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安红茶叶(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8 20:44   点击:10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安红茶叶

首先树种不同

作为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主流是中小叶种,主要是菜茶,占据了桐木关所有茶树品种的90%左右,属于灌木型茶树,植株矮小,树枝茂密,没有明显主干。芽叶短小,茸毛较少,茶多酚较少,氨基酸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品通常滋味没那么浓郁,不过更清甜。

滇红是大叶种茶叶,属于乔木型茶树,有独立的主干,挺拔高大。芽壮叶肥,茸毛茂密,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较多,氨基酸含量较低,茶汤滋味比较浓。

祁红品种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有八个类型,即槠叶种、柳叶种、栗漆种、紫芽种、迟芽种、大柳叶种、大叶种和早芽种。其中以槠叶种所占比率最大,占群体的81.1%槠叶种,是适制祁门红茶的当家茶树品种,其内含香、味成分丰富,是构成优质祁红成茶品质的重要基础。祁红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制作工艺差别不大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传统烟小种比其他红茶多一道过红锅的工序,且正山小种是在青楼之中制成。

口感的差异

小种红茶的树种和生长环境决定了叶中香气物质少于滇红,但过红锅和熏焙可以激发香气,所以传统的小种红茶香高而长,带松烟香,味道醇厚,带有桂圆香味。现代工艺少了烟熏的流程,使得小种红茶的味道更加清爽自然。 三款红茶中,正山小种最显清甜。

滇红制作工艺比小种红茶简单,茶叶的细胞壁破坏较少,茶质保留较多,使得其茶汤的滋味更浓烈,更加耐泡。

祁红的香气,似花,似蜜,似果,有蜜糖香。祁红的香气组分中,有浓郁的玫瑰花香的香叶醇含量特别高,所以花香浓郁;而具有鲜爽的铃兰香、清新而略带柑橘花香木味的芳樟醇,以及显果香的苯甲醇等成分让祁红的香气更加饱满优雅,从而造就了传世高香——“祁门香”。

滇红最容易分辨,它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经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成。芽茶芽头长、壮,满披金毫;大宗茶,条形粗壮,总之滇红大叶种突出一个“大”字,香气具有特殊的类似薄荷香,特别明显。

滇红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 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不请自答。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过去外界对贵州的认知。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是我们对地貌的总体描述。

因为天无三日晴的缘故,有了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气候特征,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较优的环境。

因为是山区,没有大量的工业工厂。贵州茶园的海拔,大多都在1000米左右。

如果在业内问绿茶哪里好,“贵州”一定是一个响亮的名片。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从来不是自吹自擂,环境优势与严苛的管理,保证了茶的干净。

说下贵州产茶的基本情况。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在全国排第一。17.6万平方公里,茶园面积占700万亩。全省有88个县,共有61个县茶产,其中重点县有42个。

贵州茶产地区多,品牌就多了。列举一下贵州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湄潭翠芽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茶、贵定云雾茶、清池翠片茶、雷公山银球茶、绿宝石。

光看这些名字就是一大堆,而且还有很多的茶名,比如黎平香茶、黎平雀舌、遵义红、普安红等。所以,你可能喝过贵州茶,但是名字多了,就记不住了。

贵州茶企,有四千多家,大小各异,这样一来,你更记不住了。在这里点几个贵州的茶叶龙头企业:盘江集团贵天下(林志玲代言:没有茶毛毛的茶,还叫好茶吗)、贵州贵茶集团、贵州栗香茶业、贵州兰馨茶业、贵州阳春白雪茶业、贵州琦福苑茶业、贵州瓮福集团国品黔茶、贵州味道茶业、凤冈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一说品牌,又是一大堆,但是都统一叫贵州绿茶,可能你就记住了,印象就深刻了。

贵州茶的情况,要自己品了才知道。就农残检查来说,连续六年合格率百分百。安全、干净、绿色、生态,全省上下都在抓。(关于合格率这一点,大家可以百度,不是我在这里瞎叨叨)贵州产茶情况,大家还可以看“谢伟文”写的他对贵州茶参观考察情况。

哪种茶好喝,这个看个人倾向,有人钟情颜值,有人钟情淡泊滋味,有人偏爱重口味。

绿茶类名优茶推荐: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凤冈锌硒茶、安顺毛峰、梵净翠峰、黎平雀舌等。

