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井茶的加工过程
龙井四十三号属于绿茶类,是碧口当地近些年引进的优启品种。其采捎细嫩芽叶,手工制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
碧口明前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杀青、回潮、分筛、脱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等数道工序而制成。
2. 龙井茶加工方法
我国通常把茶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外加再加工茶类与代用茶类,七个茶类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详述如下:
一、 绿 茶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特点。
加工方法
绿茶制作过程虽因不同成品特色的制作要求不同各异,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
根据杀青和烘干的方法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蒸青、烘青、晒青四大类。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炒青:鲜叶→炒锅(滚筒)杀青→揉捻(做形)→炒锅(滚筒)→干燥
B、烘青:鲜叶→杀青→揉捻→烘干(火炉或烧机)
C、蒸青:鲜叶→蒸汽杀青→揉捻→干燥
D、晒青:鲜叶→杀青→揉捻→晒干
1、杀青 在几道主要的工序中,杀青是为彻底破坏细胞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三是改变叶子内含成分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四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柔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形。
2、揉捻 目的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干燥成形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3、干燥 干燥是决定绿茶品质的最后一关。“干燥”这个名词,在制茶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仅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而是在蒸发水分的同时,除了外形上有显著改变以外,叶内发生着复杂的热物理变化。
二、 黄 茶
黄茶在古时候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的关系,芽叶发黄;二是制作中闷黄。现在称之为黄茶的主要根据有两点:首先由工序中心“闷黄”作用而定;其次是由“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来源。凡具备上述两点,才称得上黄茶。
加工方法
黄茶的制作技术要求,鲜叶嫩度和大小一致,制工精细,包装考究。品质特征除了共同点黄汤黄叶外,各种黄茶的造形和香味各有特点。
黄茶的特色工序是“闷黄”。指在鲜叶杀青将酶的活性充分破坏后,使叶片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和其它内含物进行转化,及发生非酶促氧化反应,便芽叶呈现黄色。总体说来,黄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闷黄→复揉→烘干几道工序。从发酵程度上来说,黄茶属后发酵茶。
在黄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热化学作用会引起氧化、裂解、置换等而被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更加显露出来,是黄茶呈现“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主要原因。另外,糖类和氨基酸的含量都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的香味起着重要作用。
三、 黑 茶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品种花色很多。成品茶现有天尖、贡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茯砖茶、湖北青砖茶、云南紧茶等。黑茶是我国的主要边销茶,又称“边茶”。主销内蒙、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
加工方法
黑茶的初制,分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和干燥五道工序。其品质要求:外形条索卷折,色泽黄褐油润,忌暗褐;内质香味纯和,汤色橙黄,叶底黄褐,忌红叶。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与红茶的“发酵”不同,而是堆大堆紧,渥堆时间长,并先通过杀青,在抑制酶促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渥堆,是黑茶特有的制造技术。
黑毛茶经分级整理后,便可压制成型,制成形状各异的成品黑茶。
四、 白 茶
白茶是福建省外销特种茶之一。台湾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制法特异,不炒不揉。成茶满披银毫,呈白色,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故称白茶。
近代白茶据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依鲜叶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纯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肥芽制成的称“银针”;以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制成的称“白牡丹”;以菜茶嫩梢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称“贡眉”;制银针时剥下的叶片制成的称“寿眉”。
