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盏如何上釉
1 铁胎构成,高温烧成
曾经有人因为建窑遗址还没有发掘过曜变盏,就说曜变不属于建窑烧制的产品。其实可以根据胎骨特征分析,就能进行判定,曜变不太可能出自其他窑口。
后来,通过考古和专家考证,经过鉴定得出,日本目前收藏的曜变盏,确实来自建窑。因此,曜变首先是建窑烧制的建盏,然后才是曜变盏,所以,曜变需要满足建阳当地特有的胎土矿泥,1300度的高温烧成。如果以后再有人拿低温彩瓷来冒充曜变,那就可以直接拆穿了。
2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
建盏之所能够发展成为黑釉瓷的排名,绝大多部分主要归功于铁系结晶釉,在高温窑变下可以形成的不同斑纹,兔毫盏和油滴盏都是铁这样的杰作,曜变盏也是这样。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建盏最传统的烧制方法,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盏的美感,也是在匠人们敬畏自然的前提下,精准控土控火,而不是随意改变做法,以追求更美丽的釉。
这是一个原则,确保光生产的技术难度,保持建盏的稀有性。
3 斑内空心,外有光晕
曜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斑内空心状,这个被称之为“斑核”,斑核周围有彩色光晕,它以不同的光线和角度显示不同的颜色。
斑核类似于油滴中的滴,不过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油滴斑点内带色,外面有黑。曜变则完全相反,周围的有色彩,斑点内无彩,看着像一个“空心滴。”
和油滴斑纹均匀程度分布的特点进行相比,曜变的斑核,则是呈现出传统聚落以及成群的状态。滴外有一个光圈,三五个聚成群,随机选择排列,不融合不变形,滴形状越圆越好。若是斑核周围的光圈比较耀眼,转动有彩斑,则为一种上品。曜变盏不同的话,聚落态势也有点差别。
光晕:斑核外必然有着彩色光晕,而且是不固定的,会根据不容角度的关照,发出不同辉彩。拿现存的三件曜变盏,我们可以发现,斑核都呈现出近乎圆形的卵状,斑核间存在着光晕区块,会随机分布一些丝状彩毫。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什么盏都能被称为曜变盏,就算一只现代复原曜变,若是不符合以上条件,自然就不能被归类为曜变。
2. 建盏上釉与不上釉的哪个好
看个人偏好。
裸烧建盏不施釉,出来的形态和花色没有相同的,比较自然。但相对的也没那么绚丽多彩。
3. 建盏上釉过程
制作方法1
先将树叶浸泡腐蚀,去掉叶衣,仅剩叶茎和叶脉。在盏坯上施挂一层黑釉后,再将叶片粘上釉药铺垫在盏坯内。把盛有叶片的盏坯放入窑内,入窑烧制。两种颜色不同的釉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清晰的叶脉图像。
制作方法2
将坯体里外上釉,然后将新鲜叶子轻轻按压在坯体上,需要将叶子贴服在坯体上 此方法对器型有要求,若是斜度较大,会造成叶子烧成灰烬的时候全部跌落杯中间,无法形成图案
4. 建盏上釉有毒吗
1、曜变建盏尊贵的地位。
建盏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经是皇室御用茶具,在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也对建盏有描述“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
建盏被誉为“宋代第一茶器”。
2、曜变建盏的稀有性。
任何一只建盏都独一无二,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和窑位,不同的天气和季节,都有可能烧制出截然不同的斑纹,这也是建盏变幻莫测的重要原因。
要在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前提下烧出曜变,对气氛等因素要求极高,在宋代成品率是十万中无一的。这从曜变建盏存世的数量即可证明。
3、曜变建盏极高的艺术造诣。
使用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这是曜变建盏工艺至关重要的一点。
兔毫、油滴都是铁系结晶釉的杰作,是一次上釉、一次烧成,曜变当然也不例外。
曜变的斑核并非油滴斑那种均匀分散的状态,曜变的滴是平的圆形斑核状,有聚成群落的趋势,滴外有光圈,有彩曜斑,三五个聚落成群,随机排列,不融合,不变形,滴形状越圆越好,滴四周的光圈耀眼,转动有彩斑的,则为上品。不同的曜变盏,聚落趋势会有差别。