红茶类推荐:遵义红、普安红、石阡苔茶、红宝石等。

3. 普安红茶叶图片

普安红茶

  普安县位于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海拔1500米~2200米。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无污染,造就了普安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自然条件。且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高山生态种茶的绝佳宝地,在普安所采摘的茶叶通过SGS机构检测的欧盟481项指标,全部合格。普安的茶叶生长较慢,叶厚,芽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芽持嫩性好,这种芽叶加工的茶叶香高、味醇、韵长久。而且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普安茶叶开采时间为全国最早,素有“黔茶第一春”的美誉。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生产过程,减少人茶的接触面积和频率80%,减少交叉污染。参数控制,品质更加稳定。生产出的产品属“浓、强、鲜、爽”同具的高品质茶叶,直饮口感极佳,加奶或果汁、蜂蜜口感更佳。该产品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出口货物基地备案”“SGS欧盟481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ISO9001-2008”“ISO22000-2005"等认证、认可。

  时下,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力争完成4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财政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

  普安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青山镇、新店镇、罗汉镇、地瓜镇、江西坡镇、高棉乡、龙吟镇、兴中镇、白沙乡、南湖街道、盘水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4. 普安红茶叶价格

贵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秀。1980年,在贵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交界处首次发现了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经专业机构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这是贵州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茶叶。

  而在2010年前后,全国各大媒体陆续报道了在贵州花溪久安发现了一批古茶树的新闻。茶叶专家们一般认为,茶树树龄超过100年的可称为古茶树。

  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久安乡古茶树大植株的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的树龄在100—200年之间。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的古茶树在国内实属罕见。时间追溯到古代,西周时期,贵州省德江、务川、正安、沿河等县的少数民族已经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至唐代时,贵州成为了我国的八大茶区之一,所产的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通过茶马古道,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等地。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中,赞美贵州茶“品高”“焙香”“春味长”。

5. 普安红茶叶最贵多少

普安红茶,贵州省普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普安红茶冲泡方式如下:

1、首先选择适合的茶具。

2、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将适量的茶加入茶壶中,再立刻注入沸腾的开水,水温要达到95度左右。

3、最后向茶壶或者茶杯中倾倒热水,静置等待,约2到3分钟,茶的香味就泡出来了。

普安红茶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细紧多峰苗,匀齐、净,色泽红匀,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汤色红艳浓亮;滋味醇滑;叶底嫩匀红亮。红碎茶外形颗粒紧实、金毫显露、匀齐、色润;香气嫩香、强烈持久;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

6. 普安红茶是什么茶

一是黔西南州北部普安县的红茶;

二是黔西南州中部兴仁市的薏米仁;

三是册亨县的茶油;

四是黔西南州北部晴隆县的绿茶;

五是晴隆县的晴隆羊;

六是兴义市的二块粑;

七是顶坛花椒;

八是望谟县的黑山羊;

九是安龙县的白及;

十是兴义市仓更镇板栗。

7. 普安红茶叶集团

云南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距今 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被赞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茶闻逸事六大茶山天下闻六大茶山是指攸乐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蛮砖古茶山和漫撒古茶山等六座古茶山,都以盛产普洱茶而负盛名。

除攸乐古茶山外,其余的都在今天的云南省勐腊县。六大茶山自宋朝开始就闻名天下,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因位于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北,史上又称“江北六大茶山”。一江之隔的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和景迈。

8. 普安红茶叶怎么样

金骏眉好。

金骏眉同样来自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属于当地菜茶的嫩芽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工艺发酵制作而成。这款茶创制的时间并不长,至今也不到20年的时间,但品质独特,等级较高。正宗金骏眉价格非常贵,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顶级红茶代表作之一。

但是市面上有很多仿制金骏眉红茶,有些是桐木关周边地区的原料,比如说用梅占来做的。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外省的茶树原料,像四川贵州等地都有仿制金骏眉茶。

9. 普安红茶是红茶吗

同里镇的古桥有:三桥——太平桥(1913年)、吉利桥(1987年重建)、长庆桥(1470年始建,1704年重建);思本桥(1253年)、富观桥(1353年)、普安桥(1369年)