加工方法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干燥两个主要工序,成品外形身披白毫,汤色清淡泛黄,滋味甜绵纯爽,叶底微黄。从发酵程度上分,白茶属微发酵茶。
五、 青 茶
青茶主产我国的福建、台湾和广东。青茶的品种花色众多,皆以茶树品种命名。乌龙品种采制的称之为乌龙,水仙品种采制的称之为水仙,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之为铁观音。同一茶树品种因生长地区不同质量大不一样,所以在青茶品种花色之前都冠以地区名称加以区别。如安溪铁观音,武夷水仙,广东凤凰单枞等。
为了方便对外贸易,除了最优和最差的品种外,其余的良种混合采制成一个花色品种,称为“色种”。
加工方法
青茶总的制造过程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干。其中做青是青茶的特有作业工序,是青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可以说没有做青工序也就没有青茶的品质特征。
安溪铁观音
闽南青茶也是以茶树品种命名,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铁观音,乌龙、水仙等品种采制的称乌龙、水仙 。但是也有品种名称与产品名称不同的,如佛手品种采制的叫香椽,黄旦品种采制的叫黄金桂,还有许多混合品种采制的,制成的茶叶统称为“色种”。
闽南青茶中,铁观音品质最佳,为闽南青茶之冠,而乌龙品质最差,其他花色居中。铁观音品种属无性繁殖系,生长在福建安溪县范围内的品质最优,所以闽南青茶应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
武夷岩茶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县的西南,山上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山坑岩壑之间,采制的青茶称为“岩茶”。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泽沙绿密黄,鲜润光泽,泛“宝色”。不带嫩叶和粗老叶,茎梗干净。花果香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后味长具“岩韵”。汤色橙黄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透明、绿蒂黄底边镶红。
广东凤凰单枞
广东青茶主要产地是汕头地区,以潮安、饶平、陆丰为主产县,产量占全省70%以上。主要品种有:广东凤凰水仙、梅占、茗花、奇兰、黄旦、铁观音、乌龙以及福建水仙等20多个适制品种。其中凤凰单枞以香高味深耐泡著称,品质特佳,驰名中外。
凤凰水仙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卷曲紧结而肥壮,色泽清褐,汤色黄艳而显绿,滋味鲜爽浓郁甘醇,有天然花香,叶底青叶红镶边。耐冲泡,连泡十余次,仍有香气,甘味久远。
台湾乌龙
台湾除乌龙茶外,还有包种,变色程度比乌龙轻,其制法与乌龙相类似。另外台湾还有铁观音品种,仿安溪铁观音制法。在青茶类中,台湾乌龙茶变色程度最重,红色部分占全叶的56%,甚至达60~70%,包种为最轻,为13%,台湾铁观音居中,为30%左右。
台湾乌龙,白毫较多,呈铜褐色,汤色橙红,滋味浓醇,尤以馥郁的清香冠台湾各种茶类之上。因台湾气候温暖,一年可四季采摘,春茶因雨水过多,色泽、汤色皆不好,香气低,品质最劣。夏茶晴天多,品质最好,汤色鲜丽,香味浓烈,形状整齐,白毫多。秋茶品质次于夏茶,但香气较高。冬茶品质和春茶相似,香低,次于春茶。
六、 红 茶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素以香高、色艳、味浓驰名世界。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和红砖茶等。
加工方法
红茶的制作分萎调→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基本工序。各地工夫红茶形质虽异,但其制法基本相同。鲜叶加工过程,是根据鲜叶内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地创造变化条件,促进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鲜叶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对红茶色、香、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在红茶制作中,“发酵”工序是其品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工序。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发生深刻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红茶发酵的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这一化学变化的结果,就是产生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产物,从而形成了红茶“浓、强、烈”及“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七、再加工茶(代表:花茶制法)
花茶是选用香花和茶叶窨制而成,亦称熏花茶或香花茶,简称花茶。
花茶种类繁多,一般以所用香花定名,主要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等。上述每种花茶又因所用茶类(原料)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产品。如茉莉大方、玫瑰红茶、桂花乌龙、桂花龙井等等。
各种花茶的香味各具特色,但对于花茶的品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级花茶均要求香气鲜浓、持久纯正;滋味浓醇鲜爽;汤色清彻明亮;叶底嫩匀明亮。
加工方法
花茶种类很多,窨制方法大同小异。兹以茉莉花茶为例,略述窨花技术。
窨制程序:茶坯→复火→白兰花打底→窨茉莉花→通花散热→收堆续窨→出花筛分→烘干。
(1)、茶坯处理 主要为茶坯烘干和冷却。烘干的目的有二:一为茶坯干燥,增加吸香能力;二为烘后保持一定茶温,便于香花吐香。
(2)、鲜花处理 采花时间宜迟不宜早,因为茉莉花习性是夜间开放,故在下午3点左右开采最宜,从而既保证了鲜花在夜间准时开放,又能保证了鲜花足够的成熟度。鲜花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分级与“养花”。
