. 普洱茶不同产区的特色
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保山。
9. 普洱不同茶区的茶有什么特点区别
普洱茶都是采用云南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的叶片来制作的,所以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同一树种。 但是地域、海拔和生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不同茶区的茶叶有一些区别,例如有的叶片很大(勐库地区、勐海地区),有的叶片则相对要小(倚邦地区、景迈地区)。 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所有的阿萨姆大叶种都是乔木型茶树,只不过人工栽培的茶树为了采摘方便,会人为的控制树高,不让它长得很高,很多人说这就是灌木种,是一种错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