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外型
一把好的紫砂壶必须型到位,新人可以优先入半手精工壶,一般来讲精工半手用料不会差,型体也比普通全手壶好,喝茶与全手壶差异不大。进阶就是入些全手细功壶。这类壶料好功细,体现了作者的功底。新手入门阶段在1000左右-5000左右这个范围。原矿紫砂壶开壶方式只需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烫就可泡茶。正宗原矿朱泥壶正常情况(可私聊咨询)不需要温壶。连最基本的壶型都不达标,就末谈收藏了,只是个实用器,料子吹的再好,换算到壶上也只占工价10/1-20/1。刻绘再好刻在个工型差的壶上也是本末倒置。玩收藏的玩家记住收藏的四项基本原则为“真”、“精”、“稀”、“绝”,真品具有时代佐证意义的真实感;精品具备艺术价值,富有取悦之情;稀品具备收藏者个人特质的凸显;绝品具备绝无仅有,且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和天下惟我独尊之气势。品茶玩壶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乐趣,也不用纠结太多 不用整天想泥料好不好半手全手好不好,陶土,紫砂,瓷等各类制作品都是分等级的,这等级之分来自于作者的创作。现如今自媒体发达,很多商家都通过网络来卖壶,挂羊头卖狗肉也不少,套路多多,好自为之[雾霾]
2. 紫砂壶外表
如果紫砂壶内壁找不到接口,那么说明这把紫砂壶可能是有问题,因为在坐着紫砂壶的时候,如果是纯手工制作的话,整个壶身合拢起来,势必要产生一个接口,而壶底与壶身相连处也会有接口存在,所以不管工匠制作的如何细致,必然会留下接口的存在,如果一把紫砂壶内部没有接口,那么说明这把紫砂壶肯定不是纯手工制作的。
3. 紫砂壶的形状与名称
1.圆器。圆器壶是最常见的器型,也是紫砂中最多的器型。
2.方器。方器方中藏圆,寓圆于方,线面挺括平正,线条平稳流畅,壶身庄重沉稳。
3.筋囊(纹)器。只要是以曲面为单元,规律成形的紫砂壶都可以归为“筋囊器”,筋纹器取材灵感来多源于生活中所常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自然花果形状。
4.花塑器。凡是以雕塑技法仿照自然界物体形态的紫砂壶都可以归为“花器”。花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4. 紫砂壶壶型特点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陶土工艺品之一,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在紫砂数百年的历史中,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得到不断发展,紫砂壶造型各式各样,到底有哪些器型?又是如何分类?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紫砂壶器型归成三大类:光器、花器、筋囊器。
光器——光器是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为造型,壶身光素,不加花饰,这就是光器,这种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注重壶身、盖、把、扭、流等的和谐统一,一般都有明显的井、肩、腹、足。仅在转折处用线装饰,整体的美感全靠简单的心态去展示,稍有差池,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极其考究。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一、光器
光器一般分为圆器、方器两大类。
1、圆器
圆器主要是由各种曲线变化组合而成的造型,讲究均整圆稳,要求骨肉亭均,圆中有变,每种形态的盖、嘴、把、足、扭相互协调,整体造型感官要珠圆玉润、 厚而不重。
紫砂壶器型大全
圆器最为常见壶型有:石瓢、如意、仿古、西施、美人肩、井栏、莲子、掇球、掇只、秦权、合欢、茄段、葫芦、德钟、虚扁、潘壶、匏瓜、汉铎、龙旦、汉瓦、扁腹、思亭、上新桥、天际、汉君、华颖、玉笠、雨露天星、柱础、提壁、曼生提梁、曲壶、瓦当、狮球、石瓢提梁、汲直、鹧鸪提梁、合盘、龙带、吴经提梁、半瓦等等。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紫砂壶器型大全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2、方器
方器最为常见壶型有:四方、六方、八方、传炉、宫灯、汉方、雪华、亚明四方、升方、砖方、僧帽壶、青玉四方、合斗、方斗、四方桥鼎、菱形四方等等。
方器,紫砂壶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二、花器
花器——模仿花、果、植物、动物等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物象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紫砂器皿造型形体的紫砂壶。主要通过半圆雕、浮雕、贴花、捏塑等手法来表现。
紫砂壶中的花器造型大体分为四种:仿动物形壶、仿植物形壶、仿物体形壶、仿花果形壶。四种器型经常是交叉搭配、融会贯通。
1、仿动物形壶
仿动物之形为体、为流、为把者,以各种动物为造型或装饰,很少有将整壶全部做成动的物形,一般只在壶身、壶流和壶钮上下功夫。
仿动物形壶主要有:鱼化龙壶、龙头八卦壶、环龙三足等。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2、仿植物形壶
仿植物的枝干、叶片、藤蔓等为之形者,用各种树木枝条、叶为造型和装饰。常用的树木题材有松、梅、竹、桑等。
仿植物形壶主要有:供春、报春、双线竹鼓、梅桩、松段、竹段、三友、束柴三友等壶。
仿植物壶型,紫砂壶
3、仿物体形壶
仿器皿物体者,像鼎、爵、笠、筐等壶型。常见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物体形态,以茶器造型表现。
仿物体形壶主要有:印包壶、鱼家乐壶等。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4、仿花果形壶
仿植物花果等为形者,是以花果植物为壶的全部或者部分造型,或只以花果为装饰。
仿花果形壶主要有:南瓜、西瓜、荷花、百果、柿子、海棠、佛手、群花提梁等壶型。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三、筋囊器
筋囊器也可称作筋纹器,它是由数条等分的纵向线条勾勒成的凹线或凸出的曲面组成的器型,它实际上是以多个规则的曲面作为单位的紫砂壶,都属于筋囊器,筋(凹)者筋勒,囊(凸)者囊括,这就是筋囊器的含义,严格意义上讲,筋囊器属于花器类别,但是因为其独特性,我们又将其单独讲述,常见的筋囊器一般模仿自然界中等分的瓜棱、花瓣、云水纹为主。
这种器型对全手工制作工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比较讲究身盖齐同,在一一对应的同时,面面可换,纹理清晰,深浅自如同时要求协调合理。
筋囊器最为常见壶型有:菱花、仿古如意、菊蕾、筋纹西施、合菱、葵仿古等等。
佳逸茶具 | 紫砂壶壶型名称大全
每一只手工紫砂壶都来自制壶匠人对生活的理解,每一次制作都会有不同的心态,于是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每一只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春光暖照,用它泡一壶新茶,开始回味人生百态~
紫砂壶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5. 紫砂壶外型六大类
1、紫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青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2、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适合喝铁观音,因为茶壶可以在瞬间达到高温,正好满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如虚扁、合欢、仿鼓等)
3、普洱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用较高深、窄长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壶饮普洱茶、红茶的最佳(如石瓢、西施壶等)。
4、250ml左右的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如仿古壶、井栏壶、柱础、虚扁等)。
6. 紫砂壶的形
紫砂造形要达到完美无缺,像壶盖、壶嘴、壶把、盆足等这些局部造形也不可忽视。这些附件造形如处理得当,能对造形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处理不当就会使造形显得不协调。附件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补足器皿造形的功能和效用,它和整个造形的美观与使用要求都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要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推敲。要想搞好这些附件的造形,就必须先了解紫砂器皿造形传统上有哪些类型、特点。
一、壶钮:
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珠钮、桥梁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1) 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文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狃: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态捏制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
二、壶嘴:
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壶嘴:称之为“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手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三、壶把(柄):
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1)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源于沙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四、壶盖:
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五、壶底:
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1)一捺底:紫砂茗壶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简练灵巧. (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3)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