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答这个问题,刚则易折,柔则常存。这种谚语是有些道理的,刚是刚直,只要性情刚毅的人,做事说话非常直率。迂着做事不公的人,他会直说引起对方的讨厌。你想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他(她)说话不讲方式,直接伤害了对方,对方能对他(她)满意吗?这样长期下去,不就成了寡人一个吗?再说柔则长存,疲气温柔之人,他做人办事不会急操,当对方办事惹闹自已时,也不会急于争吵,而用巧妙的柔语打动对方,对方不但不忌讳自己,反而赞叹佩服你。常言说:疲气直正惹人闲。但我对刚直的人到什么时侯都会赞叹支持,对那些柔软不坚持原则专利奉称他人的人永遠反对。来世一生还是刚毅直率走完最后一段路。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有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个人理解:行为处事不要太过执拗,不要被自己的执念绑架,退一步海阔天空。
过年了,你会给领导送礼拜年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拜年是中华民族过新年的传统习俗,而且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吃喝喝、祝福、拜访、送礼必不可少,因为大过年的总不好空着手到别人家里吧?
我父母双方兄弟姐妹都众多,每年早早就要准备到各家去的拜年礼品。初一早上,基本上是叔叔伯伯、姑姑、大姨小姨们家的小辈们先上门拜年,于是家里一大堆礼品。母亲这时会催促我们兄妹拿着礼品去亲戚家拜年,等到十五过后,盘点家里的礼品,会发现有些是自己家买的物品又回来了。
亲戚之间尚且如此,身在职场,拜年送礼更是少不了。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八十多的职场人会给领导拜年。因为作为下属,向领导拜年是基本的礼节。
国人讲究礼多人不怪,给领导拜年,应该不是坏事吧?如果不拜年,总会有不知礼仪之嫌。所以,建议还是给领导们在过年的时候拜个年,至于怎么拜年,不外乎以下几种:
1、短信、微信拜年。最好自己写一段走心的祝福语,这样更能显出你的诚意,不建议转发或者粘贴复制别人的祝福语。一是没有新意,二是万一连别人的名字也忘了换掉,那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
2、到领导家中给领导拜年。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一是有些领导比较忌讳下属提着礼品上门,二是过年领导也有亲戚朋友要走动,很忙。
当然如果你和领导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排除过年上门拜年的可能性。
3、有些职场人会在过年还没放假前,悄悄送些家乡的特产,或者是外出旅行时带回的礼物,给领导尝尝鲜。这些礼物一般都不贵重,但是礼轻情意重,足以表达诚意,一般领导还是会收下的。
总之,通往成功的途径不是靠送礼送出来的,而是靠自身的努力和优秀得到的。
真正的好领导不会因为下属没有送礼而产生偏见,作为职场人,唯有努力创造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才是对领导最好的回报!
#头条热点问题#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走亲访友“串门儿”的事是必不可少的。到底该不该给领导送礼,着实让人纠结和犯难。因为随意地去趟领导家,这拜年的意义就变了。不过,我觉得还是別给领导“送礼”。
初三时的化学老师,与我关系很好。既是恩师,也是兄弟。即使我是民师,是农民,他是教师,是教育局局长,是县政协副主席,以前是书信往来,后来是电话联系。30多年来从未间断。就是我儿女结婚,他也亲自到场,为我帮衬。前年,也就是他退休的前一年,我一如既往地去拜访他。他亲自为我下了汤圆,做了小菜,我们边吃边喝边聊,怎么说也是温馨的。去年,我和往年一样,打了电话,又发了短信,电话是通的,他不接,短信也不回。我也悻悻地离开了,从此也就断了与“领导”的这份情意。对领导的礼说啥也不能再“送”了。
学区校长在一个乡(镇),对于教师来说权力是最大的。他掌握着本乡镇教师的调动,甚至是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定位”。一个亲戚家的女儿,本是临时借调到幼儿园的。专业不对口不说,她还在哺乳期,趁着过年只好送了2000元的购物卡,也给他的孩子给了200元的压岁钱。不用说,学年末,她被调出了幼儿园,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她以为半个月的工资也没白花。谁知,刚在小学呆了一年,她又被那个学区校长调离了小学,又成了幼儿园的教师。
给领导拜年送礼,真的没有一点必要。对自己来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让领导无可挑剔,不信他会降你工资,开了你?对有些胆大妄为的领导来说,欲壑难平,咱是经不起折腾的。大家觉得呢?
【@为生活而提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