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镇康县茶叶品牌
永德县。
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临沧市西北部,地域东西宽71.5千米,南北长75.8千米,总面积3220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95%。截至2019年,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德县常住人口为328864人。
永德县是滇缅边境传统通道,东控南汀河,西扼怒江。四周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镇康县、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凤庆县、云县7县为邻。县有德党镇,故取名永德。气候总体属南亚热带与北热带交汇的河谷季风气候,地势东南西高,向北倾斜,形如桑叶,是中国南药诃子主产地,中国澳洲坚果之乡,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诃子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县,省级茶叶、畜牧、商品粮、玉米制种基地,云南省天然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土佛等。
2018年12月,永德县获评气候生态类国家气候标志。2020年5月17日,永德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永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32493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8%,全市排名第4位,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1088万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176万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2229万元,同比增长3%。三次产业比由2019年的27.9:24.7:47.4调整为30.2:23.9:45.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0680万元,同比增长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7%。
2. 保康县茶叶品牌
襄阳市十大茶叶品牌第一名:汉家刘氏茶,出自襄阳市谷城县。
第二名:磨坪贡茶,出自襄阳市南漳县磨坪镇。
第三名:襄阳红出自襄阳市保康县。
第四名:保康松针,出自襄阳市保康县。
第五名:九皇山云雾茶。
第六名:襄阳高级香茶。
第七名:薤山叠翠茶。
第八名:保康绿茶。
第九名:五山玉皇剑。
第十名:刘猴大白毫
3. 镇康茶叶多少钱一斤
临沧凤庆滇红的红茶比叫有名,永德的银竹绿茶品质也很好,双江县的戎氏普洱也很好
4. 云南镇康古树茶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著,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 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不口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5.5~C,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口十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刚接触普洱茶之时,听到很多说法,看到很多包装。其中最有趣,同时也最有迷惑性的当然不是:大樟树林,乔木老树,肥芽厚叶,人工采摘,低度产量。(——邓时海《普洱茶》)。
而是凡说起新树茶园就称为:台地茶——密植矮化灌木茶。
我之所以要特意说起台地茶树是大乔木是因为我原来认为它是灌木,但前一段时间翻看从前拍得录像带,发现台地茶有主干,挖起的有主根(虽然不是很壮,且侧根也发达),所以才考虑这个引起我错觉的问题。为什么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太多人赞同这一点:密植新茶园就是灌木茶,而且密植度达到三千至五千棵每亩。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如何?
1、云抗10号(国家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开张,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12.2厘米,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77.4kg,五足龄亩产干茶147.4kg。
2、云抗14号(国家级良种)
无性繁殖,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14.1厘米,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产量高,比勐海大叶种高39%。
3、长叶白毫(省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呈下垂状着生。产量高,比勐海大叶种增产24%以上。
以上皆由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适宜在极端气温在-3度以上地区推广
4、雪芽100号(地区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直立型,主干明显,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枝条着生角度小,适合密植。比勐海大叶种增产20%以上。
5、云瑰(省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选育而成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角度大,低位分枝多,叶片水平状着生。比云抗10号产量高23.1%。
6、矮丰(省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资开张,树型低矮,主干较明显,分枝部低,角度大,叶片略下垂状着生。
比云抗14号增产31.3%。适合在气温不低于-3℃茶区推广。
7、短节白毫(地区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典型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直立株形,主干粗大、明显,分枝角度小,分枝部位高,枝层间距小,故能形成树冠紧凑、浓密的丰产树型。叶片略上倾状着生,产量高,与云抗10号差不多。
8、云梅(省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特别开长,主干明显,分枝角度大,树冠下部的骨干枝能水平状着生,构成宽大稀疏的树冠。叶片水平状着生,比勐海大叶种增产36.2%。适合在云南气温不低于-3度绿茶区推广。
以上皆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选育而成,除矮丰云梅外适合在极端气温不低于0度茶区推广。
9。台茶12号(省级良种)又名“金萱乌龙”简称“金萱”。无性繁殖系。由台湾省茶业改良场以“台农8号”为母本、“硬枝红心”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分枝密。适制包种茶与乌龙茶,香味高雅,带浓厚的玉兰香气,极适合制铁观音型茶。适宜在台湾省中部茶区推广。
近年来滇西南茶区广泛引种,获得成功。
密植而不高产,高产又不高质,高质却不高价。例如云抗十号由于根系发展不理想,且抗病虫害能力到现在已经很差。根本就应换植,但实际情况如何?还不是大量种植。
曾经有各种检验报告,茶园台地茶的品质最好。但是喝茶品茶鉴定茶最终最有效最不可替代的是:人的参与。
说起检验,非洲某地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几乎比中国所有地区的茶叶都要高,但是制成品不是顶级品。茶制品生化组成部分至少在五百种以上。其口感品质是所有成分的综合体现。而这五百多种成分是可以产生各种组合的,可以想见其变化无穷无尽,怎会是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设备就能分析出来的呢?
