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种茶叶的代表
分别是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
介绍:
1、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到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百分之80,以茶汤为红色而得名。
3、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4、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5、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6、白茶:白茶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白茶盛产于贵州的遵义正安,素有”正安白茶“之称。
每种茶类都具有不同的品质特点,红茶是属于全发酵茶类,冲泡之后的茶汤呈红棕色,主要品种有正山小种、滇红等。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常见的有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而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主要品种有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等,黄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等。
黑茶的外观呈黑色,属于后发酵茶,常见的有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云南黑茶等,而白茶属于微发酵茶类,外形条索紧实,白毫显露,看上去就像银雪一样而得名,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2. 六种茶叶的代表人物
六大名茶、十大名茶,这些都只是不同的茶会评选出来的,每次结果都可能有所不同。简要给你介绍一下二十种名茶:
1. 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
外形嫩叶包芽,扁平挺直,长短匀齐,芽峰显露,洁净光滑,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有回味。
2.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
外形芽叶肥壮,多毫有锋,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微黄如象牙,香气馥郁,似兰花香,滋味鲜醇甘甜,汤色淡黄明亮(带鱼叶采—金黄片,象牙色)
3. 洞庭碧螺春
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山(较好)、西山(好)
外形幼嫩翠绿,满披茸毛,卷曲似螺,香气鲜雅,芬芳,滋味鲜嫩,回甘。(小叶种)
4. 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省都匀县
外形:条索、紧卷、毫毛显露,色泽嫩绿,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嫩。(偏小叶种)
5. 雨花茶
产于江苏南京
干茶形似松针,细紧圆直,匀齐显毫,色泽翠绿光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6.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
外形条索,细紧直,色泽翠绿油润,白毫显露,汤色鲜绿明净,叶底嫩绿匀整,香气鲜浓。
7. 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省祁门县
芽叶柔嫩,条索细紧纤长,色泽乌润均匀,香气芬芳,馥郁持久,独特,似花果香,汤色红艳明亮。
8. 云南工夫红茶
产于云南高原
条索壮结重实,色乌红而光润,含有特多金黄色茸毫,香气浓高持久,具有茶树品种和地区性的特殊浓香。
9. 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省太平、泾县
外形挺直,两头尖,条索扁平有锋苗,俗称“两刀夹一枪”(两叶包芽,芽藏而不露),芽壮毫多,香气高浓,带兰花香,味厚鲜醇。
10. 六安瓜片
产于安徽六安、金寨两县,外形片状,叶缘微翘,形似瓜子,香气芬芳,滋味鲜浓,回味甘美,汤色青绿泛黄。
11. 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小天池等地
条索紧结,青翠多毫,香幽如兰,滋味浓厚,鲜爽而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解匀齐。
12. 蒙顶甘露
产于四川省蒙山
银毫曲卷,色翠匀润,香郁味鲜,回味甘爽。
13. 君山银针(黄茶)
产于湖南洞庭湖的君山
全由肥壮芽头制成,紧实挺直,芽身金黄,香气清鲜,滋味甘浓鲜爽。
14. 白毫银针(白茶)
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和政和县
外形针状,由顶芽制成,满枝白毫,具银色光泽。
福鼎产品:外观银白色,滋味鲜爽
政和产品:外观银灰色,毫显芽壮
15. 云南沱茶
产于云南下关,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
16. 乌龙茶
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17. 铁观音
主要产于福建安溪。条索卷曲,肥壮圆洁,沉重匀正,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冬虫夏草郁而浓。
18.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地区。外形条索粗壮,坚实稍弯曲,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醇,润滑岩韵显露。
19. 凌云白毫
