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贡茶是怎么来的呢?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31 20:15   点击:1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中国贡茶,是我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初始,是各地方官府征集各种名茶以土贡名义敬献朝廷。后来土贡不能满足要求,便由官府设置茶场,直接管理,督造御茶,精制各种名茶入贡朝廷,成为一种制度。贡茶制度是一种变相的“税制”,无疑是对茶农的剥削也压迫,是消极的一面。然而,由于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奢欲,迫使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历代名茶几乎都曾被列为贡茶。因而,贡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茶的开发,其中包括茶树的栽培、制茶技术的提高,以及包装贮存技术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贡茶的发展为中国名茶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贡茶也是封建社会上层人物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所以贡茶的出现,既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又是中国文明史的社会礼制的一部分,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历史上主要贡茶产地有三:唐代为顾渚山贡茶院;宋代龙凤贡茶故乡北苑官焙;元代为武夷山四曲御茶园,福建闽北占有其二。宋代北苑贡茶被茶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精制茶的发祥地。贡茶起源于西周之初,迄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周武王讨伐灭商后,将自己的一位宗亲爵封于巴。巴地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稚,黄润鲜粉,皆纳贡之。”

这是中国名茶最早作为王侯向天子进献贡品的记载。但这仅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即未形成制度,更未历代相沿袭。时到西汉,贡茶的事迹间接反映出来,并逐步明朗化。如王《僮约》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之句,反映了上层社会的饮茶和茶叶商品化的情况;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笥”,反映了茶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后来又有反映西汉皇室用茶的文学作品,如《飞燕外传》。东汉以来,不独有贡茶,而且出产御苑茶。晋代,宫廷饮茶的用量数量相当庞大,除了皇室饮用之外,还包括赏赐大臣的御茶在内。到了南北朝,贡茶同御茶以作为王朝君臣普遍享用的饮料珍品,同时,也成为朝野内外祭祀鬼神的冥品。从此上自天子,下至庶民乃至“三才”(天,地,人)和鬼神,都能共同享受到清心静性的茶饮。 茶叶得到朝廷的青睐而逐渐增加贡额,乃至设立官焙而终于成为一项岁有定额的经济制度,则正式确立于唐代。 贡茶的源起,一方面固然是封建政治的约定,另一方面也有地方上的主动贡献。入贡者一般都是优质的茶;进贡,无疑是古代优质茶叶昭名于世的最佳快捷方式,促成了优质茶的脱颖而出。 贡茶由民间进入上层社会后,形成了经济政权干预茶业的重要契机,特别是自唐代开始设立官焙后,贡茶对中国茶业生产和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它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贡茶的发生,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随着贡品需求量的增大,贡赋制度逐渐变得严密起来。从“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最后发展到设官分职进行管理。有所谓“九赋”、“大贡”。大贡即“祀贡、嫔贡、器贡、币贡、材贡、货贡、服贡、物贡”。茶叶就是“物贡”中的一类。

据史料记载,贡茶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据晋代的《华阳国志之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大约在公元前1025年,周武王姬发率周军及诸侯伐灭殷商的纣王后,便将其一位宗亲封在巴地。巴蜀作战有功,册封为诸侯。这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它东起鱼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西达]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安边场),北接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南至黔涪(相当今重庆涪陵地区)。巴王作为诸侯,要向周武王纳贡。贡品有:五谷六畜、桑蚕麻玲、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鸩、黄润鲜粉。贡单后又加注:“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支,蔓有辛蒴,园有芳O香茗。”香茗,即茶园里的珍品茶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