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中国茶协会
中国向日本输出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日本向中国输入白银、漆器、折扇、刀具等,明朝时因为海禁,中日正常的贸易被打断,民间走私猖獗,后导致倭乱,实质是中国的走私商人和日本浪人的混合海盗集团危害沿海,后经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加之海禁松弛,倭乱逐渐平息。
2. 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是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了。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然而,中国饮茶,源于何时至今难下定论。只是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饮茶始于汉代,盛于唐朝。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3. 日本茶百科
茶原产于中国,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的茶文化。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是不喝茶的。
中国唐代,国运兴旺、万国来朝,其中不乏日本留学僧,他们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他们数十年留居中国,习惯了唐朝丰裕的文化和生活,回国后难耐日本饮食,特别是斋饮的粗糙。而远道带回的茶在中国即是文人雅士的风流之物,也是出家山林的僧人们的清净之物。于是,以其来自中国士大夫圈子的高雅脱俗,成为寺院斋饭的点睛精品和敬献权贵的珍品。
可以说日本茶文化起源于僧侣及社会上层对唐风文化的崇拜和无条件的吸附,初始是贵族们趋附的风流雅事。日本茶道兴起之初的“寺院茶”、“书院茶”,都还没有脱离仿效唐风的影子,单中国士大夫们一言难尽的心志却很难在日本说的清楚、找倒知音,日本毕竟不是中国,谴唐史们毕竟不可能进入中国只是分子们深层的精神生活。
中国唐代的改变曾一度中断了日本学者僧人的来访,而这期间,从中国唐朝带去的种种文化都依存着日本人独自的理解得到了发展,成为地地道道的日本文化,其中就有日本茶文化。
4. 茶茶 日本
冰川双子出自漫画《又是我冰川双子哒》。
《又是我冰川双子哒》作者:太古の餅,类别:欢乐向/生活/百合/少年漫画,汉化:利貝、茶茶,图源:娜乌西卡的龙猫、祺醬不睡觉,地区:日本漫画,状态:连载中。简介:P站画师太古の餅老师所画的,BanG Dream!冰川双子同人 姐姐,来玩吧!
5. 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则是来自中国唐朝(618~907年)。
中国唐朝的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的《茶经》首先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系统性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知识。但这一时期茶文化随战乱被人遗忘,未能发展下去。
随后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晚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带回了茶的制法和喝茶的习惯,但仅在贵族和僧人等上层人士之间流行。
到了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佛教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茶种并种于日本九州,后来还送了一些给宇治的明惠上人,这便是后来日本著名的“宇治茶”的起源。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和喝茶的习惯渐渐普及。1214年,荣西禅师将所著的《喫茶养生记》一书和茶叶一起进献给幕府将军源实朝,将茶文化传播到了武士阶层。
同一时期的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禅师以中国佛教禅寺的清规为主,写成“永平清规”一书,书中对供奉茶水的礼仪、作法等“茶礼”有详细描述,成为了日本茶道作法的起源。
6. 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
王亚雷,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秘书长。
1982.9—1986.7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本科
1986.9—1989.7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
1989.12—1994.1 安徽农业大学助教,讲师
1994.1—1995.3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研究生
1995.4—1999.3 日本国立东京农工大学博士课程
1999.4至今,在日本中国茶协会工作
王亚雷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对茶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报考大学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了茶学,师从中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攻读硕士。到日本留学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我国的茶能在日本和其他国家都能够得到发扬光大,于是和一些中国茶爱好者一起成立了日本中国茶协会,致力于中国茶在日本的推广,希望能为中日茶业交流仅微薄之力。由于常年居住日本和频繁地往返于中日两国的茶事活动,他对中日两国的茶叶市场及消费需求都十分了解,为沟通中日茶界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7. 日本茶企业
伊藤大麦茶好。
这款大麦茶是日本产的,它是日式高温深煎烘焙的袋泡茶,因香气浓郁清新而备受喜爱。加上独立的小包装设计,保留了茶叶最原始的醇香,没有任何糖分,不会阻挡懂茶爱茶的人品尝茶的滋味,也更加有益健康。
原料上精心选用了无污染无公害生长的大麦原料,采用二次烘焙的方法使得大麦茶的味道一点都不显得焦苦苦涩,反而能够使得大麦的麦香鲜香浓郁,色泽金黄没有杂质,营养更加丰富。麦香气浓郁自然,入口醇厚鲜爽,饭后来一杯特别解腻哦!
8. 日本的茶会
申时茶是指在下午3点至5点,用腹式呼吸法把茶喝到通透,平衡情绪和肌体,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饮茶方式。申时茶的倡导者为北京和静园的王琼女士,所以申时茶和茶人王琼是分不开的,并且王琼茶艺的心境修为也非常之高。
申时茶分“申时生活茶”和“申时茶会”两种。前者是在工作生活中,依个人需要在申时饮茶,从而达到有益健康的一种新的茶生活方式。后者注重注重仪规,以七碗茶会的形式,科学饮茶。
申时茶并未指定茶叶品种,喝什么茶可因人,因季科学饮用,但申时腹中食物残存量过少,不建议喝寒性茶类,应以中性、温性茶稳住,如普洱熟茶、铁观音、老白茶等。
申时茶会由来与意义
2013年前后,全国茶行业刮起了一场申时茶风潮,茶友说申时(下午3-5点)喝茶的方式有些像英式下午茶,那申时茶会是怎么来的呢。
申时茶的倡导者为北京和静园的王琼女士和江西南昌泊园的张卫华先生。王琼女士以和静茶修风靡全国,张卫华先生以泊园茶人服享誉业界。
申时茶会的饮茶形式是根据唐代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所编创:“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9. 日本茶文化文献
「寂」是日本茶道中的最高境界。它有涅槃、寂灭之意,但又显得更为苍凉凝重。「寂」带有贫困、残缺、光阴流逝的色彩,由此又要求茶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不动的禅心应对大千世界。
寂庵宗泽《禅茶录》如是说:「茶意即禅意,无禅则无茶,离禅则离茶。」而禅茶一味,其灵魂又在于和、敬、清、寂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