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品质检测
油茶汤”是恩施土家族的一道独特的传统风味汤肴。喝来香溢口齿,余味悠长,即解渴,又充饥。有提神、驱热、御寒等作用。在民间,喝油茶汤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食俗沿袭至今,尤以来凤、咸丰县民间最盛。
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先用茶油或菜籽油分别炸焦茶叶、花生米、核桃仁,豆干、阴米、芝麻、粉条等茶料,再将清水烧沸,备好葱蒜、姜米、盐等佐料。先将炸过的菜油和茶叶放入碗内,再到入沸水。这时碗面上浮一层油和焦黄的茶叶,然后用小勺一一加进花生米、核桃仁等茶料和佐料。经这样精制而成的油茶汤,油是香的,茶是香的,油炒焙了茶香,茶香又解油腻,加上焦脆脆、香喷喷的“茶料”,喝一口真是满口生香,别有风味。在1991年4月杭州中国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来凤县土家油茶汤艺术团制作的油茶汤获得荣誉证书。在此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研究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程启坤品尝后,当场挥毫写下了“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词。一些国内外专家品尝后,也都赞口不绝。
2. 茶叶品质检测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1956年经国务院科技规划委批准筹建,1958年9月1日挂牌成立。2001年6月加挂“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牌子。
研究所主要从事茶叶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科技产业开发、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产业经济、有机茶认证、茶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术期刊编辑等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工作,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
研究所是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中国茶叶学会挂靠单位,研究所设有硕士、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建有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
3. 茶叶质量检测报告
优质茶带有酸馊味?
错误。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
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
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要选购优质茶叶要做到看色泽、闻香味、品茶味、捏干湿四个步骤,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让经销商出示一份国家检验机构对茶叶质量检测合格的报告。
4. 茶叶品质检测指标
SN 033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本标准于2013年5月1日被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代替。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检验的抽样、制样和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检验。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5. 茶叶品质检测方法
您好,感谢邀请回答您的提问。我是茶人满常觉。专门从事茶文化领域的工作。结合时下现状,在网上买茶叶怎么样才能买到好茶,与您分享如下建议:
1、茶叶属于食品,适用《食品安全法》。其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既然是食品就要有生产厂家,食品认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可查。你留意一下你在网上买的茶叶商品能否查到这些。
2、如果网上想买到好茶,要留心其是否具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资质。我们都知道茶叶越是核心产区的越好。可是怎么买到核心产区的茶叶产品呢?其茶叶产品具备这个资质也是其身份和品质的象征与保证。部分地理标志茶产品的保护范围,给大家举例参考,安溪铁观音:福建省安溪县。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龙井茶:浙江省的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大家要记得下面这个标志图哦,图片示例是都匀毛尖茶。
3、注意分辨茶叶的采制日期。茶品价格和质量的高低与采制时间是直接相关联的。譬如绿茶,总体来说:同一类茶,明前茶(清明前)比雨前茶(谷雨前)等级要好、价格要高。我们都知道越往后,天气越热绿茶的茶叶质量就越会下降。茶叶生长速度快,原料粗老,口感滋味不佳,价格也会比明前茶要低很多。所以通过查看这款茶的采制时间,大体就可以判断价格与品质是否是协调一致的。
除了上述讲到的几点之外,另外再奉送给大家一些茶叶品鉴小知识:买到的茶叶,品质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茶叶品质。比如通过闻茶香,看汤色,品滋味来做品鉴判断。
通常地,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好茶;凡具有异味,霉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为差。开汤冲泡之后具备该类茶叶应有的品质特征,比如绿茶清鲜馥郁,绿汤绿叶。红茶滋味甘醇,花香果香明显,汤色清澈明亮等。买回来的茶如果不符合上述评定条件,可以协商退回互联网卖家。明显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茶叶,您可以直接通过消保部门维权解决。
我是茶人满常觉,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在网上买到好茶叶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您和有需要的朋友。有更多观点与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工作顺利!品饮愉快!
