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建省武夷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2 13:52   点击:2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是采摘稍成熟的嫩芽,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挑拣、复焙等工序制成,冲泡后既有红茶之甘醇,也有绿茶之清香。根据鲜叶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武夷岩茶被分为多个品类。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因为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得名。由于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所以武夷岩茶在冲泡后既有红茶之甘醇,也有绿茶之清香。

2. 武夷山茶叶协会副会长是谁

2022年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预计会于2022年11月1在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召开。简称“2022武夷山茶博会”。

此次茶博会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茶阅全媒体,好茶仓新零售、仓储协办。目的是通过通过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发展模式,推动武夷山茶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支持海峡两岸茶叶,以茶为媒助力武夷茶走向世界。

3.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是谁

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三坑是指:牛栏坑、慧苑坑和倒水坑;两涧是指:流香涧和梧源涧。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

4.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名单

1、慧苑坑

茶种代表铁罗汉

慧苑坑是武夷山岩茶区中核心地带 ,坑长近二公里,土质优良,区域小气候小环境是正岩产茶区最优质的,造就了该区域的茶叶有卓绝的品质。1962年在坑里发现肉桂,现是众多岩茶的当家品种。早期铁罗汉最为名贵,宋朝的宫中斗茶是从铁罗汉开始的。

.

2、牛栏坑

茶品种代表:肉桂、水金龟

牛栏坑茶山都在半山悬崖上,所产之茶香气饱满,齿颊生津。坑内涧水常流,柔风常抚,大风不往,朝阳夕晖,烈日不至,是岩茶的岩骨花香的家园。

.

3、流香涧

茶品种代表:水仙

玉柱峰与飞来峰的西麓,毗邻慧苑坑。涧水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其间一丛丛山惠、石蒲、兰花。茶生长这有流香之韵,令饮者过齿难忘。

.

4、鬼洞

茶品种代表:水仙、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

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此处遍布青苔和蕨类植物,潮湿,人迹罕至,土质肥沃。小地域气候最优异,此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是最重要的名枞发源地。

.

5、倒水坑

茶品种代表:肉桂

倒水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北麓。山北诸涧,皆自西而东,独倒水坑反道西行,故名。另有明末清初福建武夷山梧桐巢僧衍操同名诗作。

.

6、九龙窠

茶树品种代表:大红袍、石乳

大红袍景区内。峡谷形如九条龙,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此处摩崖石刻有范仲淹、朱熹等历代名人的咏茶名诗词,陆羽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

.

7、竹窠

茶品种代表:水仙

流香涧西侧。一条优美的天然山间谷地。比起三坑两涧那些陕长的山涧,竹窠的地势更加低洼,被笑称为"肓肠"凝聚了许多天然肥料和水分。水仙品种叶片特宽大,光合能力一流,茶品极佳滋味独领风骚。

.

8、马头岩

茶品种代表:肉桂

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是武夷山核心区三个标志性肉桂产地。在武夷山的所有正岩山场里,马头岩是最大的山场之一,与之比肩的是慧苑坑山场。

.

9、马枕峰

茶品种代表:肉桂

狮子峰的西南边。此峰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其形似骏马。与三仰峰遥相对峙,地处景区的最南缘。此处肉桂品象丰富,从六十年代起该土着品种不断扩种繁育巳推广至景区大部分地域。

.

10、悟源涧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肉桂(马肉)

马头岩南麓,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形成涧的源头,注入到山脚兰汤村,最后汇入了九曲溪。涧内老茶树众多,奇花异草,山泉水清澈甘甜。

5. 武夷山市茶叶协会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你知道吗?只有确定了传承人,才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所以,如果问你武夷岩茶十大传承人是谁,你知道几位呢?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武夷岩茶传承人名单。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共有12位。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发布文件,公布了第二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共有6位。

武夷岩茶第一批传承人

1、叶启桐

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

2、陈德华

拼配大红袍之父,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

3、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4、刘锋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5、刘国英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6、刘宝顺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7、王顺明

1974年起于茶厂工作,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创办有武夷山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

8、黄圣亮

祖上世代经营岩茶,1982年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爷爷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师”黄瑞喜,父亲黄贤义,叔黄贤庚归纳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类茶艺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辈茶人。黄圣亮是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厂可以看到很多泽道的题字,现家中创办“瑞泉”茶厂,与父兄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

