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喝茶
关于茶的来源,我们都很熟悉,那是尝百草的神农发现的。茶,最早是作为药物和食物出现在人们的 生活中的,那时它并不是饮品。早期,以茶入菜或做羹那更是常见的事。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开始在平时饮茶,出现在唐代。唐朝时期的茶类似于现在的菜粥,是熬煮以后才可以喝的,而且里面还放盐,以免味道寡淡。宋朝的时候,开始把茶叶烘干,之后研磨成粉末再冲水喝。但是宋代,喝茶也叫吃茶,可能和语言文字演变传承有关。
其实,以前煎、熬、煮出来的是茶汤,我们今天喝的是泡茶泡出来的茶水,所以,我们现在说喝茶而不说吃茶。但是,吃茶的说法作为一种习惯用语,在一部分地区仍有保留,比如南方的福建地区湖南的一些地方等。
就是说,茶最初是作为要用,之后食用,后来才演变为饮品。
吃酒——喝酒
关于吃酒一说,其实古人并不都是说喝酒为吃酒的,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有诗名叫“饮酒诗“。吃酒一说,是在唐代才出现的,杜甫有”楼头喫酒楼下卧“的诗句,而”喫酒“和”吃酒“同音,所以,流传开来,就说成”吃酒“了。宋朝就沿用这一说法。其实,”喫“是”饮“的意思,应该是谐音沿用。现在的有的地方还有吃酒一说,但不同地方的吃酒可能具体含义不同,如川黔一带,指赴宴席。
我们现在都说喝茶喝酒,而在古典诗词字画中时常会见到吃茶、吃酒的字眼,导致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古人说吃茶吃酒而不是喝茶喝酒。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先来说说吃茶,茶为国饮,茶文化贯穿中国上下几千年,中国最早的一部关于记录茶的书籍《茶经》出自于唐代的陆羽,第二部关于茶的典籍《大观茶论》出自于宋代的蔡襄,因此我们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兴于唐而盛于宋。茶的发展从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点茶发展到明代的瀹泡茶再到清代的大碗茶,一直到百花齐放的现代茶。中国茶种类的制作工艺发展演变也从最早期的只有蒸青绿茶发展到现在的白茶、绿茶、黄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基本的六大茶系,以及花茶、茶饮料、茶膏等再加工茶类。了解了茶的发展演变史就知道中国最早期只有蒸青绿茶,而且饮茶方式是以煎茶为主,煎茶是把茶碾碎置于器中加入姜、盐等一同煎一碗汤连同碾碎的茶叶一起吃下,因此当时的饮茶方式确实是吃茶,直到明代出现紫砂壶后,饮茶方式从连同茶叶一起吃下的煎茶点茶发展成瀹泡茶,从此开始只饮茶水而过滤掉茶叶茶渣。
同时古代的酿酒也是多种纯粮食手工酿造,过滤没有现代这么多高科技设备,有粮食有酒一同饮用因此也为吃酒。
以上是我对于古人吃茶吃酒的理解。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