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
茶汤中氟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具体情况为经冲泡2分钟,茶汤中茶叶氟浸出量为30.6ug/g干茶叶,
2. 茶叶里的氟含量怎样解决
低氟砖茶(brick-tea with low fluoride)是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地方病学名词。
中文名:低氟砖茶
外文名:brick-tea with low fluoride
所属学科:地方病学
公布时间:2016年
茶叶中氟含量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因素有:茶园土壤、茶树品种、茶叶采摘时间、茶叶加工工艺、泡(煮)茶的方法、饮用方法,等等。所以,让长期饮用砖茶的农牧区群众喝上健康有益的低氟茶必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茶叶生产企业以及茶叶消费者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茶树与氟具有某种亲和性,一般地说,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茶树的氟含量比其他植物要高出 10倍以上,最多的可以达到100 倍。所以,茶树天生是一种氟聚集植物。
那么,这些氟是从哪里来的呢?研究发现,当茶树中(尤其是茶叶)氟含量过低时,根系便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氟,这些氟主要集中于茶树叶中,随着叶片中含氟量的增加,其中的氟就会进一步向茶树的其他部位转移。茶树整株的各器官含氟量的顺序从多到少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主轴茎、主干茎、主根、侧根。
茶叶中氟含量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因素有:茶园土壤、茶树品种、茶叶采摘时间、茶叶加工工艺、泡(煮)茶的方法、饮用方法,等等。所以,让长期饮用砖茶的农牧区群众喝上健康有益的低氟茶必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茶叶生产企业以及茶叶消费者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茶叶中含氟量的一般规律
研究表明,茶叶中积累的氟可以占到茶树全株氟积累量的98.1%,其他部位积累的氟只占全株氟积累量的1.9%。所以,一些人所说的茶树枝(梗)中含氟量大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生长周期是叶片中含氟量多少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叶的氟含量显著高于嫩叶或嫩芽,一般前者是后者的2.5~8.1倍。所以,可以这样说,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是嫩芽或嫩叶的,成品茶叶中的氟含量就较低,而原料越粗老,氟含量就越高。茶叶种类不同,使用的茶青原料的老嫩程度也是有所差别的,所以这些茶叶中的含氟量也不相同。西藏自治区各族群众喜欢的砖茶在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一般较为粗老,所以含氟量相对较高,但不同的砖茶品种亦有差别。
3. 茶叶氟含量标准
自然界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素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氯。重要的矿物有萤石、氟磷酸钙等。氟的天然同位素只有氟19。 氟鱼类是首选的来源,饮用水和食盐中有一定含量,但有地区性差异。
食品中按每100克所含微克计算:黑茶叶为8500,胡桃类为680,豌豆类155,谷类50~150,蔬菜10~110,鲜鱼580,海鱼140-370,猪肝290,牛肝130,蛋类HO,肉类20-100,牛奶(浓缩)45。
人体分布人体需要量主要来自食物。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品中氟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鱼和茶叶氟含量很高。 氟元素在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克-3克,人体含氟约2。
6g,主要分布在骨骼、指甲、毛发中。人体每日摄入量4mg以上会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90%左右的氟积存于骨骸及牙齿中,血液中每毫升含有0。04微克-0。4微克。从膳食中摄取的氟50%-80%可被吸收,饮水中的氟可完全被吸收,因此水是机体摄取氟的主要来源。
摄入成年人适宜摄入量为1。5mg/天,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3。0mg/天。 氟化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入血。 血内的氟分离子理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氟与血浆蛋白结合,离子型的氟才具有生理作用。
