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标准
茶叶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以上。由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精蛋白组成。
但在加工过程中与茶多酚结合,加热后会凝固,能融于水的不到2% 。可不要期待光靠喝茶来补充蛋白质哦。
茶叶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比如苏氨酸、丙氨酸等。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比如钠、钾、铁、铜、磷等,而且在热水中的溶解度也很高,大部分还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
2. 茶叶茶氨酸含量
茶水的溶质不是茶叶,而是茶叶中的物质,茶叶溶于水中的物质主要会有茶单宁,茶氨酸,咖啡因。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含量高、分布广、变化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茶多酚包括儿茶素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最为重要。生物碱在古希腊时就被认为是能治疗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茶叶中主要含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这三种生物碱,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高,一般为干重的2%-4%,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之一。
3. 茶叶氨基酸含量一般为多少?
茶叶单芽是指茶叶采摘的一个鲜叶标准,是茶叶发芽后叶还没有舒展、只有芽头时采摘的茶叶,茶叶产品只有茶芽没有叶片,一般加工成扁形绿茶,针形绿茶,白茶白毫银针、黄茶等产品,由于采单芽茶费工费时,产量低,加工的茶氨基酸含量高,品质好,属名优高档茶,价钱较贵。
全芽茶是指芽茶的一个整齐度,有的茶产品必须要求全芽,如四川竹叶青、千岛银针等产品。有的茶如白毫银针也是全芽茶,但可能带鳞片。
4. 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为什么好的茶味道没那么浓?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
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质是否丰富的问题,为什么古树茶滋味比较饱满,就是因为古树茶内质丰富。
再来说说“浓淡度”,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我们常说的淡和浓,是味觉上面的感觉,并非是茶汤的饱满度,一般来说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而舌面的刺激感就越淡。
尤其是古树茶,鲜叶内各种成份丰富而协调,使茶叶汤味醇厚,减低苦涩,芳香可口,刺激感也就小了。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其他芳香物质等。就拿春茶和秋茶、嫩芽和叶来说:茶氨酸含量:春>秋,芽>叶;茶多酚含量:春<秋,芽<叶;咖啡碱含量:春<秋,芽>叶;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春茶价格高出秋茶那么多。
所以,越好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会觉得淡了。便宜茶则相反,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会觉得浓了。越好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味道不刺激,但却耐冲泡的原因。而且越是好的茶,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5. 茶氨酸检测标准
茶水里的绒毛是茶毫。
Ⅰ:茶毫可以提高茶汤的鲜嫩度,品饮起来更加爽口,茶味更加香醇浓郁。茶毫的存在还可以提高茶叶的香气,冲泡后香气更加浓郁,茶香更加持久。
2:茶毫一般在嫩芽的头部,越鲜嫩,茶毫越多,但并不是所有茶叶都会有茶毫,只有部分茶叶在加工时会保留茶叶的绒毛部分。嫩芽上茶毫最多,春季茸毛,茶芽生长,此时叶片还没有展开,茶叶上的茸毛密度大。
3:茶毫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营养成分,影响茶的口感品质。鲜嫩的茶芽茶毫含量多,以此制成的茶叶都有毫香,茶叶的鲜嫩度也会高很多。但茶毫的多少并不是判断茶叶好坏的标准,部分茶叶是没有茶毫的
6. 茶叶中氨基酸的测定
产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 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 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 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以上标准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此标准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此标准为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
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此标准是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
1 GB8302-87 茶取样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 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 ZB 出口茶叶
7. 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标准是什么
1.氨基酸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氨基酸”这个东西,自孩提开始,爸妈给买的补品上,很多都赫赫写着“氨基酸”。曾记得,读书常喝的罐装奶粉,背面的成分列表中,也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于是我们都大致有些记忆——氨基酸是个对人体有益的好东西。
茶叶中含有约1%~4%的氨基酸,已发现的有26种,包含20种蛋白质氨基酸和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几乎为茶叶所特有,占茶叶干物质的1%~2%,约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于是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
茶叶当中,氨基酸是氮素循环的一类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也就是氮素营养被根部吸收,然后转运到茶树的芽叶等各部位,从而使茶树慢慢长高长大,积累越来越多天然的氨基酸,被人发现从而加以利用。茶叶氨基酸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2.与茶叶品质有什么关系?
