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玻璃杯泡绿茶的三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三种,即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1、上投法
即先注水至茶杯七分满,再投茶,此方法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如茶芽细嫩的毛尖、碧螺春等。
2、中投法
即先注水至茶杯的1/3处,再投茶,待茶叶舒展开来后再注水,此方法适用于干茶条索纤细的绿茶,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
3、下投法
即先投茶再注水,此方法适用于干茶外形大小匀整且直而不弯的绿茶,如太平猴魁等
2. 绿茶用玻璃杯泡好吗
1茶树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型茶树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同等条件下,不同树型的耐泡度依次是:乔木>半乔木>灌木。
我们熟悉的大多数绿茶,其实都是灌木型茶树。而普洱茶却是云南的乔木型茶树,且以大叶种居多。基因的不同,一开始就决定了绿茶和普洱茶耐泡度的悬殊。
2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我们常发现古树茶极其耐泡的原因。但如果茶树老化严重,那又另当别论了。
此外,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直接决定了内含物质丰富与否。例如,高山地区云雾较充沛的环境下,出产的茶叶一般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耐泡度也更高一些。
3原料的老嫩
一般情况下,芽茶的耐泡度较低,因为芽头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更低。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粗大叶片的茶多酚含量比芽头更高,内含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滋味鲜爽。而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常常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茶梗也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因此,相对而言普洱茶的耐泡度就更高一些。
4茶叶的完整度
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反之则耐泡度越低。一些茶条较细碎的茶(如红碎茶),由于茶叶更细碎,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5制作工艺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揉捻工艺了。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揉捻使叶片细胞挤揉裂开的程度叫“细胞破碎率”。不同茶类对细胞破碎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绿茶一般要求达到40%-45%;“滇红”功夫条茶要求达到72%以上;分级红碎茶要求达到90%以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细胞破碎率要求达到38%-45%。
6冲泡方法
这其实是茶艺层面的问题了。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茶水比例低(投茶少、注水多)、浸泡时间长、水温高,那么耐泡度就更低;反之,则耐泡度更高。
我们冲泡绿茶,如果用玻璃杯冲泡,往往注水较多,而且茶叶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因此耐泡度就更低,往往第三泡以后就没什么滋味了。而如果用盖碗冲泡,那么同款绿茶,可能就可以多泡两泡了。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能看出来为什么绿茶与普洱茶相比,耐泡度有天壤之别了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耐泡度只是衡量茶叶好坏的一个维度,并不是唯一标准。耐泡度高的,未必就一定是好茶;耐泡度低的,未必就不是好茶。评判一款茶的好坏,还是要从香气、滋味等多个方面去综合考量。
