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1、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2、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 烘箱法》
3、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测定》
4、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 常规法》
5、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6、GB/T 8304-2013《茶 水分测定》
7、GB/T 12729.6-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8、GB/T 9695.15-2008《肉与肉制品 水分含量测定》
9、GB/T 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10、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简称国标,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2.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文案
这个茶叶终于走单了,大家都是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我们茶叶能够顺利导弹,大家都做足了准备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同时我感谢大家在茶叶早餐期间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这个茶叶就无法顺利走单向大家表示感谢
3.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什么
1、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2、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 烘箱法》
3、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测定》
4、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 常规法》
5、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6、GB/T 8304-2013《茶 水分测定》
7、GB/T 12729.6-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 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8、GB/T 9695.15-2008《肉与肉制品 水分含量测定》
9、GB/T 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10、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简称国标,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4. 国家茶叶检测标准多少项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5. 茶叶鉴定标准
如何选购优质茶叶 市场上有很多品种的茶良莠不齐,品质不一,而要选择优质的茶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察看茶叶:首先要看一下茶叶的外形,不论档次高低的茶叶外形都要匀整,不含非茶叶夹杂物;茶叶要干,拿到手里要唰唰作响,这样的茶叶含水量低(2)嗅闻茶香:嗅闻香气如何,是否清香或不同各类的品种香,是否有异味、焦味、酸味、杂味。(3)品尝茶味:干嚼茶叶鲜爽浓醇,茶汤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4)分辨茶渣:看看喝完了的茶叶底,是否嫩黄明亮、比较均匀,不含杂质。 看色泽 、 闻香气、 品茶味、 捏干湿还只是消费者对茶叶的初步判断,最后大家还千万不要忘了让经销商出示一份国家质检机构对茶叶质量检测合格的报告。而消费者在看检测报告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看茶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是哪个等级的茶。 教你“十大名茶“的鉴别方法近年来十大名茶也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以下是这些名茶的主要特征和识假方法。1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2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 ,呈黄色。3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4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鲜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5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 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6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色,味苦,叶底不成朵。7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8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9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10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如何识别真假苦丁茶 记者在市场上做了个试验,发现不少消费者都会把颜色较绿的看为是新鲜的、上乘的茶。而颜色较暗的是陈茶、不好的茶。其实不然,要辨别真假苦丁茶要注意以下几点:质量比较低劣的苦丁茶外形比较粗糙,颜色比较绿,但有一种刺眼的反光,冲泡时颜色马上变得很绿,汤色也比较浑浊,而因为它含有一定的糖份,所以叶子会很快的张开。质量上乘的的苦丁茶外形比较匀整,颜色稍微暗一点,但有一定的润度。冲泡时汤色清澈明亮,因为含糖少,所以叶子会慢慢打开
6.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等级
1、茶叶是分等级的,特级肯定比一级好。等级越高茶叶的品质越好。品质高颜色越绿,香气越浓,茶叶越耐泡。
2、茶叶等级有国标、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比其他地方产的绿茶、普洱茶等,福建产的乌龙茶等级标准更为明确。浓香型和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可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国标还对每一品种和分级设了实物样。而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茉莉花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龙井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7. 关于茶叶的检测是国标
这是一份国家标准: 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本标准规定了茉莉花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本标准规定了茉莉花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 茶叶检验标准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9.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GB35/T 1228是什么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红茶国家标准号是DB35/T 1228-2015 (2015-9-26实施)。本标准规定了武夷红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武夷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