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宜兴紫砂底款印章(紫沙壶中国宜兴印章,请问是什么年代的,直多少钱)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2-27 02:12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紫沙壶中国宜兴印章,请问是什么年代的,直多少钱

据考古发现所知,最早的有款识的紫砂壶,为近些年来出土的时大彬壶。

(一)1968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六方大彬壶,发掘时伴有砖刻地券一方,注明为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墓葬,款为刻款,楷书“大彬”二字。

(二)1987年7月福建漳浦盘陀乡出土鼎足盖圆壶,墓主位明万历年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入葬年代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该壶底部刻款:“时大彬制”。

(三)1987年7月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东萧塘明华察家族墓地,华师伊夫妇墓中出土三足如意纹盖壶。该墓下葬时间为崇祯二年(1629)。该壶把下与足钉之间刻款“大彬”。

上述三件大彬壶,均是刻款,且内容都较简单,仅是姓名款,基本上刻反映出晚明紫砂壶落款的现象。三件作品刻款,均为刀刻。早期紫砂壶刻款,有竹刀、金属刀刻款之区别。竹刀刻款泥会溢向两边,高出平面,留有痕迹。金属刀刻款,刻印痕在泥平面以下,刀痕干净、利索。

福建漳浦出土鼎足盖时大彬制圆壶底款

2. 宜兴紫砂印章

你好,你现在研究明白了吗?我也有一跟你一样的印章。

比较少见

3. 宜兴紫砂印章的茶壶

紫砂壶底部的印章总是用篆体,实际上书画上常见印章都是用的篆体字。总结下来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历史传承性。

印章的历史较古老,它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是以篆书为主的。

第二是篆书的艺术价值非常高。至少我个人认为,小篆是所有汉字字体中最好看的之一。

第三是篆书本身的文化价值。在古代,篆字这种字体,一般卖东西记账啥的那种识字的人是不认得的,只有真正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才会认得,而且后者几乎一定认识。所以它几乎成了有没有文化的分水岭,是一种学养和身份的身份证。

第四,篆书笔划方正,与章外框形状、雕刻的形式特点匹配,艺术上可以有整体性。

4. 宜兴紫砂壶名家印章图解(最全)

一般一件紫砂作品上会留三个章,一枚底章,一枚盖章,一枚把章。

底章

可以是闲章,可以是完整的人名章,头朝把,底朝嘴。

把章

内容通常是作者的姓,留在把的末端。有些壶型把太细或异形,章不好留,则会留在壶把末端的下面。

如果只在盖上留名,则

盖章

敲在盖底右侧;如要留姓,则右侧敲姓章,左侧敲名章。

以上用章皆阴刻,留款则为阳。

留章也能一定程度上看出作者的专业性。现在很多半路出家的制壶人不懂敲章的规矩,在老法师看来是不专业的。另外,收藏级的紫砂留章,会影响价值,这个就没有一般论了,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习惯。

值得指出的是,紫砂是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届,最早使用人名章的工艺品。

5. 中国宜兴款紫砂壶印章

印章款识是指在紫砂壶生胚上施加印文,表明紫砂壶的制作者,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十分相似。

  与刻款相比,印章有很多优点,如艺人不擅长书法,请人刻一枚印章,可以多次使用,而且每次印记肯定是一样的,方便鉴别真伪;在壶上用印,方便易行,比在壶上刻绘要快很多,宜于批量生产。所以在清代初期,印款取代了刻款,但有些制壶名家书法比较好,则刻款与印章并用。

  印款是作者的署名,也是紫砂壶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制壶高手的印章,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如陈曼生为杨彭年制印,吴大徽为黄玉麟刻印,潘稚亮为王寅春,裴石民制印等。一般艺人请刻章艺人制印,所以,紫砂壶上印章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收藏品价值。

  印章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葫芦形,瓦当形,自然形等;款识字体有楷书,小篆,隶书等;款识的内容有制作者,定制者,监制者,纪年,斋名,室名等。清末至民国时,更有图案化的印记和工厂,商号印款。印记一般印在壶底部,壶盖,壶把处。

6. 宜兴紫砂壶印鉴大全

我们宜兴没有赵庄朱泥一厂,赵庄朱泥是指泥,一厂是指紫砂一厂,合不到一块,而且紫砂底款一般为作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