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茶叶氨基酸的味道大多都具有鲜、爽、甜的特点,部分氨基酸还略带微酸。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较恰当,那么这个茶的口感就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实质上氨基酸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
部分氨基酸还表现出一定的良好香气,如腥甜、海苔味、鲜甜、紫菜气味等等,这些感觉在日式蒸青茶或者一些名优细嫩绿茶当中常被发现,这是由于这些茶当中,普遍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此外,有些氨基酸还能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在制茶过程中参与良好香气的形成。
因此,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滋味的三国之一与香气的良莠。
3.哪些茶叶含氨基酸多?
我们知道茶叶氨基酸好,那么在选购茶叶时,哪种茶叶氨基酸含量会比较高呢?这里先说一个最简单的窍门:茶叶带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往往越高。
有时我们在冲泡茶叶时,汤面上漂浮着一层白白的细毛,很多朋友以为这茶汤不干净,以为是灰尘,但其实不然,这是茶叶自身生长的毫毛,越嫩的部位含茶毫越多,而茶毫的主要组成物质就有氨基酸。因此,无论白毫也好,金毫也好,大家品茶时最好瞅个仔细,认真辨别清楚是真浑浊还是“假浑浊”。
4.有什么分布规律?
除了简单的窍门,茶叶氨基酸在不同的茶树品种、种植环境、栽培措施和加工工艺下,会表现出更多的分布规律,这是由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的合成原理以及生化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我们了解这些,对把握茶叶的品质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1)对不同的茶树品种:小叶种含氨基酸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又比粗老部位多。因此,我们似乎都在追寻嫩的茶,总感觉越嫩的茶叶,品质越好,这其实也不无道理。
(2)对不同的种植环境:北方的茶生长维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维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在同一纬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
(3)采用遮阴种植方法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如日本煎茶。有些茶园种植遮阴树就是为了遮挡部分太阳光,从而使茶叶生成更多的氨基酸。
(4)在不同的制茶工艺所制成的六大茶类当中,不发酵的名优绿茶和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所含的氨基酸较多。前者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者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微生物作用)。
5.有什么功效?
在人的生理过程中,氨基酸是合成多肽及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通常两个氨基酸脱去一个分子水就变成二肽,n个氨基酸脱去n-1个分子水后就会变成多肽或者大分子蛋白质。茶叶的氨基酸提供了人体生理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从而促使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
相关实验证明,茶叶氨基酸有助于大脑进入状态,对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脑力活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茶叶氨基酸还可以抑制由咖啡碱引起的人体兴奋,使人镇静,促使注意力集中。早上工作,品饮一杯清清细嫩的名优绿茶,实在是非常不错。
前国内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绿茶新品种———鹅黄茶,产自海拔780多米的羊岩山。羊岩鹅黄茶颜色偏黄绿,色泽明亮,冲泡后可闻见熟鸡蛋蛋黄香和兰花香味,口感醇厚,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6.008%,一举夺得“国内绿茶氨基酸含量最高”桂冠。
8.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没有,茶叶基本成分有八类,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且不同的含量、比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口感。
茶多酚:茶叶中占15%—30%,茶多酚是茶叶区别于其他植物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也是茶汤涩味的来源,它的主要作用有:具有显著的抗菌杀菌作用;抑制自由基生成,天然的抗氧化剂、抗辐射;有抗凝化淤作用,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有减肥功效。
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茶叶中占2%—4%;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三种,即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三种生物碱都属于甲基嘌呤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也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之一,具有显著的兴奋神经中枢、利尿作用。
茶多糖:茶叶中约占3%;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茶多糖有降血糖的作用,是茶叶治疗糖尿病时的主要药理成分,一般来讲,茶叶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
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占2%—5%,茶氨酸占茶叶中总游离氨基酸的一半左右,是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来源。茶氨酸能够增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帕金森氏症、老年痴呆及传导神经功能紊乱等有预防作用,还可降压安神、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
