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茶叶产量255万吨,同比上升6%,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4.8%。印度位居第二,茶叶产量127.8万吨,同比上升0.9%;肯尼亚44万吨,同比下降7%。产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为:斯里兰卡30.7万吨、越南17.2万吨、印尼12.5万吨、土耳其10.2万吨、阿根廷8.2万吨、孟加拉国7.9万吨、日本7.7万吨。
亚洲是世界茶叶主产区,2017年茶叶产量493万吨,占比86.7%。非洲茶叶产量64.5万吨,占比11.4%。
2017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7.8万吨,比2016年下降1.1%。肯尼亚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2017年出口量41.6万吨,同比下降13.4%。中国出口35.5万吨,同比上升8.1%,稳居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出口27.8万吨,位居第三。
其他重要出口国分别是:印度24.1万吨、越南13.4万吨、阿根廷7.7万吨、印度尼西亚5.5万吨、乌干达4.5万吨、马拉维2.9万吨、坦桑尼亚2.8万吨。
2017年,全球茶叶进口总量169.3万吨,同比下降2.2%。其中巴基斯坦是最大茶叶进口国,2017年进口17.5万吨,同比上升0.7%;俄罗斯位居第二,进口16.0万吨,同比持平;美国位居第三,进口12.6万吨,同比下降3.8%。其他主要进口市场分别为:英国10.9万吨、其他独联体国家8.8万吨、埃及7.8万吨、摩洛哥7.3万吨、伊朗6.3万吨、迪拜5.8万吨、伊拉克4.1万吨。
巴基斯坦主要茶叶供应国是肯尼亚,占比73.7%,从印度和卢旺达进口量超过万吨。美国主要茶叶供应国是阿根廷,占比40.1%,从印度进口量超过万吨,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绿茶供应国。英国主要供应国是肯尼亚,占比54.7%,从印度进口量超过万吨。
2017年,肯尼亚茶叶出口41.6万吨,比2016年减少6.5万吨,同比下降13.4%。巴基斯坦是肯尼亚最大茶叶出口市场,2017年进口15.3万吨,占肯尼亚出口总量37%。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分别为:埃及7.0万吨、英国3.8万吨、阿联酋2.8万吨、苏丹2.1万吨、俄罗斯1.7万吨、也门1.4万吨。
2017年,斯里兰卡出口茶叶27.8万吨,位居全球第三。斯里兰卡主要出口亚洲和俄罗斯,其中土耳其3.8万吨、伊拉克3.5万吨、俄罗斯3.3万吨、伊朗2.7万吨、阿联酋1.5万吨、利比亚1.0万吨。
2. 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出口量变化趋势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也是世界主要出口国。尽管按照出口量计算中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肯尼亚,但按出口额计算的话,则中国茶叶出口自2015年以来连续几年位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出口绿茶30.3万吨,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0.4%,出口额12.2亿美元,占茶叶出口额的63.9%;出口红茶3.3万吨,为绿茶的1/10
3. 世界各国茶叶出口
2020年全球主要茶叶生产国调查数据
2020全球茶叶总产量为597.2万吨,其中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产量实现6.9%、24.0%、3.7%的增长,而印度、土耳其茶叶总产量同比减少9.7%、6.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将短中期重新分配全球茶叶产量布局,利于国内疫情防控态势较好的国家占领更多的茶叶市场份额。
2019年全球主要茶叶进口国调查数据
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埃及、英国等地是茶叶进口量较大的国家。2019年全球茶叶总进口量达180.4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巴基斯坦、埃及的茶叶进口量分别同比上涨7.3%、16.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到地理环境限制,巴基斯坦与埃及的茶叶无法自给自足,并且在喝红茶的生活习惯影响下,巴基斯坦和埃及将持续增加对红茶的进口,这是红茶出口国可以持续开拓的对象。
2020年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调查数据
2020年全球前五大茶叶出口国共出口茶叶147万吨,其中肯尼亚茶叶出口量为52万吨,同比增长4.6%,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肯尼亚,其余四个国家茶叶出口量同比均有下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多个主要茶叶出口国家在疫情的影响下,茶叶的生产与出口计划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未来随疫情的散去,茶叶的生产与出口将会慢慢复苏。
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茶叶产业运行大数据与中国茶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4. 世界茶叶出口国家排名
勐海有八个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名:帕沙普洱茶山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茶山名:巴达普洱茶山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茶山名:曼糯普洱茶山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普洱茶山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山普洱茶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贺开古树群
茶山名:贺开普洱茶山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布朗山
茶山名:布朗山普洱茶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5. 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是哪里
世界上茶叶出口前五位分别是斯里兰卡、中国、印度、肯尼亚、英国。
茶叶生产和出口是斯里兰卡经济的主要来源,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从1847年,斯里兰卡就开始向世界各地出口茶叶。它不仅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也是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出口国。
茶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1880年,中国才成为茶叶出口国。但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6. 世界茶叶出口国排名
2020年全球前五大茶叶出口国共出口茶叶147万吨,其中肯尼亚茶叶出口量为52万吨,同比增长4.6%,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肯尼亚,其余四个国家茶叶出口量同比均有下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多个主要茶叶出口国家在疫情的影响下,茶叶的生产与出口计划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未来随疫情的散去,茶叶的生产与出口将会慢慢复苏。
7. 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有哪些
世界茶叶贸易的基本特点:一是全球茶叶种植区域集中;二是茶叶进出口也较集中;三是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品种。
一、全球茶叶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但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三位,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为222.5万公顷、62.4万公顷和23.2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4.6%、15.3%和5.7%。产量排名与种植面积略有差别,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肯尼亚,2017年产量分别为245.9万吨、130.4万吨和43.3万吨,占全球茶叶产量比重分别为40.3%、21.7%和7.2%。
二、茶叶进出口较集中。
尽管种植茶叶的国家和地区仅有50多个,但参与全球茶叶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却多达170多个。在这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是世界前三大出口国,2017年出口茶叶46.8万吨、36.7万吨和28.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量的20.3%、15.9%和12.5%。前三大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2017年进口茶叶20.5万吨、18.1万吨和16.6万吨,占全球茶叶进口量的18.6%、16.5%和15.1%。
三、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品种。
国际上一般将茶叶分为绿茶(greentea)和红茶(blacktea),其中红茶是全球茶叶贸易的主要品种。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230.7万吨,其中红茶出口166.1万吨,占72%;绿茶出口为45万吨,占19.5%。
8. 世界茶叶主要出口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树种植国
中国拥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印度位居第二。
由于茶园面积增加及科技进步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世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2014年,茶叶产量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科技创新成果成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亮点
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
9. 世界茶叶进口国
中国向印度进口最多的食物是大豆大米和小麦等的这一类农业产品。
中国每年向印度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大米、小麦、花生、棉花、糖类、香料、茶叶、水果、肉类、油脂等等。
相关资料显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而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可是考虑到质量问题,中国很少从印度进口大米,如今世界粮食市场供应紧张,中国却突然向印度进口大米。这笔订单让印度人高兴坏了,他们还希望中国能够二次采购。
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对于印度至关重要,业内人士早就分析过了,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必须时刻保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