(3)、花茶窨制 茶坯摊置与鲜花养护工作完毕,便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窨制。
窨花拼和 将茶坯与鲜花按一定的比例拼和,一般每一窨次每担茶坯下30~50斤鲜花为宜,但也有高档茶下 80斤甚至更多的。拼和拌匀后一般以625px左右的堆高为宜,从而使茶堆在鲜花呼吸作用下逐步升温,完成鲜花吐香、茶坯吸香的过程。
通花散热 由于鲜花呼吸作用,窨品堆温度会不断升高,但温度过高会使鲜花吐香停滞而产生“闷死”或“烧花”现象,故当窨品堆温度达到45OC左右时,要适时将窨品堆摊开,散发热量,这种方法叫“通花散热”,简称“通花”。正确掌握在窨品的“通花散热”,是提高花香味浓、鲜灵的重要环节。
收堆续窨 通花散热后,当窨品温度下降到35~38OC时,为使茶叶继续吸收花香,再将摊开的窨品重新堆起来,这一过程叫做收堆续窨。
起 花 当鲜花的大部分香气被茶坯吸收,花瓣也趋于萎蔫时,要将花与茶坯进行及时的分离,以防花渣产生的气味污染茶坯。起花操作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对起花后的茶坯及时干燥。
复火干燥 茶坯在吸收花香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一般由原来的5%左右升至13~15%。此时的茶坯不仅含水量高,而且有一定的温度,极易氧化变质,因此要及时干燥。
以上过程,在窨花技术上称为“一窨”,如此反复则为二窨、三窨,一般花茶档次越高,窨次越多。
提 花 经过一至多次窨花的茶叶,最后用少量的鲜花(一般按8~10斤/担)再窨一次,此次窨花不经“通花”,当茶坯含水量达到成品要求时即行“起花”,且不用干燥而成成品。此谓提花。
提花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花茶的表面香气,以提高花茶的鲜灵度。提花对花的要求非常高,必须选粒大饱满、花色洁白、质好的鲜花,水花不能用于提花。花茶的制作工艺中只需一次提花,有些高档茶甚至不提花而直接出成品。
八、代用茶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代用茶分为叶类、花类、果类和根茎类以及多方配伍类等多种成品形态。
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单品初制多由烘干制作而成,然后以达到不同的保健目的而单方或多方配伍供人饮用。
3. 龙井茶加工流程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龙井茶的制作方法,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等等阶段:
1.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2。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3.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0分钟。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4.干茶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5.挺长头,把筛出的长头(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5—10分钟。 西湖龙井茶手工制作过程 (七)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6.收灰,炒制好的西湖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妥善保存,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生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生石灰,作为干燥剂)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这样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就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4. 龙井茶的加工过程图解
1、采茶青
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在晌午开始采摘茶叶,用竹篮盛放鲜叶,保持鲜叶在透气的环境中,不能让鲜叶处于闷热环境中,切记不要在大雾天或者雨后立即采摘茶叶。
2、萎凋
采摘好的鲜叶要摊放在广口的竹制容器中,散失茶青中多余的水分,一般萎凋时间大约2~3小时,谨记不要将刚下山的茶青立即下锅制作。
3、柴火锅杀青
经过萎凋后的鲜叶首先倒入热锅中进行杀青,热锅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左右,在热锅中杀青大约10分钟,然后导入冷锅中继续制作大约10分钟,冷锅温度大约150度左右,这道工序温度控制非常重要,传统手工绿茶是用柴火锅炒茶,锅温由制茶师傅感知决定,就像炒菜一样,由厨师决定火大火小,锅温低了,就会出现杀青杀不透,从而茶叶香气出不来,锅温高了就会出现,茶叶被烧焦,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4、碳火烘焙
杀青完成之后,需要将茶叶用专用烘焙工具,反复多次烘焙,干茶内残留水分只能控制在2%之内,避免干茶内活性酶继续发酵,造成返青,从而改变茶的口感。这道工序的重点是重复烘焙干茶,既不能烧焦干茶,也不能烘焙不彻底,水分残留太多。
5、筛选不良品
手工制作的茶叶,难免会出现个别烧焦的叶片,这些叶片也会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为了保证茶叶的高端品质,最后需要将干茶中的烧焦叶片挑选出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将更加完美。
6、冷冻储藏
绿茶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保存,这样的目的是保持绿茶持续性的香气和滋味不会散失,低温能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也就阻碍了干茶的变质,冷藏的绿茶也就能更持久的保留其本身的滋味,手工制作的绿茶,细胞壁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够阻止外界水分的进入,因此香气滋味,能比机器制成的绿茶保留时间更长,但是刚刚制成的手工茶,最好不要喝,需要存放一个月左右再喝,这样的好处在于,刚刚制成的手工茶火气较重,马上饮用对身体不利,可以先将火气褪去再来饮用,对身体的会有更大益处。
