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机械标准化分会(中国茶叶标准委员会)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8 11:17   点击:17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茶叶标准委员会

注册商标46个。

羊楼洞因茶而名、以茶而兴,起源于公元1006年宋景德年间,宋元之时定为榷茶之地,羊楼洞定为要会之地;明清两朝茶叶出口外销,羊楼洞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茶叶贸易重镇,有“小汉口”之称;1843年,世界上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赤壁羊楼洞问世,赤壁青砖茶成为中国黑茶之鼻祖。赤壁也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万里茶道源头城市”。

2. 茶叶认证标准

绿茶主要级别区分还是看季节,如明前、雨前其次就是特级、一级、二级最后才是用字母数字,其中A最常见一般,aa代表特二级甲等

1996年5月,婺源大鄣山乡鄣山村绿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荣获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证书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茶叶获得认证的绿茶。婺源鄣山村坐落在婺源县北部,海拔1630米。这里,峰峦叠嶂,终年云遮雾罩,生态环境天然纯净。古诗云:“蟠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这里群峰跌宕起伏,山势纵横巍峨,四季云遮雾罩,阳光温煦漫射,植被丰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自古就是出名茶的灵秀之地,《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都”。如此优越的生态条件,使该地出产的茶叶,形成了“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品质风格。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最优秀品质的大鄣山茶。在全国有机食品生产中,大鄣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都占到了50%以上,奇迹般地坐上了龙头老大的位置。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意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加注重绿色消费,从而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作为国际“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自然也是有机食品的开路先锋。有机茶将是今后国际茶叶市场的潮流和趋势。

有机茶在世界有机农业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世界上最早的有机茶在1983年产于斯里兰卡,随后印度、日本等国相继开展有机茶生产。而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中国有机茶起步比较晚,直到1990年才开始生产种植有机茶。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不断增长,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的需求量很大。

中国的“食”既然为广大外国友人所爱,中国的“饮”也应为他们所爱。如今世界各国对茶的研究都得出同一结论:茶是最健康的饮料。不仅能消暑解渴,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而有机茶又是最健康的茶叶,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环保的理念。

一杯茶,一世界。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有机茶发展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茶企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模式,严格把控有机茶的品质,以高品质的有机茶赢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信赖,让中国有机茶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婺源鄣山村绿茶争做中国第一个有机茶出口产品,在欧洲、日本、美国都赢得了大量的有机茶市场份额!

3. 中国国家茶叶标准

不同的茶叶分级方法不一现在茶叶的分级很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像红绿茶,主要是根据茶叶的嫩度与采摘标准来分如一芽一叶初展是什么级别,一芽一叶开展是什么级别,一芽二叶是什么级别等但是像工夫红茶,就要看条索的粗细,筛号了而乌龙茶类,也是根据外形,主要是香气口味来分的计划经济时,都有国家制作统一的标准样,企业做的茶与标准样对照,外形香气滋味达到什么级别就是什么级别,只要有一样差距比较大就往下一级走现在反正乱了,级别说明不了太大的意义,都是商家说了算.

4. 茶叶国标产品执行标准查询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叶 GB/T 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 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8797-2012

8 乌龙茶 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 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 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63-2018

12 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乌龙茶 第6部分:单丛 GB/T 30357.6-2017

14 乌龙茶 第3部分:黄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乌龙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6. 国家标准茶叶

首先茶叶保质期的国家标准:食品保质期最长24个月,所以很多品牌茶包装后边的保质期都是24个月。国际上茶叶在保存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要说清这个问题,只能用六大茶类的国家标准来约束。

1)一般绿茶、黄茶保质期一年,储藏温度-5℃-10℃;

2)红茶保质期三年,常温储藏;

3)白茶没有保质期,俗话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常温储藏;

4)黑茶,如普洱茶、安化黑茶等也没有保质期,越陈越香,常温储藏;

5)乌龙茶(青茶)分两种,一种是半发酵不焙火如:清香型铁观音、台湾乌龙等,保质期2年,储藏温度-5℃-10℃,

另一种就是半发酵焙火如:浓香型铁观音、台湾乌龙、大红袍、肉桂等,保质期3—10年,常温储藏。

6)黄茶,1-2年。黄茶属于轻发酵茶,一般是在绿茶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一道“焖黄”的工艺,属于轻微发酵,因此,在茶叶的保质期上,比绿茶略长一些,但是仍不适合长期存放。

7. 茶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DB标准一般是当地或本行业内部质量控制的标准;茶企还有一套企业标准。每个企业的标准都不一样,一些企业标“特级”的茶叶,品质可能跟人们通常理解的最高等级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些私房茶,对等级的划分更是随意。所以在购买茶叶时不要盲目迷信等级,可以学习一些选购技巧。

8. 茶叶标准网

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传统检测茶叶的水分是用烘箱法,效率低 操作复杂 耗费物力 人力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冠亚牌快速水分检测仪,能够在5分钟之内检测出茶叶的水分值。

9.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29602是固体饮料标准。

2013年7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该标准于201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饮料标准体系中的固体饮料标准的空白,将进一步规范固体饮料的生产及市场,有利于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固体饮料产品的监管。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是可乐型饮料、咖啡、茶叶、及其制成品必检的成分之一。

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生部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5009.139-2003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第一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检测方法简介:咖啡因的三氯甲烷溶液在276.5nm(10mm光程比色杯)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进行定量。

10. 中国茶叶标准委员会官网查询

中国茶叶协会。

协会成立于1992年4月,是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是我国茶叶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机构。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协会代表中国茶叶行业加入国际茶叶委员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