产于广西凌云地区,芽叶肥壮,遍布白毫,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鲜爽
20. 茉莉银毫
花茶,集茶叶与花香于一体,茶中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3. 六种茶叶的代表茶
一般茶叶可以分六种: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4、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6、黄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4. 六类茶叶的代表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
1、红茶:属全发酵茶,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2、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
3、乌龙茶: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4、黄茶:属轻发酵茶类,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5、黑茶: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6、白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5. 茶叶有哪六种
六大名茶是指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和黄茶。
一般茶叶可以分六种:1、乌龙茶:代表有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2、红茶:代表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3、绿茶:经典代表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4、白茶: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5、黑茶:经常喝的
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6、黄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冬天一般比较适合红茶、黑茶,暖胃,不伤胃,夏天比较适合喝绿茶、乌龙茶,属于凉性,而且比较好消化,肠胃不太好的话,不建议喝这些比较凉性的茶类。
6. 六种茶叶分类和作用
第一句:茶种类,六大类,古树干,工艺繁。
茶的种类有成百上千种,总的来说分成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产区不同,口感不同。
最原始的茶树都是从古树上移植栽而来,新鲜的茶叶被采摘下来以后,通过繁琐的工艺,加工成人们所喜欢的六种茶类。
第二句:绿白黄,青红黑,发酵度,浅到深。
六种茶的种类是根据发酵度的不同,来划分的,颜色也又绿到黑,逐类加深颜色。
因为它们的加工工艺的不同,成品就不同。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鲜叶采摘经过杀青后,绿色就被保留了下来,汤色碧绿。
白茶核心工艺是“萎凋”,鲜叶经过萎凋以后,随之白毫突显,汤色橙黄透亮。
黄茶核心工艺是“闷黄”,鲜叶经过闷黄以后,变得叶黄,汤色也黄亮。
青茶核心工艺是“做青”,鲜叶经过做青以后,变得紧实厚重,汤色琥珀色。
红茶核心工艺是“酶促发酵”,鲜叶经过酶的发酵以后,变为红色,汤色橙红,且带有金圈。
黑茶核心工艺是“渥堆”,鲜叶经过渥堆以后,变为黑色,汤色红亮色、琥珀色。
第三句:绿茶香,白茶雅,黄茶悠。
绿茶最独特的口感是“板栗香”“兰花香”,喝完满嘴清香。
白茶最独特的口感是“枣香”“药香”,白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所以带着药香不足为奇。
黄茶最独特的口感是“焦香”“松烟香”,因为闷黄的技术有一点冲冲的烟香。很独特的香气。
第四句:青茶扬,红茶柔,黑茶亮。
青茶、乌龙茶最独特的口感是“花果香”“蜜香”,独特制作方式,并且茶园里有间种的果树,香气会熏染乌龙茶,所以形成了它的香气特色。
红茶最独特的口感是“奶香”,市面上的珍珠奶茶,大多是红茶加奶一起冲泡而成的,十分好喝。
黑茶最独特的口感是“木香”“醇香”“菌花香”,经过后发酵后,已经带有浓重的香气,形成了独特的口感。
合在一起就是
茶种类,六大类,古树干,工艺繁。
绿白黄,青红黑,发酵度,浅到深。
绿茶香,白茶雅,黄茶悠。
青茶扬,红茶柔,黑茶亮。
7. 最常见的几种茶叶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市场上最畅销什么茶叶呢这个广泛的问题要分几个方便回答,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是茶的故乡,发源地,自然茶品种是最多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茶品种,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畅销茶,但要说最畅销的茶叶品种我认为十大名茶的品种还是比较常见,畅销的。我做茶叶十年了,简单分享一下我认为的畅销茶,咱们一起分开聊聊有哪些畅销茶
先说十大名茶中茶品种最多的绿茶类,如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是比较畅销的品种,还有就是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这几款是各茶叶店基本都有售卖的茶品种!可以说每个产地都有不同的畅销茶品种,还有这种情况就是说有的茶属于地方茶,在当地畅销,而外地就稍差点!
还有就是红茶品种也比较畅销,如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等都不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人们养生意识不断提高,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全发酵的红茶越来越被更多人喜欢!
