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厂取名字大全带顺字
番姓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黄帝后裔番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按史记载,番族,亦称古番禺,是古南越国的后裔之一。其实,古番族起源于青海高原的西倾山(今青藏高东南部边缘,属昆仑山系东端支脉,今玛曲县),为黄帝部落联盟的东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部落,源远流长。其后有一支顺甘肃嶓冢(嶓冢山,亦称齐寿山,今秦州区齐寿乡)、陕西磻溪(今秦岭西段北麓)、河南潘水迁至河北番吾(今河北平山)、潘县(古河阳,今河南孟州)一带。商王朝建立后,番族人因被商族人所迫,分别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迁移。其中有南支迁至山东蒲台、薄姑、博山、蕃县一带。另有一部再南迁至藩篱、番县、鄱阳、番禺等地,分别融入吴、扬越、南越,成为百越族的一支。秦朝时期,百越族被秦军将领任嚣、赵佗率十三万大军所征服,不久秦王朝覆灭,西汉初期,赵佗拢百越民建立的偏安于番禺地区(今广东广州)的南越国政权,后被汉武帝谴十万大军所灭。古南越国历五主,共九十三年。古番族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与各民族的融合中,大多成融合于汉族,其中有以古族名为姓氏者,称番氏,亦有以谐音字改为卜氏者。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后代吴芮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吴王支庶吴芮封番君,食采于番邑(今江西鄱阳),子孙因以为氏。”吴芮:(公元前?~前202年),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后裔。其父吴伸,曾任楚国大夫,以谏触怒楚王,被贬谪居番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番邑首批置县,吴芮被任命为第一任县令,县治亦迁至吴芮故乡(波阳)。吴芮任县令后,注意治政恤民,深得民心,被尊为“番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全国人民纷纷响应。英布率七千人投奔吴芮。英布虽黥面刑徒,但吴芮并不藐视他,还以女妻之,命他率领一支以越人为主的武装,入淮与项梁起义军会合,随项羽定三秦,入咸阳。之后,吴芮另派梅率水军随刘邦入武关。灭秦后,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封吴芮为衡山王。楚汉相争,汉朝建立,汉高祖刘邦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功高不骄,处处谨慎,后来诸王皆被诛戮,惟有吴芮独免,而且其子孙五代皆承袭长沙王位。由于吴芮曾为世人尊为“番君”,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尊号为姓氏者,称番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高丽族,出自汉朝时期朝鲜半岛真番族,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史记·朝鲜传》中记载:“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其后索隐云:“按汉书,满姓卫,击破朝鲜王而自王之。”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原卫氏朝鲜的领地上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但四郡所辖居民的民族成份是不同的。由于史书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在前人的研究中都没有涉及这一问题。卫满朝鲜取代箕氏朝鲜之后,“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汉武帝出兵卫氏朝鲜的原因之一就是“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说明卫氏朝鲜初建时,在其周围存在许多小国。从西汉辽东太守与卫满约定“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来看,这些小国都是直接隶属于西汉中央王朝的,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时,“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是卫氏朝鲜作为西汉王朝的地方政权逐渐以武力使原本隶属于中央王朝的众国隶属于自己,所以汉武帝才兴兵讨伐。在史籍《史记·朝鲜列传》中记载道:“真番、临屯皆来服属”,《索隐》注真番、临屯为“东夷小国”。《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汉初,燕亡人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可见,在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以前,卫氏朝鲜已经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国家,和部落群,领土有较大扩展。真番,为朝鲜半岛古著民,西汉时期臣服于大汉王朝,为今辽西地区朝鲜族先民之一,世袭留有番氏,当为古真番国之遗留姓氏。 番绍武:(公元1944~今),云南腾冲人。著名水利工程师。 1971年开始业余摄影工作,拍摄了一些水利工程和防洪抢险的纪实作品和锦绣边陲山光水色的风景名胜照片,参加县文化局、州影协举办的摄影展览、并获二、三等奖各一次,作品曾被盈江县水利志采用刊登三十余幅,《盈江县交通志》采用一幅,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摄影及新闻高校的学习深造。在担任水利工程师职称和副主任水政监察员职务后,为盈江县的水利兴修管理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1990~1996年连续被省州评为先进工作者,1996~1998年三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番世金:(公元1956~今),云南陇川人。