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里面茶梗太多(普洱熟茶茶梗为啥多)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04 07:04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熟茶茶梗为啥多

普洱熟茶的等级划分从2003年开始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中就订下了详细的划分标准,2006年云南省地方标准再次作出修改,时隔2年,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最新的,也就是现行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进一步对熟茶的等级划分做出了规定。

普洱茶的级别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金芽,此种普洱属单芽类,金黄色芽头,叶底细嫩匀亮;宫廷普洱,金毫显露,色泽褐红,叶底细嫩;正是玉莲金针的标志

2. 普洱熟茶全是茶梗

普洱熟茶的好坏与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

第一是外形,好的普洱熟茶,色泽呈褐红,表面油润光亮,芽叶显毫,粗老叶或茶梗较少。

第二是香气,干茶香气清爽,无霉臭味。茶汤香气纯正,无异杂味,高品质的熟茶,还会有樟香、荷香味。

第三是汤色和滋味,好的普洱熟茶,汤色红浓,茶汤清澈透亮(类似好的酒一样,其透亮和水的透亮是不一样的)。滋味醇和带粘稠感,不应有霉味,特别口腔和食道内不应有叮、麻、挂等不良感觉。

第四看叶底,泡完的茶叶,色泽均匀(如果有部分绿色,说明发酵不完全;如果有碳黑色,说明发酵过度),柔韧有弹性,不腐也不碳化。

3. 普洱茶梗多是不是不好

 ①鲜叶受到损坏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鲜叶采摘和运输的过程中,因为挤压和摩擦,部分鲜叶会受到损坏,进而发生红变,出现红梗。

②茶梗过于粗大

过于粗大的茶梗在杀青时,不容易杀熟杀透;茶梗粗大的原因,则缘于采摘时采得过于粗老。所以为了避免太过于粗大、粗老的茶梗,采摘应该注意恰当的持嫩度。

③杀青不足

杀青时,热量主要依靠水蒸气来传导,达到杀灭活性酶的目的,如果摊晾时间太长,鲜叶失水过多,就会影响热量的传导,导致杀青不足,茶梗不熟,出现红梗。

普洱茶的杀青,需要短期间内将叶温提高到85℃,并持续约三分钟左右,如果叶温不足,杀青时间也不足,就不能杀熟杀透叶梗,红梗随即出现。

杀青不足的茶叶,喝起来一般有较为明显的青草味,可以作为判断茶叶是否杀熟杀透的一个方法。

4. 普洱茶梗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普工艺开始的记录如下:

最早记录始于唐代。1382年、1664年都有记载。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1939 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目前能找到的专业级别的资料记载,是1950年出版的由黄崇焘先生所著的《制茶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首先云南紧压茶的制造是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的,在第30章,共分为四节,即毛茶的制造、沱茶的制造、圆茶的制造和藏销紧茶的制造。那么在1950年,云南普洱茶到底是怎样的制造工艺?

毛茶的制造,和1950年统一的工艺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杀青时的锅温,锅要烧到发红时再投叶,这就是当时的杀青工艺。沱茶的制造,像目前沿用的,包括勐海、下关、凤庆的沱茶工艺和配方,都和原有资料记载的很接近。圆茶七子饼的制造,由青毛茶作为原料蒸压,和现在完全一致。特别提出的是,50年代以前,年产量2000余担,而镇越县(易武)占了1500 担,四分之三的茶叶是镇越县生产的。

5. 普洱茶茶梗多好吗

金聚鼎普洱茶很好喝。金聚鼎普洱茶茶叶有淡淡的陈香,对于这款茶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平时喝喝,接着放放也很不错。

茶梗有,部分还比较明显,好在有之前请教过朋友,茶梗也是个宝,虽不喜,却能为茶叶滋味加分,非常实惠的熟茶,等活动我再买点别的尝尝。

6. 普洱熟茶茶梗为啥多了

茶梗中存在的茶氨酸含量,是远远高于芽叶中含量的,同时含有多种的香气物质。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茶氨酸是茶叶滋味体系中甜味的重要成分,有了茶梗,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会更甘甜,因为茶梗物质的溶解度要低一些,有了茶梗的茶叶也要更耐泡得多。

就像普洱茶为什么最耐泡,不仅是因为它原料只选用大叶种茶,和它的所有成品中都带有茶梗也是有关系的。

7. 普洱茶饼梗多

你说的七饼茶为什么那么多棍儿,其实在喝茶专业术语里管这个“棍儿”叫茶梗。

在绿茶制作时需要茶叶比较嫩的部分,就是茶树的芽和嫩叶。儿普洱茶等紧压茶一般在采摘时对茶叶的嫩度不太在意,甚至有意识采摘带有梗的叶子和比较嫩的枝条。其实普洱茶的香往往都是那些叶梗和嫩枝条几散发出来的。

8. 普洱熟茶的口感与茶梗多少有关吗?

可以从三个方面简单判定:

1、看:冲泡前,如果茶叶、茶梗颜色深暗,且松涨严重,基本属于发酵过度。

冲泡后,杯壁上附着茶汁(接近湿面粉状),基本属于发酵过度。

茶汤出汤特别快,而且一开始就出褐黑色的,基本属于发酵过度。

2、闻:冲泡前,或者冲泡后,具有浓烈的木炭味,腐木味,或者生木耳味的,基本属于发酵过度。

3、喝:入口后木炭味道严重,或者舍面有黏糊感的,基本属于发酵过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