还有这几年火爆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白茶类,具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有收藏和贮藏价值,
再有就是具有降血压血脂等辅助功效的云南的普洱,安化黑茶 等等这几年也比较畅销,这几款茶除了有养生价值,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也是资深茶友们收藏投资选择的茶品种之一!
咱们中国都是以当地的地方命名茶比较多,相对来说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的品种市场上卖的最多,都是以茶农,茶厂,各品牌茶的形式出售的,以上就是我认为的畅销茶,如果您也喜欢喝茶或者同行们,欢迎关注@静心品茗
,在品茶的道路上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懂!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29202382554067190"} --}
8. 各种茶叶的代表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的饮用历史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中国人发现和使用茶的历史由来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农氏时期,想要了解中华茶文化,认知“茶”字的变迁就是一个捷径,就像这个问题问的: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了解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加快速的了解茶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茶给我们带来的利好。知名茶文化学者、资深茶文化传播者、@茶叶地理 主笔地理君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茶字出现之前,”茶“有哪些名称?
在古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要了解茶在古汉语中的别称,我们必须要追溯到源头,从历史文献当中,对于茶的记载开始,探寻出茶文化的脉络。首先,我们需要知晓,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元代赵原画《陆羽烹茶图》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要搞清楚”茶“字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需要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自从中唐时期的陆羽著完《茶经》,并开始在唐朝流行以后,”茶“才作为通用名称,有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含义。那么,《茶经》里面是怎样记述”茶“字的由来呢?
在陆羽《茶经》一之源的注解中说: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曰从草当作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尔雅。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在陆羽写作《茶经》的时候,描述“茶”这种植物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而据陆羽《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在当时,茶还有如上图所示的三种不同的写法,而到后来陆羽直接在”荼“字的基础上减了一笔,在《茶经》里面全部采用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茶”字,可以说,是从《茶经》开始,“茶”字的形、音、义才得以确立。
因此,我们目前已知的资料表明,唐代陆羽《茶经》的撰写及流行开始,“茶”开始成为通用的名称。以致于宋代梅尧臣写诗称赞说: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出自《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然而,在“茶”字出现之前,在历史文献当中,能够表示“茶”含义的文字有很多,在“茶”统一以前,究竟有多少字可以指代茶呢?
茶字出现之前,有多少字是指代“茶”的?
其实,这个问题,《茶经》里面也给到了我们答案,在《茶经》一之源当中就有了详细的说明: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经》百川学海本
连带上面提到的(木茶)和荼,在唐代陆羽之前,茶字就有这七种写法,实际上,这不仅是茶字的七种写法,也是唐代不同地域对茶的称呼,接下来,地理君就和大家一一说说这些指代茶的字的来龙去脉。
最早出现的:荼
这七个字里面,最早出现的字是“荼”,字出《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是,《神农本草经》是否是神农氏所作,目前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是荼作为指代茶的含义,在古书当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茶经》七之事里有了多条引用: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周公《尔雅》:槚,苦荼。《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欲煮茗饮……
较早出现,作意义延伸或解释用的字:槚、茗
在上面的引用当中,我们发现,用来解释荼的意思时,用到了两个字:槚和茗,并且在相关的解释里面,“槚”字怀疑是不同地区方言的不同,作为发音与“茶”相近的说法而出现的异体字,当然,也有可能是“茶”是“槚”的异体字也有可能,只是在写法上槚不如茶更为简单;
而关于茗,这个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且常常茗和茶一起使用,叫作茗茶。从现在的含义来讲,二者几乎是通用,含义一致,而在历史记载当中,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的说法。
《茶经》原文影印版关于茶的记载
曾经应用最广泛: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曾经应用最广泛的字不应该是茗吗?你看到现在都还在用,其实不是,在晋代甚至是在唐代以前,所有表达茶的含义的字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字是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西晋时期,杜育(又作杜毓)写了一篇《荈赋》,全文仅有140余字,却写到了茶的方方面面,在陆羽《茶经》里面,先后引用加引注就有五次之多,这篇文章可谓是到目前为止写茶最经典、最精炼的文字,并且文章当中还出现了在茶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这个具体的内容,可以去学习@茶叶地理 的专栏《细说〈茶经〉:茶圣陆羽的品茶智慧》,在这里就不展开来叙述了。