著名地方茶商。 毕业于云南省财经学校。现任云南省陇川县茶叶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任陇川县茶厂厂长。是陇川县政协委员。该公司属集体企业,1992年建立。公司以县茶厂为骨干,下设十二个分厂。拥有固定资产二百八十万元,年产值二百五十万元。番世金领导的公司是陇川县惟一的一家经营茶叶产销出口的经济实体,装备有较先进的初精制茶加工一条龙生产线机械设施。主营各类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调拨业务。主要产品有高、中、低档红茶、红碎茶、普洱茶、春尖等名特茶。番世金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守合同,产品销往国内及周边国家市场。茶叶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开发潜力大,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联营、投资开发,扩大生产经营。
2. 茶厂取名字大全带顺字的名字
01
最初的黑茶
早期的安化黑茶,在内陆地区,甚至安化本地却无人品尝,因为当时人们生活贫困,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而安化黑茶顺肠胃、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显着,用安化地区人们的话讲:“安化黑茶不能喝,喝下去会挖肠挖肚的,感觉茶喝下去,还没进到肚子里,就觉得又饿了”,所以内陆地区鲜有人喝。
但是,黑茶却深受东欧东亚以及边疆游牧民族的喜爱,更被誉为“生命之饮”。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东欧东亚及边疆地区人们多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食,长期以往,就很容易患一种“积食症”,他们正需要这样一款饮品帮助他们调理肠胃。所以,在边疆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02
建国初期(1949年)的黑茶
建国初期,安化黑茶被誉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她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当时政府出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下达了指定的生产任务,以最低廉的价格将茶叶从茶农手中回收,再以最低价格销往边疆游牧民族地区。
一片小小的茶叶,虽然价格低廉,却为国家的民族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90年代的黑茶
到了90年代,国家经济形势发生了转变,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受之前政策影响,安化黑茶的价格一直处于非常低廉的层次,但是,低廉的黑茶价格并不能改变安化地区茶农百姓的生活状况,加上安化地区穷乡僻壤,交通非常不方便,迫于生计,许多茶农开始大批的毁掉茶园,改种经济作物,如中草药等。
但是改种经济作物并没有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因为安化地处深山之中,往来运输只能通过马匹,交通运输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好的东西也只能留在大山里,安化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大批的茶园被毁,安化黑茶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04
20世纪的黑茶
从20世纪起,政府开始出台很多的支农政策,其中,“打造湘茶千亿产业”的特色农业政策,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安化县,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落款,致力于湖南省茶产业。大致内容总结为:预计到2020年,湖南省每年茶叶总产值要达到一千个亿。也就是说,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费70元购买茶叶,而给到华莱公司的目标是完成其中的1/3-1/4,即每年产值达到300亿以上。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茶园陆续重新建起,安化黑茶市场重新燃起了希望。
05
2007年的黑茶
随着茶园的不断重建,安化地区重回茶园盛世,但是黑茶的价格依然惨淡,并没有回升的迹象。与此同时,云南的普洱茶,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价格却一日千里,备受瞩目(普洱茶遇到安化黑茶,如果他懂礼数的话,应该叫安化黑茶一声“爷爷”)。
当时的华莱公司,在湖南省长沙市惨淡经营其他的直销,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渠道,名存实亡。这时,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人物——陈社强(现任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千亿湘茶”的政策趋势,并开始致力于发展黑茶产业,铸造民族品牌,带领安化地区百姓脱离贫困。
06
2008-2009年的黑茶
黑茶价格持续低迷,得不到改善,茶农眼看种植黑茶无法改变现状,看不到希望,很多人欲再次毁掉茶园,如果茶园再次被毁,那么“千亿湘茶”的目标就会化为泡影。
此时,董事长陈社强挑起责任,开始接手摇摇欲坠的华莱公司,并开始专注于黑茶产业。
07
2008-2009年的黑茶
董事长陈社强接手华莱公司后,洞悉市场行情,抢占先机,将朝气蓬勃的电子商务与历史悠久的黑茶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具备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营销模式。公司低价从百姓手中回收大囤积的陈年老茶,并在2010年全部加工售出,华莱公司一跃成为安化黑茶产业的佼佼者,销量名列第一。
