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为什么被称为茶叶之乡
美丽宝岛: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岛屿,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上。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四季如春,鲜花不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故不仅有“美丽宝岛”之称,而且更有“四季如春的花园”之赞誉。
●蝴蝶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生长、繁殖基地。年产蝴蝶4000多万只;种类多达400余种,并有50,多种特有蝶类,不少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贵的品种;年创汇达2000万至3000万美元。
●珊瑚王国:台湾珊瑚有300余种,占世界珊瑚各类的3/1;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95%以上供出口,是世界有名的珊瑚出口基地。
●兰花之岛:兰花是台湾省珍贵的资源,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品种有2000多种,每年出口创汇收入可观。驰名中外的蝴蝶兰,珍稀名贵,香气四溢,花朵似展翅欲飞的彩蝶,曾在第三届国际花展上获得冠军。
●温泉之岛:全岛处处有温泉,总数达100多个,全岛不少地方泉水淙淙,真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岛”。
●樟脑王国:台湾樟树驰名中外,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山地普遍生长,形成世界最大的樟树带;樟脑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质量好,粗制品的纯度就高达99.8%。
●天然渔场:台湾四面临海,鱼类不下50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也在100种以上。其中,以鲔鱼(金枪鱼)最多,虾次之。东北沿海特产大鲨鱼,一尾达万斤。海产丰富。
●东方甜岛: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年产蔗糖最高曾达141万吨,占世界糖蔗5%。现在,蔗糖产量每年大约有60到80万吨左右,半数供外销。
●水果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水果品种繁多,共计80多种,其中香蕉、菠萝、柑桔3种产量最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
●鸟类之乡:台湾鸟类有400余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35%以上,其中特有岛类约10多种,著名的有帝雉、兰鹇、黄鹂、鸳鸯、天鹅、白额雁、黑长尾雉、台湾兰鹊等。
●海上粮仓:水稻是全省最普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产量达250多万吨,基本可够居民食用。所以台湾还有“米的世界”之称。
●东方盐库: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正处于台湾山地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主要盐场有布袋、高雄、七股、鹿港、北门和台南等。盐场面积在4000多公顷,年产量可在50万吨。
●植物王国:台湾植物种类繁多,高达4000余种,相当于欧洲木本植物种奖的2/3。在各类树种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就有300多种。森林覆盖率57.8%。
●动物宝库: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台湾森林茂密,自然动物繁多。珍稀动物有云豹、月熊、石虎、猕猴、水鹿、黄猴貂、天鹅绒尖鼠等。
●茶叶之乡:全省茶叶种植普遍,一年四季可采,全年可采20次以上,是我国著名的产茶省区之一。茶叶品种繁多,以红茶、乌龙茶、包种茶产量最丰。年产茶叶2600至2800吨,大部分供出口。茶叶是台湾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
●旅游胜地:台湾宝岛,美丽迷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从清代开始就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台湾省民众和专家投票选出新的十二名胜。其中太鲁阁荣列榜首,是最具魅力的风景点,它以峡谷景观著称,同时更拥有高山、断崖、瀑布、河阶之美。阿里山紧跟其后,“日出、林涛、云海、晚霞”为四大奇观,经常游人络绎不绝。
2. 台湾为什么被称为茶叶之乡的原因
因为台湾在茶文化上很有建树。茶是台湾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全境皆产茶,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等。茶艺形式主要是功夫茶。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广受欢迎。
3. 台湾最有名的茶叶是什么
台湾有一种乌龙茶,存放时间越久越好,越发令人回味无穷,叫做“陈年老茶”。
台湾陈年老茶的茶汤甘醇浓郁带蜜花香,入口温润,喉韵深邃,因长期自然发酵与存放.滋味浓醇甘润.非常仔细品尝会有一丁点微酸.茶叶仍可舒展.这是老茶的活性与空气接触的氧化作用. 茶汤颜色呈现咖啡宝红色,沉而不浊,清澈可见杯底。
台湾陈年老茶的制作是在用精致的高山乌龙茶种茶叶制成成品茶以后,每年都需要用焙笼复火,用龙眼木炭细火慢焙十几个钟头,然后再放在竹篓里存放;不需要真空包装,要与空气接触氧化后产生出陈香味;但不能受潮,需要通风和干燥。通过这样年复一年的多次焙火和存放,使茶叶的干茶外形颜色乌黑发亮,茶汤颜色呈深褐或暗红,通透明亮,气味陈香,口感厚重,持久耐泡。如果能喝到10年以上的陈年老茶,那么它会既有大红袍的高火香,又有普洱茶的陈香,真可谓是唇齿留香,耐人寻味。
台湾陈年老茶通常存放5年以上,甚至20~30年,老茶通常是要窖藏着,需要来年或隔几年烘培,以保持茶叶不含水份及杂味,跟云南制作浦耳茶需要"入仓"存放有异曲同工之妙
适合人群
台湾陈年老茶经陈年存放,虽味道已不新鲜,茶叶中许多儿茶素.等刺激物质也流失,味道虽淡,慢慢品尝却很醇厚,非常耐喝的味道,比较不伤胃,儿童及老人家皆适合饮用。
