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烘焙食品
温度不超过110℃,时间看茶的档次。
茶叶烘焙总是以文火长焙为好,掌握的原则是: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茶枝炉温则可适当高些。一般来说,焙高档茶,温度以84~100℃,低档茶110~120℃,茶头,茶枝110~130℃,炉温高且生杂味,常用来焙茶头及低档茶,中期炉温较底且平稳,常用来焙高档茶。因为火温过高,茶叶芳香油挥发过多,固定作用减弱,香气降低。
2. 烘焙茶是什么茶
碳焙铁观音(也叫焙火观音或烘焙观音)倒也不是某些茶友说的那样,看岩茶卖得好就学岩茶来焙个火——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据说还能跟郑和扯上点关系。历来都是需求催生产品,早年间闽南人出海,茶叶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补充物,而海上潮湿,茶叶没办法长期保存,于是碳焙观音就应运而生了。
铁观音烘焙的细致程度不如凤凰单丛,跟武夷岩茶繁杂考究的火功当然更不能比。但作为以香气高扬飘逸著称的铁观音茶中的一个另类,它的焙火自有其独到之处。
3. 烘干烤茶设备
茶叶可以用烤箱烘干。用烤箱烤茶叶的温度为180度,开启上下火模式,时间在大约在15~20分钟,用烤箱烤茶叶对于茶叶本身的种类以及老嫩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原料较为粗老的黑茶、普洱茶、白茶较适合适用于烤箱烤茶,而绿茶、黄茶、红茶原料细嫩则不适合烤箱烤茶。
4. 烤箱烘焙茶叶
大红袍叶大但是不紧,铁观音颗粒紧结,茶叶的受火程度是不一样的,大概温度80~85℃。
复烘是采用低温慢焙,使岩茶香味慢慢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一般用足火温度80~85℃,摊叶量1.5千克毛火叶,一般15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火温逐渐下降,焙至足干,然后进入“吃火”工序。
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各个环节都有独到之处,对岩茶品质都起作用,其烘焙方法也是重要
5. 茶食品加工
属于食品制造行业
茶叶深加工主要是指以茶叶生产过程中的茶鲜叶、茶叶、茶叶籽、修剪叶以及由其加工而来的半成品、成品或副产品为原料,通过集成应用生物化学工程、分离纯化工程、食品工程、制剂工程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及加工工艺,实现茶叶有效成分或功能组分的分离制备,并将其应用到人类健康、动物保健、植物保护、日用化工等领域的过程。
深加工是实现茶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茶制品科技水平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具有天然、保健、方便、安全等特性的茶叶深加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茶叶深加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基本成熟。按照技术需求,可分为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技术、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功能成分结构修饰与改性、有效成分的功能评价与安全性评价、功能性终端产品开发等方向;按照产品开发类别,可分为以茶叶有效组分为主体的产品开发和以功能成分开发为主体的产品开发。前者主要包括以茶叶水溶性有效组分为主体的速溶茶、茶浓缩汁,后者主要包括以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茶皂素、咖啡碱等功能成分为主体的茶叶提取物;然后,以茶叶功能成分提取物、速溶茶、茶浓缩汁为原料,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含茶食品、食品添加剂、日化用品、动物健康产品、植物保护剂、建材添加剂等功能性终端产品。
6. 红茶 烘焙
千年野生红成品有晒红茶和烤红茶(简称红茶)两种。区别在于最后的干制工艺不一样。而晒红的保质期更长久,收藏价值高于烤红。 千年野生古树红茶,属滇红茶,产地来自云南省澜沧江流域,1000年以上野生乔木古茶树数保山昌宁至临沧凤庆澜沧江流域的高海拔地区居多,平均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在百年传承的红茶工艺基础上,加入工夫红茶工艺精心研制。
7. 茶焙是什么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由此写作《茶录》。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8. 茶烘焙食品定义
煎茶是一种食用茶的一道工序,用水煮采集的嫩茶叶抹茶是春茶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焙茶是制茶技术,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贮存玄米茶应该是日韩的一种茶,具体不懂
9. 茶加工产品
中国七大茶系有:黑茶、花茶、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
1、黑茶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2、花茶
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
3、绿茶
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
4、红茶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
5、黄茶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贵州唐朝古法黄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
6、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7、乌龙茶
乌龙茶(Oolong 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