维生素:茶树鲜叶中维生素总量为0.6%—1.0%,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以维生素C为主,对预防坏血病起重要作用,广泛用于增高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碳水化合物:茶叶中占22%左右;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同时也是构成神经和细胞的主要成分,并有保肝解毒的作用。
类 脂:茶叶中占2%—3%,包括磷脂、硫脂、糖脂和若干脂肪酸;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促进人体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矿物质:以灰分计算,茶叶中占4%—6%,无机成分主要为50%的钾盐和15%的磷酸盐,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等,另外还有铜、锌、钠、硫、氟等微量成分,这些元素大部分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金属元素。
9. 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国标
物理测试:外形检测:形状,嫩度,色泽,净度等;内质检测:香气,滋味,汤色,杂质,叶底等 化学指标: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质含量,粗纤维,游离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咖啡碱,茶多酚,净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新红,赤藓红 重金属及营养元素:铅,稀土,砷,铜,铬,镉,汞,锡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商业无菌 真菌毒素指标:黄曲霉毒素
10. 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标准是
叶中内含物质的浸出是溶质分子(浸出物)在固相(茶叶)与液相(水相)之间的分配,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浸出过程包括:水相进入茶叶固体内并溶解茶叶内含物,随后溶质从茶叶内部液体中扩散而达到茶叶表面,最后溶质从茶叶表面通过液膜扩散而达到外部水相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水温是影响茶叶内含物浸出速度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 茶叶冲泡温度不同,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不同,从而影响茶汤中可溶性成分含量,形成不同口感,影响茶汤品质。研究发现,绿茶冲泡时水温从60℃上升至100℃时,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浸出率分别提高70.22%、59.30%和46.34%(。 乌龙茶冲泡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增加,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生物碱均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随着水温提高(从80℃上升到100℃),茶汤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抗氧化能力下降15.5%-36.6%,茶多酚、没食子酸衍生物、黄烷-3-醇、羟基肉桂酸酯、茶黄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上升17.2%、30.1%、45.5%、7.5%、18.1%和17.3%。 茶叶内含特征物质随着冲泡水温提高,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增加。水温增加,有助于提高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对茶叶组织的渗透能力;同时水温提高,加速茶叶组织破坏,增加茶叶组织间的空隙,从而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溶出。 茶叶中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浸出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但不是简单的溶质分子在水相中快速达到平衡状态,而是溶质分子从固相(茶叶)到液相(茶汤)中溶解、扩散和传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平衡过程中,时间是影响溶质分子在水相(茶汤)中含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冲泡时间与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呈正相关,与单位时间浸出量呈负相关。冲泡时间越长,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越高,但单位时间浸出量降低。茶叶冲泡起始阶段(1-2min),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多糖等内含物质迅速溶解于茶汤中,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比例与茶叶中内含物质比例相近。当冲泡时间延长时,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等高含量内质成分浸出浓度高于氨基酸,从而导致酚氨比增大,苦涩味更为明显。 水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水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添加到茶汤中,不与茶叶内含物作用,由于添加物质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等;另一方面,水中有机物或无机物与茶叶内含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等品质特征。 对茶叶品质及其化学成分影响的水质因子主要包括金属离子、矿物质离子、pH、水中气体分子等。大量研究表明,Ca2+、Fe3+/Fe2+、Al3+等金属离子是影响茶汤品质关键因子之一,其原因是金属离子与茶叶内含物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或香气。由于茶叶富含多酚、氨基酸等弱酸性物质,茶汤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范围明显窄于饮用水pH范围,因而水中pH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的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