同里的桥

、泰来桥(1746年)、中元桥(1755年)、乌金桥(1811年)、永寿桥(1879年重建)、大兴桥(1913年)、独步桥、升平桥(1997年重建)。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这些古桥在岁月的风雨中高高地挺立着,成为我们了解同里的一本耐读的书。

在古镇,桥龄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桥,要数思本桥了。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饱经风霜,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

同里历史上出过很多进士举人,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上,刻着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下联为“两岸书声接榜歌”。

镇上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古桥是富观桥。在此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石"的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

乌金桥坐落在镇西北郊,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

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传说以前有两位财主,一有腿残,一有眼残。一天有腿残的财主

同里镇的桥

说会建石桥,到时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着他的桥栏过桥了。有眼残的一位不服气,于是也盖了一座中元桥,抢先比泰来桥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称它为“赌气桥”。 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有代表性。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太平桥和吉利桥均是乾隆十二年,同里人范景烈等重建的。前者属梁式桥,小巧精致;后者属半月行拱桥,处太平桥与长庆桥之间。长庆桥俗名谢家桥,又称广利桥,是明代同里人陈镛、谢忱改建的。如今走三桥已是游客不可少的项目,使三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

镇西北角还有一座如青龙跃起、气势不凡的古桥叫渡船桥。桥的南侧刻有这样一副对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北侧的对联是: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古桥是同里的一大特色,每个前来古镇参观游览的客人都可以在此看到,这些坚硬冰冷的家伙是如何经受了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侵袭而变的温柔多情起来的。它们是古镇活的历史。

弄巷

在街道与街道之间,里弄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仓间弄等。这些里

同里镇的巷

弄都又细又长,如鱼行街的穿心弄,长达三百余米,行人脚下会发出哐哐声响。原来石条下竟是空心的,小弄蜿蜒前伸,而那一条条石板故意铺排不齐,留下大大小小的空隙,于是行人走过,也就发出这动人的声音。富观街附近的仓场弄,自南向北通达水河两岸,弄堂仅容一人行走,故也称“一人弄”,弄内人家穿过便上河桥。还有一些里弄则常常横穿一个圩头,可以从河的这边一直走到另一边。

街道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间古镇东南为居民住宅区,这里“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街巷逶迤,室宇丛

小桥流水

密,高墙深院的住宅建筑,给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宋元以来同里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东埭、西埭、竹行埭、陆家埭、道士埭等。

镇内的明清街,全长160米,古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街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铺栉比鳞次,有的出售当地土特产,有的摆满了各种字画墨宝,有的挂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的正在现做现卖各种香喷喷的小吃,而写着店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飘动,给人一种古风悠悠扑面而来的感觉。费孝通先生为古街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被镶嵌在古扑庄重、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上,远远望去,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

同里镇现有八条主要街道,它们是:竹行街、富观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东溪街、鱼行街、南新街。八条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绿树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铺林立。同里的老街是宁静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随着社会的发展,同里的老街也发生了一些悄悄的变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装起了霓虹灯,有些石库门的楼屋换上了铝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轻人喜欢的乐曲,但这些变化无损于老街给予每个游人的那份浓浓的风情。老街是同里一条溜淌着生活暖溜与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变与不变,都将给古老的小镇带来一种新的希望。

茶馆

水是同里的命脉。同里因水而超凡脱俗。因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习惯

茶馆

也比其他古镇浓。抗战前同里有茶楼20余家,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经矾沉淀后既可沏茶。喝茶者四五点钟已到茶楼,河水沏茶,茶香满楼。喝茶者以中下层市民居多,四乡农民、渔民也纷至沓来,茶馆内外热闹非凡。如今同里茶楼仍有数家,较有名气的应该算是南园茶楼了吧。

南园茶社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同里史上前八景之一的“南市晓烟”景致之中,堪称“江南第一茶楼”。南园茶楼卧于水上,临眺两侧市河,船只穿梭来往,驳岸随街曲折,水桥边边传来"鱼虾、莼菜、嫩藕"的叫卖声,岸边高大的榆树古槐,鹊鸦飞鸟憩于枝头,晨雾中的洞水影,村女戴着绣花包头,束镶边裙裾,发髻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于河埠浣衣洗涮。清晨,茶楼生意特别好,门庭若市,河滩头停满渔船,楼上楼下人声喧闹,热气腾腾,茶客们聚在茶楼,喝茶,聊天,吃点心,打听行市。楼面上放着十来张茶桌,茶杯、茶壶随意摆放,老人持壶相坐,有的还口衔一柄烟筒。当地渔民祖祖辈辈沿袭的"两头茶水,当中湖水"习俗,至今改变不大,茶楼还为他们解决了歇脚、漱洗、用餐诸多便利,故这里又被称作“渔人码头”。有诗日:休愁到此食无鱼,十里周围大小湖;茶座街头闲结网,渔舟浅载笑相呼。