茶园茶的单一生化组分也许很高,但综合品质却绝对比不上老茶山稀植老树茶的口感。更何况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中很多不溶性成分与可溶性成分的互相转化。至少现在没有人能够分析出来。例如很多老树青饼越放茶味越浓就是理论不能解释的。
台地茶,我们联想的总是低矮的灌木。人工栽培的,就说是小乔木。在植物学分类来说,一般只是分乔木和灌木及亚灌木。对有主根和主干的就称为乔木,对没有主干和主根的就叫做灌木。而小乔,大乔和伟乔只是简单的从高度来区别,而这样的分类并没有准确的界限。例如就以山茶科植物来说,有五米高的灌木,有十米高的小乔木,并且也有三四米的大乔木。
而人工栽培茶实际上可分为古茶园和新茶园。古茶园的特点就是稀植,最多也就是每亩一百多株,又有相当多属于混生型茶园,生态良好,平衡且可持续。这样的茶应该说从很多方面超过了野生型野生茶,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人把丢荒古茶园的茶也称为野生茶,这当然是混淆视听。概念上就错了。只能叫野放茶。并且这样的茶从总体来说质量不会超过管理良好的古茶园茶。
因为任何一种植物遇到逆境,基因总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正常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受阻,从而引起新的适应蛋白质以完成对自身的保护,例如产生逆境蛋白,热激蛋白,水分胁迫蛋白,厌氧蛋白,活性氧胁迫蛋白。另外茶叶一直不采摘,内含有机酸转变为脱落酸积累,启动热激蛋白和水分氧化蛋白等。其品质难以预估。
还有树干之粗细,茶树的高矮与树龄的大小并无绝对相关。管理茶园本身就以采摘,修剪,台刈,深耕等实现,茶树之高度并不固定。以树的高矮来分乔木和灌木是完全错误的,同时以树干的粗细来研究树龄也是完全错误的,曾有人对版纳老树做出统计,树围大小与树龄不成正比的关系。说个更加简单的例子。云南腾冲因为地理条件(以火山热海闻名),树长得特别快,就以一般的常绿阔叶植物来说,十年以内树围可以超过合抱水平。二三年就有碗口粗细(大碗)。而丽江地区的二三十年的也不过如此。
就纯野生山茶科植物来说,很多是灌木。并且有高度达到五米之原种。而现在云南的台地茶,几乎全部为乔木。(除金宣即台茶十二号)。这些茶因为改良和密植(密植茶园会有茶树高度趋同的走势)分枝较低一般为十厘米左右,但绝对不是灌木。这和江南等茶区的灌木大,中,小叶种有根本的不同。
野生茶树,极端低温越低的地方,很多是中小叶种的,但在云南仍然以乔木为主。
5. 镇康县代表茶
临沧人自古就和茶生活在一起。
据说临沧人的祖先是世界最早种茶的民族,临沧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你不可不知的临沧六大名茶:双江冰岛茶、临翔昔归茶、凤庆滇红茶、镇康马鞍山茶、永德忙肺茶、云县白莺山茶。
6. 镇康县普洱茶
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从地理坐标看,双江地跨东经99°35′—100°09′,北纬23°11′—23°48′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中部,因澜沧江纵流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两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地理位置正处在澜沧江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是最适宜茶科植物生长的地区,双江境内既有野生茶林,也有人工种植茶园。经2002年国家级专家组考察鉴定,"当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密、抗逆性最强、分布面积最大、超过万亩的野生古树茶群落"就坐落在县境东部的马鞍山与西部的邦马山脉原始森林里,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野生大茶树就生长在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和公弄村委会辖区的大雪山上。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双江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部帚型地带的扩展部位,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凹,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69米,全县地形呈深切中山河谷、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三种地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287.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无霜期为352天。