6. 茶叶质量检测
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自企业申请之日起60天内做出是否予以生产许可决定,再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生成许可证证书。
7. 茶叶品质检测标准
特级茶叶和一级茶叶的差别有:
1、茶叶是分等级的,特级肯定比一级好。等级越高茶叶的品质越好。品质高颜色越绿,香气越浓,茶叶越耐泡。
2、茶叶等级有国标、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比其他地方产的绿茶、普洱茶等,福建产的乌龙茶等级标准更为明确。浓香型和清香型铁观音茶叶可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国标还对每一品种和分级设了实物样。而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茉莉花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龙井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3、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形状、颜色、香味、茶汤等项目判断等级。例如按国标标准,清香型铁观音特级产品应为条索紧结、重实、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清醇鲜爽、音韵明显、汤色金黄带绿、清澈。但等级标准如果只有文字描述、对茶叶品鉴并不十分精通的消费者来说、“特级”“一级”之分仍让人纠结。
3、级别的差异不是因制作方式与茶叶不同而不同。当然,加工水平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不同对茶叶的级别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茶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季节不同也对级别有影响。4、再者,不同的茶叶评级的方式也不同,如绿茶,外形分占的比例较高。而乌龙茶,香气与滋味占的分较高。
8. 茶叶品质鉴定
茶叶被沏后,沉底的是好茶。
如果是一直浮在上面的话那么就不是好茶 说明茶叶在杀青前就已经死了,水分不循环。因此炒的太干。如果是先浮在上面,在浮在中间一段时间,最后沉在底部的茶叶品质较好。
选购新茶要注意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
一看色泽:
新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若干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种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好,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谈不上是好茶。
二观外形:
各种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有的像银针,有的像瓜子片,有的像圆珠,有的则像雀舌,有的叶片松泡,有的叶片紧结。炒青茶的叶片则紧结、条直。名优茶有各自独特的形状,如午子仙毫的外形特点是“微扁、条直”。一般说新茶外形: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者为上品;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细实、芽头多、锋苗锐利的嫩度高;粗松、老叶多、叶肪隆起的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粗、枯、短者为次;条形茶以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者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为次;颗粒茶以圆满结实者为好,松散块者为次。
三闻香气:
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显。如新绿茶闻之有悦鼻高爽的香气,其香气有清香型、浓香型、甜香型;质量越高的茶叶,香味越浓郁扑鼻。口嚼或冲泡,绿茶发甜香为上,如闻不到茶香或者闻到一股青涩气、粗老气、焦糊气则不是好新茶。若是陈茶,则香气淡薄或有一股陈气味。
四品茶味:
茶汤入口后甘鲜,浓醇爽口,在口中留有甘味者最好;通常取少量样品冲泡观察,好的绿茶,汤色碧绿明澄,茶叶先若涩,后浓香甘醇,而且带有板栗香味。
五捏干湿:
用手指捏一捏茶叶,可以判断新茶的干湿程度。新茶要耐贮存,必须要足干。受潮的茶叶含水量都较高,不仅会严重影响茶水的色、香、味、而且易发霉变质。判断新茶足不足干,可取一二片茶叶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劲捏一捏,能捏成粉末的是足干的茶叶,可以买;若捏不成粉末状,说明茶叶已受潮,含水量较高,这种新茶容易变质,不宜购买。同时,要防止以次充好,特介绍几种名优茶的特色,以作选购新茶时参考,午子仙毫:外形微扁条直,像一片兰花瓣,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泡于汤中,嫩芽成朵,直立于杯中,交错相映,清汤碧液,回味幽香。午子绿茶:外形紧细重实、匀齐、有锋苗,色绿润,香气嫩鲜,高爽持久显板栗香,滋味醇爽,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明亮。
9.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表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2291—2008《白茶》。与GB/T 2229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部分引用标准;
一一增加术语和定义;
——产品中增加“寿眉”并规定相应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
一一理化指标中增加水浸出物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白牡丹茶业有限公司、政和 县稻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蔡良绥、潘德贵、林健、林有希、余步贵、黄礼灼、赵玉香、孙威江、张亚丽、 蔡清平、邹新武、朱仲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2291—2008。
白 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茶的产品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 123 号
3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毫银针 Baihaoyinzhe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2
白牡丹 Baimuda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3
贡眉 Gongmei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4
寿眉 Shoumei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4产品与实物标准样
4.1白茶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产品。
4.2每种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
5要求
5.1 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5.2感官品质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5.2.3贡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5.2.4寿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5.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5.4卫生指标
5.4.1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5.4.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5.5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6.2理化指标
6.2.1 试样的制备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6.2.2 水分检验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
6.2.3 总灰分检验按GB/T 8306的规定执行。
6.2.4 粉末检验按GB/T 8311的规定执行。
6.2.5 水浸出物检验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6.3卫生指标
6.3.1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
6.3.2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6.4净含量
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7.1取样
7.1.1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同一班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一致。
7.1.2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7.2检验
7.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和净含量。
7.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检验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c)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时,应按第5章要求全部进行检验。
7.3判定规则
按第5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7.4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 8302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 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
8.2包装
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8.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