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行业规矩(茶叶的要求)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1 06:25   点击:28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的要求

茶叶是现在每家每户的必备饮品,是招待客人的必须品,并且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喜欢喝茶的人们,围着茶桌谈经论道。茶水是很好的调理身体疾病的饮品,可以清楚肠道的垃圾,在养生的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就来学习茶叶的种植技术。

一、茶树种植

1.茶园选择

若是荒山、荒坡,只要成片地生长有铁芒箕、映山红、油茶、松树、杨梅等植物的一般呈酸性,可以种茶;

茶树是深根作物,其根系发达,根系的垂直深度可达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因此深厚的土层是创造茶树根深叶茂的先决条件。一般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度至少在60㎝以上,并且底土无硬盘层。

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600米。坡度最好选在25℃以下的坡地及丘陵地区,高山陡坡也不要超过30℃。

2.移栽定植规格

(1)定植规格:双行双株,大行距150cm,小行距0.33cm,窝距35cm,即150㎝×33㎝×35㎝。每亩植苗4000株左右 。

(2)移栽要领: 移栽时,茶苗根部先打新鲜黄泥浆,放入茶苗并让根系铺开,回填深层土壤覆盖,用脚踩紧土壤。

分层填土踩紧2至3次,盖土深度一定要达到13~17厘米,确保栽深栽紧。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叶品种留5~7片叶,大叶品种留3~5片叶,保证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最高超过15厘米。注意四不栽“地不平不栽,土不碎不栽,土不潮湿不栽,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二、幼苗期管理

(1)抗旱、防冻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此外,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对预防冻害,也有很好效果。

(2)茶园行间铺草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土壤的水热变化、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补苗: 新建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窝断行现象,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否则难以补上。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补植后要浇透水。

(4)勤除杂草: 茶苗移栽后要及时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杂草。

三、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

  当移栽茶苗高达30cm以上,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

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

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四、投产茶树修剪

(1)轻修剪

轻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发,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使树冠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

修剪时间:秋茶停采后的11月上旬-11中旬进行

修剪方法:茶季结束后剪去3-5cm树冠,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2)深修剪

每隔4-5年一次,剪去树冠10-15cm枝叶,留高80-90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月、11月)

修剪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的枝叶应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铺于土壤表面。

(3)重修剪:对象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绿叶层的茶树 。

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一些,留下离地面高度30~45cm的主要骨干枝 。

(4)台刈:茶树必须是树势十分衰老,采用重修剪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即使增强肥培管理产量仍然不高,茶树内部都是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起骨架作用的茎秆上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枝干灰褐色,不台刈不足以改变树势的茶树。一般采取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

台刈要求切口平滑、倾斜、不撕裂茎秆,必须选用锋利的弯刀斜劈或手锯锯割,也可选用圆盘式割灌机切割。尽量避免树桩被撕裂,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虫,而且破裂部分会有较多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的萌发。

五、施肥

追肥:

1.定植当年9月,亩施茶叶专用肥5kg。

2.第二年亩施茶叶专用肥1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3.第三年亩施茶叶专用肥2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4.第四年亩施茶叶专用肥30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5.投产后,每年每亩施不少于40kg茶叶专用肥。

追肥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开沟离树体20公分,沟深不低于5-10cm,施后盖土。

基肥:每年11月中旬结合冬季深耕把杂草、枯枝、表土等杂物与有机肥1000kg,同时配施茶叶专用肥,开沟深施,沟深宽不低于25cm,施后盖严。

六、采摘

幼龄树:当三次定型剪后,树高70cm以上时,新梢长

一芽五、六叶以上时,实行采高养低、采中养边,摘去顶端一芽一二叶,留3-4叶,着重养蓬。

成龄树:采高留低,采主枝留侧枝,采中间留两边,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2. 茶叶的生产标准是什么

茶叶等级三级指的是茶叶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有的还有10级。

1.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2.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3.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4.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5.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6.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7.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8.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9.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10.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3. 茶叶的要求在避光