3. 绿茶为什么用玻璃杯泡
绿茶、花茶不用杯盖,会产生水闷味 用玻璃杯 泡绿茶也是有讲究的。注意两点:第一就是要用玻璃杯来泡,不要盖上盖子,第二点就是要注意水温。 为什么用玻璃杯来泡茶呢?因为玻璃杯透明度高,可到茶叶优美的外形,具知有很好的性。高硼硅玻璃杯耐高温,不怕炸,玻璃不含铅贡等重金属,道玻璃杯便于清洗。所以大家都喜欢用玻璃杯泡茶。 泡绿茶的水温不能过高,大约在80℃左右就可以了。
这是因为绿茶大多都是在谷雨前或者是清明前采摘下来的茶树的嫩叶,既然是嫩叶,当然就怕高温了。如果水温过高的话,就把茶叶泡坏了。
另外呢,如果选取带盖子的茶具的话,它不容易散热,时间长了版,就把茶叶泡糊了,这个茶汤也变得非常浑浊,非常不好看。
4. 玻璃杯泡绿茶的三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呢
①备具:准备无刻花透明玻璃杯(根据品茶人数而定)、茶叶罐、开水壶(煮水器)、茶荷、茶匙、茶巾、水盂。 1 备具 ②赏茶:用茶匙从茶叶罐中轻轻拨取适量茶叶入茶荷,供客人欣赏干茶外形及香气,根据需要,可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即将冲泡的茶叶品质特征和文化背景,以引发品茶者的兴趣。
③洁具:将玻璃杯一字摆开,或呈弧形排放,依次倾入1/3杯的开水,然后从左侧开始,右手捏住杯身,左手托杯底,轻轻旋转杯身,将杯中的开水依次倒入水方。当面清洁茶具既是对客人的礼貌,又可以让玻璃杯预热,避免正式冲泡时水温下降。温烫茶杯毕将废水倒入水盂。
④置茶:用茶匙将茶荷中的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
⑤温润泡:将开水壶中适度的开水倾入杯中,水温80~85℃,注水量为茶杯容量的1/3,注意开水柱不要直接浇在茶叶上,应打在玻璃杯的内壁上,以避免烫坏茶叶。其目的主要是浸润干茶。 冲水后轻摇茶杯,帮助茶叶均匀浸润。
⑥冲泡:执开水壶以高冲注水,使茶杯中的茶叶上下翻滚,有助于茶叶内含物质浸出,茶汤浓度一致。一般冲水入杯至七成满为止。
⑦奉茶:右手轻握杯身(注意不要捏杯口),左手托杯底,双手将茶送到客人面前,放在方便客人提取品饮的位置。茶放好后,向客人伸出右手,做出“请”的手势,或说“请
5. 玻璃杯泡绿茶的正确方法
一般情况下,茶叶要放水杯的茶隔下面。
这样喝茶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嘴巴喝到茶叶的问题了。一般像普洱茶、乌龙茶以及我们浙江的龙井茶,茶叶都是需要放在茶隔下面的水杯里的。
当然,也有些茶叶是不适合久泡的,那就可以把茶叶放在茶隔里,需要饮用的时候及时取出茶叶即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泡茶的水温一般都比较高,钢质茶隔吸收热量效果又非常好,取出茶隔的时候不小心可能会被烫到手。
6. 泡绿茶的玻璃杯子
能用。一般不会很好。
选购方法:
1、白度:对明料玻璃要求无显著色泽。
2、气泡:允许一定宽度、一定长度的气泡存在一定的数量,而能用钢针刺破的气泡不允许存在。
3、透明疙瘩:指熔融不均匀的玻璃体,对容量小于142mL的玻璃杯,长度不大于1.0mm的不多于一个;对容量为142~284mL的玻璃杯,长度不大于1.5mm的不多于一个,杯身1/3的透明度疙瘩不允许存在。
7. 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有几种方法
一、上投法(如碧螺春)
采用上投法泡茶,对茶选择较强,细嫩名优绿茶一般用上投法,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如对松散型或毛峰类茶叶,都是不适宜的,否则,会使茶叶浮在汤面。
第一步: 准备一只玻璃小壶或高玻璃杯,倒入85℃的水至壶或杯的七分满。
第二步:置茶。拿茶拨向茶杯中投茶,大约3~5克。
第三步:待茶叶伸展开来即可饮用。
PS:用上投法泡茶,虽然解决了部分紧实的高级细嫩名茶因开水温度太高,从而造成对茶汤和茶姿的不利影响,但同时,采用上投法泡茶,会使杯中茶汤浓度上下不一,茶的香气不容易挥发。因此,品饮上投法冲泡的茶时,最好先轻轻摇动茶杯,使茶汤浓度上下均一,茶香得以透发。
二、中投法(如自嘉•纳雍绿茶)
中投法其实就是两次分段泡茶法,它虽然对茶的选择不是很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茶水温偏高带来的弊端,但也给泡茶带来复杂化。
第一步:先向杯中倒入1/3的水;
第二步:然后投入自嘉·纳雍绿茶(约3~5克)
第三步:将水注入至七分满。
第四步:30秒后即可饮用,可泡3至4泡。
三:下投法(如日照绿茶)
适合于茶条松展的茶。
第一步: 准备一只玻璃小壶或高玻璃杯,投入3~5克茶叶。
第二步:倒入少许热水(85℃),将茶叶稍稍润湿。
第三步:倒入85℃的水至壶或杯的七分满。
第四步:待茶叶伸展开来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