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炒青技巧(炒青制茶方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01 12:12   点击:2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炒青制茶方法

炒青

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炒青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乌龙茶内质“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炒青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份,便于

揉烘等整形阶段的操作。炒青工序对于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点方法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炒青过程中,叶温升高,酶促活动迅速增强,在酶的最适宜活动温度20-45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活动性增加一倍,有的资料认为:多酚氧化酶最适宜温度为52度,温度升高到70度,酶钝化和变性,85度左右,酶凝固破坏,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红变,应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应有一定的高温,以白天看到锅底或炒青机筒辟发白,晚间看到发红,即可投叶。投叶后即听到清脆和频繁的“啪、啪”细胞爆裂声。炒青锅温太低,叶子在锅里或机筒中升温慢,停留时间长,炒青叶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红变,红叶红梗,闷红黄味(俗称地瓜叶味)。

由于乌龙茶采摘较成熟,又经过了做青过程,做青叶含水量低,仅60-64%,比绿茶杀青前鲜叶含水量75-78%低得多,炒青温度太高,则叶子易于焦灼和不均匀,内含物质也不正常转化。因此,乌龙茶炒青温度比绿茶炒青温度低10-20度,在炒青后半段,应降低温度20-40度,以利于操作,防止炒青过度及焦灼。

2·闷炒为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乌龙茶炒青后还须经多次揉、烘过程,应注意保持炒青叶有一定的含水量,炒青方法要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炒青叶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了叶间的水蒸气热能,升温快,受热均匀,在三、四分钟内达到叶温70度以上,扬炒须要五六分钟。闷炒还能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适当破坏叶绿素,改善了茶汤滋味,但含水量多的炒青叶,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不扬会使叶间水蒸气过多,青草气味不能充分散发,茶叶会带有青味和水闷味,并呈枯黄色。

3·快速短时,程度稍轻:

炒青中采用适当高温和闷炒为主的方法。炒青叶在锅中升温快,三、四分钟叶温可达70度以上,制止了酶促作用

4·掌握适当的投叶量:

炒青中投叶适量,能使翻炒均匀,升温迅速,适当保水,操作方便。安溪乌龙茶炒青的参考投叶量表四-1.

投叶量太多,炒青叶温升慢,翻动不均匀,易继续红变,产生浸润状褐红色,品质下降;投叶量太少,炒青叶不能闷炒,失水多,叶子部分不能翻炒,易焦灼,生产效率低。

5·根据不同的做青叶掌握炒青:

1.发酵程度:发酵程度适当的鲜叶,一般含水量较少,叶尖略干枯,易于焦灼,炒青应稍低温,多闷热,以保持适量水份;发酵不足的应适当高温,闷炒结合扬炒,以散发水份与青气,炒青程度充足。

2.品种:香气高强,叶张薄黄的品种,如黄旦、本山,炒青温度宜稍低,炒青程度略轻,但应及时揉捻和烘焙,青味浓强的肥厚品种,如大叶乌龙等宜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

3.季节:春茶宜适当高温和炒青充足;夏暑茶锅温可稍低,程序充足,以防在高温气候下,继续发酵变色,秋茶可低锅温闷炒保水,程度稍轻一些。

4.嫩度:成熟度高的做青叶,纤维素多,含水量少,宜低温闷炒为主,程度略轻,较细嫩的做青叶,含水量多,多酚类物质多,应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以散失较多水份,便于揉捻,同时可减少苦涩味。

6·根据不同的炒青机具掌握炒青:

不同的炒青机具,由于性能不同,为达到适当的失水程度,要注意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手工

这是传统的工艺,制高级品种茶叶和部分个体户的使用手工炒青方法,其优点是炒青均匀,闷炒保水程度好,炒青适度容易掌握,能保持炒青后的叶温。手工炒青方法是:做青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注意青叶均匀翻动,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汤手,改用两个茶扒(半月形带木柄的木板炒手)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散发部分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细胞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略炒即可出锅揉捻。

手摇

在炒青锅上配有一个炒青把手,锅筑成斜状,锅辟成内弧形。手摇炒青机工效较高,可与六四式木质揉捻机配套,但炒青时,由于翻抖多,失水也多。因此,需要注意投叶量要适当,翻炒要均匀,转速应掌握快、慢、快。炒青过程中,应注意闷炒,减少叶子在锅中的抖扬散失水份过多,在秋茶或粗老叶炒青时,还可用遮盖灶顶等方法,以减少水份蒸发。

