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新国标(茶叶国标审评方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2 08:36   点击:2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国标审评方法

审茶杯为瓷质白色,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锯齿形缺口,杯的容量有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种,乌龙茶用110毫升钟形茶盏;

2. 茶叶国标审评方法规定

1、审评杯碗

审评杯碗为纯白瓷烧制,各杯、碗的厚薄、大小和色泽要求一致。

① 红、绿、黄、白毛茶审评杯碗

大都是统一规格:杯高73mm,外径75mm,内径71mm,容量200ml。碗高58mm,上口外径98mm,内径94mm,容量20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层锯齿形或月牙形的小缺口,缺口中心深3mm,便于带盖把杯中的茶汤沥入评茶碗中。

② 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审评杯碗

杯碗的外形和毛茶审评所用的一样,碗的尺寸也相同,只是杯子在尺寸规格上稍小一些。杯高65mm,外径66mm,内径62mm,容量150ml。

③ 乌龙茶审评杯碗

杯子呈倒钟形,高52mm,上口内径80mm,底径45mm,容量100ml;碗高50mm,上口内径90mm,容量110ml。

④压制茶审评杯碗

由于压制茶的特点,所用的杯碗要比其它的大一些,杯高79mm,外径83mm,内径79mm,容量250ml;碗高65mm,上口外径107mm,内径100mm,容量25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呈锯齿形或月牙形的小缺口。

审评所用的杯碗,只有乌龙茶焖泡所用的杯子特别,其它茶品只是在规格容量上有差别。

3. 茶叶审评标准及专业术语

1.乌龙茶的审评要从干茶形状开始,干茶形状常见审评术语有:壮直,细结,扭曲等。

2.乌龙茶干茶色泽术语有:砂绿,青绿,乌褐等。砂绿指绿中带砂绿点,青绿指色绿而带青。

3.乌龙茶汤色常见审评术语有:绿金黄,金黄,青黄,青浊等。绿金黄指金黄色中带浓绿色。

4.乌龙茶香气术语比较多,有如:岩韵,音韵,高山韵,香气有:花蜜香,奶香和果香等。

4. 茶叶审评方法 国标

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5. 茶叶评审国家标准

前言:茶叶审评是审评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

一、干评外形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a、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b、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c、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d、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

a、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b、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

c、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

d、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e、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

f、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g、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a、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

b、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c、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d、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e、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4、整碎

a、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b、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c、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

d、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

a、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b、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

c、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d、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

e、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所在了。

二、湿评内质

1、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白茶的毫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黑茶的陈醇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黄大茶和武夷岩茶的火香等。

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长短指香气的持久性。

2、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映出来的色泽,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栽培条件,贮藏等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浅黄明亮等。

审评汤色时,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方面。

3、滋味:是审评茶师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4、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评定方法是以芽与嫩叶含量的比例和叶质的老嫩度来衡量。芽或嫩叶的含量与鲜叶等级密切相关,一般好的茶叶叶底,嫩芽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表现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

5、余味:茶汤一进口就产生强烈的印象,茶汤喝下去一段时间之后仍留有印象,这种印象就叫“余味”。不好的茶汤叫做“无味”,好的茶汤则“余味无穷”。

6、回甘:也称为“喉韵”。收敛性和刺激性渐渐消失以后,唾液就慢慢的分泌出来,然后感到喉头清爽甘美,这就是“回甘”,回甘强而持久表示品质良好。

7、看渣:就是看冲泡之后的“茶渣”,也就是看“叶底。”到了这个时候,茶叶品质的好坏可说一览无遗了。看渣时,必须注意几件事,以下分别说明。

8、完整性:叶底的形状以叶形完整为佳,断裂不完整的叶片太多,都不会太好,由叶底的断面可看出是手采或机采。另外,芽尖是否碎断,也关系成茶品质。

9、嫩度:茶叶泡开以后就会恢复鲜叶的原状,这时用视觉观察,或用手捏捏看就可明白茶叶的老嫩了。老的茶叶摸起来比较刺手,嫩的茶叶比较柔软。

10、弹性:用手捏捏难,弹性强的叶底,原则上是幼嫩肥厚的茶菁所制,而且制茶过程没有失误。弹性佳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有活性。茶菁如果粗老或制造不当就会没有弹性。

11、叶面展开度:属于揉捻紧结的茶,应该是冲泡之后慢慢展开来,而不是一下子就展开,如此可耐多次冲泡,品质较好。但是如果冲泡之后叶面不展开的也不好,极有可能是焙坏了的茶,茶中的养分会消失很多,这时可观察是否有炒焦茶菁或焙焦茶叶的情形。

12、齐一程度:是否有新旧茶,或其他因素的混杂,可从叶底看得很清楚。新茶鲜艳有光泽,而旧茶会较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没有光泽。又如颜色比较接近的茶类之混杂,如白毫乌龙混入红茶;又,不同品种,不同制法的茶混在一起都会影响茶叶的齐一程度。