不同的茶叶不同的保存方法,比如说绿茶合适放在冰箱保存、红茶真空包装之类放在铁盒子里: 1、最简单的冰箱保存:冷藏保健法。将茶叶用复合塑料袋或密封的茶叶罐封装好,尽量挤掉袋(罐)内的气体,放入冰箱冷冻室,可存放一年半到两年。如果放冰箱冷藏室,茶叶须多层密封包装,以防串味,保持温度在5℃以下。饮用时将茶叶取出,充分回温,茶叶温度接近室温时才可拆封,以免冷茶叶暴露空气中,与外界湿热空气相遇,水分凝结在茶叶表面,导致劣变。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  2、最普遍的铁罐存放法:将茶叶装入有双层盖的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双层盖都要盖紧,密封干燥储藏法,选择密封容器(洁净有盖的陶瓷坛或铁听),将块状生石灰用布袋装好,置于容器底部,把分装成若干包的茶叶分层叠放在布袋上,装满盖严容器盖,把容器放在阴凉干燥处,可保存一年以上。  用胶布粘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已达到最佳贮藏效果。  3、最方便的复合薄膜袋贮藏法:将茶叶装入复合袋内,挤出袋内空气,用封口机封好袋口,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置于冰箱下格内冷藏。  4、最实用的保温瓶贮藏法:将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内,盖好瓶塞,用白蜡封实,再用胶布封好。  另外我们要法意的是,茶叶在保存时的含水量:绿茶不能超过5%,红茶不超7%。我们可先将茶叶炒干或烘干,然后再收藏;茶叶也需要避光和隔热,所以对贮藏的环境有一定要求。对于黑茶或普洱茶来说,保存的要求就更高了:喜欢普洱茶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普洱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保存期,好的生普可以保存最多长达50年的时间,而最佳的饮用时间也是在二十年左右,所以民间有种说法是爷爷做茶孙子喝。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

4. 茶叶管理标准

茶园亩产量需根据品种、茶树龄等决定,通常情况下每亩产量为200-300斤左右。茶树属于半阴性植物,在建立茶园时需在周围种植杉树、香樟等遮阴树和防护林,这样可以减少直射光,还能保持水土、提高空气湿度,使茶叶持嫩性强,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茶园的产量大小与茶树树龄有密切关系,通常三、四年的茶树一亩可产鲜茶叶100-200斤,成龄茶树一年可产鲜叶150-200斤。

5. 茶叶的品质要求

茶叶当然是特一级比特二级级别要高了:

同一花色的各种商品茶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划分的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

选购茶叶的要点:

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

2、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6. 茶叶的条件

首先,在茶树的种植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茶树喜欢在偏酸性土壤中生存,最适宜的酸碱度ph值在4.0~6.0之间。如果土壤偏碱性或者中性的话,不利于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另外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要丰富,疏松性和透气性能要良好。最好是黄壤土或棕壤土红壤土等等沙土,粘土种植的话效果不佳。土壤的耕作深度要超过30~40厘米,土层的深厚程度要达到80厘米以上。

其次,水分会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在茶树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大部分水分是通过降雨所获得的。因此一般来说在年降雨量低于1000毫米的地区不适合种植茶树,种植茶树的年降雨量最少要达到1500毫米以上。但是如果年降雨量太多,同样也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土壤中的湿度要保持田间含水量70%~80%左右即可。如果土壤过于干燥要及时灌溉,如果水分过多要注意排水。在茶树的生长月份里,降雨量最好要达到100毫米以上。

再次,温度对茶树的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在我国四大茶区中,华南茶区西南茶区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较高,年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8甚至20度以上,而茶树的正常生长温度最好在18~25度左右。所以说华南地区是我国四大茶区中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江南地区以及江北地区温度相对较低一点,但同样也不会低于15,选择一些抗旱耐寒品种,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种植效果。

第四,光照因素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光照主要是光照时间光照长度光质等等。茶树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吸收营养,促进生长,积累营养物质和成分。但总体而言,茶树是一种喜欢漫射光而不喜欢阳光直射的植物。所以如果在夏天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遮荫防晒或者建立防护林,冬天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江北地区。可见光中蓝光和紫光对于茶树芳香物质的积累以及氨基酸含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俗话讲得好,高山云雾好茶。