并且,荈字也经常和“荼”、“茶”、“诧”连起来用,比如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就提到“荈诧”,而在晋代左思《娇女》诗中就有“心为茶荈剧”,孙楚歌“姜、桂、茶荈出巴蜀”等等。而这些引用当中,陆羽把原文的“荼”统一改成了“茶”,所以,我们今天看《茶经》时会发现,全书“茶”字最多。
蜀地方言:蔎
《茶经》七之事引用《方言》中的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意思是蜀地西南部的人把茶叫做蔎。这显然是地方方言了。
同音异体字:诧、(木茶)
其实,茶经引文里有提到,但是并没有单独列出来的字还有这两个:(木茶),这个是在区别茶是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时候用到的一个字,现在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只能用括号来表示;
诧也是指代茶的一个异体字,在司马相如的《凡将篇》里就将“荈诧”并列,一是为了解释清楚,二来也是因为“诧”有指代茶的含义。
那么,除了这些指代茶的含义以外,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哪些别称也是指代茶的含义呢?
古代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在古代汉语中,随着人们对于茶认知的加深,尤其是在陆羽《茶经》流行起来以来,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爱上了喝茶,以至于在《茶经》之后的唐代形成了“比屋皆饮”的盛况,而茶也成了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风雅之事,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需的“跨界元素”,因此,围绕茶和喝茶,在文人的演绎里,茶就有了诸多的别称。接下来,地理君就为你一一说明。
传世名画当中有很多再现了饮茶的场景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茶这一既是物质又是通灵之物的妙草,成为历朝历代文人茶友称颂的对象,而围绕品茶、煮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于是就有了这些琳琅满目的茶的代称:
甘露、酪奴、水厄、翘英、灵草、蓝英、绿华、流华、玉蕊、愁草、嘉草、叶嘉、清友、瑶草、仙掌、晚甘侯、王孙草、瑞草魁、涤烦子、余甘氏、不夜侯、冷面草、苦口师、嘉木英、紫云腴、白云英、离乡草、云雾草、玉川先生、龙芽凤草。
这些代称当中,有些我们较为熟悉,而有些说法如果不加解释,还有些令人费解,但不管是哪一种代称,都指向茶的美好以及饮茶带给人的非同一般的饮茶体验。
甘露:描述茶的美味如同甘甜的露珠,指代茶的美好滋味。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刘宋)《宋录》
酪奴:实际上在《茶经》里讲到的,茶不会比乳酪差,但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认为茶要比乳酪差一些,所以才称酪奴。
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水厄:沉溺于茶中不能自拔,于是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好水厄。
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出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唐代茶宴盛况
翘英:指采茶时的茶芽的状态,新生的茶芽尖翘挺拔。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灵草:指代茶的奇妙功效,在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功效的精妙比语不胜枚举,灵草之说在唐代尤其盛行。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出自(唐)陆龟蒙《茶人》
蓝英:茶是茶人的最爱,怎么描述都不嫌多,诗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都给茶用上。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出自(唐)陆龟蒙《煮茶》
绿华:由茶的颜色入手,直接描写茶蕴含的精华之义。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
书法家颜真卿是陆羽的恩人,也是好茶之人。
流华:在茶的描写方面,受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茶的精华是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
玉蕊:在过去采芽心尚未普及之前,文人们就开始偏爱初生的嫩芽了,这种“偏爱”原料细嫩的茶品倾向,在今天达到了极致。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
愁草:在唐代,茶作为草本还是木本的说法并未统一,很多说法中仍是将茶作为草类,因此,出现了各种草。毕竟唐代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分类详尽的植物学。
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晚甘侯:将饮茶后的体感体验作为茶的代称,也很常见。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王孙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可以通仙灵的神草,自然可以睥睨王孙,称呼为王孙草自然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瑞草魁:茶是所有好的草里面的老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
唐代的饮茶风俗
涤烦子: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荡尽烦恼和忧愁。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唐)施肩吾
余甘氏:一碗茶吃罢,回味无穷,甘醇爽口。茶重回甘从古代就开始了。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不夜侯:茶喝多了让人睡不着,古人也有这么认为的。喝茶提神,由此可见一斑,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斑。