双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宜茶科植物生长。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勐库大叶种茶以内含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茶","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是制作红茶、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最佳品种。中国茶科所著名茶学专家虞富莲教授认为:勐库大叶茶树势遒劲、芽叶肥壮,从芽叶生化成分来分析,勐库大叶种茶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茶,橙芽满披香高味浓;制成的红碎茶,颗粒匀润、金芽尖细、汤色红艳、味浓爽口;制成的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制成的蒸酶茶、烘青茶是绿茶的上品。几十年来,云南送出去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的茶品中都能寻到勐库大叶茶的身影。
双江之水流了千亘万古,而双江作为县名其实只有80多年的历史,是个汉化名。在此之前,双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勐勐。1904年以前的傣族土司曾经统辖过双江(勐勐),双江的历史与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进入双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说双江的茶叶,勐勐傣族土司政权是个必须要说的话题。
罕廷发是双江大茶业的首位规划者、奠基人。罕廷发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在扁岛(冰岛)栽种。从勐库现存的古茶园来看,应该说从罕廷发开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一直在鼓励、领导、推动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
如果说1904年以前对双江(勐勐)茶业最有贡献的推动者、倡导者、领导者是罕廷发,那么1904年至1950年双江茶业最大的推动者倡导者,最有贡献的人应该是彭锟。彭锟摄政双江二十年后,双江就成为云南声名很高的产茶大县。勐库茶至少在1925年左右已开始在云南引领潮头,强势亮相。1930年前后勐库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价,这其中彭锟有很大贡献。有史料可查,彭锟执掌双江时,从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顺宁(凤庆)、缅宁(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腾冲的官方和绅民到勐库引过茶种。勐库在民国初期成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种地,勐库茶在民国初年享誉省内外,彭锟功不可没。
双江1936年产茶已超过1万担。
7. 康县的茶叶
陇南毛尖茶产于甘肃省最南端,主产与康县,武都,文县,属于绿茶系列,口味香纯,是一款非常好的有机茶叶,适合大多数人。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建议喝。
8. 镇康县什么茶叶最出名
粑粑卷:凤庆风味小吃。将豌豆粉搅拌成浆加以过滤除去渣,放在铁锅里煎成薄张锅巴,又将饵快切成薄片在炭火上烤熟,抹上麻辣酱料。吃时,用豆粉锅巴卷卷裹饵块呈圆条形即可。锅巴香脆,饵块柔软,佐料味佳,特别可口。 猪血米线:云县风味小吃。新鲜猪血放入适量食盐至泡沫翻滚加入3倍清水,静置半小时。猪血凝为半固体用刀划成核桃大小方块,用温火煮熟待用。米线烫热后拌以猪血块,加人鲜肉汤汁和葱花、辣椒等佐料即成。猪血米线色香味均佳,吃后通体舒畅、散热。 稀豆粉米线:临沧县城风味小吃。制作以豌豆粉和米线为原料,将豌豆粉调成浆过滤后煮成粥糊状炖好备用,在烫热的米线上加盖粉粥,拌上芝麻、酱油、生姜丝、蒜末,油辣椒、芫荽、青蒜叶、味精等佐料,拌匀即可。吃之香辣可口。在临沧县城稀豆粉米线为街头巷尾早餐服务的热门风味小吃,深得当地和外地人的青睐。 火腿木瓜鸡:云县、临沧风味佳肴,主要原料是腊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鸡。此属药膳佳肴,吃之不仅口感好,还有保健价值。火腿木瓜煮鸡,以云县、临沧交界地羊头岩一带最有名,这里头道水和蚂蚁堆的山地鸡源充足盛产木瓜,给制作提供便利。羊头岩地处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多,对火腿木瓜煮鸡风味特感兴趣,往往专程赶至品尝。 鸡肉米线:云县风味小吃。用各种佐料配制精卤鸡块,烹调时将米线烫热捞出,食用时米线入碗,加新鲜肉汤,盖以卤鸡汁鸡块即可。鸡肉米线香甜可口,富有营养,老少皆宜。云县草皮街鸡肉米线最有名,是当地人常用佳肴,也是外地人路过特别问津寻尝的风味。 芭蕉干:双江特别风味,以即将成熟芭蕉去皮,切成片晒干即成,其味香脆甜糯。 湿茶:镇康德昂族风味,以鲜茶叶放人竹筒,拌以槟榔压紧封存,糖化后咀嚼,味酸苦回甜。 炒青茶:临沧特别风味,以鲜茶叶一次炒揉干,滚开水沏泡饮用,清香回甜。 核桃糖:永德特别风味,以玉米、核桃为原料加工制成、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