第五,生态环境因素影响整体的茶树生长。前面几点分别讲到了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对茶树的影响,但实际上茶树生长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过程,与整个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所以要想种植出好品质的茶叶的话,一定要远离工业污染和生活集聚地,让茶树在自然的环境中生存发育,吸收天地之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够茶树获得更高的品质特征。

7. 茶叶标准与法规

第一条 为了保护茶叶购销合同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协调产、供、销之间的关系,搞活经济,安排好茶叶市场,促进茶叶商品生产的发展,根据国务院(1984)15号文件发布的《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1)条

第二条 茶叶购销合同是实现茶叶商业企业(包括加工)之间,商业企业与茶叶生产单位、茶叶生产者之间购销活动中相互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手段。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农村乡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之间签订的茶叶购销合同,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重点户、专业户同法人之间签订的茶叶购销合同,也应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订立茶叶购销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国家政策。

8. 茶叶需不需要执行标准

品质正,无暑味,无异变。不含有非茶类物质,不着色,任何添加剂

9. 茶叶的要求一般年较差

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

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

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

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 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2,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

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

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

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

一般可采用 “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3,机械采茶: 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

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

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4,鲜叶管理: 采下的鲜叶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荫凉的室内,尽量保持室内通风。

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千克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

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就要进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厂,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

10. 茶叶的划分标准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种茶、品茶的历史悠久,产量极为丰富。因为疆域广阔,各地的环境气候也不尽相同,因此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异,采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产生不同的特性。

目前茶的分类有很多种标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茶叶分类方法是根据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来将茶进行划分的。

茶按照发酵程度主要分为六大类,他们依次是:

绿茶——发酵程度约为0

白茶——发酵程度5%—10%

黄茶——发酵程度10%

乌龙茶(青茶)——发酵程度10%~70%

红茶——发酵程度70%~100%

黑茶——发酵程度80%~100%

绿茶,是不发酵茶,它以新叶或芽为原料,未经发酵,只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因其干茶、茶汤及叶底皆以绿色为主,故名绿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指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黄茶,属轻发酵茶,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但多了“闷黄”这一道独特的工序,使黄茶具有“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特征。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部分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呈红色而得名。

黑茶,属后发酵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11. 茶叶符合国家标准

GB/T 9833.1-2013紧压茶 第1部分:《花砖茶》

1.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醇和。

3.水分:≤14.0%。

4.茶梗:≤15.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2-2013紧压茶 第2部分:《黑砖茶》

1.砖面平整,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醇和微涩。

3.水分:≤14.0%。

4.茶梗:≤18.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3-2013紧压茶 第3部分:《茯砖茶》

1.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黄褐色,发花普遍,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红霉等杂菌。

2.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纯和,无涩味。

3.水分≤14.0%。

4.茶梗≤20.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4-2013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1.特制:园角长方体,表面平整坚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油润。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普通:园角长方体,表面尚平整,洒面尚明显,色泽棕褐。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特制:香气纯正,陈香显,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棕褐稍花杂,带细梗。

普通:香气较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棕褐稍花杂,带梗。

3.水分≤16.0%。

4.茶梗:特级≤7.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普通≤8.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7-2013紧压茶 第7部分:《金尖茶》

可分为特制金尖和普通金尖茶。

1.特制金尖:园角长方体,较紧实、乌脱层,色泽棕褐尚油润。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普通金尖:园角长方体,稍紧实、色泽黄褐。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特制金尖:香气纯正、陈香显,汤色红亮,滋味淳正,叶底棕褐花杂、带梗。

普通金尖:香气较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和,叶底棕褐花杂、多梗。

3.水分≤16.0%。

4.茶梗:特制金尖≤10.0%(长于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普通≤15.0%(长于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8-2013紧压茶 第8部分:《米砖茶》

1.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图案清晰,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特级米砖茶乌黑油润,普通米砖茶黑褐稍泛黄。

2.特级米砖茶: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匀。

普通米砖茶:香气平正、滋味尚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暗。

3.水分≤9.5%。

 

GB/T 9833.9-2013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1.砖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3.水分≤12.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