南园茶社静谧地坐落于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位于镇区最南端,历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晓烟”景致之中,与陈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 “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初期,四开间

同里镇

门面,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是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茶社别有一番风味,除了在这里可以品尝各种档次的红茶、绿茶、花茶以外,还供应熏青豆、罗卜干等各种茶点。楼下辅面店堂设有帐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楼上还有一个“曲苑班”,茶客可聆听几段江南丝竹、宣卷、评弹、戏曲、小调等曲子。

店子里的服务员清一色明清服饰,没有一个是窈窕淑女,虽说没有动人之容,但那款款笑容和着那鸟笼里八哥鸟清脆的鸣叫,倒也为店堂平添了几许情趣,几许温馨。在此茶社品茶,与其说品味茶的清香,景的美丽,还不如说是品味茶社本身充满的情趣以及它和同里人文历史,乃至于和清末民初革命思想的水乳交融。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苏州一个很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是由吴江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发起于1909年11月,在虎丘“冷香阁”成立,社名“南社”以“反抗北庭”为宗旨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在推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社区

鱼行社区位于同里镇风景优美的古镇区,由鱼行、富观、上元三个居委会组成。社区总面积0.85平方公里,总户数1325户,总人数3168人。社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0家,旅游景点10处,学校1所。

同里镇民居

社区服务的宗旨是“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社区始终把提高市民的素质、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创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环境优美、设施到位、居民满意的文明社区,全面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社区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五老”为主干,充分发挥广大退休教师的作用,常年与两个假期的点面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倡导文明,寓教于乐的关工委活动,成效显著。社区学校每月进行法律、科普、环保等知识讲座,组织居民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召开居民听证会和驻区单位联席会,对社区内机动车辆的通行、犬类管理、垃圾袋装化、保护水质等环保问题,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

经过长期的努力,社区先后获得了先进性教育先进党总支、吴江市和谐示范社区、吴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四有四好”关工委、吴江市优秀家长学校、吴江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退管服务先进社区、苏州老龄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绿色社区、苏州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省级示范社区一等奖、江苏省级绿色社区、国家级绿色社区等荣誉称号。

民居

到过同里的人,都说同里“老房子”多。这种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代,充满了江南

同里镇

水乡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房屋原貌,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远远望去,一组古老建筑就好像是一件可以让人长久把玩回味的古老艺术品,风雨沧桑,兀然独立,它们是同里的精华所在,也是来往游人最感兴趣的地方。

首先,同里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因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因此镇上的老百性几乎择水而居,为洗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实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面的小阁楼,并专门备好吊捅,随时可以取水。盛夏季节,在阁楼里一边品茗小酌,一边欣赏河上风光,实为其乐无穷。在四五十年代,同里镇内很多地方都有过街楼和过街棚,当时蒋家桥一带和饮马桥一带,同里人称之为严家廊和凌家廊下,其他地方也断断续续有过这种过街楼棚,给出门在外的行人带来方便。

同里名门望族多,楼宇稠密,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0余处。砖雕是同里民宅的一大景观,一般又分为绘画与书发两大类,其技法可分浮雕、深雕、透雕、堆雕等多种。现存砖雕大部分在旧宅和园林的门楼、照墙、脊饰等处,尤以大量的砖雕门楼为多。其中,以朱宅五鹤门楼最为状观,五只雄鹤侍立盘旋,飘逸中显露出一种仙风道骨,此门楼堪称江南砖雕艺术之精品。木雕则以“崇本堂”、“嘉荫堂”为最。同里民居是同里一道耐看的风景线,它散落于古镇的大街小巷,散落在古镇每一个有碧水流过的地方。

“小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同里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而“民居多古朴,住宅尽清幽”,则是这些别有风味的水乡民宅给予我们的美好回忆。到同里不能不看同里民居,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又一部大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