9、吴宗燕

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传到他祖父一辈,已在天心村好几个山头拥有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宗燕本人承办了天心村村办企业——天心茶厂,1992年他创办了北岩岩茶精制厂,现在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10、游玉琼

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1985年,从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起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总经理。永生茶厂的前身,是集体性质的九曲精制茶厂。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琼父亲游永生,押上全部家产,大胆揽下了这个小厂。为了重开局面,改名永生茶厂。

6.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所长

关于武夷山大红袍岩茶,结合本人的经历简单回答一下。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共有六株,本人去过数次武夷山,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亲眼目睹六株大红袍的风采。

武夷山大红袍的来历:

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武夷山市,原来叫崇安县,1995年,本人在武夷山出差,友人送我一包武夷山岩茶,共二两,当时售价85元。冲泡后品茶,口感不咋样,跟粗劣的普通红茶味道差不多,因为当时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嫁接的茶树,研制尚未成功,本人觉得非常奇怪,为何售价那么高?连泡了五六泡,过了几分钟,喉咙一直感觉很甘甜,持续2个小时清爽无比。

前几天,又一次品尝了大红袍,估计售价在3000元以上/斤,杯子端到嘴边,闻起来并无香气,但喝起来有一股幽香甘甜的纯茶香味,感觉非常好。

据说当年崇安县常委,有一次开会,每人仅仅分一片九龙窠真品大红袍茶叶,泡着品茶,听说感觉非常好,可见大红袍茶名不虚传。

7.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简历

岩茶五大名枞之一: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

岩茶五大名枞之二:铁罗汉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干铁罗汉看上去色泽绿褐油润带宝色,条索粗壮紧结匀整,乍看似水仙。香气浓郁幽长;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滋味顺滑,浓厚鲜活,岩韵特强;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铁罗汉之上品,兼具花果香。

岩茶五大名枞之三:白鸡冠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香气细长有特别幽长之感;滋味醇厚较甘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红点点泛现。

岩茶五大名枞之四:水金龟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观其外形,绿褐带宝色,色泽乌润略略泛白,条索紧结弯曲,匀整,稍显瘦弱;闻有轻微焙火焦香,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微有杂质;香气内质蕴含梅花香;汤色由深橙渐黄,透亮。绿润软亮;红边带朱砂色;边缘有破碎,茶汤显厚,略带甜香,滋味十分鲜爽,喉感滑顺舒服。

岩茶五大名枞之五:半天腰

又称半天鹞,半天鹞武夷岩茶传统五大名枞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又名半天夭、半天腰。妖气十足,多变的茶香,初时如兰似花,继而如粟像杏,再则焦香横溢,时刻带着一份妖媚。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干茶香馥郁茶香带有多元的果香,香味精致优雅细腻,冲泡时香气袭人,滋味浓醇,熟果香气鲜明馥郁,回甘清甜持久。

8. 武夷山市茶叶总厂厂长

武夷山主要产乌龙茶和红茶,武夷山中乌龙茶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等。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口感醇厚香甜,香气高扬。红茶主要是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等。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茶香浓烈,滋味香甜。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它的口感醇厚香甜,香气高扬,带有浓厚的兰花香味。铁罗汉的外形绿褐鲜润,冲泡后香气明显,口感浓醇。水金龟干茶自然松散,色泽绿褐油润呈宝色。

9.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级别

虽然武夷山茶叶出名,但采茶的收入普遍不高,一般在150元一天,当然依照所采茶叶数量、质量。

10. 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刘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2020年,武夷山市共有茶山面积14.8万亩,相关从业人员12万,茶叶产值超22亿。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3月5日是农历惊蛰节气。在福建武夷山,流传着惊蛰“喊山”的传统。当地茶农通过“喊山”的方式,“喊醒”休息了整个冬天的春茶,盼望茶树尽快吐绿露新,茂盛生长,祈盼丰收。惊蛰节气,喊山祭茶的民俗在武夷山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也是当地春耕最具仪式感的活动。

之所以在惊蛰节气进行,因为这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节点。惊蛰之后,气温回升,茶树生长。当地茶农要在这个时候对茶树进行修剪、锄草,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为四月中下旬开始的茶叶采摘生产制作做好准备。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2020年,武夷山市共有茶山面积14.8万亩,相关从业人员12万,茶叶产值超22亿。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