同时,陈社强总结经验,深知如果华莱公司想要不断壮大,必须开始投身黑茶的产业链,来确保黑茶的原材料供应量和供应价格的稳定,届时,公司领导人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重回安化冷市镇,种下第一株茶苗。
慢慢的,有了第一块茶苗基地,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水龙茶场。
Part 2黑茶之今生
01
2010-2012年的黑茶
2010年至2011年,公司先后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在安化县冷市镇、江南镇,分别修建黑茶深加工基地和黑茶产业园,此外,公司还率先引进了湖南省首个符合GMP10万级高标准的加工厂房。这一系列的投资举措,不仅是华莱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个里程碑,更是促进了安化县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安化30万茶农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2年6月28日,"湖南华莱冷市黑茶产业园一期工程落成庆典暨二期工程奠基仪式"在黑茶之乡--安化县冷市镇隆重举行。三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在"要做就做最好的黑茶"的企业宗旨和"发展黑茶产业,铸造民族品牌"的使命下,大力推动黑茶产业的发展,极力维护安化黑茶的品牌形象。
02
2013-2015年的黑茶
2013年10月,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公司致力发展安化黑茶产业、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又一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产业标志性工程。
2014年,湖南华莱叶子茶厂二期工程正式全面开工建设,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这不仅是公司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见证,更标志着公司的产业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5年,湖南华莱冷市黑茶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在米兰世博会的颁奖仪式上,公司获得了最具品牌实力的、有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金骆驼奖,成为华莱健黑茶走出国门、闪耀世界的新起点。
03
2016至今的黑茶
2016年,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南华莱冷市黑茶产业园三期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三期工程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近4亿元,工程完工后将为华莱的腾飞增添一份强大的动力。
2017年,公司在“安化黑茶特色小镇”项目签约仪式上与安化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计划在3-5年内投资80-100亿元,按照国家一流特色小镇标准建设“安化黑茶特色小镇”。
2018年,精准扶贫,黑茶喝出幸福滋味 ——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隆重开幕,湖南华莱荣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突出贡献企业。
3. 茶厂取什么名字
云南的四大茶厂是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普洱茶的四大茶厂由国营茶厂改制而来,1975年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这四家最好的大茶厂设定了编号:昆明茶厂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茶厂为4。
四大茶厂分别经营着不同的品牌:昆明茶厂——中茶牌;下关沱茶集团——松鹤派、宝焰牌、南诏牌;大益茶业有限公司——大益牌;云南普洱茶集团——普秀。
一、昆明茶厂(现名:云南中茶茶业)
昆明茶厂,建于1939年,编号为“1”。昆明茶厂的主要代表着是7581砖、7541、中茶红印等。云南的大叶种茶叶成就了“中茶”品牌,1951年12月15日,成功注册“中茶”牌的商标。中茶牌是中国茶叶行业第一个茶叶品牌,它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勐海茶厂(现名:大益茶叶集团)
勐海茶厂,建于1940年,编号为“2”。现在我们广为熟知的大益茶就是勐海茶厂的代表作。炙手可热的7542就是大益茶的成名之作。勐海茶厂对现代普洱茶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推广了七子饼茶的生产。1989年6月10,注册了“大益”牌商标,享有专有权。
三、下关茶厂(现名:下关沱茶集团)
下关茶厂,建于1941年,编号“3”。现名下关沱茶集团,经营大益牌,主要产品有甲沱、下关铁饼、T8603、T8613等。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一样,都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普洱茶、紧压茶企业之一。它的前身是1941年创建的“康藏茶厂”。
四、普洱茶厂(现名:云南普洱茶集团)
普洱茶厂,建于1975年建,编号“4”。它的品牌是普秀牌,主要产品有普秀、经典1729等。云南普洱茶厂是70年代中期云南最早生产出口普洱茶的四大厂家之一,以生产出口普洱散茶为主,主要产品有传统普洱茶,部优产品板山毫峰(绿茶)等,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名优茶、优质茶称号
