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视探秘追踪茶叶战争
梧州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享有"百年商埠" 、“小香港”、“广西水上门户”、“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等美誉,是粤语及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
如果爱茶的你,已经厌倦了快节奏快餐式的生活,心底里向往着慢生活——绿城水都梧州的节拍刚好符合。
如果你喝了那么久的六堡茶,还没有机会到过这一方孕育它的水土,六堡茶的故乡——梧州,正向你招手。
如果你想知道六堡茶是如何沿着“茶船古道”,飘香海外,浸润华侨的衷肠,“茶船古道”的起点——梧州待你前来。
梧州,属广西的地级市,下辖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是连接两广的纽带,也是前文所提到的“古苍梧郡广信县所在地”。
梧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光照充足。
梧州的水路自古十分发达,浔江、桂江在市区内汇合而成西江(后文会详细介绍),被称作“三江总汇“。西江源远流长,上游发源于云南、贵州,下游则经广东注入南海。因此梧州水运上通邕、柳、桂,下达粤、港、澳。在古时候,中原北货南运,岭南南宝北贡,使节行旅,军输漕运,大多走水路经过梧州,所以梧州被称为广西的“水上门户”。
▲三江交汇于梧州,梧州因水而生
梧州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市内茶楼甚多,一些饭馆也会设茶市。茶市以早晨为主,亦有午、晚间茶市的。自上世纪30、40年代以来,茶市还有茶点供应,茶点以各类包点、糕点和烧卖为主,兼营其他。梧州浓厚而悠久的饮茶文化,是六堡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此外,梧州的小吃十分多,茶友们如果到梧州游玩,记得亲口尝尝。当地比较出名的有:纸包鸡、艇仔粥、糯米糍、艾糍、炒田螺、豆浆、龟苓膏、神仙钵、及第粥、肠粉、裹蒸粽、萝卜糕、伦教糕、马蹄(荸荠)糕、蕉叶糍等。
愉悦的假期,可以从早晨的白云山脚下,一碗以“香、滑、浓”,独具风味而闻名暇尔的冰泉豆浆中开始。
感受了梧州的的早茶文化,再起身前往白云山云峰亭登高望远。
转身听听龙母的神话传说,置身檀香飘逸、静人心的四恩寺。
站在河滨公园里历史洗礼过的石砖上,俯瞰今日梧州,惊叹鸳鸯江“一清一浊”的魅力。
午后漫步在满是历史印记的骑楼老街区,打开相机,定格这些精美的建筑艺术,也许偶然间的某一个转角街景,就会让你追忆起那些老时光。
梧州骑楼城小吃街,龟苓膏、纸包鸡、牛杂、田螺、酸果、蛋挞…….目不暇接的特色美食,让你的味蕾神经末梢尽情享受。
逛了半天,口渴了,便可以在随处可见的凉茶店,买一碗正宗的凉茶,整个人倍感神清气爽!
这时,你可能也感受到了长期生活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的梧州人,对凉茶的依赖。你也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六堡茶是移居东南亚的广府先民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是南洋矿工的“保命茶”。
六堡茶,在梧州经历了药用到饮用,喝茶到叹茶,再到话茶的变化。你从从田间地头,到街边茶楼......都可以感受到梧州人爱饮茶以及独具岭南特色的茶文化。
如果你是六堡茶的铁粉,就不要错过这个千年制茶名地、六堡茶的原产地、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去探秘哪些茶产区的机会噢。