4. 台湾生产的茶叶
台湾的名茶有: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河潭红茶。
冻顶乌龙茶
冻顶茶被誉为台湾 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茶”。冻顶乌龙茶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鲜叶的采摘以采摘未开展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嫩梢为标准
文山包种茶
文山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地区所产制的茶质量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南港等茶区,占地约有2300万平方米,茶园分布于海拔400以上的山区。
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茶生产地区甚广,台湾目前以新竹县之北埔,峨眉,竹东及苗栗县之头份,头屋(老田寮),三湾,南庄,狮潭等地区产量较多,品质最优异。
三峡龙井
三峡茶产地位于台北县西南,仅为此茶唯一产地。茶树品种为“青心柑种”,新鲜茶叶采摘后,要置入室内平铺晾晒,不能受日照,与其他茶叶利用日光萎凋不同,属未发酵茶。龙井茶叶以人工采摘,以特选幼嫩的一心一叶或一心二叶茶青;在制作上除了一般的炒,揉,烘之外,还多了一道碾压的过程,使龙井茶身形扁平狭长,与众不同。制茶者须随时注意烘,炒的时间与温度,否则茶叶太酥,在碾压前便易于碎裂,无法成形。
龙泉茶
龙泉茶属于包种茶,主要的品种有青心乌龙,台茶十二号(金萱),台茶十三号(翠玉)等。早期是以人工的方式采茶,采取树顶端刚长出的一心二叶当作茶青;现在改以机械方式采茶,采回的茶青经过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及搅拌,炒青,干燥,揉捻,最后才会变成茶叶。
5. 台湾盛产茶叶吗
台湾高山茶是乌龙茶,台湾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半球型包种茶。台湾各产茶区内,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
主要产地为嘉义县 、南投县 内海拔1000~1300公尺新兴茶区。
高山气 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树芽叶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之成分含量提高,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色泽翠绿鲜活,滋味甘醇,滑软,厚重带活性,香气淡雅,水色蜜绿显黄及耐冲泡。
扩展资料:
品茗指南
1、泡台湾高山茶前先用沸水把茶具淋洗一遍,泡饮过程中还要不断淋洗,使茶具始终保持热度。
2、分茶入壶,碎末填壶底盖以粗条,中小叶排在最上面,以免茶末堵塞壶口。
3、冲茶先要循边缓冲,以免冲破“茶胆”。冲水时要使茶叶打滚。
4、当水漫过茶叶时,立即倒掉,称之为“茶洗”。
6. 台湾茶有什么
台湾高山茶外形美观整洁,色泽墨绿有光泽。台湾高山茶因产地不同,冲泡后各具独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台湾高山茶滋味醇厚,汤色橙黄,叶底柔嫩呈绿叶红镶边。
海拔及特点:主要产区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山脉,海拔1000-2000左右,台湾民谣高山情歌词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直接呈现出此区的好山好水,好风景,茶好自然不在话下。另外阿里山、玉山、梅山的日出云海,各有特色,闻名世界! 也投射出此地区所产的茶叶有其一定的质量与内涵,阿里山山区,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气味香脱俗,如醇,甜美,茶汤碧绿透明,质如味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视为茶中上品。
7. 台湾饮茶源于哪里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2.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3.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4.
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5.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6.
功夫茶来历:
7.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
8.
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9.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
8. 台湾为什么被称为茶叶之乡呢
水稻、甘蔗和茶叶,称为台湾三宝。
9. 台湾有啥茶叶
台湾素有“茶之王国”之称。地形和气候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乌龙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
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
历史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
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
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据时期
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
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种类及特色
台湾各地茶类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舞鹤茶、阿里山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红茶(阿里山茶、日月潭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