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氟溶于水,非常容易被吸收,血中的氟随着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吸收量可达其中的80%。氟对骨骼和牙齿的亲和力很强,其中的90%以上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骨骼甚至可称为人体的"氟库",可以容纳大量的氟。
体内氟含量,按离子计算,约含2,6克。超过此量时可使机体内的氟“超负荷”。
4. 如何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呢
研究显示,不同茶类,氟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以绿茶的氟含量最低,平均为67.53±69.45mg/kg;黑茶最高,平均为296.14±246.07mg/kg。茶叶氟的泡出率一般达到80%以上,也有少数茶,如日本玉露茶、番茶、釜茶,其泡罐只有40%或更少。
5. 茶叶 含氟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既有的产品和条件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有效降低氟的涉入量。
一是形成多元的茶叶消费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已经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消费细芽砖茶,而且这些细芽砖茶供应也是充足的,所以可以适当降低粗老茶叶产品的消费量,提升细芽砖茶的消费量。西藏自治区城乡以及广大农牧区仍然保留着较好的清茶饮法,在熬煮清茶时尽量选用芽类砖茶或使用较细嫩的红茶。随着西藏自治区各族群众对泡饮法的进一步接受,可以适当增加对不同茶类的泡饮。通过这种多元的茶叶消费习惯,可以有效降低传统砖茶带来的氟摄入过量的风险。
二是熬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第一,茶水初沸后1-2分钟内的茶汁不要饮用,取出后做他用(牧区中可给牲畜饮用),饮用再加水后产生的茶汤。第二,在熬煮茶汁时,尽量避免熬煮的时间过长,以防止茶叶中氟的过度溶出。第三,适当加大茶水比,以降低氟的浸出率。第四,尽量使用纯净水煮茶或泡茶。
三是饮茶时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尽量选用具备磁化降氟功能的茶具饮茶。第二,根据相关研究,依据我国目前主流砖茶的平均氟含量,每年人均砖茶消费量尽量不要超过2.8 kg。第三,酥油茶是西藏的主要茶饮品种,制作时应控制酥油的添加量,以避免引发高血压的风险。
6. 茶叶含氟是什么原因
茶叶含氟高,低的原因和特点。
第一,茶叶原料越嫩,这就“氟”的含量越少,相反的这芽叶越是粗老就含“氟”的量就越多。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茶的氟含量是随叶龄的增长而提高。春季新叶萌发,开始累积
环境中的氟。所以在春季采摘茶叶的时间越早、茶尖越嫩,其氟含量越低。相反,砖、边茶
是用茶的粗老叶片、叶梗加工而成的,其氟含量是一般商品茶的100~200倍,而且越是存放
时间久远的劣质茶叶,其含氟量越高。
在有关“饮茶型氟中毒”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内地汉族居住区氟中毒病例很少,但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则发现了流行氟牙症和氟骨症,这就是与他们长期饮用高氟含量的砖茶、边茶等有
关。因为他们的饮茶方式是将高氟含量的砖、边茶用水或奶进行煎煮,每餐必用其伴食。这
使得茶氟的溶出量和摄入量均显著增加。若长期饮用,再加上饮水中的氟,摄入体内的氟
就会超过标准,导致慢性氟中毒。
第二,“氟”的水溶性较好,一般我们喝砖茶、饼茶、沱茶(用料较老)的时候都会洗茶,
第一泡洗茶之后,这茶汤中含氟的量就会大大减少。
7. 如何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的方法
就是含有的微量元素:氟元素。
茶叶中氟的含量比一般植物多,其含氟量与土壤关系很大,一般植物很少超过40ppm,氟主要积累在茶树的叶中,占茶树全株含量的98.1%,其他部位含量很低。老叶中的含量是嫩叶中含量的12~36倍。以绿茶氟含量比较低,黑茶比较高,红茶、乌龙茶及花茶居中,泡茶水温越高,氟的浸出率也越高。
8. 茶叶中含氟量高吗
含氟量依次由低到高,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9. 茶叶中氟含量标准
首先低氟以为这这款茶的选料要好,对茶源的品质要求高。
茶叶中的氟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如果过量摄取氟,却可导致氟中毒,如氟斑牙,骨质发脆易骨折等。藏茶取材于成熟茶叶,含氟量较高,可达到300mg/kg。
为了避免饮用藏茶补“氟”中矫枉过正的现象,国家专门成立了控制和平衡茶氟的科研小组,对某些高氟茶类进行改进,适度降低含“氟”量。藏茶加工的工艺特殊、,程序复杂,产品开发具有系统的科研思路及国家最新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因此雅安友谊茶厂出品的金尖、康砖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低氟标准。现在市场上很多同类产品虽然也在强调“低氟”但就产品品质相比,往往仅做到了“形似”却做不到“神似”。尚需加大科技投入以防被国家就“氟”元素问题清理出茶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