因为只有融进远离城市喧嚣的六堡镇,才知道原来六堡茶源自这一方净土。你置身山清水秀的六堡镇,才懂什么叫“山水为媒育好茶”。“开门便见山,见山必见茶。”六堡镇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
在被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簇拥着的六堡茶厂,你可以看到六堡茶从几近沧桑的岁月里重焕生机的模样。
走进享有“全国最美茶园”美誉的八集茶园,你便可以感受到自然雕琢的得天独厚和罐以人的意志的和谐。
深入拥有浓郁神话色彩的黑石山——这里既是公认的优质茶产地,也是六堡茶核心产区,你可以品尝到浓醇味厚、茶气足的地道的黑石山六堡茶。
逛了茶山茶园茶树茶厂,你还可以漫步依六堡河而建的六堡茶街,青石板的小路,青砖黛瓦建造而成的古香古色的茶馆、茶庄,紧凑而错落有致。进茶店看茶器喝几杯地道的六堡。
傍晚再来到合口街樟木根码头(茶船古道”的起点),驻足凝望,河面已没有了往日舟楫往来、熙熙攘攘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声。
曾经,满载六堡茶的小船、竹排,从合口码头,沿着六堡河,“走”出深山,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东南亚。
如今的六堡镇,茶舍、茶博物馆、品茶室、茶园、民宿等,每一处都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相融合,集种茶、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
与茶树零距离,看了六堡茶如何从一片叶子变成一杯茶汤,真切地感受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的不同,亲身体验六堡镇的风土人情,流连忘返。
你,真的会因为一片茶叶,而爱上一座城——梧州。
2. 探索与发现茶叶战争
第一重:茶为茶
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人们与茶结缘的契机千差万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刚开始喝茶,都是以解渴、消暑为目的的。
那时候,只是简单地注水、出汤,就算是“泡茶”。对茶的好坏只有好喝或者不好喝两种评价。分不清茶是优劣,最多的就是从价位上区别茶的等级。那时候,喝茶最关心的只是能不能解渴、消暑,其余的也就无关紧要了。
第二重:茶非茶
喝茶越多,就和茶越投缘。爱上了茶的清香、甘甜和韵味,就如坠入爱河般难以自拔。了解了茶文化,深受其感染,慢慢的从茶的每一个维度去深入探索。渐渐发现,从茶叶的树种、产地、工艺,到冲泡时的用器、工序、水温,再到手中茗茶的香型、口感、汤色,无一不含大学问。“品茗”似乎品的不再单单是“茶”本身,更是透过茶、你所能够看见的、更广阔也更丰富多彩的世界。知道了茶分青白红绿黑黄,开始能够分辨霓虹般绚烂多彩的汤色,红艳、红亮与红淡在你的眼里有了分别。
懂得了茶香纷繁,明白了如何分辨其中的花香、果香、清香与火香,也开始学着细品舌间的汤感与余味,不再牛饮。渐明白了茶器的讲究,知晓了紫砂壶与盖碗泡出的茶水滋味醇厚清透各有千秋,也开始对茶叶的产地、树龄与陈化时间有了追求。
此时,茶对我们而言,已经不仅仅是那一杯消暑解渴的汤水。它是千古文化的载体,是薪火相传的匠心,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是一种认真生活的仪式感。茶不是茶,而是以茶为名的一种从容而娴静的生活态度。
第三重:茶是茶
与茶结缘,从相识到相知,对茶的种种已经烂熟于心。对茶已经能做到如孔子所说:随心所欲不逾矩。
已经不受茶道的束缚,而是以最本真的姿态去品茶,却再也不会有违和。品过无数的茶,茶的滋味已经深入身心、浸入骨髓,无踪迹亦无声息。叶入茶壶皆可为茶,心中有茶,口自回甘。此时此刻,品茶,无须思量,茶便是茶!
