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为什么是饼状或者砖块形状
1、湖南安化黑砖茶以本地中小叶种茶树为原料,云南普洱为云南大叶种茶树。
2、安化黑砖茶经过七星灶,松烟明火干燥,熟普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云南生普没有此工序,茯砖茶的发花工艺为国家二级机密,普洱茶中没有这个工序。
3、安化黑茶的茯砖茶有金花,即冠突囊菌,具有降压降脂降血糖,调理肠胃的功效,而普洱茶中没有,黑茶主要是紧压砖外形,普洱饼状居多。
2. 为什么普洱茶是饼状的
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
我们先站在历史纵深的角度回头看。
在明初朱元璋改饼茶为散茶之前,我国茶叶的主流形式就是饼茶,即团饼。
以现代工艺视角来看,流行于唐宋时期的龙凤团饼实际上与现代蒸青紧压工艺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杀青,后者需要杀青。
所以,茶叶压制成饼,自古有之,且曾经是主流。
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导致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不顺畅。茶叶在流转过程中,往往在路上耽搁时间太长。
如此,茶叶如何跑赢遥远的路途,实现保质增效,就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而压制成饼状,不仅方便携带,便于长途运输,也有利于保护茶叶内质不会过早发生氧化变质。
以往,普洱茶作为边销贸易茶,大批量运往大西北的历史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点。
第二,茶叶更加美观,便于规范管理。
饼状,一般是标准的圆形,后又称“七子饼”。这是目前国家明确规定产品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一种茶品。
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一挥,写下"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的赞誉之词。说明茶叶压制成饼不仅茶叶美观,而且寓意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下,凡事追求圆满,月圆人圆,此是大吉大利。
此外,标准的普洱茶饼,一般每片饼直径20厘米,中心厚度2.5厘米,边缘厚度1厘米,净重357克(古制约7.14两)。而且,传统包装中,一提也只放七饼。
据说,以往茶马互市的时候,当地管理部门经过详细计算,得出了每匹马的最佳驮茶量为两件,便于规范管理,收取税收。
第三,便于长期储存、收藏。
首先,压制成饼状后,最直观的就是大幅度减少了茶叶储存空间,能有效提高了茶仓的利用率,降低藏茶成本。
再者,茶体内部空间经压制,变得紧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小气候”,茶体内部温度、湿度比较恒定,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恒定及长期储存。
此外,在长期的储存中,因茶叶自身的缓慢氧化,加上紧密空间适合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互相作用,使得茶叶更加醇化,形成一个品质再造的升级过程。
3. 普洱茶为什么是饼状或者砖块状的
像石头一样的茶是普耳茶,普耳茶是经过发酵、压制而成,做成像砖块的样式,外表看上去就像石头一样。
4. 普洱茶为什么是茶饼
普洱茶中那张纸叫做内飞。内飞:即压在茶菁中的厂方或订制者标记,可作为辨识依据。 普洱茶所指的内飞,是指压在型茶(饼,沱,砖)里的印刷纸片。由于是压在型茶内,不象包装纸或内票那样可以调换,因此有比较好的识别作用。
5. 普洱茶饼背面
首先要准备工具,普洱刀、茶锥。没有这两种工具的话,可以用普通的坠子或竹签代替。不然也可以在购买普洱茶时向卖家索要开茶饼工具。
方法一:使用双手(适用于较传统的铁饼生茶) 1.选择一个平整的桌面,将茶叶外包装纸展开; 2.利用茶饼饼面的球面,双手在茶饼背面左右两端向下压,双臂伸直身体重心向前移,利用体重施压; 3.依靠两侧施力以及饼面的定点,可以很轻松的将茶饼压开; 4.茶叶断面可以很方便的穿入普洱茶刀或茶锥/茶针,再慢慢把茶饼撬散; 5.拆开较大的饼块时,双手向两侧拉动(而不是掰开),可以更好地保存条索的完整。 方法二:使用普洱茶刀(适用于压制较松的生茶或熟茶) 1.打开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 2.稍微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 3.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 4.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间隙,一层一层地撬开; 5.这样重复几遍,茶饼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方法三:使用茶锥/茶针(适用于压制较松的生茶或熟茶以及砖茶、沱茶)。 1.把茶锥/茶针沿沱茶的内涡边沿用力插入; 2.沿沱茶内涡边缘慢慢剥开及撬动(撬--会有点像剥橘子皮的感觉);也可沿着沱茶外沿慢慢剥开及撬动; 3.沱茶就可以慢慢撬散了。 【注意】 1.锥子(普洱茶刀)很锋利,不要伤到手。 2.一边施力一边撬动,掌握好茶刀的握法。 3.如果是普洱生茶,在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的情况下,尽量撬散,不要整块投入盖碗。 4.如果是普洱熟茶,也是遵循尽量撬散的原则,之后冲泡,饮茶会有味。 拆完普洱茶饼,就把不泡的茶叶存放好。可以直接放回包装纸里重新存放,也可以选用茶罐放好。