4. 茶厂名字好听有创意
忙肺属于普洱茶区
忙肺是傣语地名,意为“河谷间的山岭”,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德县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多年来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
忙肺地区原生态植被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植被多样性好,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湿度较为适合茶树的生长,是最适宜种植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区域之一。
忙肺古茶树分布较为集中成片是永德县名气最大的村落,现有乔木茶面积约3600亩。忙肺也是永德县最早开始栽培茶树的村落,其茶树品种为忙肺大叶种(也称忙肺群体种),所产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滋味厚重,香气馥郁,回甘迅猛持久有"普洱茶味精"的赞誉,且近些年忙肺茶名气较佳,使得其价格领先于永德其他地区的普洱茶。
5. 茶厂名字大全最顺的
开了个茶庄叫鸿四方茶庄,帮忙取10个小厅的名字,2个大厅。谢谢。
鸿鹄居四季阁方圆亭飞鸿厅四海轩方正堂惊鸿阁四空筑方兴斋四方台大厅宏图大展茶禅一味
6. 茶厂取名名称
云南古六大茶山分别确定为:易武(曼撒)、倚邦、攸乐、莽枝、蛮砖和革登。由于这六大茶山都位于澜沧江以内,而人们习惯上将江内之地称之为江北,所以这六大茶山又被称为江北六大茶山,一山一味,六大茶山茶叶制作的普洱茶口味特点也各不相同。
1.倚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政治、军事和普洱茶集散中心;明清两代普洱茶六大古茶山通往普洱府所属的思茅厅的要津,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茶叶特点:芽叶叶小,条索黑亮短细、花蜜香、汤色黄绿、香甜,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细腻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山野气韵好,叶底柔软黄绿,杯底留香。倚邦茶在云南茶中,属小家碧玉型。
2.易武(曼撒)古茶山
易武古(曼撒)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曼撒)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茶叶特点:
涩显化的快,微苦,生津强烈,回甘持久,滋味饱满,花果香,厚度稍微欠缺,持续性稳定,九泡后微微出汗,闷泡不涩,甜度很好。
香气花蜜香,汤色橙黄明亮,入口甜,微涩,秒化,滋味饱满,汤感柔顺,舌面生津,回甘持久。滋味稳定,杯盖淡淡的木头清香。
3.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时就有茶园万亩。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现今保存的较好的一座茶山。
茶叶特点:
条索松紧适度。色泽墨绿显毫,芽头肥壮,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沉稳,馥郁、持久,茶香溶于水,汤含香。香气从原始清凉变成菌香,冷香又回到花香并带有甜味。
茶汤入口滋味饱满、顺畅、香甜中带有淡淡苦底,涩弱苦淡,回味带甜,口腔舒适愉悦,回甘韵长,有森林感茶汤尾水顺畅温和许多,舌面已没有刺激感,正常时间浸泡已无苦底涩感,冰糖甜感强。
4.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山,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东与易武、曼腊乡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山乡交界。
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
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
茶叶特点:
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清新怡人,具有山野花韵,香气高扬。
汤色清黄通透,汤水柔和,水路超细腻,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感饱满滑顺。香溶于茶汤中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齿颊留香,喉韵深,甘韵持久,舌面和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柔甜犹如冰糖薄荷水,茶气很强,耐泡。
5.莽枝古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
具体的位置位于蛮砖茶山南面,与革登茶山相连。莽枝古茶山留下来的古茶园,分布于安乐村委会行政管辖之下的各个寨子,主要集中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地。其中,古茶园最为集中的寨子就是秧林村。
茶叶特点:
外形匀整洁净,条索完整,开汤后汤色明黄透亮。
入口苦轻涩稍重,但化的非常快,滋味丰富,茶汤层次感强,韵味悠长,回甘生津迅猛,沉稳的花蜜香沉于汤水中,饮完后满口留香,茶汤的滑度、厚度和饱满度都不错,茶气足,耐泡。
6.攸乐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个不在勐腊县的,在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
基诺族还保留着很古老的饮茶方法,如凉拌茶和火烧茶;历史上攸乐古茶山是重要的茶产地,但并没有制作饼茶、砖茶、沱茶的记录,也不像其他茶山一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茶叶特点:晒青毛茶为棕红色,叶质较硬,条索分明,苦涩味轻,清香扑鼻,回味甘甜而悠长,各种维生素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