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俄茶叶之路
万里茶路的终点是恰克图。
万里茶道是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茶叶之路”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直隶(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恰克图。全程约九千二百余里(四千六百公里),亦称“万里茶路”。
2. 中俄茶叶之路起点
万里茶道是贯通南北的茶贸易之路。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矩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万里茶道从中囯福建的武夷山起,途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囗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
3. 中俄茶叶贸易
一条跨越欧亚大陆、连接中蒙俄三国、以茶叶贸易为主体、绵延万里的古老商道,如今正受到中蒙俄政府的极大关注,作为三国对接新世纪发展战略、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共识,中蒙俄已展开联合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行动。
4. 中国与俄罗斯茶叶贸易
这是全国首部关于万里茶路历史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该书以清末张之洞茶叶新政、英国盗取中国茶叶种子、俄国因茶叶贸易争端首次派太子访华,等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中俄两国三位少年茶道探险的故事,再现了万里茶道的百年传奇,弘扬了中国人在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不屈精神。
小说沿武汉、武夷山、洛阳、张家口、恰克图等万里茶路重点沿线城市展开,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茶经茶魂,茶道沿线的风土人情,与滑翔机、蒸汽机车等当时的新兴科技元素等融为一炉,全篇充满人文色彩、知识趣味和传奇特色,是少年读者了解“一带一路”历史知识的生动读本,也对推动湖北万里茶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
5. 中国茶叶在俄罗斯
俄罗斯最主要的是红茶。
在喝茶方面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以绿茶为主,而俄罗斯则以红茶为主,且喝红茶的时候要加糖。
俄国人喝茶,常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特别是各式的甜点,乃俄罗斯人饮茶的标配。
6. 中俄茶叶之路的发展
清朝。
在清代,中俄茶叶贸易是这两个大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的确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欧洲的文明与中国中原的文明在这里交汇,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和欧洲借这条商道交换着物质与文明。
7. 中俄茶叶之路悄悄复兴
万里茶道鼎盛时期年贸易额达两亿两白银。
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
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
使茶叶之路干线总长13000 余公里,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
8. 中俄茶文化
茶砖、红茶,以及丝绸、瓷器。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时,茶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的茶园、茶庄。茶庄也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售卖茶叶的商铺。
汪正大茶庄。
位于北京观音寺。清末北京老字号茶庄。北京茶庄的字号很有意思,不少茶庄喜欢用店主姓名为店名,如吴裕泰、汪元昌、汪正大、吴元泰、吴永和等等。
长裕川茶庄。
位于河北张家口堡子里鼓楼北街。清代张家口四大茶庄之一。山西人经营。清廷曾为其经营的茶叶赐予红色“双龙票”,使其购销畅行无阻。清乾隆帝曾赐予茶庄“双龙石碑”,上面镌刻着长裕川茶庄对发展中俄、汉蒙贸易的贡献,石碑现保存在张家口市堡子里鼓楼北街茶庄故址。
大盛魁商号。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清康熙年间设立。从事中俄贸易,主要经营茶砖、红茶,以及丝绸、瓷器。
汪裕泰茶庄。
位于上海老北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绩溪人汪锡纯创办。为上海茶叶老字号。1954年公私合营后,并入上海茶叶公司。
翁隆盛茶号。
旧时杭州最大的茶叶店。位于杭州清河坊。清雍正七年(1729)浙江海宁人翁跃庭创办。最初店址设在梅登高桥,专卖龙井茶。太平天国后,店址迁至清河坊。1953年公私合营后,清河坊零售部门撤销,同时把湖滨同大元茶店改为翁隆盛茶号,后改为狮峰茶叶店。
朱乾升茶庄。
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清代长沙人朱昌琳开设。以专营茯砖茶为主。茶叶贸易广达陕、甘、青等地,并销至俄罗斯,经营达50年,后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