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2006年6月 《游龙供春》在中国名茶博览会暨首届碧螺春文化节中国紫砂杯艺术精品展中获金奖。
2006年8月 《云龙供春》荣获现场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金奖。
2009年10月 《螭龙》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金奖。
2009年11月 《节节高升》荣获“西部茶文化展览会精品茗壶评选”金奖。
2010年1月 《竹节套组》荣获“佛山国际茶叶博览会名优紫砂评选”金奖。
2010年6月 《金鸡报晓》荣获“第四届中国(西安)国际茶叶文化博览会紫砂茗壶评选”金奖。
2011年10月 《圣贤君子套组》在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百年共和”紫砂千壶展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最佳文化创意奖。
2011年9月 《吉祥如意》在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北京汇报展中,荣获“中艺杯”金奖。
2012年10月 《圣桃》荣获陶艺创新作品展金奖。
2012年12月 《南瓜》荣获2012年第九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比大赛金奖。
2014年10月 《鱼化龙》荣获“2014‘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休息区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经确定延期至2021年5月份举办。
举办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奔竞大道353号
展馆周边交通
杭州萧山机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距离约21公里);
火车东站——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地铁线路:4号线至钱江路站,换乘2号线至钱江世纪城站F出口,乘坐茶博7号线前往(或步行约15分钟);
杭州汽车客运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地铁线路:1号线至彭埠站,换乘4号线至钱江路站,再换乘2号线至钱江世纪城站F出口,乘坐茶博7号线前往(或步行约15分钟)。
3.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展台
中国铁道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1号北侧,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是中国国家级专业铁路博物馆。有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三个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中国钱币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17号院,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肩负有指导和推动钱币收藏、研究及宣传钱币文化的任务。收藏有古今中外钱币及与钱币有关的其它文物约30余万件,按古钱币、金银币、纸币、少数民族钱币、外国钱币、钱范及与钱币有关的文物等六大类别整理、收藏和保管。
中国茶叶博物馆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由茶史厅、茶萃厅、茶事厅、茶缘厅、茶具厅、茶俗厅组成。
中国丝绸博物馆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是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
中国烟草博物馆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通北路交汇处,与上海卷烟厂隔路相望,是一个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国烟草为主的专业博物馆。分为烟草发展历程、烟草农业、烟草工业、烟草经贸、烟草管理、烟草文化、吸烟与控烟等7个展馆和1个文献馆。另外,还有报告厅、机动展厅、大型藏库、资料数据库、导游系统以及专供参观者休闲的茶室和烟吧等。
中国门窗博物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中国国际门窗城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以门窗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展区面积7000平米,馆藏展品3000多件,目前整理展出的展品共1100多件。博物馆分为中国古代门窗馆、近代门窗馆、当代门窗馆,以及高科技门窗馆、节能门窗体验区、未来之家体验区、休闲水吧等七个部分。
中国陶瓷博物馆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总占地面积5.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可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博物馆藏文物藏品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三万六千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特别是王步、珠山八友等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该馆更是品类丰富、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中国文字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中国煤炭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分东、西两院,占地约11公顷,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
4.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1、造纸术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5)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5、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6、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指中国古代各项科技成果,包括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等。
中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建筑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烙印。
物理学成就
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药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5.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推荐产品名单
2021杭州展会时间安排: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4月7日---4月9日
2021IME文化用品智能制造及配套产业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4月7日---4月9日
2021中国华夏家博会(杭州)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4月17日---4月18日
2021第28届浙江广告技术设备及标识标牌展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4月17日---4月19日