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
冷面草:和宋代的点茶法有关,研磨成粉,点白如花,自然有人喜欢暖色有人喜欢冷色,因此,这冷面草倒也稀奇。
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甘心氏、苦口师:不苦不涩不是好茶,吃茶的时代,茶入口当然是先来苦味,苦过之后,回甘才更迅猛。
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
茶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标配。
嘉木英:草木精华。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出自(宋)秦观《咏茶》
紫云腴:陆放翁吃的这茶非同凡响,睡个午觉的工夫,就被这茶香给引醒了。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
玉川先生:玉川子,卢仝的向往,茶人的神往,茶的代称。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龙芽凤草:茶自从成了贡品,得到了皇帝的赞赏,龙团凤饼的源头,自然是龙芽凤草了。
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
嘉草:甭管是何种草,写成好草的占了大部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茶就和所有的好词儿连在了一起。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
传世名画中有很多饮茶图景
叶嘉:大文豪苏东坡用倒装词的方式,赋予了茶特殊的意义,叶子是好的茶,茶是好的叶子。
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
清友:以茶为友,古已有之。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瑶草:茶不仅是地上的灵药,更是天上的神草。
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
仙掌:采摘的茶青标准不同,形象自然也不一致,今有太平猴魁,古有玉泉仙掌。
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白云英:白云生处的精华,从古到今对茶园的生态环境都十分注重,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今天我们可以讲出更多事实证据,古人不讲证据,看着云山雾罩,那定是有神仙了。
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
离乡草:从大红袍的典故而起,茶的味道,叫人想家。
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
云雾草:这个不用多讲,高山云雾之中,神仙采茶之境。
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
如此多的代称,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儿懵?其实呢,这也不一定是古汉语中指代茶的全部,只是这些被人们找出来、传诵较多而已。
透过这些花样繁多、角度各不相同的茶的代称,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延传几千年,经久不不衰,还远渡重洋,影响世界,成为悄悄的改变世界的一股东方力量,那么,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唐代宫廷茶宴图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茶文化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茶就通过陆上、海上等多个途径,远播西方,在16、17世纪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相继掀起了饮茶的热潮,直到后来18世纪,恶名诏著的罗伯特福琼从中国偷走茶树,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成功,中国茶的专有优势才一步步丧失。
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既是文人墨客附庸风雅的“玩物”,也是平民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中获得贸易顺差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帝王将相奢侈生活消费的必需。
茶文化亦俗亦雅,所有这些都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推崇和歌颂密切相关,应该说茶启迪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强健的身体,而文人雅士又通过诗文进一步推荐了茶文化,促成了茶业繁荣和茶文化的兴盛。
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品茶高手。
说点儿题外话:
茶是目前人们公认的健康饮料,可以给人类带来健康,当前随着人们对于茶研究的加深和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喝茶、推广茶文化,对于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关于茶的印记,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理解文人将茶入诗文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写茶时的社会背景和表达心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去伪存真的思辨意识,来区别对待古人对于茶的种种描述和记载,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的研究和发现,更加理性客观地认知茶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大山之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精髓,也不可避免地有着一些不适合今天环境的说法和观点,我们需要秉持批判着继承的原则,让真正的文化发扬光大。关于茶,关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茶叶地理 愿在文化传播的层面尽一点儿绵薄之力,如果这篇答案你觉得还不错,就给我们点个赞吧!想要学习更多茶文化知识,关注@茶叶地理,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