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消失得这么彻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06-09 10:26   点击:111  编辑:高儿   手机版

有一句话可以极为恰当的解释并回答这个问题。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什么意思呢?风雪天,为众人抱来柴火取暖的人,不能让这样的人因为寒冷而冻死。 引申来说,也就是不能让为大家做奉献的人而因为奉献而受到伤害。

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

墨家学派的众多弟子,就是一个个抱薪者,在艰难跋涉的途中消亡。

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墨家思想,有很多深入阐述的专著;而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些浅显的认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墨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

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这种思想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在那时就不为各国的掌权者喜好。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作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

公输般主持制造攻城器械,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然后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墨子同样暂时说服了楚王。

然而,公输般提出终极解决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认为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知道“不义”,为了实现目的他也想去做。

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对宋国的攻击,并不是只靠讲道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而这个故事的最后也别有意味,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

是宋国人恩将仇报吗?谈不上,他们也不清楚墨子的付出、辛苦和牺牲。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

为了坚持心中的信念,墨家学子不怕牺牲,但他们的无私,又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

抱薪者得不到救助,只会倒毙在途中,即使他一心想要救人;同样的道理,想要救世的墨家,却很难得到援助,只会日渐式微。

这也是墨家在中国彻底消失的原因,这个结局,也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献身。

但这种理念,很难得到广泛的支持与理解,哪怕是被他们救助的众人。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家虽然已经消逝,但墨家思想的光辉永存。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唯一有实力可以和儒道法三家对抗的学派。但秦国统一之后,墨家却突然销声匿迹,原因何在?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缘由。

一、墨家代表的是下层老百姓的利益,不受统治阶级待见

墨家和儒家一样,拥有庞大的门徒,和儒家不一样的是,墨家的门徒有严密的组织。儒家的门徒全力从事的是歌颂统治者,歌颂孔子,而墨家的门徒则是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四处奔波,全力实践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有一次,楚国在科学家公输班的协助下,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为了使劳苦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从鲁国狂奔十昼夜,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距离鲁国610公里的楚国(在那个没有火车骑车,全靠步行的时代,610公里只走了十天),可看出他为救天下苍生而拼命奔跑的爱心。到了楚国,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子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一招,但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一招,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语。墨子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300门徒在禽滑里的率领下,已经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下令取消这次军事行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家的组织要比儒家和其他学派严密的多,把墨家形容为墨党也不为过。

二、墨家追求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秩序,冒犯了既得利益者

墨家在博爱与非攻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触及灵魂的发问。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1万人是英雄?为什么抢夺别人的鸡鸭是盗贼,而抢夺别人的国土是名将?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享乐挥霍?为什么人民要把政权交给一家人世代相传?为什么一个人死后要用活人殉葬?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费那么多钱?

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冒犯了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阶层,显示墨子高度的智慧和高度的勇气。同时也显示出墨家跟儒家恰恰相反,墨家追求的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三、理想太好,要求太高,后继无人,逐渐没落

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

墨家没落的原因不是他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至于必须有一种殉道的极端宗教感情,才可以胜任,这不是每个人都办的到的,不久发生后继无人的枯竭现象,逐渐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世人敬仰的学说供后人研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