2021第八十一届(春季)全国摩托车及配件展示交易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4月28日---4月30日
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5月21日---5月25日
2021中国国际消防安全及应急救援(杭州)展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5月28日---5月30日
2021第26届中国(杭州)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6月17日---6月19日
2021第四届国际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产业(杭州)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6月18日---6月20日
2021夏季中国(杭州)婚博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6月26日---6月27日
2021CEE杭州第八届跨境电商博览会暨全球新电商大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第八届杭州新零售微商电商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中国网红直播产品器材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杭州国际休闲食品及糖果零食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杭州网红食品及休闲零食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第八届杭州网红直播电商及短视频产业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7月29日---7月31日
2021中国(杭州) 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8月20日---8月22日
2021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产品及原辅材料、零配件、机械设备展示交易会暨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电动车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9月2日---9月4日
2021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气体技术、设备与应用展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9月8日---9月10日
2021年中国(国际)乳业技术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9月10日---9月12日
2021杭州国际针织品博览会暨杭州内衣供应链采购节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9月16日---9月18日
2021中国国际空调通风暨制冷及冷链产业展览会(RACC)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10月22日---10月24日
2021第2届浙江宠物展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11月20日---11月22日
2021第二十五届杭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
地区:浙江 - 杭州 时间:2021年11月20日---11月22日
6.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获奖名单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1995-1996)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老屋小记》 史铁生、《雾月牛栏》 迟子建、《赵一曼女士》 阿成、《镇长之死》 陈世旭、《哺乳期的女人》 毕飞宇、《心比身先老》 池莉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父亲是个兵》 邓一光、《小的儿》 林 希、《挑担茶叶上北京》 刘醒龙、《年前年后》 何 申、《涅盘》 李国文、《天知地知》 刘恒、《没有语言的生活》 东西、《黄金洞》 阎连科、《天缺一角》 李贯通、《双鱼星座》 徐小斌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锦州之恋》 邢军纪 曹岩、《没有家园的灵魂》 杨黎光、《黄河大移民》 冷梦、《黑脸》 一合、《恸问苍冥》 金辉、《没有掌声的征途》 江宛柳、《东方大审判》 郭晓晔、《温故戊戌年》 张建伟、《淮河的警告》 陈桂棣、《大国长剑》 徐剑、《敦煌之恋》 王家达、《共和国告急》 何建明、《走出地球村》 李鸣生、《开埠》 程童一、《毛泽东和蒙哥马利》 董保存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生命是一片叶子》 里瑛、《今天没有空难》 匡满、《韩作荣自选诗》 韩作荣、《在瞬间逗留》 沈苇、《鸟落民间》 张新泉、《狂雪》 王久辛、《寻觅光荣》 辛茹、《拒绝末日》 李松涛
全国优秀杂文奖获奖作品: 《微言集》 林祖基、《何满子杂文自选集》 何满子、《邵燕祥随笔》 邵燕祥、《韩羽杂文自选集》 韩羽、《世象杂拾》 唐达成
全国优秀散文奖获奖作品: 《何为散文选集》 何为、《春宽梦窄》 王充闾、《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周涛、《女人的白夜》 铁凝、《秋白茫茫》 李辉、《皇天后土》 周同宾、《从这里到永恒》 赵枚、羊想云彩》 刘成章、《湮没的辉煌》 夏坚勇、《两种生活》 斯妤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荣誉奖获奖作品:《我的家在哪里》 冰心、《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牵牛花蔓》 严秀、《半月随笔二集》 雷加、《郭风散文选集》 郭风、《烟水江南绿》 艾煊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1997-2000)
奖项作者和作品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吹牛》 红柯、《厨房》徐坤、《清水洗尘》 迟子建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 叶广芩、《被雨淋湿的河》 鬼子、《永远有多远》 铁凝、《吹满风的山谷》 衣向东、《年月日》 阎连科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 何建明《中国作家》中国青年出版社、《远东朝鲜战争》 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部的倾诉》 梅洁 《报告文学》、《中国863》 李鸣生 《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生死一线》 杨黎光《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川的诗》 西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涌 《文艺报》、《一九〇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济慈诗选》 屠岸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堂吉诃德》 董燕生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奥德赛》 王焕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秧歌》 董纯 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圣殿》 陶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2001-2003)