5.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
一、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
二、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三、杀青
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六、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七、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八、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或其它重量包装,分开保存。
九、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
6. 龙井茶的加工过程图片
主料2人份
粽叶20片
糯米500克
辅料
POKKA乌龙茶40克 蜜枣适量 蜜豆少许
步骤1
乌龙茶香粽,钟情于它独特的清香味道,不但有粽叶的清香,还有茶的清香。乌龙茶是介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
冲泡开来,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三红七绿之分,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喝起来,纯而不淡,浓而不涩令人喉下润滑,齿颊留芳,味久而益醇
糯米属于不好消化的食物,不宜多食。而用乌龙茶泡过的糯米,用乌龙茶煮过的粽子,不尽可解腻消食,更有助于消化。茶粽在吃起来口感不但好,它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道,是任何粽子所不能及的
步骤2
干粽叶用水泡一天,如果还不是很软,下锅煮一下
步骤3
取20克乌龙茶,加沸水冲泡,滤出茶汁,放凉
步骤4
糯米淘洗干净,加入茶汁,浸泡24小时
步骤5
取两片粽叶,叠起,从中间卷起成圆锥状,先放一颗枣,再填米,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
7. 龙井茶加工过程中如加压太早易造成龙井茶
炒青是制茶工序的第三步,下面介绍一下制茶的顺序和方法。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
采摘下来之茶菁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细胞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炒青
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揉捻
将炒青后之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团揉
团揉是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其成为一圆球状,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并不时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团揉过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渥堆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也就是将揉捻过的茶青堆积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颇高,堆放后会发热,且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就因为热度与微生物关系,使茶青产生了另一种的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颜色被氧化而变得深红,这就是所谓的「普洱茶」。
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达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进行第二次的干燥。
紧压
紧压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除便于运输、贮藏外,蒸、压、放的过程中也会为茶塑造出另一种老成、粗犷的风味。
蒸
使茶再多热受潮。
压
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在一起,稳定了往后陈放期间受潮、陈化的速度。
放
继续紧压前一些成分的降解与陈化,使茶质变得更醇厚。紧压茶的陈放年份是决定市价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陈放的品质也很重要。
紧压的形状有圆饼状、有方砖形、有碗状、有球状、有柱状...等,紧结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紧压茶只要用手一剥就可以剥开,有些紧压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紧结的程度也会影响陈放的效果,紧结程度高者,陈放的效应慢,茶性显得结实,紧结程度低者,陈放的效应快,茶性显得豪放。
8. 龙井茶的制作流程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绿茶中的皇后,备受人们的青睐。
西湖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似雀舌。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的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品质优异,十分珍贵,又包含文化底蕴。因此在冲泡技艺上也更为讲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冲泡方法和技巧,才能领略到龙井茶的秀与美,清与醇。
接下来,将与茶友们分享下,龙井茶的冲泡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一,备茶
