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壶等级查询
判断紫砂壶的烧结,由浅及深,大致归为四种方法,就是听音、观色、查络、辩内外。
一、听音
这也是最为普通的方法。听音,1、听研磨之音;2、听敲击之音。研磨,就是用壶的盖口进行搭接式研磨;敲击,就是左手托住壶身,右手拎着壶的子(盖钮),用壶盖的上部轻敲壶鋬(把)。听音,判断的是坯体的致密度,也就是坯体中气孔多少。紫砂主要是根据石英含量和粘土含量以及粘土中金属氧化物含量的种类和多寡来划分的。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很少,就是泥,否则就是砂。泥中铁含量较多就是红泥,铁含量很少(或没有)的就是白泥。砂中粘土较少、粘土中几乎没铁的氧化物(有也是铁离子),而氧化钛较多的就是本山绿泥(实则为砂,下同)。铁含量较少就是段泥(砂)。石英、粘土配比适中、粘土中的铁含量较少,就是朱泥(砂),含铁量较多就是紫泥(砂)。
粘土中有机成分较多,钾钠钙含量相对丰富,而这些都是低融物,在烧制中,最先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物就将泥料中的气孔填充起来,行话称为磁化。如果泥料中(几乎)都是粘土,在呈色的氧化铁生成的温度下,融化程度几乎能全部填充泥料中的气孔,即完全磁化,这时,无论研磨或敲击,就都是瓷器的声音了。粘土越少,烧结温度越高,在同等温度下,烧结程度越低(甚至同等温度下,有些泥料能烧结,有些不能烧结)。因此,听声,从红泥(白泥)到紫砂(朱砂)再到段砂,敲击的音频就会类似于从敲盘敲碗到敲砖敲瓦的依次渐变。红泥壶不脆,紫砂壶不暗、段砂壶不闷,即未烧结。根据此原理,也可判断同一类泥料壶的不同烧结程度。这是紫砂大专生级别的水平。
二、观色
粘土越少,烧结温度越高。但紫砂中有些物质达到一定高温后就会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出现焦化现象,产生针眼和气泡。从低融物开始融化到出现气泡、针眼、焦化现象临界点的温度范围,就叫做烧结(温度)范围。随着烧制温度的增加,低融物开始融化,同时金属氧化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金属氧化物的数量和种类是紫砂壶的呈色物质,所以随着温度的变化,紫砂壶的呈色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不仅会由浅变深,而且有些泥料的烧成品颜色还会有所不同。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氧化物的种类、多少除与烧制温度高低有关外,还与烧制气氛相关。燃烧时氧气和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不同,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就会有所不同,从而决定烧成品的呈色。但是,只有在熟悉了紫砂壶的颜色后,才有能力根据成品的颜色判断烧结程度。这是紫砂本科生级别的水平。
三、查络
络,即紫砂壶砂纹脉络。从烧成品颗粒脉络判断烧结程度的细节往往被人忽略,在笔者眼中,是否关注这一问题,也是判断真伪紫砂专家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如今,关于紫砂的书籍已经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但只有很少数的书籍和文章谈到作品观感的“通透”(或脉络清晰),涉及的就是这个问题。壶艺人群体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描述是“混浊”或“雾状”。颗粒观感清晰,更多的人将其归结为明针功夫(即用牛角做的薄片在生坯表面进行反复刮压),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用明针在生坯的表面反复刮压,在将较粗的颗粒压下去的同时,能将较细的颗粒浮在坯体表面,其原理和铺抹水泥地一样。而较细的颗粒,多为粘土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坯体表面受温较高,同时,粘土的融点又较低,因此,烧结状态下在坯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玻璃状的浅层。表层如同玻璃般通透,砂纹脉络当然就很清晰了。如果表层玻璃状物质没有形成,即使近眼端详,也是雾里看壶的效果。
四、辩内外
紫砂壶的呈色除决定于泥料种类外,还与烧制工艺密切相关。在氧化气氛下,紫砂泥中的铁生成的是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形成的是青黑色的氧化亚铁。紫泥、红泥(朱泥)制作的紫砂壶的呈色,就是由两者的相对多寡决定的。烧制气氛是指燃烧环境中氧气、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低。在相同的烧制温度下(当然必须是烧结温度以上),氧气较多,就是氧化气氛;一氧化碳多气体,就是还原气氛。很显然,相同条件下,总是坯体表面氧气浓度高,坯体内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于是,烧结的紫砂壶的表面是红色、紫色,但断面却颜色较深,甚至呈青黑色。于是,观察紫砂壶壶体表里的颜色差异大小,就成为判断紫砂壶烧结程度的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横亘古今永不变的标准。
2. 紫砂壶等级排名
1:很简单,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比一级高。做壶的也一样。
2:助理工是初级职称,国工是中级职称,高工应该是国高工是高级职称
3:目前能够给紫砂壶艺人颁发职称或者荣誉称号的单位只有四个: 1.省、市一级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级部门: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级依次从低到高排列)。 2.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往届曾由轻工业部、发改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3.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4.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3. 紫砂壶等级查询网站
大师级别划分是: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
紫砂壶制壶艺人的职称要从低到高一步步考试、晋级,职称也是对老师制壶技艺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壶友们选购紫砂壶时也可以将职称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
4. 紫砂壶等级查询系统
一级。
本绿紫砂壶合适冲泡生普洱、白茶。绿泥,胎质轻,透气性和吸水性都很好,绿泥包括本山绿、段泥、芝麻段等。可冲泡生普,白茶等。
绿泥茶壶除透气性和吸水性较好外,还有散热快、透气性佳的特色,合适冲泡生普洱茶(乌龙茶生茶)、白茶、绿茶等。
5. 紫砂壶查询系统官方网站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润古斋紫砂壶:正宗。
1,润古斋品牌创始人:余智能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丁蜀镇从事紫砂行业。至今已发展成为集紫砂陶器研究、制作、展览、交流、投资及收藏的专业紫砂研究所。
6. 紫砂壶品相等级
需要烧第3遍,是因为在烧第2遍的时候,有些小瑕疵没有处理掉。
传统的紫砂烧制一般都是一遍定型方法,出了一些特殊效果需要二次进炉,近些年由于紫砂发展需要,两烧成法逐渐被推广普及,下面我们来谈谈传统一遍烧制紫砂壶和现代两次烧成的区别。
紫砂壶烧制一次烧成:
这是历史上采用很多年的传统烧制方法。由于烧制工艺的原因,壶口和盖的配合不能完全达到紧密和通转(壶盖在壶口里完全可以旋转不滞),用金刚沙敷于壶口与盖的结合处,旋转打磨,直至通转。
不过打磨的方法会破坏壶口与壶盖表面,在之后的养壶中这几处很容易淤积茶垢,发黑,影响品相。
二次烧成:
在一次烧成后,打磨过口盖,再用抛光设备抛去壶表面结晶产生的毛刺,用原紫砂泥浆敷盖由于打磨产生的”破皮“面后,进窑第二次烧成。
这样尽管多了在烧成方面的风险,但彻底解决了壶口和盖的配合问题,打磨产生的破皮由于重新上浆烧成后结合面重新结晶,另外抛光去掉毛刺的壶表面经过再次烧成,结晶面更细腻光滑。
现在的紫砂壶基本都是烧两遍了,有时候茶壶上有一些小瑕疵需要修补,可能还要多烧几遍。还有一些泥巴的烧法很有讲究,需要分别在不同的气氛窑上烧制,烧到三次五次的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