奖项 作者和作品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毕飞宇所著《玉米》等四篇作品获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王祥夫著《上边》等四篇作品获优秀短篇小说奖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王光明、姜良纲著《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等五篇(部)作品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贾平凹著《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等五部散文杂文集获优秀散文杂文奖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老乡著《野诗全集》等五部诗集获优秀诗歌奖
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吴义勤著《难度·长度·速度·限度一一关于长篇小说问题的思考》等四篇(部)作品获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获奖作品: 田德望译《神曲》(但丁著·意大利文)获优秀文学翻译奖荣誉奖,黄燎宇译《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纳著·德文)获优秀文学翻译奖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于2007年10月28日晚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颁奖。32位作家、诗人、文学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捧走大奖。
本次颁奖典礼在绍兴“鲁迅故里”历史遗址举行,中国作协和文学界老中青三代集体出席。获奖者乘坐乌篷船重走“鲁迅足迹”,在三味书屋处上船、至百草园前登岸领奖。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颁奖典礼上表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与时代紧密结合,全面展示了2004年至2006年间中国文学的进展与成就。其中出现的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展示了文学界的创新风范。“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执著文学理想难能可贵。”铁凝说,“反映当代中国风貌与时代特色,已是文学界的共识。我对中国当代文学充满信心。”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由中国作协主办,共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文学翻译等7个奖项。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主旋律突出,关注新生活,讴歌新时代,体现了3年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风貌。其中,军旅作家党益民为了讴歌青藏铁路线上埋葬的数千个筑路和护路英雄的英灵,他36次穿越西藏,写就了感人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朱晓军的作品《天使在作战》,被评价为“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战斗性,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敢于秉笔直书,是很有震撼力”;黄亚洲的诗歌集《长征行吟》,为读者提供了精神的鼓舞和历史的思考……
这次的获奖作品,风格的多样、艺术表现突出。短篇小说《吉祥如意》的作者郭文斌是宁夏青年作家群的一员,评委会认为,郭文斌以“优美隽永的笔调描述乡村的优美隽永,净化着我们日益浮躁不安的心灵”。诗人林雪以诗集《大地葵花》呈现了她的诗风变革,而韩少功的散文集《山南水北》呈现了他沉潜生活多年的思考与感悟,南帆的《辛亥年的枪声》则把审美情感与智性审视相融会,拓展了中国散文的审美空间。
宁波女诗人荣荣是本届获奖作家们中的浙江老乡,在颁奖典礼上,她现场作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鲁迅,我们来了。在您的绍兴,我们分享着您的荣耀。您的精神必将鑫火相传。”
此外,本届颁奖典礼最具特色的是,所有获奖者都乘坐着水乡的乌篷船,沿着鲁迅故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鲁迅故里”历史遗址,“沿着鲁迅足迹一路荡来”,在鲁迅浮雕墙前接受颁奖。
奖项 作者和作品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心爱的树》蒋韵、《一个人张灯结彩》田耳、《喊山》葛水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师兄的透镜》晓航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城乡简史》范小青、《吉祥如意》郭文斌、《白水青菜》潘向黎、《将军的部队》李浩、《明惠的圣诞》邵丽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天使在作战》朱晓军、《部长与国家》何建明、《用胸膛行走西藏》党益民、《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长征》王树增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喊故乡》田禾、《看见》荣荣、《行吟长征路》黄亚洲、《大地葵花》林雪、《只有大海苍茫如幕》于坚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山南水北》韩少功、《辛亥年的枪声》南帆、《乡村记忆》刘家科、《遥远的天堂》裘山山
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李敬泽、《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修订本)陈晓明《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欧阳友权、《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雷达、《困顿中的挣扎——贾平凹论》洪治纲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获奖作品: 《别了,我的书》(大江健三郎·著·日文)许金龙译、《笑忘录》(米兰·昆德拉·著·法文)王东亮译、《斯特林堡文集》(五卷)(斯特林堡·著·瑞典文)李之义译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征集参评作品工作于2010年2月28日启动,2010年4月30日结束。2010年10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发布《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公告》称,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文学翻译空缺。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包括七种文学体裁、门类,分别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
2010年10月19日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发布的评选结果称,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文学翻译空缺。
7.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指示牌
涌泉庄露营基地是让进的。涌泉庄露营基地内曲径通幽,好几百个独具匠心的地理标志牌坐落其中,与科普知识完美结合,寓教于乐,是游客打卡的聚集地。服务区餐厅、健身中心、咖啡茶吧、攀岩、蹦床、泳池好不热闹,炎炎夏日,约三五好友到这里喝个下午茶,看一场消夏音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