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和紫砂壶的比率
普洱茶10/15克,绿茶5/10克。根据茶的等级和自己口味适当增减
2. 茶叶和紫砂壶的比率是多少
200毫升的紫砂壶泡熟普洱茶的话,投茶7克比较好。喝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将茶叶放置多与少,有些朋友愿意喝淡一点的茶,喝到六克,如果浓一点的话,可以放到8克都可以。泡茶可以跟着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并不需要所谓的规定比例来约束自己。
3. 紫砂壶泡茶的标准茶水比例
得是几人用来喝茶。
一个人饮茶,可选择80ml的小容量紫砂;三两好友喝茶,可选择120~300ml的中品紫砂壶。
正常家庭饮茶,可选择200~300ml黄金容量壶,适合三口之家享受饮茶之乐。
买紫砂壶多大容量合适:
市面上常说的黄金容量的壶,普遍在200cc到300cc左右,适合两到三人饮茶,一壶泡下来刚好,茶不冷也够喝。
一般来讲,我们把120cc到200cc以下的称为小品壶;200cc到350cc以下的称为中品壶;350cc以上到500cc以下的称为大品壶。
200cc到300cc的中品容量,适合两到三人饮茶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饮茶需求,即使是一个人也合适。
4. 紫砂壶放茶叶的比例
280 CC的紫砂壶如果投放熟普洱茶的话,一般选择1:30的比例甚至1比40比例都可以,所以投放七克半到八克半的普洱熟茶就可以了
5. 紫砂壶与茶叶
1、紫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如朱泥,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青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2、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适合喝铁观音,因为茶壶可以在瞬间达到高温,正好满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如虚扁、合欢、仿鼓等)
3、普洱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用较高深、窄长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壶饮普洱茶、红茶的最佳(如石瓢、西施壶等)。
4、250ml左右的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如仿古壶、井栏壶、柱础、虚扁等)。
6. 紫砂壶壶型对应的茶叶
石瓢壶
石瓢壶是紫砂铭器的经典款式,此款为清嘉庆陈曼生所创曼生十八式之一。壶造型仿箬笠,形状、色泽古雅。经后人多次改良,细分有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
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 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 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仿古壶
仿古,为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这种壶形就成了模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仿古壶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其中有必要特别提出来说的是仿古壶中的仿古如意壶。仿古如意在传统仿鼓扁壶造型上加饰如意筋纹,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骨肉亭匀,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其对作者的考量可想而知,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而且能够在泥色的衬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
供(龚)春壶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所创,相传他的创始人姓龚名春,取自谐音,这把壶被称之为供春壶。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沙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供春壶传世极少,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掇球壶
掇球壶亦是清代邵大亨首创,是由莲子大壶转变的壶型,紫砂壶中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掇球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假使在其壶身壶盖上刻上字画,那就会显得画蛇添足了。有人也这样做过,但是历史上的就留不住足迹,必须被淘汰出局。
掇球壶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当然有的壶适当将其形体压扁一些,这也是为了整体美的需要,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
来看壶身,若是一个滚圆的球,那按照透视学的观点来看它的最亮点应该是球体的中间,这个亮点至上而下左右应该是等距离的,然而,掇球壶却将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也就是以壶身扛起了壶嘴与壶把,这种几何学上的比例,我们的制壶先辈虽然说不出道道儿来,可他们知道必须这样,否则的话,这壶做出来就太丑相了。
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度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否则那壶盖就没有一个根基所在,壶盖虽为半球,但又不是绝对的,它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切割,那盖的也是如此,但必须从整体上看是球形,换成桥形,扁形,方形都将不伦不类。
壶流必须一弯半,而其口小根大,与壶面的连接应该很自然的,仿佛从壶体上转折过去。壶把要从壶肩开始,逐渐由粗变细,引至壶下腹而收,这样整个壶看上去犹如行云流水,非常畅达。
西施壶
西施壶灵感来源于西施: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壶型。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
其中倒把西施壶,也称作是文旦壶。
龙旦(龙蛋)壶
龙旦壶造型极其简约,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
“龙蛋壶”造型取于蛋形,在东方文化中,龙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所以我们用“龙蛋”来命名,是我们对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其圆润可爱的造型寓意吉祥美好。
秦权壶
“秦权”是秦朝统一度量衡时期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仿此而出,短流,环耳形把手,嵌盖微鼓,钮似桥顶,整体简练、古朴、大方。
秦权壶早期采用的都是环耳形把手,现代多改为龙形把手。
南瓜壶
南瓜壶是花塑器的一种,而花塑器器形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形似为主,同类的还有寿桃壶、竹段壶等等。
南瓜壶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壶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整体浑然天成,自然有致。整体造型以视觉上的回顾转向来表白自然微型机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趣味性与艺术性皆臻妙境。
潘壶
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潘壶常分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周盘
周盘也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此款紫砂壶以罗盘为原型,表自省之用。取意罗盘虽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
周盘圆润而不失刚劲,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拥壶自省,以净其身。相逢重大抉择,执周盘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圆。
7. 紫砂壶比例
200毫升的紫砂壶泡熟普洱茶的话,投茶7克比较好。喝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将茶叶放置多与少,有些朋友愿意喝淡一点的茶,喝到六克,如果浓一点的话,可以放到8克都可以。泡茶可以跟着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并不需要所谓的规定比例来约束自己。
8. 茶叶和紫砂壶的比率一样吗
看个人的偏好吧,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每个人也有一个改变过程。最早八克茶我用150-180CC左右的紫砂壶泡,现在用100-130CC左右的紫砂壶泡,或者120CC的壶投普洱10-12克。
普洱茶来说茶水比例大概是1比20或者1比25。1比20的比例可能对于普通的茶友来说,茶太浓了。对于我们以茶为生的人来说,这个比例比较能够完整的了解这一款茶的滋味。
9. 紫砂壶与投茶量
一般用210毫升左右大的紫砂壶搭配10克的岩茶,后续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容量的紫砂壶与投茶量。
一般而言,岩茶如大红袍的投茶量可先按茶水比1:20来冲泡,也就是110ml的盖碗放6-8克岩茶,紫砂壶同样如此,可以根据茶水比例来选择容量,
10. 紫砂壶茶水比
紫沙泥中黏土矿物较强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可有效除去水中的氯和氟,同时可以使酸性水、碱性水像中性水转移,调节水的PH值。
紫砂的PH值属偏碱性,而茶水偏酸性,冲泡后就成为中性水了。所以胃酸过多的人也可以喝紫砂壶冲泡的茶水,这点是其他茶具无法实现的。
11. 紫砂壶泡红茶比例
9克左右
红茶则对茶壶的形制要求不太高,一般容量适中(最好400-600ml)的茶壶都适用
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