滚筒杀青

以加热滚筒的圆筒方式炒青。青叶在筒中翻炒均匀,每次投叶量多,工效高,使用上应掌握:投叶量适当,太多则翻炒不均,升温慢,炒制时间长,太少则升温快,散失水份多,叶易焦灼,进出叶要快,使炒青程度一致,吸风散热要保持适量的水份结合,含水量多,发酵不足和投叶量多时宜适当吸风,含水量少,投叶量少和发酵充足的炒青叶要少吸风或不吸风。

2. 怎样制作手工炒青茶

每个地方那个做茶叶的手艺都不一样,所以的话还是要分地方。或者可以做一些放的,做一些不放的,在冲茶的时候就试下口感。

3. 怎么炒青茶

采摘茶叶。 采摘茶叶一般采摘顶端的一芽两叶!

铁锅烧热,下入采摘来的茶叶,迅速翻炒

将炒好的茶叶,放入簸箕,揉捻

将揉好的茶叶,解块分筛,摊开

4. 炒青绿茶工艺详解

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号称“十大手法”,精深奥妙。炒制过程中,炒茶者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灵活地变化手法,调节手炒的力量。

抖:作用是散发叶内水分。

技术:手心向上,五指微微张开,稍曲,将攒在手掌上的茶叶作上下抖动,并均匀地撒在锅中。

2. 搭:作用是使茶叶变宽、扁。

技术:手心向下,四指伸直合拢,向上翘起,拇指分开,翻掌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

3. 拓:作用是把锅中的茶叶托于手中,便于抖,也能使茶叶变扁平。

技术要点: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向里移动带动在手掌上。

4. 甩:作用是使茶叶从锅边上落到锅底,自然排列整齐,并使发软的叶片在滚动中包住芽头。同时,也使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以及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使茶叶条索整齐均匀。甩主要用于青锅。

技术要点:四指微张,大拇指叉开微弯,手心向下翻掌,顺势把手中的茶叶扔向锅底。使叶片包住茶芽,起到理条,散发水分的作用,是青锅后期手法。

5. 捺:作用是使茶叶光洁、滑润、扁平。青锅、辉锅均要用上。

技术要点: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用力向外推动。使茶身扁平光润。

6.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整理条索,把茶叶抓紧、抓直。抓主要用在辉锅和低档茶的青锅。

技术要点:抓是手工炒制最基本的动作。手心向下,五指微曲,抓住茶叶。作用是把茶叶整理成条,紧直。

7. 推:作用是使茶叶光、扁、平,只用于辉锅。

技术要点:手掌向下,四指伸直或微曲,拇指前端略弯向下,手掌与四指控制住并压实茶叶,用力向前推出去。

8. 磨:作用比推更强,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于辉锅。

技术要点:在抓、推时用较快的速度作往复运动,作用是手对茶、茶对茶、茶对锅的摩擦,增加茶叶的光滑度。

9. 压:作用是双手用力压扁茶条(右手压着茶时,则左手压在右手上;左手压着茶时,则右手压在左手上),压多与磨结合进行,促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压只用于辉锅。

技术要点:在抓、推、磨的同时,一只手压在另一只手背上。

10. 扣: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及辉锅。

技术要点:手心向下,大拇指与食指张开形成“虎口”,在抓

5. 炒青茶的制作方法

茶叶炒青和烘青哪个好?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干燥方式。一款茶叶能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更好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到结果。

比如说西湖龙井适合用炒青的方式,黄山毛峰适合烘青的方式。比如炒青茶:凡是用锅炒干的绿茶均称为炒青茶(如龙井、碧螺春、雨花茶等)。

烘青茶:凡是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均称烘青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等等……

6. 绿茶炒青制作工艺

宋代。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已有腊面茶、散茶、片茶3类,制法不同。片茶即《茶经》所说的饼茶。腊面茶既蒸且研,比饼茶进步,是建州(今福建建瓯)特产。散茶蒸后不捣不拍,而非饼形的散叶茶。

《宋史 ・食货志》:“茶有二类,日片茶,日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摸中串之,惟建剑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炉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有龙风、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7. 炒青制茶方法有哪些

茶黑是因为水分过多,保持温度,快速蒸发水汽,茶叶就不会发黑。炒茶方法

炒茶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8. 炒青红茶做法

要抄,也可以买成品茶叶

水开后,加入茶叶,至水滚沸之后关火,将冰糖和柠檬片放入锅中。如果喜欢桂花香的还可以加入桂花同煮。关于柠檬片,不去皮的柠檬加多了会有略苦的口感,所以,如果喜欢茶味更酸一些的可以另外再加入适量的柠檬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