原则上均匀整齐为佳,但是如果有特殊风味要求的并堆是被允许的,不能视为不好的茶。

13、走水状态:茶菁在萎凋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将叶中的水分经由水孔散发出去,这个情形就叫做“走水”,走水良好的话,叶底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半透明的状态,颜色鲜艳,红茶会红而明亮,包种茶则淡绿透明,绿茶则全叶呈淡绿色。

14、发酵程度: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叶底也会从淡绿,咸菜绿,褐绿到橘红,深红等不同色彩,发酵越重,颜色越红。

15、焙火程度:随着焙火的轻重,叶底颜色会从浅到深到暗,从绿,褐绿,一直到黑褐色,焙火越重,颜色会越深越暗。

三、审评术语大全

(一)外形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显毫:芽叶上的白色绒毛。

11、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2、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3、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4、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5、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6、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7、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8、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19、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20、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1、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2、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3、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4、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1、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2、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3、灰绿:绿中带灰。

4、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5、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6、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7、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8、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9、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10、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11、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香气

1、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2、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3、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4、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5、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6、炒米香: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7、火香: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8、高火: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9、火味:炒青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10、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 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11、闷味: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 猪菜味) 。

12、浊气: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13、杂味:非茶叶应有之气味。

(四)滋味

1、浓烈: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2、鲜爽:鲜活爽口。

3、甜爽: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4、醇厚:滋味甘醇浓稠。

5、醇和:滋味甘醇欠浓稠。

6、平淡: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7、粗淡: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8、粗涩: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9、青涩: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10、苦涩: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11、水味: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五)汤色

1、艳绿: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2、绿黄:绿中显黄的汤色。

3、黄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4、浅黄: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5、金黄: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6、红汤: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7、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

8、明亮:水色清,显油光。

9、混浊: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10、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6. 茶叶审评标准

一、冲泡方法1.置具洁器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2.量茶入杯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

“通用型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贸易上评茶应根据产区从属于哪一套标准,对照标样评定外形和叶底的嫩度,而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不以陈样为依据。有的茶叶生产者不标定级别,只标茶号或价格。遇到这样的茶叶,应首先看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再参照标准样的级别定级,有了级别,才有品质、价格的概念。

行名优茶评比,不必参照标准样,可根据茶叶实有品质下评语、定分数。若是质量检验部门在市场或在出厂抽样检验,则仍须采用相应的标准样为依据。

2.红茶审评

“祁红”的品质特点为外形细紧,苗锋良好,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亮,香气浓郁带糖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匀细软。审评“祁红”毛茶和精茶,在对照各级标准样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嫩度与条索的紧实程度。身骨空松轻飘,色泽枯灰,汤色浅薄(红),香气粗糙,滋味薄涩,叶底青暗,是低次产品的特征。同季节所产的“祁红”,春茶嫩度好,色泽乌润,香味柔和,品质较好;夏秋茶汤色、叶底较为红亮,但香味的鲜醇度不如春茶,总的品质比春茶差。

3.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产于云南的滇红。其品质特点:色泽棕褐,外形肥壮显露金毫,汤色红亮,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软,红匀明亮。“滇红”茶多酚含量高,茶味浓而耐泡,经3次冲泡还有茶味。对毛茶和精茶的审评以标准样为基础,抓住嫩度是重点。嫩度是滇红内在品质的客观标准。其精茶在嫩度基础上,净度也很重要,一、二级茶显露芽锋,不应含有茶梗与朴片。

4.昭平红工夫

“昭平红”品质特点:色泽乌润、金毫显露、香气高锐、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带甜、叶底红匀明亮。规格等级[10]

7. 茶叶评质审定

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其中绿茶包括信阳毛尖、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等;红茶有滇红、祁门红、川红等;黄茶有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乌龙茶有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岩茶等;黑茶有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等;白茶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等。

8. 茶叶的审评与检验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叶 GB/T 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 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8797-2012

8 乌龙茶 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 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 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63-2018

12 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乌龙茶 第6部分:单丛 GB/T 30357.6-2017

14 乌龙茶 第3部分:黄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乌龙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9. 茶叶国标审评方法有哪些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叶 GB/T 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 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8797-2012

8 乌龙茶 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 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 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63-2018

12 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乌龙茶 第6部分:单丛 GB/T 30357.6-2017

14 乌龙茶 第3部分:黄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乌龙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16 乌龙茶 第5部分:肉桂 GB/T 30357.5-2015

17 乌龙茶 第2部分:铁观音 GB/T 30357.2-2013

18 乌龙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30357.1-2013

19 茉莉花茶 GB/T 22292-2017

2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4779-2017

21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10-2018

22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GB/T 13738.1-2017

23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3738.2-2017

24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 13738.3-2012

25 白茶 GB/T 22291-2017

26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2743-2016

27 紧压白茶 GB/T 31751-2015

28 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 GB/T 22109-2008

29 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 GB/T 20354-2006

30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14456.1-2017

31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GB/T 14456.2-2018

32 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 14456.3-2016

33 绿茶 第4部分:珠茶 GB/T

10. 茶叶国标审评方法最新

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1、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2、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3、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4、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5、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6、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7、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8、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9、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10、通常来讲,嫩度越好、含芽量越高的茶叶定级越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