6. 普洱茶大饼和小饼用料一样吗
你好,普洱茶包装重量的误差一般都在50克左右,存在误差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水分蒸发损耗。无论是熟茶还是生茶,压饼的时候是需要把茶叶整软的,所以茶叶本身都是带有水分的,压饼后水分蒸发就会重量减轻。
第二种,压制茶饼的时候,厂家没有放入提前量,所以茶饼就会出现中奖不够的情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7. 为什么普洱茶都是块状
是药三分毒!许多人听过这样的话,但你知道吗,这句话是名医对症治疗的最佳选择药方的副作用是有三分毒,如果是一般中医师开的药方这药就有七分毒,嗯,你猜对了,若庸医开的药方,这药可是十分毒。
普洱茶不管是生茶熟茶,它们都有一定生产过程存放时间销售运输然后到你家呆着吧。当你开茶喝它的时候,这茶是顶级一般还是垃圾,还有你对普洱茶的认知能力和选购技巧水平有多高?我认为一般喝普洱茶者和刚入门喜爱的第一泡还是不喝为妙,一个好的普洱茶最好喝的是三至五泡,倒去第一泡没什么影响,一个坏的普洱茶你倒几泡去也不好喝。我遇到过一个茶友,说冲道20多年的普洱生茶给我喝,我一看茶饼已长毛,闻着有怪味,但他对我说多洗几遍就好,能好吗?结果他喝头痛了,舍不得扔。如果你是喝茶高手,对茶有深入研究了解并对手中茶来源清楚的话,你可试试喝第一泡,但是我给你的建议是还是倒了吧!不缺这泡,为什么偏要喝?
难道第一泡就是这茶的真实味道吗?我可不是这样认为,所以,第一泡还是倒了吧,这一泡不会给你多好的感觉,而万一喝个坏茶,你会头痛啊!
8. 普洱茶的饼、坨和砖有什么区别
传统的普洱紧压茶主要有饼(其中357克的七子饼最为常见)、砖、沱三种形式,从外形方面来看,这三种形态的普洱茶,也是目前市面上认知度和接受度最高的几个类别。
关于不同形态普洱茶的品质区别,以前业内有“一沱二饼三砖”的说法。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早年间由于生产设备、技术不够完善,沱茶的制作难度较大,厂家往往会选用嫩度较高的原料来压制;饼茶的用料等级次于沱茶;砖茶因为压制简单,选用的原料也相对粗老。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一沱二饼三砖”,其实就是由高到低的品质排序,随着普洱茶行业发展日益成熟,这种说法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但紧压茶的形态却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大多数普洱茶都是紧压茶呢?从方便运输的角度考虑,在茶马古道时期,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将普洱散茶紧压后,可以节省空间,增加普洱茶的运送量,可是紧压对于普洱茶更大的意义在于存储阶段。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价值,一般来说新压制好的普洱茶,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后,品饮价值才会有较大的提升。如果以散茶的形态存放,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内含物质会大量逸散,导致最终的存储结果不尽如人意。紧压茶的优势就在于,既可以减少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保证内含物质与空气进行充分交换,最终使普洱茶到达理想的陈化效果--越陈越香。
“如果制作原料和拼配工艺都一样,不同的紧压形态(饼、砖、沱),对于普洱茶的存储转化结果会有影响吗?”有的茶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答案是肯定的。相比较而言,沱茶形状的普洱茶,表面相对平滑,各个面上的茶叶与空气都有充分接触,这也使得最后的茶品转化比较均匀;普洱饼茶边缘部分的转化要优于茶饼中心区域,尤其是茶窝中心部分;砖茶则是四周边角部分与空气接触较多,转化也更好。但是普洱茶压制形态对于存储转化的影响并不明显,从长期来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茶友们出于喝茶习惯和个人喜好,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某种形态的普洱紧压茶。即便是使用同样的原料和拼配工艺,有些品牌也会推出茶饼、茶沱、茶砖等不同紧压形态,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品牌的产品线,另一方面也为茶友们提供了更多的购茶选项。
归根结底,饼、砖、沱等不同紧压形态,对于普洱茶的品质并没有必然影响。茶友们在购买普洱茶时,不必过分纠结于茶品的外观形态,选择符合自己口感喜好和眼缘的就行。
9. 普洱茶砖与茶饼的区别
沱茶价格比较便宜的原因主要是由茶叶大部分的制作原料都不是普洱茶制作原料标准、人们心里下关沱茶便宜的的价位瞄定效应的影响、后期发酵转化过慢、伪劣产品多等多个因素导致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