在黑釉里自然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着这些斑点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而且从器皿的整体来看,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就仿佛是一只变色龙一样。
曜变的神奇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变幻莫测的辉彩。
它在艺术风格上,不仅兼具点、线、面的多重几何美感,更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神秘多变的辉彩。
4、曜变建盏的烧制难度。
建盏烧制所用的黏土,铁元素含量比较高。而烧制建盏要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形成,在这种条件下,建盏在烧制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建盏属于正烧,外部只施半釉,给高温下流动的釉留出空间,尽量避免让其出现底部粘窑的情况。但建盏施釉既不能薄,也不能太厚,前者纹理不显,后者容易黏窑。而且釉往下流动,口沿处釉会变薄,容易形成干口。即便只施半釉,这些问题依旧不好解决。
而烧制曜变建盏难的最关键因素是烧制技术的断代失传。曜变的技术在宋代是最繁荣的时候,但是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抹茶,茶具也就也失去了依托,所以这个曜变技术无用武之地,最后就慢慢消失了,失传了近800年之久。
5. 建盏上釉工艺
坯泥选择:选取宋代建窑窑址附近的原矿土作为坯泥,因为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现“铁胎”特质。虽然坯泥的选择可能对仿制油滴建盏的油滴形成与质量影响不大,但能选用原矿土作坯料,以便最大限度地表达宋代建盏的整体外观形象与窑口特征,是一件“不亦悦乎”的事。但必须强调的是,洗泥过筛不可过细,以免影响仿制油滴建盏露胎部位的古朴粗犷之美。
釉料配制:选择宋代建窑所用的原矿釉石作为基本原料,再辅以当地的红土和草木灰等,球磨成浆,过滤备用。必须强调的是,即使选用原矿釉石(红土)作为基本釉料,也要考虑不同矿点、取料深浅其石(土)质化学成分可能有较大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拉坯上釉:仿照宋代建盏器型,手工拉坯修坯,凉干素烧,手持盏底浸釉,盏内上全釉,盏外上半釉,釉水浓度和上釉厚度保持均匀适中状态。
6. 建盏上釉吗
建盏先要做铁胎,铁胎制作完成,修好胎,上釉前,刻底款。
7. 建盏上釉视频
大家都知道建盏的制作过程对胎土含铁量、含砂量的高低,拉胚的松实薄厚,上釉浓淡厚薄皆有特殊的设计。所以用建盏喝茶,可以长时间保温蓄热提高茶汤的碱性,使茶水的口感更佳,更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使品茗软滑甘甜顺口的效果达到极致。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新盏类似于紫砂壶,开盏方法:先用清水煮盏30分钟,除去建盏的灰和土味,然后用茶水煮沸,小火沸腾慢炖,1~2小时即可。
煮沸时会发现盏的釉面冒出许多小气泡,这时盏已经在与茶汤交融,气孔放出气体,吸入茶汤,同时可以去除“铁味”。
平时,每天喝完最后一盏茶,用开水冲洗,去除附着在釉面上的茶垢,再用专门的茶巾擦拭干净,或者将建盏自然放置,通风晾干即可。
很多玩建盏的朋友特别喜欢出土老盏,但这些老盏长时间埋藏土里,其中肯定会渗透进去天然的土壤味道。这势必会影响到茶汤的口感,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老盏都适合饮茶的,那些颜色鲜艳,很明显是仿造的所谓“老盏”最好不要拿来喝茶。
8. 建盏如何上釉视频
建盏拿出窑放树叶,加水就能出漂亮树叶花纹 这个一个操作完全就是博眼球吸引人流量的,不存在这样的事实,唯一合理的地方就是倒水让快速降温可以让你拍摄花纹。
有树叶花纹的盏:木叶盏,历史上烧造于吉州窑,叶子是放在上好釉的坯里,在烧制过程中树叶缓慢受热燃烧后灰烬留在釉层表面,草木灰本身就是一种灰釉的组成部分,它在高温阶段会熔解在釉层表面,形成树叶的纹路。
抖音上发这种视频传播的人只为博得流量,不会考虑对公众传播错误信息造成误解。
9. 建盏上釉原材料
答:真正的建盏都是铁胎的。绝大多数建盏都是上了釉的,不上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