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销售渠道
要做地摊生意,首先地段很重要,卖茶叶的话,和一般卖衣服这些不一样,衣服哪个只要人流量大就适合摆,但是做地摊茶叶生意的话,最好选择市场或者市场边上,因为它是属于食品饮料类,市场的客户群比较集中!
地段选择好之后,就要考虑产品了,要看当地人一般喝什么茶,因为茶叶这东西,虽然全国都有喝茶的,但是往往每个区域的喝茶习惯不一样,所以往往要的茶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喜欢大红袍,有些地方喜欢铁观音,所以要根据区域去选择相对应的产品!
产品种类选择完,则需要考虑价位,因为是做地摊茶叶生意,那么价位不能选择高,高价的大家一般都是去店里买的,不会选择地摊的!所以产品的价位区间要选择好,要卖大概什么价位的,比如25-60的?
价位也考虑好之后,那就要选择进货渠道了,假如自己平时有好的进货渠道那是最好的,假如没有也可以去网上搜索,比如去百度上搜索想要的产品,比如去阿里巴巴上搜索想要的产品等等!找到适合价位的产品进货,能够中间还能有相应利润的!
货进回来就是要怎么保存好了,茶叶不比其他东西,假如你保存不好,口感这些就变了,有可能就不值钱了,所以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保存动作,最好是干燥通风的地方!假如是箱子装的话,就密封好一点!
准备工作做完,后面就是正式摆摊了,摆摊的话,最好弄个广告布,讲你是卖茶叶的等等,再弄个喇叭,搞个活动,通过喇叭把你产品的价格和活动这些放出去,那么地摊茶叶就正式销售了!
扩展资料: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2. 茶叶营销渠道
首先,茶叶市场鱼龙混杂,要以诚待客,以信誉回笼客户。
二是要适应市场变化,以健康为目标,三是要适应不同群体需求,分中高低层次推出产品。
3. 茶叶销售渠道策略
谈谈中国茶叶常见的茶叶经营模式。
1.纯销售商业模式。
纯销售商业模式的茶叶企业主要从茶⼚购买⽑茶,然后拼装销售。这种茶叶经营模式需要有较⾼的销售⽔平,掌握⼀定的销售渠道。利⽤这种茶叶经营模式,在经营过程中要慎重选择供应商,严格把握茶叶产品的质量。
2.加⼯+销售业务模式。
采⽤加⼯+销售商业模式的茶叶企业需要有⾃⼰的加⼯⼚和技术⼈员,从茶农那⾥购买新鲜茶叶进⾏加⼯,以⽀持茶叶质量的稳定。如果能把握好销售环节,就会有⽆线发展。
3.基地+加⼯+销售业务模式。
基地+加⼯+销售商业模式的公司需要有⾃⼰的茶园和加⼯车间,独⽴销售产品,实现⽣产销售⼀体化,控制产品质量,供应来源稳定。这种茶叶经营模式需要建⽴⼀个相对较⼤的公司,但也要注意公司管理⽔平的提⾼,如果管理不同步,公司将⽆法有序发展。
4.农民+基地+加⼯+销售业务模式。
农民+基地+加⼯+销售商业模式的茶叶企业,需要建⽴茶农管理的基地,然后公司⾃⼰加⼯销售产品。采⽤这种茶叶经营模式的公司拥有完整的茶叶链,对企业扩⼤规模发展⾮常有利。
选择适合⾃⼰的模式。如果你是新⼿,想开茶叶店,⼤概有⼏个细节需要注意:
1.茶店装修。
每⼀种商品都要有符合⾃⼰特点的装修风格,茶叶店的装修主要是突出茶的素雅、清⼼的特点,好中间掺杂⼀些中式元素。
2.招牌。
招牌⾸先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好奇⼼,也要体现茶店的传统风格,好的是著名书法家写的牌匾。
3.灯光。
茶店外的灯光要明亮,好的是绿⾊的灯,更能体现茶的魅⼒。
4.装饰。
茶叶店的装修⾮常重要。应放置⼀些花卉、盆景、紫砂或瓷瓶,营造优雅安静的环境,给⼈优雅舒适的感觉,让消费者喜欢这种茶环境。
5.品种齐全。
品种齐全是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在了解了当地消费者的⼝味后,尽量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采购各种茶叶。
6.合理化定价。
茶叶价格不宜过低或过⾼。好的特级茶叶可以定在⾼价,其他普通茶叶可以定在中低价。
茶叶店经营的模式很多样,我们最好是从⾃⾝实⼒等综合去选择最适合⾃⼰的,中叙堂茶知识,中国茶⽂化,可以让喜欢喝茶的朋友更懂茶,尤其是想要加盟代理茶叶或者⾃⼰创业投⾝茶⾏业的朋友更加要多了解学习,以免经营时候出现不必要的⿇烦。
不要跨的步⼦太⼤,⼤资⾦有⼤资⾦的做法,⼩资⾦也有⼩资⾦的玩法,创业不⼀定⼀开始就要⼤⼑阔斧,也可以循序渐进。
4. 茶叶销售渠道分析
1.一亩茶园通过私人订制的运营模式让消费者拥有自己的专属茶园,茶叶从茶园到茶席,省去中间流通环节,让消费者成为茶园为期一年的拥有者。
2.一亩茶园去掉了传统茶叶销售冗长的渠道层级,让茶园主直接可以享受到自家茶园里所产的有机、生态、健康的茶叶;一亩茶园平台为茶园主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资源的连接、共享及融的高端平台。
3.“一亩茶园”平台通过与农业专家及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建立起涵盖各种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智能数据库,并结合部署在农作物产区内的智能传感器、图像采集器、远程控制器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精准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
5. 茶叶销售渠道的调查
产地茶农到批发市场到零食店面,品牌茶叶的话就是茶农到茶厂,然后各地代理商批发商零食店面,还有网络商城
6. 茶叶销售渠道单一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7. 茶叶销售渠道窄
1、产量限制
受价格、工艺、产地、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小众茶自身年产量就很低,产量不足的情况下想要在市面推广开来本就十分的不现实,这类小众茶走不出产区的原因也是最简单的,还没等走出产区就先消耗完了嘛
2、知名度低
知名度不足可以说是小众茶的通病,不管产区环境多优越,产出茶品多优质,在我国茶叶市场,没有名气再好的茶叶也不能广泛推广,特别是在产区附件存在其他名优茶品的情况下,大多有产量但没名气的小众茶往往只能沦落到为名优茶品提供原材料的地位
3、资源垄断
有些小众茶之所以小众,不单单是因为产量和知名度的问题,还有地方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一家或几家茶企手中,这些茶企自有销售渠道,茶叶制作成干茶成品后经由他们手中悄然消化,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茶到哪里去了,更不要说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了
4、从业人员少
有些小众茶产区历史上不乏名优茶品,可到了近现代基本处于失传的境地,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从业人员,茶叶销售推广的主体永远是制茶、卖茶的人,没有这些人,茶怎么获得名气?此外从业人员的缺乏对茶品工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就连传统工艺都未必能传统下来,更不要说更新改良了
5、地方政府的态度
并不是说所有小众茶产区地方政府都对茶产业不够重视,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是对本地茶产业过度重视了!就像培育子女一样,完全不重视不行,太过关爱也就成了溺爱,当地方政府对茶产业扶持过度,包产包销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当地茶行业不思进取,反正最后有政府买单,不愁销路不是