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条形茶叶(长条条的茶叶是什么)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2 18:52   点击: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长条条的茶叶是什么

中国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红茶种类中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与红碎茶三种,其中小种红茶与工夫红茶为条形红茶,红碎茶与条形红茶的区别主要在哪呢?条形红茶与红碎茶的主要区别是加工工艺上,红碎茶是将茶叶切碎后再进行发酵,而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是直接发酵,没有切碎这道工序,所以叶子是完整的。

   条形红茶品种,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而红碎茶则是在条红茶加工工序中,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后再揉切。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坏叶组织,使干茶中的内含成分更易泡出,形成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的品质风格。

2. 长条条的茶叶是什么品种

大长条形红茶是金骏眉。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开汤汤色金黄,水中带甜,甜里透香,杯底花果香显等无法模仿与超越的稀贵品质。香气特别,干茶香气清香。

3. 绿色长条茶叶是什么茶叶

云南省大理云龙产地宝:云龙绿茶,大理市云龙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大栗树 云龙绿茶。农业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全国共有316个村镇列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我州的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村(云龙绿茶)、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漾濞大波核桃)2个村镇入选。

“云龙茶”产于滇西澜沧江纵谷区的云龙县境内,山高谷深,形成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连天满山云”的独特小区气候环境。

茶园基地分布在海拔1800 m-2600 m之间的高海拔群山之南坡(阴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绿色、有机茶生产。

独特的区域气候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的茶园管理、严格的采摘标准及先进的加工工艺造就了“云龙茶”系列产品汤色和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嫩匀完整、其形状为螺形和条形、螺形茶紧结重实、卷曲成螺显亮、光滑匀整、色泽绿润、条形茶紧实匀整、灰绿上霜和滋味浓醇鲜爽、熟板栗香浓郁、耐冲泡的独特、优异品质。

4. 茶叶 长条

大长条的茶叶叫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为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尖茶,主产于安徽黄山猴坑、猴岗一带,为尖茶之极品,其茶扁平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其茶个头比较大,叶片长达5至7厘米,呈大长条,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鲜爽。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5. 长条的茶叶叫什么

牛蒡茶是片状的好 ,我现在一直在喝,如果是丝状的话,泡几下就发软了,很容易就变淡了,片状的要泡的久还是有味了,还有就是片状容易分辨牛蒡的好坏,丝状的会被不良商人以次代好,

6. 条状的茶叶

1、外形的不同

牛桂泡前干茶呈条状,形状壮洁且均匀完整,色泽看上去灰褐中又不失鲜润且有明显的红点,微微带有点碎末;泡后叶底肥厚带有弹性,较为匀整,色泽呈青褐色且红边明显。

马桂是一种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乌龙茶,它的外形呈条索状,叶身紧缩卷曲像极了一受到外力触碰就立即闭合的含羞草,另外它的色泽是油润有光的乌褐色,叶底微微泛亮黄。

2、香气的不同

牛桂香气上有着独特的“霸道高香”,茶叶上是节奏轻快、甜度轻柔的花香,泡好后的茶汤却香味浓厚甘醇、香气高扬舒适、岩韵明显。当饮一口入喉中更是甜润无比、香气扑鼻,在口中留香不减、喉中回甘不断。

马桂的香气较为张扬,表现出来的岩韵也是只增不减。它的干茶闻起来时有股甜甜的香味,待冲泡成茶汤后,更是把它特具的似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气显现得淋漓尽致。饮入口中茶香甘醇厚重、回甘明显,咽下之后仍能在唇齿中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7. 长条片状茶叶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太平猴魁核心产区,

8. 长条条的茶叶是什么茶

长炒青绿茶—龙井

杀青、干燥的方式为锅炒的绿茶即为炒青绿茶。炒青绿茶经揉捻,成品茶有长条形、圆珠形、扁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又称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

炒青绿茶中,扁形茶如龙井、竹叶青等;针形茶如信阳毛尖、安化松针、南京雨花茶等;卷曲形茶如碧螺春、都匀毛尖等;圆形茶如涌溪火青;芽形茶如黄山毛峰、金寨翠眉、金山翠芽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

炒青绿茶中有一些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干燥工序需进行烘干。

9. 长条的茶叶是绿茶吗

一根一根很粗的大长条的茶叶叫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为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尖茶,主产于安徽黄山猴坑、猴岗一带,为尖茶之极品,其茶扁平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其茶个头比较大,叶片长达5至7厘米,呈大长条,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鲜爽。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饮之“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10. 一条条比较长的是什么茶叶

展开全部

《山行》

开放分类:中国文学作品古典诗词文化文学文学作品

《山行》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他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山行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文学体裁:古诗

情感表达:咏物言志 字数:28

目录

1诗词原文

2诗文解释

3诗词译文

4诗词赏析

5作者介绍

6项斯山行

7争议记录

《山行》 - 诗词原文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 诗文解释

【注释】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山行》 - 诗词译文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

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

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鲜花。

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山行》 - 诗词赏析

赏析一

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来到林木萧条的山前,一条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黄绿的草木中画出一条白线,而这白线的顶端是山颠缭绕的白云,白云下面隐约可见有些房屋。那里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诗人很想去拜访他们,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经霜后的枫林如火如荼,每一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他停下车来,静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在寒山的萧瑟背景上,红胜二月春花的枫叶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 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 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1]

赏析二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 -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 、 《旧唐书》卷百四十七、 《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 ,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 、《容台集》 、 《平生壮观》 、 《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山行》 - 项斯·山行

山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试想,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当然是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未免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使读者倍感亲切。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2]

《山行》 - 争议记录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旧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但多数人认为“生”更有意味。

11. 长条条的茶叶是什么牌子

一般卷曲起来形状的茶叶,常见的是铁观音,但是你说泡开伸展开来变成一根根细长的。

我猜测是不是茉莉龙珠,这款茶叶是球形的,冲泡后伸展会成细长的形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