要泡出一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茶。
首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的龙井茶,即干茶色泽要绿中显黄,外形要扁平,挺直,光滑,匀整,无茶末碎片,香气要清香,且带有嫩栗香或高火香。
二,备茶具
茶具以小巧,精制为上,使其与龙井茶的名贵相匹配,并以洁净透明度高为好,目前选用较多的是,无花直筒的玻璃杯或白瓷盖碗。
而且,在冲泡过程中不加盖:一是因为原料细嫩;二是可以让香气充分的发挥。
1,玻璃杯
用玻璃杯冲泡龙井茶,方法简单。
冲泡龙井茶一般选用250-300毫升,单层透明优质的玻璃杯为主,且不可选用双层的玻璃杯(散热性差会导致熟汤味)。
玻璃杯晶莹透明,用于泡茶可以观赏茶叶,在水中沉浮舒展变化的姿态,以及茶汤色泽的变化。
它使茶叶的冲泡变成了一个具有观赏性的动态过程。
所谓的”赏心悦目,杯小乾坤大“就在于此。
玻璃杯表面光滑,容易清洗,还方便携带,适合上班族,差旅一族等。
2,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能够最真实的表现龙井茶的优缺点。
好处一,白瓷盖碗的釉质紧密,不会吸收汤水和香气。
好处二,白瓷盖碗口径大散热快,不会闷坏茶叶,方便注水也有利于出水,便于观察汤色和叶底。
好处三,用外观清雅的盖碗冲泡,不但可充分发挥茶香,还可在品茶的同时,观赏精美高雅的茶具。
好处四,上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嫩绿明亮的汤色,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比拟的。
白瓷盖碗也并非十全十美,不方便携带,容易烫手等。
三,择水
水为茶之母,水质最能直接地影响着茶汤的品质。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更是明确的说明:“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冲泡龙井茶的水质要好,以清纯甘冽低硬度的纯净水或山泉水为佳,相比用自来水泡的,滋味更醇正,还会增加茶汤的甜度,甚至汤水的厚度。
若选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
四,水温
冲泡西湖龙井,水老水嫩都是大忌。
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且不可鼎沸。更不可使用反复煮开的水,反复煮开的水硬度高,不宜泡茶。
西湖龙井茶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嫩的,用85-95℃的水温为宜。用这样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水温,泡出的龙井茶色香味形俱全。
绝对不可使用100℃的沸水冲泡:
1,水温太高易烫熟茶叶,造成茶汤失味。
2,水温过高也会破坏茶中的叶绿素,使其变黄。
3,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营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变黄。
4,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容易挥发,使茶的香味减少,茶汤则会变得无味。
水温过低,则香气不出,茶汤的口感也会寡淡。
五,烫杯
用沸水冲淋茶具,一是洁净茶具;二是提升茶具的温度。
目的是,为了不让冷的杯子,在正式冲泡的时候,吸收水的热量而影响泡茶的质量,且能使茶叶的香气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
万物都遵循热胀冷缩的效应,茶具也怕冷,特别是冬天,忽将滚烫的开水冲入,就会产生巨大的温差,茶具也容易被惊破。
六,茶叶的用量
茶叶的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的大小,茶叶的种类和个人的喜好而定。
一般来说,冲泡龙井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比60,这样冲泡出来的龙井茶浓淡适中,口感鲜醇,滋味更佳。
茶叶的用量,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七,浸润泡
将水温90℃左右的矿泉水或纯净水沿着杯壁注入,约四分之一处,用来浸润杯中茶叶,随即稍加晃动,提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
目的在于使杯中的茶叶浸润,便于继续冲泡时,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能尽快的浸出,茶叶也不会因一时难以浸透,而浮在茶汤的表面。
此时,可以乘机闻香,将杯送入鼻端,闻茶汤发出的香味,这时候是闻香的最佳时期。
通常也把这道工序称做醒茶,意思是把沉睡中的茶叶唤醒。
八,正泡
龙井茶经浸润泡后,就进行正泡。
采用单边定点注水,注水时,壶嘴低就,只朝玻璃杯或盖碗边缘一个固定的点注水,注水至杯沿一厘米至二厘米处即可。
西湖龙井在冲泡过程中,茶叶会慢慢的舒展,或似春笋,或为麦粒,或如雀舌,或如兰花。
与此同时,茶叶在浸润过程中,还会因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动感,从上部缓缓往下沉。茶汤也会由淡到浓,颜色也会由无色到绿色。
续水的时候采用留根法,就是,无论用玻璃杯或是盖碗,品饮的时候不要完全喝净,要留三分之一的茶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汤的浓度,保持一致。
九,品饮
茶叶的制作工艺会影响到口感,杀青的力度大,茶汤就较醇和;杀青的力度浅,茶汤就会清香高远。
优质的西湖龙井,汤色碧绿或呈青黄色,滋味鲜爽,甘醇,入口回甘生津,让人回味无穷。
龙井茶大多可冲泡三次,以第二次的色香味形最佳;初品时会感觉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切不可囫囵吞枣,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的特点。
9. 龙井茶的生产过程
龙井啤酒是浙江杭州生产的,小众品牌
这款龙井小麦啤酒,茶味沁人心脾,酒香温润醇厚,细嗅香郁,品之味醇,入喉回甘,唇齿留香
采用高温煮沸、低温干投萃取的工艺,酿造出这款最具江南风情的啤酒。龙井小麦啤酒得天独厚的茶香、与生俱来的谷物芬芳,互相渗透糅合,茶味沁人心脾,酒香温润醇厚,交相辉映,恰到好处。细嗅香郁,品之味醇,入喉回甘,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