3. 探秘追踪之茶叶战争
其过关攻略是:
1、想要完成跟踪博士任务需要完成前置尘歌壶任务。
2、然后千王璃月港和裕茶馆找到NPC说书人茶博士刘苏进行对话,就可以接到任务。
3、然后去轻策庄与NPC路爷对话就能触发剧情。
4、提供NPC大雨所需的素材:3个松木、1个红色染料。
5、记着去调整游戏的时间到第二天18:00-21:00。
6、前往和裕茶馆与任务相关NPC对话。
7、接着和云堇一同泡茶会触发剧情CG。
9、前往码头的仓库拿到木板。具体位置在璃月周悬赏任务接取点的边上。
10、返回和裕茶馆把木板交给大雨,然后触发剧情对话完成跟踪博士任务。
4. cctv茶叶之路纪录片
途径省份有:福建,湖北,河南,山西,河北。万里茶路的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虽然其开辟时间比丝绸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经济意义以及巨大的商品负载量,是丝绸之路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17世纪的这条“万里茶道”被喻为联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俄国人称其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这条茶叶之路的起点是福建武夷山。
5. 茶叶战争视频
光荣茶出自电影《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了该片4K精致修复,使其再现银幕。已完成4K修复的电影《上甘岭》是目前观众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6. 秘境追踪茶叶的战争
有人称冰岛茶山为普洱茶秘境。
因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茶种是云南大叶种野生茶。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称冰岛山茶是秘境之茶,最主要的原因是冰岛老寨的茶树是真的少,小树茶都很少,更别提古树茶了。冰岛茶贵,物以稀为贵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真的好喝,真的很好喝,不论新茶客还是老茶友都喜爱的味道。
7. 中央电视台关于茶叶的纪录片
粥茶又叫茗粥、茶粥。唐代起就有"茗粥"的说法,茶粥有两种意思,一是"煮制的浓茶,因其表面凝结成一层似粥膜样的薄膜而称之为'茶粥'",二是以茶汁煮成的粥。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状,故称。
茶粥典故
晋 傅咸 :"闻南方有 蜀 妪,作茶粥卖之。" 唐 储光羲 《吃茗粥作》诗:"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参见" 粥面"。
经典茶粥
龙井茶泡饭
原料:龙井茶10克,大米适量,小油菜2克,鸡蛋1个,鸡精1克,盐少许,食用油3克。
做法:首先,取龙井茶3克泡开取汤备用,小油菜洗净切碎备用,鸡蛋打好备用。其次,将米洗净用茶汤煮熟,再将剩余7克龙井泡开备用。接着,锅里放少量水烧开,随即将米饭放入,加入后泡的龙井茶汤烧至汤收。最后,撒入油菜,淋入鸡蛋和猪油烧开即可。 提示:龙井的沏泡时间不要太长。
龙井茶粥的做法更加简捷。只需用常规方法煮好粥,然后再泡一壶龙井茶芯,取其茶汤均匀拌入粥内即可,可以略加少许白糖,也可以加少许肉松、瓜子仁、黄豆瓣,此类佐料均与龙井茶乡相融合,相得益彰。据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介绍太极茶道茶博士们每天煮茶粥、喝茶粥的情形和他们的养生讲究。对于胃病患者,茶粥浓度需要略低,或者干脆换成红茶粥饮用。
8. 茶 央视纪录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六集的主题词分别为“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1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一共分为六个篇幅,每个篇幅50分钟,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的关于茶的故事。2导演王冲霄介绍,纪录片从确定选题到完成,历时两年,其中前期策划就有半年。摄制组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深度走访了全世界200余位“茶人”。
最终,摄制组精选了其中60余位“茶人”的茶话茶事,讲述了茶地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制茶工艺、各国的茶道以及茶与人的故事3。
9. 中国茶叶战争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就运销国外,清朝(约1684)海禁开放后,更促进了茶叶海运贸易的发展。
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又加速了茶叶海运贸易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1840年中国茶出口总量为1.9 万吨。1843年减少到0.81万吨,以后渐有增加,1860年增加到5. 51万吨,1870 年上升为10.00 万吨,1886 年更上一层楼,出口13.41万吨 ,达到中国20 世纪50年代前的最高纪录。
之后,由于内受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政局多变,经济衰退,民难乐业,生产骤降;外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新兴产茶国争夺市场的影响,中国茶叶产销每况愈下,一蹶不振,直至50 年代以后,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10. 茶叶战争纪录片
在有部分地方还是用脚踩茶叶。
踩茶是古老及传统的一种揉搓工序,以前没有机械设备所以揉茶的工序就需要用人力,有的用踩的方式有的用手搓的方式,踩跟手搓的区别就在与,踩的分量可以多一点,茶味更好一点,因为踩是整个人体的力度集中在一个点上,没有力的挤压茶味自然就出不来。不过两个方法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茶叶的味道揉搓出来,使茶叶口感更加的醇厚,以及成条状等形状。现在还有少部分地方使用踩茶的方式,保留传统!
而用脚踩出来的安化黑茶可以让茶身变得更为丰润更加紧实,增加了茶叶本身的柔韧性,这样不仅可以最大保留茶叶的完整,还可以对于后期的发酵存放过程起到很好的保护发酵作用,如此泡出来的黑茶的味道更醇厚,更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